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激活孩子大脑?——发展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是运动、游戏、阅读

程琳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人的大脑一直在发展,一直在变化,大脑有可塑性,大脑不停因应外界需求而改变神经网路连接。“它的神经回路是可以改变的”。


拿学习这件事来说,主动的学习才有用,被动学习没有用。孩子想学,偷着学学得最快。


言传身教,为什么身教这么重要?答案在于模仿的力量非常强大。孩子最怕的是,家长今天和明天立的规矩不一样。


决定一个人成败是self-control(自制), integrity(正直) and perseverance(恒毅力)。


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用爬树的能力来评断一条鱼,它将终其一生认定自己是个笨蛋。

重要的是有什么能力,而非缺乏什么能力。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你会看到他的长处。用正向的态度去看事情,你会看到解决的方式。


发展孩子大脑最好的3个方法:运动、游戏、阅读。——洪兰。《玩,便是最好的教育——会玩的学生,走得更远》、《为什么要给孩子最好的文学、音乐和电影——孩子将来要面对的生活难题,都不在这些分数里面》、《运动,能改变你的大脑——把运动带入你的生活》)


延伸阅读附录:洪兰新加坡演讲报道——《阅读活化大脑神经》:阅读可促进脑神经发展,是开发创意的方法。因为脑的开发与阅读有着紧密关系,阅读可以活化大脑,激发创造力。阅读和创造力是同个神经机制,透过阅读能激发出更多的想象与思考,看的书越多,越能促进大脑神经回路的活动,主动阅读并从理解中得来的知识才会促进脑神经发展。(《阅读,才是最好的“补课”——与孩子一起成长:中国父母基础阅读书目(100本)》) 

如何激活孩子大脑?

——发展孩子大脑最好的3个方法是:

运动、游戏、阅读

作者|程琳

来源|第一教育


不少人应该听过洪兰教授在2016年火遍网络的TED演讲。在演讲中,她介绍男女大脑大不同,幽默风趣,深入浅出,一下子拉近了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


今天,洪兰教授将用脑科学告诉各位家长的是学习没有起跑线,大脑终生具有可塑性;逼迫难以成就孩子,孩子想学的时候学得最快;大脑是个有限的资源,很少人得天独厚样样好;运动、游戏和阅读是发展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



一、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


作为一名教育家,洪兰也曾是加州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脑科学家,曾任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她告诉大家,大人是需要知道孩子的大脑是怎么回事:以下这张图上不同颜色代表的区域其实都有不同的功能,比如黄色的部分是额叶,也具有大脑发展中最高级的整合功能,紫色和灰色交接的地方,是听觉值。



洪兰告诉大家,大脑的重要性


因此,父母不能打孩子,特别是打孩子的头部。因为,这可能造成孩子大脑生理机制的损伤。而大脑一旦损伤,人就会在生理机制上遭遇障碍,日后再怎么通过后天的教育努力,希望也是非常渺茫的。


而从大脑发展的角度,洪兰教授说,每个人的神经是具有可塑性的。海马回的神经细胞再生,大脑的神经连接不停在改变。学习的时候,神经回路会加强。




海马回的神经细胞再生,大脑的神经连接不停在改变


9个月婴儿会爬之后,开始探索,神经开始大量连接。



最左边是刚出生婴儿的大脑,中间是三个月,最右边是两岁小孩的大脑神经连接


在她看来,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3岁定终身”等说法。


因为,人的大脑一直在发展,一直在变化,大脑有可塑性,大脑不停因应外界需求而改变神经网路连接。“它的神经回路是可以改变的”。


人生是马拉松,争的是终点,不是起点,要跑到终点才是贏家。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


有的家长可能觉得自己的孩子开窍慢,洪兰教授引用两句经典解答了大家心中的疑惑。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西汉.戴圣《礼记·中庸》


学习是“学+习”。


别人学一次就会了,就学他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了,就学他一千次。如果真能照这样子去做,虽然再笨,也会变得聪明,即使再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坚强。


有的人生来就知道它们,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它们,有的人要遇到困难后才知道它们,但只要他们最终都知道了,也就是一样的了。



二、情绪,是改变大脑最快的工具


“孩子有一生的时间需要学习,不需要催他,也不需要急于一时一刻,但是情绪处理不当,会使孩子厌恶上学,甚至产生负向人格。” 洪兰教授告诉我们,情绪,是改变大脑最快的工具。


