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当特级教师的8个秘诀、8个积累方法——给年轻教师的十个建议

于映潮 守望新教育 2021-10-26


[置顶关注][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教育大家谈]


八道光芒,犹如八道重彩,绘就了一个主色调;犹如八首金曲,汇成了一个主旋律。那就是——教育家的理想,教育家的情怀,教育家的境界,教育家的智慧。——《新教育的奥秘何在?


人若愿意的话,何不以悠悠之生,立一技之长,而贞静自守。——《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专注和简单一直是我的秘诀之一。简单可能比复杂更难做到:你必须努力厘清思路,从而使其变得简单。但最终这是值得的,因为一旦你做到了,便可以创造奇迹。”——《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今天,小编带您走近特级教师余映潮,走近余老师成为名师的8个秘诀,8种积累方法和给年轻教师的十个忠告。


我用这8句话当上了特级教师 

作者|余映潮

       

都说苦练出真知。当老师,自然需要一番功夫。而要成为名师,更是需要一番苦练。


那么,究竟成为名师,需要经历怎样的苦练呢?



1、


不遗余力地完成

本职工作


这种不遗余力,就是全身心投入,就是不怕苦不怕累。是把小小的事情做得宏大起来,把平凡的事情做得闪亮起来,把平淡的事情做得辉煌起来,把单纯的事情做出立体的形态,让繁杂的事务性的工作透露出智慧的火花。

 

我在中学语文教研员的岗位上工作了近24年,不遗余力地工作了近24年。总是把劳累的倦容藏起来,让微笑带给别人以快乐。


我曾充满深情地这样小结过我的教研工作:

 

最有特色的是我坚持多年的抓好五支教师科研队伍的教研工作形式;

 

最值得骄傲的是引领着教师们进行过长达16年的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最欣慰的是我的卓有成效的中学语文教研工作改变了很多基层教师的命运;

 

最自豪的是我20多年独力支持,将一个以农村为主的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学研究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在无路可走的地方坚持着自己的开辟工作,在非常痛苦的披荆斩棘之中坚持着一步一步地前进并找寻到自己的一条道路,这就是生存的智慧,这就是事业的智慧。


二十多年,近九千个激情燃烧的日子。我很幸福,在艰苦的劳作之中,我与青年语文教师们一起成长起来。


2、


永不停止地积累


我是1979年才当上语文教师的,那时,我已经32岁了。

 

“积累”是我提升、发展自己的首选。

 

我现在找得到的最早的读书笔记,就是从1979年开始的。我在偏僻乡村中学的破旧书桌上用蜡纸刻印出大量的读书卡片,然后用它们来进行摘抄。

 

为了时间,为了积累,为了学问,岂敢懈怠?

 

直到现在,我仍对“积累”二字情有独钟。我的电脑里面,每天都会增加新的文字。每上一个新课,都有可能积攒10万字以上的资料。


3、


坚持进行

极为艰苦的写作


可以说,我的写作是一部传奇。

 

每年公开发表50篇左右的大小文章,已经坚持到了2016年,我发表的1500多篇文章的目录,如果打印出来,可以打印许多张白纸。


1993年以前的写作手稿,就有近两尺高;

 

20多年来,我坚持着多个杂志社“专栏文章”的写作;

 

从1993年起,我用8年时间的写作,创造了国内中语杂志第一次连载100篇文章的纪录;

 

《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成为中语界第一部案例研究的著作;

 

2002年,《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开始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连载;

 

2005年,我的专栏甚至进入了《光明日报》;


2014、2015、2016年,我承担着给三家中小学语文专业杂志撰写专栏的繁重任务;


时间到了2016年的元月,我公开发表的文章已经超过了1500篇。


4、


耐心地进行

细节化的

教学与学术研究


细节化的研究,是耗时的研究,是耗费精力的研究,它需要极好的耐性。

 

当你面对书桌几个小时写不出一个字的时候,当你翻阅大量资料而精疲力竭的时候,你都得平静地坚持。


我不怕消耗,于是我能做出很多优化的细节化的内容。

 

可能没有人像我这样就教学细节的设计艺术进行精细的研究,10年之中,到2012年12月底,我已经在《语文教学通讯》上写出了80篇论文。

 

人们常常问我:你哪里有那么多的事做啊?

