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儿童心理的七个特征——世界顶级心理学家这样解读人生

陈鹤琴 守望新教育 2019-11-24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儿童心理的七个特征

作者|陈鹤琴


普通的小孩子生来虽有种种不同之点,然大抵是相仿佛的。若家庭教育不好,小孩子本来不怕动物,大来会怕的,本来身体强健的,大来会瘦弱的。至于知识之丰富与否,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然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始能行之得当。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妄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的。所以我略略地把儿童心理述之如下,以资施行家庭教育者之参考。



一、小孩子好游戏的

  

小孩子可以说是生来好动的。二三个月的婴儿就能在床上不停地敲手踢脚,独自玩耍。到了五六个月的时候,看见东西就要来抓,抓住了就要放进嘴里去。到了再大一点,他就要这里推推,那里拉拉,不停的运动了,一等到会爬会走,那他的动作更加复杂了。忽而立,忽而坐;忽而这样,忽而那样;忽而爬到那里,忽而走到这里。假使我们成人象他那样活动两个钟头,那一定疲乏不堪了。到了三四岁的时候,他的游戏动作比从前还要繁多,而他的游戏方法也与从前不同了。从前他只能把椅子推来推去,现在他要把椅子抬来抬去,当花轿了;从前他只能把棒头敲敲作声以取乐,现在他要拿着棒当枪放了。到了八九岁的时候,他的身体比从前更加强健得多了,精神也非常充足了,知识也渐渐丰富了,因此他的游戏动作也就与从前不同了。此时他喜欢玩各种竞争游戏了;什么放风筝,踢毽子;什么斗蟋蟀,拍皮球;什么打棒头,捉迷藏他都能够玩了。


【教育策略】总起来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要知多运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学识,多思想。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注意小孩子的动作和游戏。(《如何激活孩子大脑?——发展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是运动、游戏、阅读》)

  

第一,做父母的应准备良好的设备使小孩子得到充分的运动;第二,做父母的应寻找适宜的伴侣使小孩子得到优美的影响。有此二者,小孩子的身体就容易强健,心境就常常快乐,知识就容易增进,思想就容易启发。



二、小孩子好模仿的

  

小孩子未到一岁大的时候,就能模仿简单的声音和动作了。他一听见鸡啼羊叫,也要啼啼看叫叫看;一看见别人洗面刷牙,也要洗洗看刷刷看。到了二岁光景的时候,他能模仿复杂的动作了。倘若他看见他母亲扫地洗衣,他也扫扫洗洗看;倘若他看见他父亲吐痰吃烟,他也要吐吐吃吃看。到了三四岁的时候,他的模仿能力发展得更大了。什么娶亲,什么出殡,他都要模仿了。

 

【教育策略】总而言之,小孩子好模仿的,家中人之举动言语他大概要模仿的。若家中人之举动文雅,他的举动大概也会文雅的;若家中人之言语粗陋,他的言语大概也是粗陋的。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事事谨慎,务使己身堪有作则之价值。(《最高境界的陪伴:活出孩子钦佩的样子——一个靠谱和一个不靠谱家长的区别》)

 

三、小孩子好奇的

  

小孩子生来好动的,生来好模仿的,也是生来好奇的。五六个月大的婴儿一听见声音就要转头去寻,一看见东西就要伸手去拿。到了四五岁,他的好奇动作格外多了。看见路上的汽车马车来了,他总要停住脚看看;听见外面的锣声鼓声响了,他总要跑出去看看。有一个四岁的小孩子,一日同他的母亲去探望他的小朋友,看见他小朋友的家里有许多蜜蜂,他拿了一根棒头把蜂巢敲敲看,不料一敲蜜蜂出来刺他了。又有一个五岁的小孩子,天天把园里所种的红萝卜掘起来,看他怎样生长的。又有一个小孩子把一只钟拆得粉粉碎,要看看这个钟究竟为什么会响的。小孩子不但有这样的动作,也发种种问句。他常要问你“这是什么东西,那是什么东西;这个东西从哪里来的,那个东西怎样做的;这个东西为什么是这样的”。他看见不懂的东西,就要来问你。这些问句也是一种好奇的表现。

