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小学德育的价值转向及启示——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变革新动向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心的教育”的国家,这种在重视科学技术教育的同时也注重道德教育的强化和充实的教育方法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其道德教育的成果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和称赞。学习日本德育教育的长处,对于我国转型时期素质教育的推进无疑具有一定的意义。——《日本的德育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20世纪中后期,工业化进程中的日本在道德教育的地位与价值选择上一度陷入迷惘,致使当时的日本教育被称为“荒废的教育”、造就“荒芜心灵”的教育。随着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三次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日本教育逐渐走向健康和谐的轨道,德育在这三次教育改革中一直居于核心地位,其价值择取与引领直接关系到教育改革的实际成效,本文就此作相应的介绍。——《日本中小学德育的价值转向及启示》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当今教育最大的不幸就是德育和智育分离——当前德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我心中的理想德育——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日本中小学德育的价值转向及启示
(三)体验教育——培育儿童的生命意识和生存能力
中小学道德教育既要有工具性价值,也要有终极性价值;既赋予儿童正确的道德价值判断、选择与行为,也赋予儿童内在的道德坚守、道德信仰、价值理想和精神气质。总之,将儿童完满人格的养成作为教育的使命、将坚持树德立人作为中小学德育最核心的价值诉求和导向。
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变革新动向
原创|刘桂萍
来源|教科研修炼指导
2015年3月27日,日本政府公布将再次修改部分中小学教学大纲的通告。公告发布后,至今一直作为中小学校课外活动的“道德课”升格为特殊学科。2017年2月14日,日本文部省正式公布了新的中小学教学大纲修订案。目前学界鲜见有关日本新道德教育的研究,因此本稿拟通过对日本政府施政报告(2007—2015年)及日本新旧中小学教学大纲道德教育部分的考察,解读日本青少年新道德教育的变革缘由及经纬、道德教育目标要求的特点,把握新道德教育教学大纲的变化。
本专题分为两篇:第一篇:日本道德教育教学大纲的变革缘由及经纬;第二篇:日本新中小学教学大纲的道德教育目标解读。
日本道德教育教学大纲的变革缘由及经纬
(一)变革缘由
日本文部科学省进行新一轮道德教育方面的改革,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日本现行道德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中小学校接连发生欺凌、逃课、甚至自杀等现象,二是日本国家教育理念的发展。因此,改进现行道德教育的方式已经迫在眉睫。
01
日本现行道德教育教学大纲的问题
日本现行中小学教学大纲是2008年经修改后逐步实施至今,也是战后日本第六次进行的教学大纲变革。现行中小学教学大纲在第3章规定了“道德”科目的教学要求,中小学每周1次课,每次1个小时。但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现行道德教育在日本的中小学校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的调查显示,道德科目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1)道德科目在中小学教育中仅为课外活动,与其他科目相比,常被忽略,得不到重视,甚至有时被其他主要学科占用。
(2)道德教学偏重对所选阅读材料中出现的人物心理上的理解,教学过于形式化。
(3)课程安排没有充分考虑青少年的发育特点,课堂上就是让学生说和写自己所希望的所谓正确答案。
02
青少年道德教育
在日本国家教育施策中的重要性
日本政府宣布进行变革中小学教学大纲,尤其是对中小学道德教育的改变,与日本国家教育理念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考察2007年至2015年的日本政府施政报告,可以看到其中相关教育的内容都谈及青少年的“道德”问题。早在2007年政府施政报告中就已经指出,在中小学校,欺凌及孩童自杀等问题屡见不鲜,其原因主要是青少年道德意识、学习欲望低下,家庭和地区教育力度降低等等。其次,公共精神、自控能力、对自己出生及长大的地区和祖国的热爱之情、价值观等逐渐缺失。
① 因为被欺负和受到体罚导致青少年失去生命的情况频繁发生,日本政府开始关注青少年的素质问题,并提出加强对青少年道德规范意识的培养。针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问题,日本政府逐步提出了教育方面的改革设想。2008年政府施政报告指出教学大纲修改时要大力强化德育教育。
② 2009年政府施政报告指出要培养青少年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健康体魄,禁止学生上学使用手机,以防网络有害信息。
③ 2013年政府施政报告指出教育改革无非就是帮助青少年拥有实现梦想的坚强意志,学会自己走人生之路。
④ 强调在教学大纲中应该着重培养青少年健康阳光的身体和心理。2014年政府施政报告指出保护那些被欺凌的青少年是大人的责任,同时提出中小学校应将道德科目变为特殊学科。
⑤ 2015年政府施政报告指出为了让青少年更多地开阔视野,构建相互认同的社会意识,中小学校要在课后,让学生积极参与本地区的一些活动。
