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生最美的姿态——让阅读改变乡村教育生态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阅读了,我们对学生的表情就变了;思考了,我们就深入我们的事业了;行动了,我们个人就成长了;写作了,我们的教育就能在文字里崛起了。——董艳《阅读:教育人生最美的姿态》(霍邱县户胡镇中心学校小学语文教师、新教育榜样教师。文章附后。)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让传播美好成为本能——让思考为行动导航》)
让阅读改变乡村教育生态
作者|韦玉柏
来源|安徽青年报
人物简介——
董艳,霍邱县户胡镇中心学校小学语文教师,霍邱县人大代表,六安市青年联合会委员,“皖西乡村好老师”,“皖西最美教师”。她扎根乡土,倾心家校结盟共读,竭力推广农村阅读教育,撰写出五百多万字的教育教学随笔,一百多篇文章发表在报刊杂志。(《在乡村大地上诗意栖居——记我的乡土儿童诗读写课程叙事》)
“农村学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阅读推广举步维艰,家校共建是一个方向”。
本报记者:请谈一谈农村学生阅读现状,针对此,你是如何推广阅读的?
董艳:在农村,学生们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首先是观念转变难,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朴实的父老乡亲们固执地认为学好语文、数学考高分是最重要的,阅读教科书以外的书籍是不务正业。这种教育观念一段时间内难以扭转,阅读推广举步维艰。
其次是阅读资源少,农村家庭几乎没有藏书,书籍依赖于学校的阅览室提供,但农村学校的阅览室藏书陈旧、种类不全、没有时代气息、跟不上各年龄层次学生的生长需要,点燃不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推广阅读无米可炊。
再次是阅读环境差,农村家庭没有给孩子留出阅读的空间与时间的意识,没有环境的渲染和时间的保障,阅读习惯不好养成;留守儿童太多,祖辈们不能指导阅读甚至连陪伴阅读都做不到,阅读效果不明显。这样一来,农村学生的阅读指导工作全落在教师肩上。
针对以上阅读现状,我在农村是这样推广阅读的:建家校群,争取家长们支持。在群里,我不停地写信,不断地发家教文章;不间断地开家长会,不停地写信,不断地发家教文章,介绍读书案例;展示读书卡,不停地写信,不断地发阅读文章;精心设计,网上找人订做,独自出钱购买并赠送读书袋;成立家长委员会,不停地写信,不断地发阅读文章,不时地展示学生们的阅读作品化作业。祖辈们支持了,远在外地的家长们开始关注并为孩子们网购书籍了。
贴标签,引领学生们爱上阅读。自创开启诗,每一个黎明,学生们都会在我的送诗《爱读书的孩子》中开启新的一天。“孩子们,你们是一群爱读书的孩子。”我把期待送给孩子。“董老师,我们是一群爱读书的孩子。”开始是有口无心的应答,逐渐变成对自我行为的认同。在诵读中,学生们给自己贴上“读书人”的标签,这样不断地贴标签给予了他们定性的导向——我是个读书人,我要阅读。这种贴标签,激发并保持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最终凭借文字的力量吸引他们使其痴迷上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并把阅读融入生活。
制定每学期共读计划,在学生们成长的各个阶段提供书单,让家长们网上购买每月共读书,保障新书的供给。借新教育萤火虫六安分站的活动,在各乡镇上阅读课,做阅读推广讲座,让更多的家庭了解阅读对于孩子生命成长的重要性。改变着农村家庭的教育思想,让更多的农村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让农村教育真正成为一个大家庭。
“通过研发读写课程,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合作意识、感恩思想都得到了发展”。
本报记者:家校共建,开启读写课程化的具体路径怎么样?效果如何?
董艳:凭着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农村学生语文学习特征的粗识,带着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浅薄认识,携手家人们,开启了“乡土乐”这一大读写课程体系。
家校共建中,我以农村生活为课程研发背景,先后开启了以“古诗文诵读”为主题的“沐浴古来之风”课程,每个清晨诵读古诗词,给古诗词配画,将古诗词改写成小片段,儿童诗;以“儿童诗读写”为主题的“那诗意在乡土的歌”课程,每一周诵读原创诗歌,我写诗送给学生们,学生们进行集体、个体创作,我记录课程叙事;以“整本书共读”为主题的“荡舟书海”课程,每月和学生们共读,并通过上阅读推荐课、阅读推进课、阅读汇报课这三种课型点燃学生们的阅读热情,指导学生们进行阅读,并引领他们分享阅读带来的快乐;以“描摹乡土生活”为主题的“品味乡土生活”课程,在传统节日、物资交流会、四季农耕……带领学生们走上街道、走进超市、走上晒谷场、走进田间地头……用从阅读中汲取的知识,提升的能力来“阅读”农村社会,描摹农村生活;以“书信”为主题的“远方的诗”课程,让学生们给自己、给远在外地的父母写信,用阅读中获得的力量以文字的形式来排解留守的孤寂心理,进行自我教育。
通过这些读写课程的研发,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合作意识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他们对父母的那份理解、对自己的一些认识、对家乡的那份感恩等都在课程的生长中得到了生长。但,家校联系方面,因留守儿童过多,家庭方面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作品化阅读评价模式让学生们有了快乐感,让家长们有了成就感,阅读积极性便逐步得到提升”。
本报记者:家校共育,“作品化”阅读评价模式的做法可行吗?在推广阅读活动中,你有哪些创新的举措?