 

【教育策略】现在我们要问这种好奇的动作究竟有什么用处呢?柏拉图说:“好奇者,知识之门。”这句话是很对的。若小孩子不好奇,那就不去与事物相接触了;不与事物相接触,那他不能明了事物的性质和状况了。倘使他看见了冰,不好奇,不去玩弄,那他恐不会知道冰是冷的。倘使他听见了外面路上的汽车声,不跑出去看看,那他恐不会晓得汽车是什么东西。所以好奇动作是小孩子得着知识一个最紧要的门径。(《一切优美的花,都来自于好奇心这颗种子——你好,好奇心》)



四、小孩子喜欢成功的

  

小孩子固然喜欢动作,但更是喜欢动作有成就的。比如一个二岁光景的小孩子在沙箱里玩沙。他尽管把沙一把一把地捞进罐头里去,捞满了把沙倒出来;又再一把一把地捞进去,捞满了又倒出来;这种动作从表面一看没有什么成就,仔细考察起来,一把一把的捞进罐里去固是一种动作,但罐头装满了,就是动作的成功。小孩子虽喜欢捞沙的动作,也喜欢捞沙成功呢。

 

一鸣有一天将大小木块,搬到天井里去,用了许多力气,费了许多时间,方才搭成一座小小房子的样子。他搭好之后,很高兴地跑过来对我说:“爸爸你来看我搭的一座房子。”我见了这座似是而非的房子,也非常欢喜,就极力的称赞他,而且叫他再去搭。他玩了木块以后,又跑到书房里去,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只动物。他画了以后,又对我说:“象。这是尾巴,头,耳朵,眼睛,嘴巴,鼻头。”我回头一看,果然不错,就连说“好,好”。从以上两个例子看来,小孩子很喜欢做事情的,而且很喜欢其成功的,因为事情成功,一方面固然自己很有趣的,但是还有一方面可以得到父母或教师的赞许。这种心理是很好的,我们做父母或教师的应当利用这种心理去鼓励他做各种事情。

 

【教育策略】不过叫小孩子做的事情不要太难;若太难,就不能有所成就,若没有成就,小孩子或者要灰心而下次不肯再做了。反而言之,若所做的不甚难,小孩子能够胜任而有成就的;一有成就,就很高兴,就有自信力;所成就者愈多,自信力也愈大;自信力愈大,事情就愈容易成功。因此自信力与成功就互相为用的了。做父母的对于这一点也应特别注意的。(《固定型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区别在哪里?——教育就是让孩子相信, 他拥有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力量》)

 


五、小孩子喜欢野外生活的

  

大多数小孩子都喜欢野外生活。到门外去就欢喜,终日在家里就不十分高兴,有许多小孩子哭的原因虽则不一,但是不能到外边去看看玩玩,也是一种大原因。做父母的不揣摩他的原因,只一味地去说他去骂他,那真正冤枉极了。一鸣有一天,坐在摇篮哭个不了,他母亲给他东西吃,他不吃,给他东西玩,他也不玩。后来我就抱他到门外去玩玩,他一到门外就不哭了。他仰起来看看天的颜色,低下头去看看草木的样子,看看飞禽走兽的形状,歇了一歇,他就笑逐颜开了。又有一天,天已晚了,街上已经没有人了,他还不肯回家,不但一鸣是如此喜欢到外边去的,普通儿童大概都是如此的。现在我家里办了一个幼稚园。凡天气睛和的时候,我们就带幼稚生到外边去游玩。他们在旷野里跑来跑去,看见野花就采采,看见池塘就抛石子入水以取乐。这种郊游对于小孩的身体、知识、行为都有很好影响的。

 

