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将教育理想扎根中国大地,扎根校园,不断开掘、不断发展,深入探索立德树人的实现方式,逐步完善新教育的育人范式,为中小学素质教育提升注入源头活水。“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成为愈来愈多教育人的价值追求和目标引领。
相遇新教育,厚植成就梦想的教育沃土;携手新教育,展现丰富多彩的实践样态;守望新教育,向着幸福完整的深处漫溯。
新教育点燃了兰州教育人追逐新教育梦想的激情,并在这片沃土上,不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实验教师们用自己的创新实践诠释理想信念,用乡土情怀铸魂育人;实验校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推进工作,助推学校提升内涵、彰显特色。
兰州新教育的实践证明,新教育是融合创新的教育、是知行合一的教育,是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南站军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麦田里的守望者》)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
在美丽的金秋九月,在美丽的黄河之滨,群贤毕至,胜友如云。我们共话新教育,共谋新篇章,共绘新蓝图,共商兰州教育改革发展。非常感谢和欢迎各位领导、嘉宾莅临指导!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大家分享汇报新教育实验落地兰州,与兰州教育共同成长发展的历程:兰州是甘肃省省会,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和重要商埠。两千多年来,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中原文化、西域文化在这里融汇发展。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穿城而过,滚滚向东, “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铁桥、最美城市雕塑 “黄河母亲”、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中国人的心灵读本”《读者》、汤醇味美的牛肉面等都是兰州靓丽的名片。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兰州由一座西部内陆城市一跃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和门户。今年八月,习近平总书记行程1000多公里,先后来到敦煌、嘉峪关、张掖、武威、兰州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指明了方向,也为省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兰州教育坚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12312”工作思路,聚焦建设区域教育中心这一目标,加强“作风建设、基层党建”两个保障,紧盯扩大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三大任务,抓实十二项行动计划,精准发力、多措并举,促进兰州教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兰州依山傍水、山河并秀,同时,它地域狭长、可用土地少的现实问题也较为突出,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首先要在扩大教育资源上重点发力。近年来,我市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大幅增长,这些经费除了保障基本的教育运行之外,主要用于扩大资源。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全市教育资源总量,大力推进增量扩容工程。近五年,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57所,新增学位近8.4万个,未来三年,将重点实施125项中小学和幼儿园新建、改扩建、配建项目,增加优质教育资源,资源不足、学位紧张的情况将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利用共建、合作等方式,引进北京实验二小、北京八中等国内名校来兰举办分校,扩大了优质资源的覆盖面。深化“一体化办学”改革,创新联校、联片、集团化三种模式,组建联合体44个,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搭乘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快车道,实现兰州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我们始终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优先谋划、优先发展、优先保障,突破用人瓶颈、按需招录聘任制教师,两年来,全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小学聘用制教师2166名,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师资短缺的困局。
兰州教育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教育公平,全市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力求办好每一所学校,努力破解城市挤、农村弱的问题。我们大力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134所、学校淋浴室40余个、农村学校食堂近400个,让16万农村学生吃得香、住得好、学得优。特别关注基础教育神经末梢,坚持减规模不降标准的原则,建成125个标准化小学教学点,让农村留守学生在享受公平教育上不缺席、不空位。贯彻十九大“办好特殊教育”的要求,我市形成“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教学校为骨干、附设特教班为补充、送教上门试点为突破”的特教发展体系,致力于让更多残障儿童享受到优质、适合的特殊教育服务,实现了适龄残疾孩子应上尽上。