董艳: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喜欢画画、喜欢创造、喜欢新颖的设计,针对学生们这样的心智发展水平,我以“作品化”的形式来引领他们自由设计自己的各种读写作业,他们就有了快乐感;再以“作品化”的形式发表在家校群、微信公众号,接受同伴及成人的评价,他们又有了成就感,阅读积极性便逐步得到提升。适合的就是最好的,目前来讲,我觉得这种评价还是可行的。
走出去,把阅读推广,让更多的农村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一直是我的意愿,如本镇高镇小学,我是带着《上下五千年》的阅读推荐去的;曹庙镇中心小学和高塘镇中心小学,我带着《安徒生童话》的读书推荐和三年级学生们交流了阅读的方法,并以《从诱惑到信仰》为话题和教师们交流了阅读的心得;岔路镇中心小学和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我带着《格林童话》的阅读推荐和学生们分享了阅读的乐趣。
采访后记
在农村,留守儿童太多,家校联系工作很难开展,应试教育在每个人的心里根深蒂固,阅读推广工作更难推行。然而,董艳还是竭力做起了农村家校建设,将阅读推广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学生的心里,她要借大读写课程研发擦亮乡村教育的每个日子,呵护教室里的每个生命,努力让每个家庭、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生命成长。令人欣慰的是她的努力真的有了效果,除了要为她击节点赞,希望更多的人能关注农村学生的阅读。
阅读:教育人生最美的姿态
作者|董艳
沉入夜色,轻抚文字,我与《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之间的灵魂触碰几经指尖流动,彼此的心灵相撞早已在生命里扎根、成长。
沉静,凝思,留恋,这本书的夜色阅读,撬动了我的灵魂,牵引着我的生命,在王老师的世界里穿行,我审视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进一步理性地面对文字,在持续的捧读中,走上了一条教育人生之路。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边读边长。读书不多,但我于捧读总有一个固执的偏爱,每一次捧除却从文中汲取教育教学艺术外,更多的是被作者温暖的教育情怀所感染,而后被牵引着追随。王老师的文字向来有温度,这在《寻找不一样的教育》里随处可见,没想到《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这本闪烁着理性光辉的书,文字竟也如此柔软。《让自己先快乐起来》中,王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教育,需要的不仅仅是精湛的技能,也不仅仅是无私奉献的品德。教育,是师生精神的一次相遇,是一种相互取暖的心灵互动。这是怎样的一种教育情怀啊。以学生生命发展为快乐的追求,以教学相长为师生幸福的坚守,以当下教育为终身事业的虔诚……点点滴滴播撒情怀,字里行间阐释美好,我被感动了。
捧读《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阅读中与作者对话,王老师感性的文字便能洗涤我蒙尘的心灵。捧读里,守一方美好,我懂得了教育教学生活简单式的伟大。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乐悟乐写。文字是思想的载体,写是沉下去的读。没读王老师的书之前,我喜用文字雕刻生活,读了他的书之后,这种雕刻越发得自然,成长为生活的一种习惯,用朴素的文字雕刻我的教育教学还有业余生活。当然,包括我的夜色品读生活。
种种原因,我放下了当初独属于自己的阅读生活:用“浪漫——精确——综合”的方式,以“走近(整体上关注一本书的存在)——走进(用批判的态度审视,纳入书中精华)——走出(用总结的方式梳理阅读之后的所感所思所获)来抒写我的阅读诗意。遇上《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抵制一切种种不得违抗的存在,我把这种诗意拾了起来。第一个夜色走近,我努力着于黑夜里寻找一束光,雕刻了《我把灵魂交给你》,从此,我这知道这个4月,这本书将伴我入眠了。的确如此,之后,七章,每晚一章,每章一篇,于王老师的文字中我深受教诲:雕刻《予我一颗浅浅心》,我被王老师引领;渐醒——浅浅人心,淡淡人生,为师无所欲,无欲心便静,如此简单为师,方好。雕刻《品你,我想与教育温柔相待》,我被他启示;反思——师者,当温柔。不急不缓,不骄不躁,不强求教育,不苛刻教育,不焦虑自己,我当以浅浅的心,做淡淡的教师,与教育温柔相待……在王老师的文字中,我遇到了自己,审视了自己,书写着自己,改变着自己,拨正着自己,这不得不说是夜色阅读给我的诗意,也是给我的教育人生姿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且思且行。正是因为对阅读加实践反思的认识,我于阅读中给予了自己反思践行的力量:读王老师的《教师成长的四个“追问”》,我反思——或许,我读着,也平静地读着,如此时,但透彻不够;或许,我写了,也安静地写着,如此夜,但深入不够;或许,我耐住寂寞了,也享受着寂寞,如此刻,但淡然不够;或许,我关注平台了,也认真着关注,如我关注叙事者,但追随不够。最应该做的是在简单的平时中沉一方丰盈的底蕴,踏实了成长,让自己遇到更好的自己,自己喜欢上自己。
“吾日三省吾身”。站在王老师的肩膀上前行固然重要,然而没有反思的阅读只能是人云亦云,最终在阅读中迷失自己。以阅读为基础的实践性反思应该成为我批判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所依据的观念、背景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不断提高自身主体性的过程,也必须是我将学会学习和学会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从容面对教育和学生。
研读《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王老师理性的文字便打开了我紧锁的生命。反思中与教育对话,寻一束光亮,我愿就走出教育教学实践步伐上的柔软。阅读了,我们对学生的表情就变了;思考了,我们就深入我们的事业了;行动了,我们个人就成长了;写作了,我们的教育就能在文字里崛起了。
长夜寂静,轻抚文字,不忍离去,我又何曾离去?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学习培训参考资料
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我变了,我没变”——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在行动中研究,在坚守中创新——2018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