不过小孩子的野外生活须以小孩子的年龄为断。如年龄较小的儿童,我们叫他采采花呀,种种树呀,举行短距离的远足会呀。年龄较大的儿童,我们叫他们采集标本,举行旅行等等游戏以增长他们的知识,以强健他们的身体,以愉快他们的精神,使他们无形中得着许多好处。但是由于有许多做父母的总不放心他们的小孩子到外面去,一则恐怕身体疲乏,二则恐怕衣服弄脏,三则恐怕感冒风寒,所以一天到晚,将他们关在屋里,好象囚犯一样。所以这种儿童长大起来,往往身体孱弱、知识缺乏,当年做父母的爱护子女,到了今天适足见其贻害子女了。做教师的不愿多事,且以带领学生到野外游玩为麻烦,所以学生就失去与天然界相接触的一种良好机会。要知学问,不仅仅在书本中求得,也应在自然界获得,什么“动物学”,什么“植物学”,什么“地理”,什么“常识”,大概可以从自然界中学得的。我们在书本中看死的标本,死的山水,不如到野外去看活的动物,采活的草木,玩真的沙石。(《在体验中学习,在行走中成长》)

 

【教育策略】总起来说,小孩子不论年纪大的小的,不论男女的,大都喜欢野外生活,我们做父母或做教师的,虽不能十分注意到此,多少总须领小孩子到野外去玩玩才好。



六、小孩子喜欢合群的

  

凡人都喜欢群居的,幼小婴儿,离群独居,就要哭喊,二岁时就要与同伴游玩,到了五六岁,这个乐群心更加强了。假设此时没有伴侣游玩,他一定要觉得孤苦不堪了。有时候还要发生想象的伴侣。他同这个想象的伴侣一同游玩,一同起居,一同饮食,那就不致孤苦。但是他的伴侣到底是想象的,他一定要觉得寂寞不堪的。到了十余岁,儿童就欢喜结队成群的游玩了,倘使儿童在这个时候,在家中得不到伴侣,他一定要往外寻求了。我现在举个例以证乐群心的发轫与重要。


1、我的小孩子一鸣在47天的时候就发生乐群的心理了。在这一天,我抚抚他的下颔,他就对我说“a-ke”。这“a-ke”究作何解,我虽不得而知,但是我们推想他的意思,总是一种快乐的表示,也是一种对于我抚他下颔的反应,也是一种承认他人存在的符号。 


2、到了3个月的时候,一鸣喜欢别人同他玩讲。若你接近他,他就笑逐颜开呀呀学语了。 

  

3、邻人的小孩子,到了五六个月的时候,一定要别人站在他的旁边,倘使别人离开他,他就哭,一看见有人来就不哭了。

  

4、我的友人有一个五岁的女儿,因为孤独的缘故,就常常有一个想象的伴侣同他游玩。后来进了幼稚园之后,这个想象的伴侣就慢慢的消没了。小孩子的好群已如上述。

 

【教育策略】做父母的正可以利用这种好群的心理以教育小孩子。第一,我们要使他得着良好的小朋友;第二,我们应给他驯良的动物如猫、兔子等作他的伴侣;第三,我们再给小娃娃之类以聊解他的寂寞。



七、小孩子喜欢称赞的

  

二三岁的小孩子就喜欢“听好话”的,喜欢旁人称赞他的。比如今天他穿一件新衣服,就要给他父亲看;着了一双新鞋子,就要给他同伴看。到了四五岁的时候,这种喜欢嘉许的心理还要来得浓厚。假使他不愿意刷牙齿,你可指着一个牙齿洁白而肯刷牙齿的小孩子说:“他的牙齿多好看,多清洁,你若天天刷牙齿,你的牙齿也会象他这样整齐好看呢!”小孩子听了你的话,恐怕就要去刷了。若刷了之后,你可就称赞他说:“呀!你的牙齿是白一点了,好看得多了。”他听了必然觉得非常的高兴,下次洗脸时就喜欢刷牙了。

  

一鸣画图,若画得好,我就称赞他几句,鼓励他几句,并且替他在图画上写“很好”的字样,他就显出很快乐的样子。所以以后他常常喜欢画图画的,画了之后,常把图画纸拿了来给我看,并且叫我在纸上写“很好”两个字。

 

【教育策略】这种赞许心,我们做父母的教育小孩子时应当利用的,然而不可用得太滥,一滥就失掉它的效用,反不若不用为妙。

 

总结:总起来说,小孩子一是好游戏的。二是好奇的。三是好群的。四是好模仿的。五是喜欢野外生活的。六湿喜欢成功的。七是喜欢别人赞许他的。(《童年的秘密——0-12岁孩子的心理特点及适读书籍》)


这几点儿童的心理,不过是荦荦大者而已;至于不甚紧要的,略而不述了。即从上面所说的几点看来,我们教小孩子必须先要了解小孩子的心理。若能依据小孩子的心理而施行教育,那教育必有良好效果的。


(本文选自陈鹤琴《家庭教育》第一章:儿童的心理。)



4位世界顶级心理学家,

这样解读人生!