拿学习这件事来说,主动的学习才有用,被动学习没有用。孩子想学,偷着学学得最快。


有的时候,你认为孩子具有某个缺点,这个时候也不要轻易去改变孩子,尤其不能让孩子有情绪障碍。


汶川地震后幸存者大脑结构图显示:这些人脑部主宰情绪、记忆功能的部分,在25天内就出现了变化,产生焦虑,忧郁或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等症状。


洪兰教授说,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在想不好的事情,负面情绪就会放大。


大脑产生观念,观念引导行为,行为产生结果,结果改变大脑。



她还分享了一个小故事: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的妈妈曾说过,马友友从来不会因为他大提琴拉得不好而挨打,因为这位母亲深知,孩子如果挨打,就会对拉琴产生恐惧。

三、家庭是最早的学习场所,父母是最初的老师


言传身教,为什么身教这么重要?答案在于模仿的力量非常强大。



模仿的力量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家庭是最早的学习场所,父母是最初的老师。


因此,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


与此同时,家长要支持孩子,要信任孩子,但也要管教孩子。因为,父母所制定的规矩和限制并不会让孩子感到难受,相反的,这会形成一种规矩,让他们有安全感。


孩子最怕的是,家长今天和明天立的规矩不一样。


她说,我们是透过被人管理才学会管理自己。一开始没有外在的控制,内在的控制也不会产生。


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是让他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讲座现场,她分享了一个实验结果:有实验曾追踪1970年4月出生的17000名婴儿到2008年,2008年到这些人38岁时候,研究结果发现,影响他们快乐和生活满意度最高的因素,不是一般人认为的IQ和GPA(智商或者学业成绩),而是conscientiousness(自知与责任心)。


决定一个人成败是self-control(自制), integrity(正直) and perseverance(恒毅力)。


成功的人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最有毅力的人。


不要担心和紧张,不要过于焦虑,孩子非常敏感,如果父母焦虑,那孩子会更加焦虑。父母亲以平常心待之。


举个例子:小提琴大师与生手的大脑对比发现,这两者大脑里面构造不一样,是因为小提琴大师每天的反复练习造成的。


勤能补拙,著名的“一万小时原理” 也就是这个道理。

四、童年最好的玩具是有玩伴


很多家长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孩子的智力与玩具的多少有关。于是,给孩子买很多很昂贵的玩具。


在加州大学的时候,洪兰曾亲身参与了这个实验:实验把一只老鼠,两只老鼠,10只老鼠分别关在一起,实验结果显示,2只老鼠在一起的脑部神经和10只老鼠放一起的并没有任何区别。


2只老鼠在一起的脑部神经和10只老鼠放一起的并没有任何区别


也就是说,孩子成长,最需要的不是玩具,而是玩伴。“只要是正常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有玩伴比什么都好。如果家长能做孩子的玩伴,胜过给孩子买数不清的高级玩具。”

五、在哪里跌倒,换个地方爬起来


如何对待孩子犯错?洪兰教授告诉大家正确的答案:我不要求你完美,我要求你学习。当你犯错时,重要的不是这个错误有多糟糕,或者是不是你的错,重要的是,要将错误转换成一个经验。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从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似乎已经成为了一条铁律。


洪兰教授的观点却反其道而行之:在哪里跌倒,换个地方爬起来。为什么呢?洪兰教授又引用了一句经典名言。


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用爬树的能力来评断一条鱼,它将终其一生认定自己是个笨蛋。——爱因斯坦


大人会嫌孩子不好,主要是因为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不要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基因不同,后天生长的环境也不同,所以比是不公平的。孩子只能跟自己比,今天比昨天进步了,就应该奖励他。


4个双胞胎的大脑图显示,同一个父母带,同样的教育方式,但是大脑结构却显示不一样


她说,上天是很公平的,空间能力好的人往往语言能力不怎样;语言能力好的,空间能力常较差。


也就是说,大脑是个有限的资源,很少人得天独厚样样都好,所以我们不必去苛求孩子。


爱因斯坦的脑在他死后捐了出来,并做了详细的分析,发现他在掌握空间的顶叶聂叶交会处的确比别人大15%,他的脑细胞也比别人多。但是爱因斯坦到三岁才会说话,如果生活在现在,会被认为语言迟缓,他的私人书信及日记被公布后,有人认为他是阅读障碍者。


他的右脑比较发达,很可能跟他左脑功能不甚强,他自然地去用他最擅长的脑去处理讯息有关。
        
因此,父母应该顺其自然,要教会孩子了解自己的长处,接受自己的短处。


重要的是有什么能力,而非缺乏什么能力。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你会看到他的长处。用正向的态度去看事情,你会看到解决的方式。