 

将生命、将时间化为工作中、研究中无数优美的细节,这就是我的付出。


5、


自觉承受

多种多样的痛苦磨练


我说过:不同深度的磨练产生不同高度的水平。

 

给自己多储备一些知识,让自己多增长一些学问,逼自己多培养一些能力。

 

做一个治学勤苦的人,做一个思考深刻的人,做一个追求高度的人。

 

一个希望非常成功的人,必须能忍受多方面的磨练。


我提出了与语文教师素质有关的8个方面的第一:


第一奋斗目标是“课堂教学技艺精湛”

 

第一基本功是“能够读出教材的味道”

 

第一阅读能力是“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第一科研能力是“提炼能力”

 

第一课外阅读是“中学语文专业杂志”

 

第一要克服的难关是“千字论文写作关”

 

第一要历练的是“小专题研究”

 

第一有益于自己终身发展的好习惯是“积累”


对于这些“第一”,我也已经为之进行过艰苦的奋斗。

 

我在一个讲稿中这样写道:


我用我的耐力,塑造着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坚持数十年的资料性阅读,

 

无法计算的资料目录索引的积累;

 

几尺高的写作手稿,

 

一千多篇长短论文的发表;

 

十几部书稿的编纂,

 

几十个专题讲座的准备;

 

几乎没有休息过的节假日;

 

从来不请假的工作记录……


这一切都显示了我生命之力的坚韧。

 

坚持着,坚持着,坚持着;学习,工作,创造,这就是“智慧”。

 

仍然可以自豪地说,我用超常的付出,让自己在教学业务上的每一个方面都做得比较优秀。


6、


一定要有指标要求


要奋斗而没有指标要求,等于放松自己。

        

任职期间,我历来的工作要求就是九个字:抓队伍,抓活动,抓成果。这里面,每处都有指标要求。

 

对于自己的发展,我的指标要求也是硬性的。

 

下面是我退休时演讲稿的第10块内容,它就是指标:


我的畅想(2007年—2017年)

 

精细研读100篇课文并积累大量的助读资料。

 

研读与中学语文教师业务进修有关的论著100部。

 

阅读中学语文专业杂志1000本并积累有关专题的索引目录。

 

发表教学论文100篇以上(含教学设计)。

 

出版个人专著两到三本。

 

演示的课例在目前的基础上达到80个(起码讲到70篇课文)。

 

作100场学术报告。

 

……


我设想在2017年以前,要讲80个篇目的课;

 

其实到2016年6月份为止,我已经讲了240多篇课文的课;

 

2010年4月,我写了《纪念我的公开课讲到了第100个》的长文;

 

2012年元月,我写了《纪念我的公开课讲到了第150个》的长文;

 

近20年的时间内在全国各地展示自己的240多个公开课,何其难也,但我做到了,我向教学界中最难的事物挑战。

 

每个课的后面,都有含辛茹苦的故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定要有指标要求”,成为我教学研究工作中的动力。


7、


迎接最难工作的挑战


我所迎接的最难的工作,就是人家的“点课”。

 

我开创了外出讲课的最好风气:第一,一般不讲一节课,要讲多节课;第二,根据人家的要求来讲课和设计讲座,这无疑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困难,也无疑让自己增长了不少的实力。

 

我的教学视野,基本上涉及了各种版本的小、初、高中的教材;有多少次,人家“点”我讲的课,因为地域的关系,只讲一次就可能永远不能再讲,我仍然毅然备课,欣然前往;

 

我的教学足迹,留在了最繁华的城市,也留在了最偏僻的乡村。


有这样一个连续8年的故事:从2002年到2009年,我四次赴贵州铜仁地区讲学。一共讲了13个篇目的课和四个讲座,此事被人们誉为“挑战极限”。

 

