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追梦,筑梦,圆梦——追随新教育,共享新教育

林加进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就这样,新教育走进了我的教育生命中。”


“系统地接触,全盘地践行,让我对新教育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每每在新教育年会上,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教育实验校、实验区交流分享着“新”的收获,我更加坚信应该让“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理念融入每个有教育情怀的人身上,并以此去广为辐射。”


“滨城,近三年的新教育行走之路虽然艰辛,但也收获满满。朱老师亲自为滨城小学题写了校名,并为滨城小学题写了“自由自在,幸福完整”的祝福语,学校先后获得新教育实验校、新教育未来学校联盟单位、童喜喜说写课程基地校、清华附小友好学校等等。 ”


“亚斯贝尔斯说过,教育就是一片云推动一片云,一棵树摇动一棵树。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厦门新教育队伍的壮大,越来越多的新教育人、新教育活动开始走向区域教育、区域优秀文化传承的台前幕后,承担起更多的使命与责任。让区域教育文化的多样化发展中,增添了一抹抹靓丽的“新教育蓝”!”——林加进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深度学习,深度实践,新教育实验的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


追随新教育,共享新教育

作者|林加进

厦门市同安区滨城小学校长

 

缘起新教育——

教育在线,生命在线

 

曾几何时,BBS论坛一直是大家茶余饭后交流、碰撞,甚至是专业提升的平台。2004年,我从农村完小应聘到了区域最好的实验小学。在新的工作岗位,业务能力的提升已迫在眉睫。喜欢玩“信息技术”的我,开始在网络上探寻学习的平台与机会。当时BBS论坛较为热门,在“子恒”校长的引荐下,我走进了“教育在线”,并取了一个至今沿用的网名“虫子”。



进论坛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在潜水。面对着满目琳琅的帖子与回复,我才知道自己在专业上与别人的差距有多大。但与此同时,我也知道“教育在线”将会是伴随我专业成长的一个最忠实的师长。我是小学语文学科,又是班主任。因此,我关注更多的是“小语板块”和“班主任板块”。每天论坛上总活跃着两拨人,一拨问题的提问者,在一线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需要得到大家的支招;还有一拨人,就是解决问题的建议者。他们谦逊、专业,能把自己所学、所经历的与大伙分享交流。一段时间来,因为教育论坛,我的作息变得没有了规律,因为有时会因为等待大师的支招而熬夜静候;有时还会以旁观者观战的角度,看着南北两地学者针对话题不同理解的“唇枪舌战”……


在“小语板块”认识了爱讲故事的小曼老师,在她的《新编一千零一夜——小曼老师讲故事》中,我发现了故事在小学育人中魅力之处。每每在论坛中记下的小故事,都会在合适的时机告诉班上的孩子。班上的孩子一直对“小曼老师”充满着期待与羡慕。2005年7月,由同安区教育局举办的辰星教育论坛周年庆,邀请来了小曼老师。小曼老师通过现场互动的方式,跟孩子们、家长们及老师们分享了自己的教育经验。



在教育在线认识的第二人,是玫瑰。东北人的直爽,对小学语文的“较真”,在字里行间处处可以感受到其智慧与自信的并存。后,了解了她是一位从吉林长春只身来到北京发展的女教师的成长历程;了解到她的网名叫“玫瑰”及其内涵——名字“桂梅”翻转,取谐音“玫瑰”,她希望人们接受玫瑰,是因为自己的小语研究需要有刺的,带有锋芒的花儿的绽放,及含有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善良的给予与分享;我研读过她提倡的“主题教学”的教学主张;研读过她提出的“三个超越”——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发现她对语文学科的认识远不止语文本身,诚如她自己所说“我是教语文的,我是教人学语文的,我是用语文教人的。”