来源 | 群学书院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


1、从没有所谓的“玩笑”,所有的玩笑都有认真的成分。


2、从没有所谓的“口误”,所有的口误都是潜意识真实的流露。


3、精神健康的人,总是努力地工作及爱人。只要能做到这两件事,其它的事就没有什么困难。


4、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个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人生有两大快乐:一个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可以寻求和创造;另一个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当然,也有人说,这句话是萧伯纳说的)。


5、没有一个没有理智的人,能够接受理智。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人。


1、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他一生中遇到的困难最多,对别人的伤害也最大。所有人类的失败,都出于这种人。


2、应付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勇气,能说明一个人如何定义生活的意义。


3、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


4、当一个人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却深信自己能够解决时就会表现出自卑情节。


5、世界很单纯,人生也一样。不是世界复杂,而是你把世界变复杂了。


6、没有一个人是住在客观的世界里, 我们都居住在一个各自赋予其意义的主观的世界。


卡尔·荣格

Carl Gustav Jung


瑞士心理学家。1907年开始与弗洛伊德合作,发展及推广精神分析学说长达6年之久,之后与弗洛伊德理念不和,分道扬镳,创立了荣格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他的理论和思想至今仍对心理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1、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2、孤独并不是来自身边无人。感到孤独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一个人无法与他人交流对其最要紧的感受。


3、要对这残缺的世界保持耐性,也别高估自己的完美。


4、对最强烈冲突的克服,使我们获得一种稳定超然的安全与宁静感。要获得有益而持久的心理安全与宁静,所需要的正是这种强烈冲突的大爆发。


5、每件促使我们注意到他人的事,都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


6、一年中的夜晚与白天数量相同、持续时间一样长。即使快乐的生活也有其阴暗笔触,没有“悲哀”提供平衡,“愉快”一词就会失去意义。耐心镇静地接受世事变迁,是最好的处事之道。


7、创造不是来自智力,而是来自源于内在需要的游戏本能。创造性头脑与它所钟爱的对象玩耍。


8、对于任何事务,要改变它就要先接受它。谴责不会解放,而只会压迫。


9、是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如何,决定着一切。


10、理解自身的阴暗,是对付他人阴暗一面的最好方法。


艾瑞克·弗洛姆 

Erich Fromm


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毕生致力修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西方人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的精神处境。他的精神分析学说对世界有影响力。


1、每天安静地坐十五分钟,倾听你的气息,感觉它,感觉你自己,并且试着什么都不想。


2、爱情与成熟度无关。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那么每种爱的努力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3、如果我爱他人,我应该感到和他一致,而且接受他本来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为我希望的样子,以便使我能把他当作使用的对象。


4、最重要的是学会一个人单独地待着,而且不看书、不听广播、不抽烟、不喝酒。有没有集中的能力表现在能不能单独地待着,而这种能力又是学会爱的一个条件。 


5、正因为我们不能自力更生,所以只能把自己同另一个人连在一起,这个人也许就是我生命的拯救者,但是这种关系同爱无关。


6、爱首先不是同一个特定的人的关系;它是一种态度,一种性格倾向。这种态度、性格倾向决定了一个人同整个世界的关系,而不是同一个“爱的对象”的关系。


7、如果一个人只爱一个人,而对其他人漠不关心,他的爱就不是爱,而是一种共生性依恋或者是一种放大的自我主义。


8、不成熟的爱是因为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成熟的爱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


若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本文来源:网络)若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2018最新版)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8版)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

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田野草根的实践,生命在场的叙事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学习培训参考资料

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

新教育,在海门大地上穿行——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实验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我变了,我没变”——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