⑥可见,在中小学校,欺凌、体罚、自杀、缺乏公共精神和公德心、自我控制能力减弱等现象的大量出现,促动了日本政府进行“道德”教育变革的决心,针对青少年道德方面的培养和塑造成为日本近年国家教育思想中的核心部分,更是日本国家教育理念及施策的重中之重。
(二)变革经纬
道德教育是青少年人格形成阶段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加之前文所述两点原因,日本政府修改了中小学校的道德教育。2014年2月,为了改善道德教育状况,文部科学省大臣就道德教育的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指导方法、评价,向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咨询。同年3月,设置道德教育专门部进行了10次审议后,又经过教育课程部及总会的审议,同年10月,进行了关于道德教育课程改善等的辩论。
2015年3月27日,日本政府发出再次修改部分中小学教学大纲的通告。通告指出,2015年至2017年为小学校的逐步运行阶段,2018年全面实施新的教学大纲;2015年至2018年为中学阶段的逐步运行期,2019年完全实行新的教学大纲。2017年2月14日,日本政府正式公布了新的中小学教学大纲修订案,日本小学与中学将分别从2020年和2021年开始使用新的教学大纲。自2015年3月27日教学大纲修改通告发布后,一直作为中小学课外活动的道德课升格为特殊学科。
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变革新动向(2)
日本新中小学教学大纲的道德教育目标解读
本节将通过统计日本新中小学教学大纲德育部分的规定,归纳和分析日本新道德教育在中小学校阶段的目标要求和特点,以及新道德教育的一些改变。
(一)教学目标统计
日本新中小学教学大纲中德育部分的目标要求分别统计如下,表1是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表2是中学阶段的德育目标。与现行教学大纲相同,新大纲也是从四个角度规定德育目标———青少年自我塑造、青少年与人交往、青少年学校与集体生活、青少年如何对待生命和自然。如表1所示,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规定详细,既提炼了关键词进行总括,也有各个学年具体的目标要求。
从表2可以看出,与小学阶段相同,首先利用关键词提示目标要求,然后进行具体解释,但不同于小学阶段的是中学阶段的教学目标规定并未细致到各个学年。
(二)教学目标解析
如表1、表2所示,从新教学大纲的德育内容来看,中小学德育的目标要求由 A、B、C、D 四个部分构成。A 是有关如何推进青少年个体发展方面的目标要求;B是有关如何培养青少年与他人交往的要求;C是有关如何让青少年能在学校与集体中顺利生活的要求;D 是关于如何引导青少年对待生命、自然、崇高事物的要求。A项是培养青少年个性、能力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B项与 C项是培养青少年道德行为的内容,D 项是教育青少年理解人与生命、人与自然、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A 项中,要求小学阶段的青少年养成分辨是非与善恶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诚实正直、行为有节制和节度、坚毅勇敢、不怕困难。青少年要保持个性和自由,同时还能够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第5、6学年时,则要培养青少年探求真理的精神。升至中学阶段后,与小学阶段相比,在目标方面多了培养“自主”“进取心”“克己”“创造性”四项要求,希望中学生能够做到积极主动行事、进取向上、自我控制以及敢于创新。
B项是培养青少年如何与他人交往的要求。如表1所示,要求小学阶段的青少年对待他人应该讲礼貌、亲切和体贴、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和关心他人,爱护和帮助他人。对别人常有感恩之情、珍视友情、信任别人。第5、6学年时,要培养青少年相互理解的意识,对他人要宽容一些。参看表2,中学阶段的德育目标与小学阶段并没有不同。
C项是培养青少年如何在学校等集体中生活的要求。如表1、表2所示,日本中小学教学大纲对青少年在集体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要求较多。中小学两个阶段相同的目标要求有:集体生活中要保持公平、公正、要有正义感;养成劳动习惯;集体生活中要具有公共精神,热爱学校、班级等集体,维护集体的荣誉;爱护家人,让家庭生活更加丰富充实;尊重民族传统与文化、热爱家乡和国家;尊重其他民族和国家。不同的目标要求有:小学阶段要求培养青少年遵守集体规则的品质,中学阶段要求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以及遵守公民道德;小学阶段要求尊重国际上的其他民族和国家,中学阶段则鼓励青少年为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小学阶段并未提及,但在中学阶段要求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D 项是培养青少年如何认识人与生命,如何感知人与大自然,如何对待伟大人物及崇高事物的内容。如表1、表2所示,这一方面的目标要求,中小学校并没有差异。对待生命应该“尊重”,对待大自然要“爱护”,对待美好的事物要有“感动”,对待崇高物事要“敬畏”。综合表1和表2的统计结果,日本新中小学道德教育大纲体现两大培养目标———完善青少年的独立人格和关注青少年的生命教育。
01
关注青少年独立人格的培养
人格是否独立表现为独立思考、独立做事、能够完成自我控制,也就是体现一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人格是否独立,也表现为是否有宽广的胸怀,不会为自己的利益去驾驭和束缚别人,能够尊重他人的行为和思想。在日本新中小学教学大纲中,培养青少年的“独立人格”依然是其最大的目标要求。