心系灾区学校教育质量,为受灾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打造精神家园。九年前甘南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后,省市委政府在兰州新区异地重建舟曲中学,目前已招收甘南藏族学生3146人,近日,真实再现这一教育大爱的电影《芬芳》在全国院线上映,影片中教育工作者动人的事迹和甘于奉献的情怀打动了万千观众。以招生公平促社会公平,不断完善招生政策,规定同一学校片区内一套房产六年只提供一个学位,有效防止“学区房”的炒作;实行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逐步加大优质高中对口分配比例,到2021年将提高到75%。实施“千进八百计划”,每年有1000多名城乡教师异地跨校交流,让优质师资动起来、活起来。多年来,我们竭尽所能,采取一系列举措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围绕教育质量提升这一核心目标,兰州教育采取了一系列增效提质的举措。精心打造美育、体育、科技创新三张名片,将体育、美育纳入中考,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推进“全员育人体育教学改革”“素质型音乐教育新体系”“美育工作者援教联盟”等试点工作。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已建成近百所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招收并培育足球特长生。地处我市偏远山区的榆中中连川小学,那里的孩子们把校园足球踢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一部演绎山里娃传奇的影片《踢球吧孩子》将于本月公映,相信它一定会点亮更多孩子的足球梦、体育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实施“金城萃英”人才计划,从全国引进朱永新、李烈、王俊成、李吉林、李庾南、毛振明、孙焱、赵刚等教育名家在兰州建立工作室,培养遴选青年教育专家、首席教育专家25名,金城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190人,每年给予3-5万元的工作津贴,引领全市4万教师卓越发展,共绘兰州教育美好蓝图。先后引进“新教育”“情境教育”“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等实验项目落地兰州,项目推动,典型示范,高位引领兰州教育品质发展、内涵发展。
兰州教育与新教育相遇于“校长发展学校”,相识于一场主题报告。对于兰州教育来说,最需要的就是行动与建设,创新与重构,指引与激发。与新教育相遇,正当其时。2016年冬,我们引进新教育实验,朱永新教授亲临兰州,指导安排部署实验工作,兰州教育人积极行动,组织开展调研座谈,制定实验工作推广方案,以最大的热情欢迎新教育实验的到来。2017年3月28日,新教育研究院正式批准兰州试验区,确定了七里河区和榆中县两个整体推进区县和22所重点实验校,成立了由市教育局牵头的领导小组和各级各类人才组成的专家指导团队,制定了推进制度、评价制度、考核制度、督导制度、帮带制度,通过学习、模仿、融合、创新,以专题作为行动主题,一个个专题即一个个行动,专题与专题、行动与行动之间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相互推动,重点发力,镶嵌融合,形成行动链条,合力助推兰州教育内涵发展。2018年4月,兰州教育面向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推广新教育实验。今天承办的“缔造完美教室,成就幸福人生”全国研讨会,就是我们三年来项目实验的一次集中展示。在与新教育结识的过程中,我们愈加感觉到朱永新教授和他的团队开展的教育探索实践和我们切实推进的教育改革以及理想中的教育样态有诸多相似之处,有不少之前一直令我们感到困惑的教育难题,也在新教育实验中找到了答案,这进一步激发了我们深入研究学习新教育的热情。新教育实验将教育理想扎根中国大地,扎根校园,不断开掘、不断发展,深入探索立德树人的实现方式,逐步完善新教育的育人范式,为中小学素质教育提升注入源头活水。“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成为愈来愈多教育人的价值追求和目标引领。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三年来,兰州教育的计划、举措、模式、品牌与新教育“十大行动”深度融合,我们借势借力,用新教育“引擎”驱动兰州教育跨越发展。“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我们将师生阅读纳入培训培养计划,深入推进“悦读慧心”工程,指定阅读书目,建立拾级而上的评价机制。学校以经典诵读、读书游园、好书推介、读书报告、图书漂流、名家进校园、我是朗读者等活动为载体,开展书香校园、书香教室、读书之星、最美书桌、书香家庭、主题征文等“书香评比”系列活动,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三年来,建成书香校园200余所、书香班级和书香家庭上千个。同时,不仅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更用读促进听、写等多种能力的系统培养,我市连续多年举办汉字听写大赛,并代表甘肃参加全国比赛,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阅读指导教师和国学知识小能手。通过典型引领、平台搭建、经验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全市中小学阅读活动高品质发展。