2011年10月22日,徐州师大邀请我讲授《老王》一课,江苏省几十位特级教师听了我的课。

 

2012年8月18日,人教社“与作家同行”活动江西九江进行,他们请我讲曹文轩的《孤独之旅》,曹文轩亲临现场听课。


也曾有人称赞,这是余老师在挑战极限。

 

其实,我想,这些都不是“挑战极限”,对极限的挑战早就在我的准备工作中进行过了,就像我的《西边那间房》中所写的:


这个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那里飞扬着神思。一行一行的字从键盘里流泻出来,铺洒到电脑的桌面上,在那里组合成美丽的乐章。


8、


坚持原创

在黑暗中摸索


我的一切科研成果,都讲求原创,我的课堂教学的手法与技巧,都与原创有关:


我的论文写作与讲座报告,决不用“引用”的手法来拉长篇幅与拉长时间;

 

我的课堂教学,不断改进,坚持求新,决不陈课滥讲;

 

从小学到初中,每学期都有全新的课推出:《狼》的8个教案,早已为人们所知;

 

《说“屏”》的4种设计,每一种都在课堂上实践过;

 

《孔乙己》的教学,我有微型课、一节课、两节课的三种教学设计;

 

几十个各种内容的讲座稿,绝少有不足两万字的。


大部分论文,基本上都是系列稿、基本上都是专栏作品:


2016年,《中学语文教学》继续开设着我的专栏《微型讲座》;

 

2016年,《语文教学通讯》B刊继续着我以“语文教师综合素养的自我训练”为话题的专栏《名师讲坛》;

 

2016年,《语文教学通讯》C刊(小学刊)继续着我的《问道》专栏。


我的思考与写作费时之多,难以想象。每每有右手累得不能抬起的时候,就用左手转动我的鼠标。每每有眼睛非常倦怠的时候,就看看窗外绿树晃动的树梢。


我把走弯路的劳累留给自己,把走黑路的担忧留给自己,把无路可走的痛苦留给自己。


如果没有劳累,就没有这样的成果。

 

如果没有坚持,就没有这一些收获。

 

如果没有创造,就没有自己的特色。

 

几十年的“苦做”,让我的心中充满阳光。


([守望新教育]说明:本期微信选编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向作者编辑致谢!)



余映潮老师的8点累积法

作者|余映潮


特级教师余映潮投身教学一线30余年,一直保持着积累的意识和习惯!听说,单他的论文手稿有两尺多高!而余老师的功底可就是实实在在这么积累起来的哦!一起来看看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的8种积累方法!

 

我有非常好的“积累”意识与习惯,我把工作中的许多方面都与“积累”紧密地联系起来。


在没有使用电脑写作之前的10年,我的论文手稿有两尺多高,它们全是复写之后保留下来的。作为年轻的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研究的入门处如果能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用于积累资料、提炼经验,于一生的教学研究都有好处。如果没有大量学术资料的支撑,研究者的研究将行之不远。因为他不知道学术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不知道别人的研究走到了怎样样的境界。

 

我的积累之法,主要有如下八种。


1、订阅杂志


1977年以来,我一直订阅北京的《中学语文教学》和上海的《语文学习》,它们已经陪伴我近40年,刊载在上面的已有约3万篇文章,加上其它一些报刊,我的身边有十几万篇文献资料可供查询,可谓取之不尽,而我的一生的语文教学事业,也是饱受它们的润泽。这些文章构成了极其精致美好的资料库,永远一声不响、沉默寡言,但从来都是无私地袒露着自己的胸怀,从来都是闪耀着学问的光辉。


拥有和不断拥有一定数量的与中学语文教学有关的学术文献资料,是语文教师业务进修与素养提升的第一策略。没有任何观摩学习、培训进修能够像它们一样长久地陪伴着我们,没有任何名师能够像它们那样深厚博大,没有任何一位个人有它们那样的永在发展更新中的知识与智慧。

 

从一生的教学事业来讲,积累、拥有大量的专业的学术文献资料,是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立身之术。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讲,这就是在做学问。