 六、允许孩子犯错,让他从错误中学习经验


要允许孩子犯错,只是不要犯第二次错。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不曾犯过错的人,表示他从未尝试过新的事物。”


洪兰教授说,不要因为孩子做某件事做的不好而骂他。


因为,骂会让孩子对这个东西恐惧,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抗拒,离的更远。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每天因为分数打骂孩子,孩子会不会因为恐惧学习而变得畏手畏脚?答案是肯定的。


为什么呢?因为挫折是一种不良的情绪,而孩子的成长可以以长带短。


她说,现在的时代,让每一个人有了更多多元化的选择,让我们每个人都有路可走。因此不要执着在孩子能力达不到的地方拼,在他有长处的领域,‘以长带短’发展孩子的智力。


洪兰教授还认为,好家长不应该只会说“NO”,而应在说完“NO”后,给孩子指出一条可以走的路。“允许孩子犯错,让他从错误中学习经验,如此才能不再犯同样的错。” 



七、发展孩子大脑最好的3个方法:运动、游戏、阅读


那么,什么样的生活经验可以使神经活化得快,分支得密?


洪兰教授的答案是:运动、游戏和阅读。


运动


洪兰教授告诉我们,当人在运动时,会刺激多巴胺、血清张素、正肾上腺素这样的神经传导物质分泌,而正是这些是促使神经连接的关键。


所以,肚子饿的时候,做功课没有效率,刚运动完让孩子去做功课效果好。


考试前要吃东西也是这个道理。


因为,运动使大脑加速运转,拿老鼠做实验显示,有运动的老鼠负责记忆的海马回比没有运动老鼠的大了15%,重9%,神经细胞的树状突和突触增加了25%。


除此之外,运动还使大脑年轻。有运动的二岁老鼠大脑与六个月大的老鼠一样年轻,有运动的老鼠大脑遭活性氧氧化分解的脂肪与DNA比较少。

游戏


关于游戏,她说,游戏不是学习的敌人,它是学习的伙伴,游戏是大脑成长的营养剂。


从游戏中可以培养孩子的基本能力,而且会玩的孩子EQ高,可以在团体游戏互动中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完成他的社会化。


孩子游戏的时候,想象力在发挥,而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根本。如果你太凶,就没有人喜欢跟你玩,太懦弱别人就要欺负你。这些都可在游戏中感悟习得。


她说,小时候不会跟别人玩的孩子,长大后只会玩电子游戏,因为只有电玩这种没有生命的玩伴能够忍受孩子重复、不合理的咒骂和殴打而不离去。


她同样提供了实验佐证:儿童游戏时,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物质,这种物质经过提取后,能帮助神经分叉快速地生长。


阅读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在多年推广阅读与演讲,他曾说:21世纪竞争的必要条件——快速吸收讯息的能力与正确表达意思的能力。


在洪兰教授看来,说话是本能,阅读是习惯。阅读会改变大脑,阅读是最快的吸取信息的港式,眼睛一分钟看字668个字,说话最快一分钟250个字,阅读比说话快3倍。


她说,阅读是让孩子“静下心来”深入看世界,它是孩子智力发展的无限延展。


阅读将别人的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用有限的生命去学习无限的知识。


那么,如何增加阅读能力呢?她认为,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才是真正增加阅读能力的方法。


要让孩子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因为凡是走过都会留下痕迹,广泛阅读会促进增加一个人的背景知识,背景知识,决定了你所看到的东西。


脑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的可塑性是终身的,人终其一生不停地因新的经验而重塑他的大脑。



阅读活化大脑神经
张曦娜|报道
来源|联合早报
 
在洪兰看来,书是一生的伴侣,“打开一本书,有如打开一扇通往古今中外的门”。
 
书市走一回
         
台湾教育学家洪兰教授应“世界书香日暨文学四月天”之邀来新加坡发表演讲,她认为阅读和创造力是同个神经机制,透过阅读激发想象与思考,看的书越多越能促进大脑神经回路的活动。
 
台湾著名实验心理学及教育学家洪兰教授,近20年来,由于有感于“教育是国家的根本,而阅读是教育的根本”,因此长期致力于提倡及推动阅读风气。
 
这些年来,洪兰持续到台湾大大小小近一千所中小学作推广阅读演讲及参与相关活动,尤其爱到偏远乡镇,目的是让人们了解,阅读与大脑、创造力之间的密切关系,希望小朋友们从小找到阅读的乐趣,父母及早培养起孩子爱阅读、勤阅读的习惯,协助孩子开发潜能。
 