在教育在线潜水、冒泡的几年中,时常听“子恒”谈起朱永新老师,坚持、敬业、睿智……,是位值得跟随的长者。2007年,朱永新老师受厦门湖里区教育局邀请到厦讲学。得知该消息,“子恒”联系到了朱老师,并带着我及几个同行到会场听讲。没想到,朱老师现场让工作人员临时安排了一个诗朗诵展示。我们一行人,随着朱老师在台上诵读了《向着明亮那方》……


就这样,新教育走进了我的教育生命中。


 

初识新教育——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2010年6月,随着工作岗位的调整。我跟着“子恒”校长开始了一所新学校的创建——厦门市梧侣学校。筹建阶段,在“子恒”校长的带领下,我们系统学习了新教育的六大行动(后调整为“十大行动”)。同时,学校依托新教育的子课题:《新教育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研究》开始了系统地新教育实验。石头汤故事、寻找尺码相同的人、教育情怀、戴着镣铐舞蹈……一系列具有新教育人特性称谓很快在校园内及区域内铺开。



梧侣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初、小的结合对当时时任德育主任的我来说挑战很大,面对90%以上都是外口子女占比的学校,整体行为习惯差,家校互动不良。


如何入手?如何细化?如何出成效……“习惯筑就英才,信心成就梦想”“无限相信人的潜力”德育科以习惯养成为抓手,以信心培养为目标,无限相信老师、孩子和家长的潜力,相信他们一定能往好的方面发展.通过,每个学期初的“常规养成”细化,并具体责任到班级、年段,形成共性,齐抓共管。


再有从校级层面“构建书香校园”,以文化浸润入手,在学校任何一个需要出现书籍的地方出现书籍。从500多平的学校图书室、每个年级的楼层转角、每个班级的图书角,一直延伸到每个家庭。其次,与社区结合通过“萤火虫厦门站”的力量,利用周末的时间开展亲子阅读展示、家教经验分享,发挥家校共育的力量。


梧侣学校从2010年践行新教育至今,学校有三张名片享誉业内“千人食堂用餐三无声”“百亩校园零垃圾桶”“每天百位家长随堂听课”。


系统地接触,全盘地践行,让我对新教育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每每在新教育年会上,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教育实验校、实验区交流分享着“新”的收获,我更加坚信应该让“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理念融入每个有教育情怀的人身上,并以此去广为辐射。



追随新教育——

在践行中寻找尺码相同的人

 

2016年2月25日,根据组织的安排。我又调整了岗位,负责一所新的直属校的创建。从宣布担任厦门市同安区滨城小学校长的那一刻起,我倍感责任重大。以前,更多是操作层面的工作推进,现在已经没有了依靠。一切都得由自己规划、实施。“不管办成怎样的学校,她必须是一所新教育实验校。”我在心底不断地提醒自己。由于提前半年筹建,加上学校是整合了原有两所村完小,升格而成。



筹建期间,除了常规的工作熟悉之外,我不断走进原有的两个学校,去了解两校的老师,去想象两校老师合并后共同践行新教育其乐隆隆的样子。但,所有的一切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村完小原有的教学常态相对安逸,一个学校就10几个老师,似乎每天都在重复着简单的学科教学活动,仅为如此。好在两校均有些年轻的老师,刚分配没多久,对教育的理解尚待开发。除了寻找尺码相同,如何让这些今天必须成为同事的人也“尺码相同”成为了筹建期间我的重要工作。

由于有半年的时间,原有的老师和孩子依旧在就旧校舍学习,如何让他们对新校充满期待,并提前参与其中。筹建组于2016年3月1日,正式对外发布了滨城小学的微信公众号。在推文中,我们对滨城小学的未来做了详细的构想,细化到每个与滨城结缘的人。我们也通过叙事的方式记录下了筹建过程中,每个“滨城人”筑梦、追梦、圆梦的脚步。



2016年4月11日,新教育人、儿童作家童喜喜走进了滨城小学,为师生们带来了“阅读越幸福”的讲座。这是两个村小第一次这么高规格的主题讲座,师生们没想到儿童作家竟然走到了自己身边,并能与自己互动。讲座后,陈东强院长和喜喜老师走进了滨城小学工地,沿途嬉笑畅谈,也期待着在海峡西部一所新教育实验校的诞生。