首先,在新德育目标中,如何培养青少年独立的人格方面,主要由“个性”培养、“能力”培养、“心理素质”培养三个部分构成。如表1和表2所示,关于青少年个性培养的关键词为“自主、自由与责任、个性伸展”,关于个人能力方面的关键词有“善恶判断、自律、节度、节制、进取心、探求真理、创造”,关于锻炼心理素质方面的关键词有“正直、诚实、希望和勇气、努力和坚强意志”。
其次,在如何培养青少年的交际能力方面,分为“与人交往”能力及“集体生活”能力两个部分。培养“与人交往”能力的关键词有“亲切、体贴、感谢、礼貌、友情、信任、相互理解、宽容”,而培养青少年的“集体生活”能力的关键词涉及“家、学校、家乡、国家、国际”五类“集体”。在家里要学会“爱家人、丰富家庭生活、勤劳”;在学校要做到“遵守规则、勤劳”;在社会中不忘“遵法精神、公德心、公正、公平、社会正义、勤劳、社会参与、公共精神”;要“热爱”家乡,那是自己生活的地方;作为国家的一员,青少年更应该“尊重传统与文化、热爱国家”;从全球视野来看,青少年要有“国际理解、国际友好、国际贡献”的意识。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德育目标既体现了培养青少年“独立自主及创造性”的姿态和要求,也在强调培养青少年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02
关注青少年的生命教育
在日本新中小学教学大纲德育部分,依然明确提出“生命教育”,倡导青少年应该了解生命的价值和认识大自然重要性的教育思想。教学大纲中相关生命和自然的关键词是“维护生命的尊严、爱护大自然、感动与敬畏之心、生存的喜悦”,体现了培养青少年的“人·生命·自然”和谐共生的教育理念。理解生命的意义,尊重宝贵的生命;理解自然的崇高性,爱护环境;看到美好事物,要为之感动,对那些崇高的事物要怀有敬畏;发现生活中的快乐,欣赏生活。让青少年理解生命不可替代,要珍爱生命,众多的生命共同相处,各有生存的权利。大自然是人类生命的依托,爱护自然是每个青少年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新道德教育教学大纲的变化
依据对表1、表2统计结果的解读,与现行教学大纲相比较,新道德教育大纲在定位、教材、表述方式等八个方面有了变化。
1.定位的变化:道德课在现行中小学教学大纲中原本被定为主科外的活动,而新教学大纲则将中小学校的“道德”课升格为特殊学科。
2.目标明确化:新教学大纲重新强调了道德教育的目的和学校道德学科所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关系。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基于教育基本法及学校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之根本精神,培养青少年形成道德观。道德学科所要达到的目标是按照道德教育所规定的目标,培养青少年形成具有道德意识的判断力及态度等。
3.各阶段目标细致化:新道德教育教学大纲遵从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按照每个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和需要制定培养目标和要求。
4.表述方式的变化:新道德教育教学大纲在陈述教学目标时,保留了现行教学大纲的表述内容以外,将每个教学目标分别又提炼出关键词,表达更加清晰简练,重点突出。
5.内容的变化:德育的目标要求方面,中小学都有些变动。如小学阶段增加了五组关键词,即:个性伸展、相互理解和宽容、公平·公正·社会正义、国际理解·国际友好、生活的喜悦。
6.教材的变化:新大纲规定,中小学道德课所用教材要经过国家检定后才可使用。要求在甄选和开发教材时,除了现行大纲要求的应该尊重青少年的发展特点、要以大自然、传统与文化、名人传记、体育等为题材以外,还要考虑以下三点:1)注重青少年所在地区的地域特点;2)教材内容应多样化,要增加一些现代课题;3)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培养学生不偏重某种特定的思维而进行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7.授课方式的变化:新教学大纲规定,道德课的教学方式方面不应拘泥于课堂或校园,要多增加诸如义工及户外体验等一些实践活动。
8.考核的变化:新教学大纲依旧规定,不可以分数形式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评价,而是要求教师不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持续掌握与青少年道德观形成相关的情况。
综上,从新教学大纲德育内容的变化来看,文部科学省、甚至日本政府修改大纲意在加强中小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施,重在培养青少年“独立自主及创造性”以及关注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借此规范青少年的行为习惯,进一步推进青少年的素质培养,减少校园欺凌、逃课和自杀等现象,更有效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节选自 刘桂萍 2019年3月 发表在《外国问题研究》的文章, 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变革新动向——基于2017年日本中小学道德教学大纲修订案的考察 。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麦田里的守望者》)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集锦
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深度学习,深度实践,新教育实验的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
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