 

2、资料摘料


2003年,我写作了《一直向前走》一文,我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许多年来,我用最笨拙而又最科学的方法读书。


许多年来,我用最辛苦而又最有用的方法读书。


许多年来,我用最麻烦而又最精细的方法读书。

 

那就是做读书卡片。


自1979年以来,我所订阅的每一期刊物的封面上,都有一个大大的“卡”字,这说明我已经读过它而且做过读书卡片了。我现在手中所拥有的,是数以万计的资料目录索引和资料卡片,这是覆盖面极大的、内容丰美的教研情报。国内数种语文刊物的历年精美文章的目录,被我分门别类地收进各个专题研究的目录卡片中。这些卡片的类别划分细密。如阅读教学类,就分为综论、记叙、说明、议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文言文、语言、词语、句义、段意、讲读、自读、语感、教例、课型等小类,每一小类都拥有大量的资料目录。这又读又记的需要时日的读书生活,是我“四季的耕耘”。

 

到现在我仍然喜欢摘抄资料时的那种辛劳:它让你细细品读,斟酌取舍;让你时时翻阅,咀嚼回味,还让你欣赏卡片上那一粒一粒的蝇头小字。现在,虽已不用那种手抄笔录式的“资料摘抄”方法了,但仍然需要用心,仍然需要创造。摘抄、摘录、摘记首先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最为重要的过程在于其后的“分类研究”。凡大量的资料,不进行分类,不进行提炼,便大大削弱了其研究的价值。

 

3、大量写作


写作,是我的“积累”的第一要素。没有写作,就没有我教学工作中的苦与乐,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工作了几十年,我就坚持写作了几十年。现在,公开发表的大小作品已经超过1500篇了。写作的面比较广,但几乎不写纯理论性的文章。似乎从来没有放下过手中的笔,似乎随时能够进入写作状态。有时颇费斟酌,有时得心应手;有时寸步难行,有时洋洋洒洒。写得最多的,就是系列稿,即刊物的专栏;五年、十年地写,步步为营,精耕细作。有的专栏写完之后,就结集成了“著作”;有的专栏还在写作之中,又产生出新的写作创意。

 

我写下的许许多多的文章,有的变成了书,有的化作了讲稿,有的成了教学设计的参考资料。


越是有充分的写作,自己的创造的资料就越是丰富多姿。越是有创见的写作,越发表现出写作之前的辛苦积累。于是,奇妙的收获就伴随着一次次的阅读而产生,于是,文章就读得深、读得美,读得别有韵味。

 

4、课文提炼


对课文创造性地艰苦玩赏,让我创造了不少好资料。每准备一堂课,我都要写一篇课文赏析文章,但却远不止于此。我研读课文的别有个性的方法,可能就超过了20种:语言卡片,美词分类,句式研究,段式研究,篇式提炼,章法分析,手法品味,笔法探究,信息提取,片段精读,课文集美,文中选文,变形阅读,变体阅读,诗联赏析,课文美读,写作借鉴,课中比读,课文联读,集合研究,本文评点,诗词句解,资料助读……可谓用之不绝。


课文把玩,其实是对课文进行深加工,进行美加工,进行巧加工,进行厚加工。这样的过程,特别需要苦心、耐心、细心、静心与慧心。坚持下来,则需要恒心。



5、专题研究


语文教师的专题研究,我称之为“小专题研究”。我的意思是,语文教师要着眼于小的实用的专题研究,少做“课题”,少说空话。“小专题研究”,是某一项研究的“聚宝盆”,它像线索一样牵连起无数可爱的素材,将它们集聚在一起,熠熠闪光。

 

我有一批很好的讲稿,每份讲稿都有几万字;它们其实都是我所进行过的“小专题研究”:


《板块式 主问题 诗意手法》,

《中学语文教师常用研究技法》,

《教研员工作漫谈》,

《磨炼的深度决定你的高度》,

《角度的美妙——例谈教材研读与阅读教学设计》,

《例谈如何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设计水平》,

《浅说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的两项基本能力》,

《小学: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小学生阅读能力训练探微》,

《提高设计水平 提高教学水平》,

《关于文本的深度解读》,

《例说我对“教学创意”的研究》,

《让读写结合的形式丰富多彩》,

《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教学》,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浅谈文言诗文的朗读教学》,

《“教材处理”的八种角度》,

《中考作文复习应试10讲》,

    ……


下面是我最近研究的“阅读教学有效训练10法”的提纲,每一句话,都是一个小小专题的研究:


概说课文,形式丰富

字词教学,方法多姿

朗读训练,角度细腻

分析赏析,正规训练

精段细读,能力提升

品词论句,格调高雅

亦读亦写,活动充分

课文作文,扎实美好

反复训练,处处落实

巧用课文,思维训练

 

可想而知,这里面集聚了多少美好精致的教学设计方面的资料。

 

6、课例创造


五十岁以后,我创造了非常丰富的教学案例。我常常暗自与名师较劲:一定要有“量”的要求,在“量”上胜过他们,有“量”,才有力量。可能目前还没有一个人能够用一本书的形式出版40个教学设计,但是我能。

 

《余映潮创新教学设计40篇》已经出版。

《余映潮中学语文精品阅读课教学实录》已经出版。

《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已经出版。

《余映潮教语文》(小学卷)已经了出版。

 

目前我的课已经讲到了200多个。也就是说,我有200多个教学案例了,这里面涌动着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波涛,这里面闪耀着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光彩。“量”的后面,是闻鸡起舞,是争分夺秒,是夜以继日,是自强不息。无数的时间与精力都凝聚在它们的身上,无数的艰苦与突破都表现在它们的身上,它们让我敝帚自珍。但我没有停滞我的创造,每年都有一批新课走向课堂。有时候对某一个课,我也会有多种创意、多种变式。


 7、火花随记


深深地思考语文教学让我脑海里迸闪出理性很强的想法,这就是思想火花,而勤于思考的人,专注思索的人,常常有思想的火花闪现。抓住这些瞬间闪现的思想火花展开研究,往往能让我们获得生动、真切、实在的研究成果。

 

学术积累的好方法之一,就是随时把自己的思想所得变成文字。有时候,一个关键的词语,就是一个好的研究话题;有时候,一个短短的句子,就是一个好的专项研究。我养成了并保持着随记的习惯。

 

我随记的内容多种多样。特别值得珍爱的是“教学创意”、“讲稿创意”、“余映潮思想火花”、“今天我在做什么”、“讲课纪录”、“讲课火花备忘”、“课文研读提示”、“我的工作之最”之类。打开一个有关的文件,满目璨然。

        

        ……


在这样的随记中,蕴含着丰富的研究话题。深入下去,处处都可以让我们做一做学问。只怕是时间有限,做都做不完。

 

8、顺势积聚


顺势积聚,就是顺着做一件事的过程、在完成某项研究中“趁机”积聚与此有关的大量资料。它的思维方式是:连类而及,归并,提炼,重组。其收藏方法是:每一篇课文都设立一个文件夹;每一个小专题都设立一个文件夹;其操作手法仍然是“提炼”。


一个善于提炼的人,既善于对人对物对生活对社会进行感悟与提炼,也善于对信息对文献对资料进行提炼,以此利于自己的成长,利于自己的发展。“顺势积聚”是学术研究中的一种开合手法;其智慧在于抓住时机,趁热打铁,旁逸斜出,收放自如。

 

举例来说:


在杜甫《春望》备课的时候,顺势搜集一批关于《春望》的文献资料。

在研读《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时候,顺势搜集一批梁衡先生的精美作品。

在欣赏《记承天寺夜游》的时候,顺势品味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在品味《咏雪》的时候,顺势搜寻关于《世说新语》的评说文章。