创造力的根本在阅读
 
洪兰教授的研究主要包括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她借着本身认知心理学的专业,善于在演讲中,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举出许多脑神经科学的实证,说明阅读的好处,并提出“背景知识是累积智慧的鹰架,广泛阅读是建立背景知识的有效方法”等看法,试图改变人们对“课外书”的观念,提高大家对“阅读”的认识。洪兰曾说,没有知识是谈不上发明的,背景知识来自阅读,所以说创造力的根本在阅读,两者的神经机制是相同的,都是需要举一反三的能力。
 
洪兰应本年度“世界书香日暨文学四月天”之邀,到新加坡发表演讲,讲座细节刊于今日《早报·现在》封面。她在接受本报长途电话访问时说,阅读可促进脑神经发展,是开发创意的方法。因为脑的开发与阅读有着紧密关系,阅读可以活化大脑,激发创造力。阅读和创造力是同个神经机制,透过阅读能激发出更多的想象与思考,看的书越多,越能促进大脑神经回路的活动,主动阅读并从理解中得来的知识才会促进脑神经发展。
 
洪兰说,阅读是主动的信息处理过程,这种主动处理过程会促使神经连接,使到神经网络连结绵密。神经连结得愈密,也就越能触类旁通,并因此形成了创造力。
     
洪兰教授并在其新著《大脑科学的教养常识:父母应该把握的幼儿发展关键》一书中提到,大脑的发展不是“刺激越多越好”,主动学习,远比被动训练对大脑的发展更有助益;如果大脑还没有准备好,教了也是枉然,甚至可能因为挫折感而打击日后学习的信心。

 
阅读如站在巨人肩膀上望远
 
阅读能使人的心灵得以升华华,但许多学生及家长常会觉得,读“课外书”会分散了孩子做功课的时间,使孩子的学校功课应付不来,甚至影响功课和学业成绩,因此不太鼓励小孩阅读教科书以外的课外书。
 
洪兰教授则认为,课外书读多了,可以触类旁通,课业成绩反而更好。21世纪是知识相通的年代,而阅读不分课外或课内,学习是不拘形式的,学生广泛阅读,积累了知识,有助于教科书学习。
 
在洪兰看来,书是一生的伴侣,“打开一本书,有如打开一扇通往古今中外的门”,因为作者们往往以其毕生心血与智慧写一本书,读者通过阅读,宛如“站在巨人肩膀上”登高望远。也因此,将孩子引进阅读之门,让他激发大脑神经,使到大脑神经活化,开启视野、累积知识。
     
洪兰本身从小热爱阅读,并从中体会到,阅读确实让自己一生得益不少。小时候妈妈常给洪兰及其兄弟姐妹讲《西游记》,小学三年级时,洪兰为了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发展,开始自己拿起《西游记》来读,读到生字时,只好跳了过去,却也增加了学习生字、认字的机会;而且,生字看久了也就变成熟字,从中学到新东西,《西游记》也因此成了她的人生启蒙书;有趣的是,看了《西游记》之后,她还现炒现卖,将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这之后,她又读了《封神榜》等经典名著,到了念中学,开始大量阅读经典翻译小说,还读了一系列训练逻辑思维的侦探小说。
 
洪兰说,“后来出国留学,我在美国住了22年,阅读的习惯一直不变,每天晚上从9点到12点是我一天之中最开心的时段,因为从9点开始我就跳上床,一直阅读到12点才入睡。”
 

亲子共读
 
洪兰也推崇“亲子共读”,鼓励父母陪同小孩一起阅读,或是讲故事给孩子听,甚至一起讨论,不但鼓励小朋友读书,还可以增进亲子互动关系。她说:“说话是本能,阅读是习惯”,既然是习惯,必须是自己喜欢了才会去做。而阅读是静态的,必须静下心来才能好好阅读。要引小孩进阅读之门,让孩子喜欢阅读,父母先要讲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挑孩子喜欢的书。


洪兰建议,父母给小孩选书,如果是幼儿,可以选择童话绘本,小孩到了小学及中学阶段是品格培养的时期,可以选择一些有助于培养孩子品格的书,例如代代相传的经典文学、富有人生哲理的成语故事等,都很适合这个时期的小孩阅读。若能从小培养孩子阅读读的习惯,就是给了孩子一个终生受用的礼物。
 
在研究、讲学及推广阅读风气之余,洪兰也致力于推广科普书籍,曾翻译50多本生物科技及心理学好书。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麦田里的守望者》)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9版)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内附视频)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集锦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深度学习,深度实践,新教育实验的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

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

文化的进步,变革的力量——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2018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