新教育倡导,一个生命就是一个故事,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故事的主角。师生用随笔记录教育生活的点点滴滴,感受并传递教育温度,推动生命共同成长。近年来,我市以鲜活案例和引人深思的动人事迹为蓝本,开展“我的教育故事”“我的成长经历”征文活动,评选出数百篇优秀作品,在兰州微教育公众号进行系列报道,并在全市巡回演讲,引导广大教师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发展专业共同体。学校开展“师生共写随笔”“亲子互写一封信”“学生阅读写作沙龙”等活动,促进师生、亲子互动交流。开展微小说、短故事、小论文、简诗歌等创作活动,共同营造学生、教师、家长一起书写并传播新时代好故事的良好氛围。(《在经典中走向完美——做专业教师,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朱永新老师说:“万物是教师,世界即教材。”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到学校教育中来,是学校永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兰州教育秉持开放、合作、共享的理念,组织“千校携手”“百校结好”,与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芬兰等教育发达国家缔结友好学校35所,与国内北京、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教育发达地区结成姊妹学校百余对,经常性开展研学访学、文化交流、体艺联谊、学科竞赛、科技互动等活动,开阔了中小学生的国际视野。开展研学实践之旅,建成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打造本土化、精品化、多元化的研学线路29条,每年有8万多名学生走出校园,参加户外研学,通过生态自然、古今历史、文化艺术、爱国教育等课程资源的拓展学习,培养了中小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实施校馆共建计划,依托区域内博物馆、民俗馆、科技馆、纪念馆、图书馆等,开展“博物馆里过大年”“追索丝路文化”“读城展览”“非遗展演”“文物修复研究”“小小宣讲员培养”等活动,多途径、多举措涵养了中小学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家国情怀。
新教育认为,卓越口才是学生终生受用的表达能力。我们坚持将语言训练渗透到学习全过程,与电视台、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单位协作,培养学生解说员、宣传员、新闻播报员。将口才培养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开展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模拟高峰论坛等活动。开展相声、小品、脱口秀、班级小剧场、课堂专题研讨等活动,举办主题演讲、辩论、课本剧表演、春天诗会、挑战主持人等比赛。其中,“人教杯”经典诵读大赛、全国第四届巅峰诵读大赛、“国学少年强”国学知识挑战赛等活动,规格高,周期长,内涵丰富,参与面广,给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营造了孩子“愿说、乐说、敢说、会说”的良好氛围。不仅培养学生的卓越口才,我们还将培养主体延伸至教师与管理者,分别组织开展中小学校长、副校长、中层主任、班主任分享交流会,会上,大家激情分享、思维碰撞,用卓越口才和教育智慧展现兰州基础教育工作者的自信与风采。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理想课堂是师生成长的美好天地,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参与。近年来,我市以新理念、新教材、新课标、新策略的研究与实践为着力点,持续深入实施课堂效益提升计划。以活动及项目促进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广泛举办教学开放周、优质课竞赛、片区化教研、大集体备课、学科基地建设等活动,带动课堂教学改革。以高效模式创建引领课堂教学效益提升,组织开展学校、学科、教师三级建模活动,通过一校一模、一科多模、一模多法等方式,提炼出如“两段五环节”“导学展点练”“361互助合作式”“双育教学”“三环节问题教学法”等百余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命题改革倒逼课堂教学效益提升,组织开展研题、磨题、说题、做题、赛题等一系列命题改革活动,“兰州命题”已经在兰州之外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
朱永新教授在《未来学校》一书中为我们描绘了物联网、AI、VR、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支持下的未来学习中心和新型教育模式。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我市深入实施“兰州智慧教育行动计划”,积极创建全国智慧教育实验区。加快“空中课堂”建设,实施“智慧教育·名师在线”“优学派·智慧课堂”“名师课堂·教育扶贫”等示范项目,实现了全市教师同步备课、同步上课、同步研课,每天有近5名万学生足不出户免费在线学习,实现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加快“智慧教室”建设,城乡中小学利用平板电脑、LED显示系统、大数据统计分析、教育物联网等软硬件设备,建成历史、地理、数字实验室、虚拟演播室等专用教室,联通各地教育资源,开展泛在学习,实施精准个性化教育。加快“创客空间”建设,一大批学校建成“创客工场”“众创空间”“机器人工作室”等自主学习空间,我市年轻教师高飞依托创客教室资源,成功复原古兵器“诸葛连弩”、制作了我国第一本木质密码解密书《海底城的国王》,相继被中外多家媒体转发报道。教育就是培植孩子良好的习惯。新教育实验主张从一件件小事开始做起,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我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中小学德育工作“134”行动计划,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本文化教育”3项内容,借助“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学校文化、社会生活”4条途径,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围绕“每月一事”,分级分段设计具有我市特点的中小学每月一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内容涉及爱国情怀、孝老爱亲、勤俭朴实、心理健康、互助友爱、诚信公正等12个主题,通过主题班队会、演讲、展示、反思、讲座等方式,提升常规德育的新品位。开展“兰州好人”“美德少年”“孝心少年”“新时代好少年”等评选表彰宣讲活动,通过榜样+引领,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师生终身秉持的价值追求,外化为言行一致的自觉行动。