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儿童教育的智慧锦囊——孩子,你什么时候开花都可以

成尚荣 守望新教育 2019-11-24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教育大家谈]


关于儿童教育的智慧锦囊

作者|成尚荣


锦囊一

让儿童的情感沸腾起来,思维沸腾起来


情绪不沸腾,怎么能兴致勃勃地学习呢?怎么学会学习呢?想到这些还远远不够,深度的思考应该是:儿童沸腾的情绪从哪里来?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态度,教师的民主意识,教师的尊重、信任、鼓励。沸腾的情绪,当然是情感的沸腾,沸腾的情感改变了认知过程,学习成为暖认知的过程。情感应该是一块磁石。


挑战性思维的实质是思维的深度,是深度的思维沸腾。让自己的视野开阔、宏大起来,那就要让思维活跃起来,张开思维想象的翅膀飞翔,那么世界就大了。所以,真正的学校是思维的王国。思维可能是一块擦火石。


儿童立场不是一句空话,儿童立场也不是表面的尊重,其深度在于价值。儿童立场是价值的载体,也是价值本身,而其价值还应从情感、思维的价值中去追索。情感要沸腾,思维也要沸腾,情感和思维沸腾了,学习生活便会沸腾起来,于是,美就来到了课堂,来到了儿童的心灵。儿童是美的,儿童立场便是美的,教育便是美的。


锦囊二:

纠正当前三个“远远没有到位”


当前对儿童发展现状、对教育现象的误读、误判,如不纠正,会误导儿童教育,最终误导儿童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当下,对儿童的认识与发展远远没有到位。儿童是一座秘密宝库,我们只是开采了一部分。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儿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呈现一些新特点,形成一些新特征,而我们对这些新特点、新特征,我们认识、发现得还很不够。


当下,儿童站在课程、课堂的中央远远没有到位。站立在正中央,是一个相当精彩而又深刻的比喻,即让儿童成为教育、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不仅是教育教学的对象,而且是发展需求的发出者,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也完全可以成为创造者。


当下,儿童的解放、自由、快乐远远没有到位。解放、自由、快乐是儿童应有的权利,不是别人赋予的,更不是别人施舍和恩赐的。


“远远没有到位”的相反表达,正是儿童教育的核心理念,我们必须坚守。


锦囊三:

重新做一个小孩


教师应当有童心,童心是赤子之心,是圣洁之心。怀着童心去教育儿童的心灵,了解他们,理解他们,然后才能教育他们,用陶行知的话来说就是“才能为儿童谋福利”。


童心是超越年龄的。教师的智慧就在于:人总是要长大的,但是教师的眼睛不能长大——永远有一双儿童的眼睛,保留喜欢观察、发现的习惯和目光的敏锐:人总是要变老的,但是教师的心不能变老。假如我们过去说儿童是“小大人”是错误的儿童观,那么今天我们说教师是“小孩子”则是正确的教师观。


重新做一个小孩,要有一颗童心,其关键是教师应当有爱心。爱是人存在的理由,可以推动日月星辰;爱也应当是教育存在的理由,可以推动教育。


锦囊四:

把儿童研究当成我们的第一专业


教师的第一专业应该是四个字——儿童研究。儿童研究应该成为小学教师乃至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第一专业。有了这个第一专业,才能做到“为童年设计”。原因在于:


1. 儿童研究是大学问、真学问、深学问,也是最难做的学问。如果这门学问做不好,这门最重要却又最不完备的学问做不好,我们怎么能够教育我们的儿童呢?


2.  教学即儿童研究,不应把教学和儿童研究当作两回事,而应当作一回事。儿童研究和教学研究不是“两张皮”,而是融为一体的,几乎是同步进行的,而且在同步进行的过程中,儿童研究往往要走在教学研究的前头。


3.  现实告诉我们,凡是儿童研究成功的,学校发展才是深度的,教学的改革也常常是成功的。


锦囊五:

找到藏在故事里的教育智慧


教育需要智慧,需要大智慧,但智慧难以界定。不过,智慧绝不是虚无缥缈的,它就在我们的实践中,就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故事的创造者,“有故事”是教师的最大优势;讲故事,会引导我们走向叙事研究,去追寻教育智慧。当你把藏在故事中的教育智慧寻找出来,听故事的孩子的智慧也许就随之开始生长了。


锦囊六:

做派到儿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


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我把教师定义为成人世界派到儿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我相信,这是教师最本质的专业身份,是教师专业身份的最高境界。意味着教师对教育意义的认识,首要的、关键的是对儿童世界的了解之路,是一条对儿童的发现之旅。


文化使者要引领儿童,绝不能使其成为懒散的放浪。


文化使者要转识成慧,做文化引领,在儿童的生活中筑起一块精神高地,让他们踮起脚来仰望灿烂的星空。


文化使者要担负起培植儿童文化乡情的重任。


教育方式应当是文化的、人文的、道德的。


文化使者要和孩子们一起创造故事。


教师这一文化使者将以文化铸就自己的心灵,为儿童培育、积蓄、增强文化能量,与他们一起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师徒这一人类古老的共舞舞伴,让古老的舞池和舞蹈焕发青春的光彩。


(文章来源《亲近母语》微信公众号。注:锦囊的真材实料出自成尚荣先生《儿童立场》一书,略有调整。金玉良言,谨记于心。带好锦囊,走进儿童的世界。)



孩子,你什么时候开花都可以

作者|周志建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的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颗还没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的看着长大,陪着他(她)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等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参天大树。


“你什么时候开花,都可以。”这是多大的接纳呀!