在准备《听听那冷雨》的教案的时候,顺势到孙绍振先生的博客上一游。

在教学《论语10则》的时候,顺势下载“《论语》中的成语”,然后“牵连”到“《孟子》中的成语”、“《庄子》中的成语”……

在设计初中版《老王》的时候,顺势获得高中版《老王》的教学资料。

在研究《孔乙己》教例的时候,顺势收集全国各位名师的《孔乙己》的案例。

在教学《岳阳楼记》的时候,顺势整理全套教材中的写景四字短语。

……


“雪球”就是这样滚出来的,但它再也不会融化。

  

写在最后:


我常常说,名师成长的过程,往往是“集万千折磨于一身”的过程,没有类似于这样“积累”的诸多“折磨”,或者受不住这样的经年累月“积累”的“折磨”,难以养成厚实的底气。坚持积累,让人有钢铁一般的意志,有清泉一样的灵动。愿无数的青年语文教师关注自己成长中的“积累”。于是,当我们的教学青春日渐美丽时,我们的学问也日渐丰厚。



于映潮给年轻教师的10个忠告


作为饱受工作和事业挑战的特级教师,余映潮对年轻老师有十点忠告。这十句话,看似简单,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老师们,收藏了细细体会吧,像余老师一样,走一步,再走一步!


1、珍视自己的工作,珍爱自己的工作


我以为,一个人,有一份工作,就是幸福的。我对工作的态度是:珍视,珍爱,可以用瞻前顾后、苦心孤诣、全力以赴、始终如一这些词语来形容。对工作的这种态度来源于我对生活的热爱。而不管命运将我抛向何方,而不管生活给我什么样的地位。

2、富有创意的工作之内涵


精神与智慧,耐心与细致,远大构想与步步为营,提升别人与发展自己。


如果要用一句什么样的话来概括我所坚持进行的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那就是10个字:“实实在在的非常规手法”。

如:连续许多年的中学语文主题式研究活动,课堂教学艺术研究小组等五支教研队伍的建设,对年轻教师的关爱呵护和尽心的辅导,决不保留地将自己的研究心得介绍给青年教师,我的辛勤劳动,换来的是一批又一批年轻人的进步。当然也就有自己的提升与长进。工作精神与工作水平就是这样在坚持中磨练出来的;没有这样的工作精神,就没有这样的工作水平。

3、坚持研究是提升自己真正的坦途


教师的自身提高,离不开10个字:时间,毅力,目标,方法,成果。耐力是一种智慧,名师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或自设的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韧性就是激情,精华只能在严谨中收获。

4、在业务上要练好三种基本功


语文教师的第一功夫是读出教材的味道。教学设计是教师的核心技术。考试研究也是一种科学研究,这里面有着精深的学问。


5、在自身发展上要追求三个层次


技术: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表现“技术”的含义——熟能生巧。艺术: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表现“艺术”的含义——游刃有余。学术: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表现“艺术”的含义——见微知著。


6、名师成长最基础的两个关键:课堂教学艺术,论文写作水平


立足于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才有教学的影响力,才可能走向名师之道。论文的写作,既是操作的过程,也是研究的技法。只有精于教学研究而且确有心得的人,才有可能产生论文成果。没有论文的写作,教学研究行之不远。


7、没有业余时间就没有教学专家的产生


走向成功的基本前提:占有时间,勤奋积累。在工作状态中的中小学教师,成功的机会在八小时之外。充分利用可以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 


8、总有一种学习方法适合你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有自己喜爱的学习方法。个性化的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是真正的法宝。


9、不同深度的磨练产生不同高度的水平


给自己多储备一些知识,让自己多增长一些学问,逼自己多培养一些能力。做一个治学勤苦的人,做一个思考深刻的人,做一个追求高度的人。


10、规划自己,塑造自己


事业的构思就像散文的构思:托物,蓄势,开掘。必须坚持自我训练。趁着年轻多做事。少计较外界,多要求自己。


([守望新教育]说明:本期微信选编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向作者编辑致谢!)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2018最新版)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8版)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

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田野草根的实践,生命在场的叙事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学习培训参考资料

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

新教育,在海门大地上穿行——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实验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我变了,我没变”——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