滨城教育人在新教育实践的路上,走出了自己的一道风采:“构建书香校园”,滨城是一所高起点的直属校,因此各种硬件的投入也得到上级的支持,除了每生配备足够数量的图书外,我们还引人了超星的阅读平台,既丰富阅读资源库,又能更为科学的做好阅读测评与建议;“研发卓越课程”,学校在保证国家课程落实的基础上,优化重组各种学科课程,并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把社会上的专业师资力量引入学校中。



目前,学校共开设31个自在选修课程,每个年级的孩子均能在周四下午的选修时间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滨城诗语”,这是依托新教育晨诵开展的一项诵读活动。滨城从创校开始,每天坚持让孩子诵读诗集,并依托学校的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目前,滨城所有的会议流程中,一定会有颂诗的环节。



滨城,近三年的新教育行走之路虽然艰辛,但也收获满满。


朱老师亲自为滨城小学题写了校名,并为滨城小学题写了“自由自在,幸福完整”的祝福语,学校先后获得新教育实验校、新教育未来学校联盟单位、童喜喜说写课程基地校、清华附小友好学校等等。 



共享新教育——

自在展示,滨动全国

 

2016年起,随着厦门新教育团队的日益壮大,我开始承担起区域新教育项目召集人的工作任务。做好新教育实验学校、新教育萤火虫活动、新教育课题研究等系列工作的组织、协调、服务工作。


2016年3月,借萤火虫周年庆契机,组织区级名家讲坛暨“我与阅读同成长”系列活动,在全区分享“说写课程”阶段收获。


2017年8月,召开全区“新学期新父母新孩子”研讨会,推广新教育家校共育经验。



2018年11月,在朱永新老师的支持下,鹭岛银城获得了“2018年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的承办机会。这是一场国际性的教育大会,对同安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展示良机。但也是对同安,对同安新教育人的一次严峻的考验。因为,除世界同安人联谊会之外,同安没有任何涉外的国际会议经验。


作为国际论坛活动总指挥,8月开始正式筹备后,面对办会环境评估遴选、办会程序申报、会议方案审核确定、会议各类保障协调、以及会议报务、资料收集、整理等等具体、繁杂的琐碎会务,厦门新教育人全情投入,顺利通过了考验。无论是大会的后勤保障,还是会议的成果展示、过程展演等,都得到了来自海内外的700多位教育专家、学者及新教育人的好评。


在此次论坛中,滨城小学作为实验展示校,也顺利加入“新教育未来学校联盟”,朱老师也选择在滨城小学接受日本NHK电视台采访。与来自全国33个未来联盟学校、150位骨干教师一起,走进滨城小学,在一砖一瓦中,倾听幸福完整的花开声音,细数新教育的自在履痕。



2018年11月国际论坛之后,厦门新教育开始了第二次快速发展,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又有7所学校又边申报边开展新教育实验。至此,厦门的新教育队伍达到了11所学校,2万名师生的规模。


2019年4月,同安第8期名家讲坛暨阅读推广活动在滨城小学举行。


厦门新教育人主导的61本全领域阅读读本,正式面向中小学幼儿园推广使用,与全区13.5万师生一起,共享新教育实验成果。



亚斯贝尔斯说过,教育就是一片云推动一片云,一棵树摇动一棵树。


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厦门新教育队伍的壮大,越来越多的新教育人、新教育活动开始走向区域教育、区域优秀文化传承的台前幕后,承担起更多的使命与责任。让区域教育文化的多样化发展中,增添了一抹抹靓丽的“新教育蓝”!


(文章转自新教育app)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8版)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内附视频)

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集锦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学习培训参考资料

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

文化的进步,变革的力量——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我变了,我没变”——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在行动中研究,在坚守中创新——2018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