如果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可以早点跟孩子说这句话,我想,孩子的问题至少会少一半。

这一次M的妈妈也与他一起前来咨商,不过妈妈晚到了,于是先在外面等,等我跟M谈完后,我再邀请妈妈进来一起谈。


M是一个大学生,因为网络成瘾让他整个生活瘫掉,功课跟不上,每学期都挂掉很多科。他跟这个瘾奋战了很多年,时输时赢,活得很辛苦。


他今天同样提早抵达,在外面等候。一进咨商室,我就发觉他看起来跟以往不一样,M的表情平和许多,不像以前那样神经紧绷、两眼茫然。


我看着他,轻轻地问:“这礼拜过得如何?”


M马上滔滔不绝地告诉我很多这两个礼拜所发生的新故事。


他说:以前他很喜欢打桌球,所以上周他去找学校的桌球队教练,请求他让他加入桌球队,他愿意从陪打员当起。于是现在的他跟着桌球校队练桌球,每天运动、流很多汗,回到宿舍时都很累了,不得不提早睡觉,上网的时间自然大大减少。


不只如此,他发现自己的桌球实力真的差很多,而且体力也不行,这可能跟长期打电玩、缺乏运动有关。所以上星期开始,他开始每天早上去操场跑步,每次跑完后都好累,气喘如牛,但是,他很喜欢这个新改变。


“我终于看见早上的阳光了。”他笑着说。以前打电玩一整个晚上,所以早上他都爬不起来,通常睡到中午。在他的新故事与笑声里,我看到了久违的阳光,很开心。


M的新故事,很叫我感动,我迫不及待想让他妈妈知道。


妈妈一进来后,我让M把这礼拜的新故事再说一遍给妈妈听,妈妈听完后,感动到红眼眶。突然,妈妈对着M说:“对不起,是我害你变成这个样子的,以前对你要求很多、很严格。”听到这样的话,我跟M都大吃一惊。


是的,M的妈妈本身是一位老师,也是一个充满焦虑的母亲。从小她对M的功课都是高标准的要求,“如果没有考一百分、考第一名,就等于失败。”M曾经这么跟我说。

M在母亲这样的严厉教养与高期待下,几乎没有童年、没有朋友,唯一的娱乐就是打电玩。


每当他功课写完或考一百分时,得到的唯一报偿也是打电玩。于是,最后当他终于完成妈妈的心愿:考上第一志愿以后,他就不再念书了。他受够了。于是躲进电玩的虚幻世界里,麻痹自己。


M的妈妈是一个严肃刚强的人,但她刚刚竟然开口跟M道歉,这让我惊讶到嘴巴都合不拢。于是我问她:“是什么让你今天想跟孩子说‘对不起’?”


妈妈说:“刚刚我在外面等候的时候,刚好看到书架上有一本杂志,里面有篇文章在讲亲子教育,作者说:‘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就像不同种类的花,无法比较,而每一朵花,开花的时间也都不一样,得顺其自然,父母不能着急,否则会揠苗助长。’过去我就是太急了,才会害孩子变成今天这样。”


“现在我知道了,生命要顺其自然。”然后妈妈转头,含着眼泪对M说:“以后你就用你的速度、你的方式去读书,你要念什么都可以,你要什么时候毕业也都没关系。你什么时候开花,都可以。”


我真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妈妈站起来,主动走过去,拥抱孩子。孩子吓了一跳,僵在那里。拥抱完毕,妈妈又对着M说:“就算你不开花,也没关系。”哇,此话一出,不得了,M立刻哭出来,泪水一直流、一直流。站在一旁的我,也频频擦眼泪。

呀,今天妈妈是怎么了?怎么会这样,判若两人?奇迹,简直是奇迹。我只能这样说。我从没在咨商室遇到这种突然的大改变。


我曾看到修蓝博士在《零极限》里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想解决一个问题,就得在自己身上下工夫。如果问题发生在别人身上,那你就问自己:是我的内在发生了什么,让这个人困扰着我?”“往内看,回到自己身上去看见,智慧就在其中,疗愈也在其中。”但什么是“从自己身上下工夫”?修博士给出了一种具体的做法,就是“清理”自己内在的负向经验和情绪。怎么做呢?很简单,只要你说:“我爱你、谢谢你、对不起、请原谅我”这四句话,就可以清理,就有疗愈。


这次晤谈会出现如此戏剧化的大变化,叫我十分吃惊、不解,但心里很开心。如果你问我,改变是如何发生的?我必须诚实告诉你,我真的不知道。但我也在怀疑,难道是“清理”发生了作用吗?难道是“我爱你、谢谢你、对不起、请原谅我”这句话给出的疗愈吗?


或许吧,谁知道?但那已经不重要了。


生命的改变,有一种神奇的“连动”, 当一个人改变时,旁边的另一个人自然也会改变,这种奥妙的“同时性”,就是灵性连动。


(文章来源周志建《拥抱不完美》略有删节)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真教育}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2018最新版)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

新教育实验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

只有走进,才会发现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榜样的力量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行动的力量——新教育十大行动的理论与实践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我变了,我没变”——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