一所学校的品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室的品质决定的。教室的主体是学生,主导是班主任。我们着力于班主任专业能力提升,设计了“合格班主任、骨干班主任、名班主任”层级攀升的培养路径,开展班主任基本功大赛、骨干班主任、名班主任评选,近千名班主任讲述育人智慧;60名金城班主任组建工作室,通过讲堂、课题、课程、案例等途径,阐释治班理念,分享班级文化,引领带动一大批青年班主任快速成长。实施“完美教室”建设工程,打造完美班级文化,健全班级价值系统,逐步实现了“让生命在教室里开花”的愿景。完善全员育人导师制,从“生活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理想引导”四个维度,指导师生建立导育关系,推动现代班级管理与建设。朱永新老师倡导:卓越课程应该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基于此,我市规划新一轮学校特色课程建设,坚持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个性化的思路,深入推动课程研发的本土化、学术化、特色化和品牌化,一大批优秀校本课程、班本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其中《发明与创意》《风景物理》《习惯教育》《乐真课程》等被评为新教育年度“卓越课程”。依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研发“绚丽甘肃、生态兰州、创新之城、九曲不回”四大领域的“创”课程体系,开设了甘肃彩陶、兰州刻葫芦、牛肉面、太平鼓等106门课程。组织中小学优秀校本教材评选活动,先后评选出300余本优秀校本教材,并编辑为多套《兰州市中小学校本教材系列丛书》。通过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施,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被不断丰富、不断激发,最终获得真正的成长;教师的生命体验亦不断回响、不断丰盈,最终实现生命价值的真正超越,这正是师生以穿越课程来共同体验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家庭是一个人思想性格的塑造场,家教是人生价值的奠基石。我们持续推进家庭教育能力提升计划,探索建立并逐步形成了“33256”的工作格局,即建立健全家长学校兰州总校、县区分校、基地学校三级联动机制;组建家庭教育专家团队、导师团队、志愿者团队三支队伍;开展城关区、安宁区全域“家校联盟”和50所基地校“阅读联盟”两级试点工作;深入开展智慧父母大讲堂、家校共育大课堂、家教知识大学堂、家庭美德大展堂、文明新风大颂堂“五堂”活动;形成了“六化”即立体化推进、专业化引领、平台化支撑、示范化带动、多元化联动、制度化保障的工作局面。定期开展“家长好故事”“家育好故事”评选,16名全国和省内知名专家及其团队,先后来兰举办讲座、沙龙、三走进等活动,受众家长超过10万人次。我市受邀参加全国家长学校论坛,介绍家校共育经验,奉献兰州教育智慧。
新教育点燃了兰州教育人追逐新教育梦想的激情,并在这片沃土上,不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实验教师们用自己的创新实践诠释理想信念,用乡土情怀铸魂育人;实验校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推进工作,助推学校提升内涵、彰显特色。三年来,新教育与兰州教育深度融合,实验范围逐步扩大,由最初的22所实验学校,到现在的536所学校、14859名教师、159829名学生;三年来,兰州新教育人贴近教育新常态,开展了新教育实验区域推进会、成果展示现场会、实验项目调研主题论坛等几十场活动,带动全市教师深度融入,感受新教育的美好与成就,自觉自愿践行新教育,传播新教育,热爱新教育,丰盈新教育;三年来,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新榜样:新教育实验先进个人48人,示范学校22所,优秀学校20所,完美教室29个,生命叙事获奖60人, 2019年度全国十佳完美教室1个、全国智慧校长提名奖 2人。为了更深入推进新教育实验项目,更好地对学校教育管理、教学改革、教师发展、课程研发、家校共育等行动提供全面的规划和指导,结合兰州本土经验,未来的项目实验将按照“12新”工作思路创造性开展实施,即:
“新德育”:全面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聚焦丝路文化、黄河精神,突显家国情怀和生态文明教育。“新课程”:强调纵向贯穿和横向融合,汇集包括教师、父母等人力资源和场馆、院所、互联网等物力资源,力求卓越。“新课堂”:不拘泥于固定模式,打破时空界限,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拨节成长的主阵地,实现教学相长。“新评价”:把“幸福完整”作为生命成长及教育教学评价的理想标准,力求过程专业、维度多元、方式创新、结果有效、促进发展。“新教研”:改变教研生态,构建市教科所、学科中心教研组、三名人才工作室、县区教研室、学校教研室“五位一体”大教研机制,发挥“新型智库”作用。“新技术”: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打破校园围墙壁垒,开展线上线下结合,泛在学习。“新体艺”:将体艺置于所有课程的起点和终点,注重培养青少年的体艺思维、体艺规则、体艺品位和体艺精神。“新学校”:适应社会快速变革,落实国家课程改革,打造个性化未来学习中心,构建现代学校管理格局。“新校长”:培育深植于内心的教育情怀、笃定的教育理想和勇敢的使命担当,带领学校实现品质提升、特色发展。“新教师”:坚持“四有”好教师标准,实施卓越教师行动计划,催生教育家型教师群体,促进教育生活的幸福完整。“新学生”:勇于追求真善美,具有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激情和能力,善思考、会表达,在行动中享受幸福完整的生活。“新父母”:深化家校合作共育,培养家长正确的育人观念和科学的育人方法,成为孩子成长的同行者和陪伴者。
兰州新教育的实践证明,新教育是融合创新的教育、是知行合一的教育,是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将以这次全国新教育开放周为新机遇,不忘初心再出发,牢记使命谋创新,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更加坚定地推进新教育实验,以此为契机推动兰州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