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流学校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转变差生和探索性教学的能力

陈玉琨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学校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不能只是一句口号,它需要有具体的措施加以落实。将教育教学能力分解为微技能,即微型技能,可能是一个最简便的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让一些优秀的教师总结、概括自己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来实现将教育教学能力分解为微技能这一目标。


由于教育教学能力涉及的方面太多,今天我们没有可能在这里作全面的讨论,只能举转变差生的技能、探索性教学技能这两个例子来加以说明。——陈玉琨《一流学校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对于学校而言,不能只追求学生的成绩、成功,强调获得了多少奥林匹克奖牌、学科竞赛第一。学校应当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长,把学生的成长作为学校成功的标志。在基础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中,我们应当强调学校为学生作了多少贡献、学生取得了多少进步,而不是学生最终达到了什么水平。——《学生的成长才是学校成功的标志》


编者语:一直特别尊敬钦佩华东师大的陈玉琨老师。本文是他在任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时的一个讲座报告。常看常新,常思常得。在此分三篇文章转发,供大家学习参考。(《陈玉琨:一流学校建设的基本理念与主要内容——让学校做得更好》、《陈玉琨:一流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识大势、明大事、成大师》)


一流学校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作者|陈玉琨      


陈玉琨,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华东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及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专家委员会、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研究会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研究会理事长等职务。1998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1999年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学者”称号,2000年获上海市“我最喜爱的好老师”金奖等。


一流学校一定得有一流的教育教学能力。


这里一流的教育教学能力并非指某一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而是指这一学校教师总体教育教学的能力。学校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不能只是一句口号,它需要有具体的措施加以落实。将教育教学能力分解为微技能,即微型技能,可能是一个最简便的途径。学校可以通过让一些优秀的教师总结、概括自己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来实现将教育教学能力分解为微技能这一目标。


由于教育教学能力涉及的方面太多,今天我们没有可能在这里作全面的讨论,只能举转变差生的技能、探索性教学技能这两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一、转变差生的能力


1、发现学生问题的技能。


学生中的问题是各不一样的。有的是情感问题,有的是认知问题。在学生认知发展中,有的是逻辑思维的问题,有的是语言表达的问题。不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问题,就不可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进而达到转化的目的,对于学生的不同问题,发现的方法可能是各不样的。比如学生认知发展的问题,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各类测验就能找到;而对于学生情感的问题、思想道德问题、就没那么简单,它需要我们教师对学生行为进行仔细的观察,向其身边的同学了解,乃至要用一些专业化的调查量表。由我们课题组开发的“初中生思想品德调查表”与“高中生思想品德调查表”就是为发现学生的问题而专门开发的量表。实践证明这些量表还是很有用的。


2、诊断学生问题根源的技能。


找准了学生的问题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有针对性地给予解决。因为,同样的问题在不同学生身上形成的原因是各不相同的。(1)社会上客观存在的腐败现象与媒体的宣传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2)个别家庭在社会生活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在学生心里投下阴影;(3)一些西方影视与国内外所塑造的“英雄”形象使学生产生暴力崇拜;(4)学生中一些违法与违纪行为未能得到及时的批评与纠正,使学生产生了错误的认知;(5)学校放松了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法制的看法。这时,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各种可能的原因中找出影响学生的真正原因,从而为有效地解决问题寻求对策。


3、设计解决学生问题的方法、途径的技能。


学生不同的问题需要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就是在学生面临相同问题的情况下,由于引起问题的根源不同,可能解决的方法与途径也各不相同。比如,在学生法制意识淡薄的情况下,教师就要针对性的开展法制教育,使学生知法、懂法,同时可积极组织学生对青少年犯罪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其后果,组织学生开展调研报告交流会,通过正面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如在学生诚信意识比较淡薄的情况下,教育的方法就不一样,在这一情况下,学校要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诚信对个人与对社会的意义,通过社会调查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欺诈可能得逞于一时,但终究会被他人识破,其结果只能身败名裂;学校还应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通过教师言行帮助学生树立现代公民应有的诚信精神。


4、与学生沟通的技能。


有了解决学生问题的方案并不等于就解决了学生的问题。教师还要努力让学生理解并接受教师的意见。让学生理解并接受自己意见的技能就是与学生沟通的技能。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并接受自己的意见,首先养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信任了教师,教师的意见才有可能被他们接受;其次,教师要掌握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说服学生的技能,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下讲出不同的、令人信服的“理”,而不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批评,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批评往往只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再次,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提高自身的意义与可能。


5、帮助学生把认知转化为行为的能力。


学生认知得到自己的问题,并明确了自己改进的方向,一般情况下都会把自己的认识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但是,在不少情况下也会有“言行不一”的现象,有些学生他们在口头上表示认识了自己的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努力方向,但是在实践中就是屡教不改。这时,教师首先要检查自己与学生沟通的过程,反思一下自己的意见是否真正为学生所接受。在得到否定答案的情况下,我们的工作就要回到上面一步,重新与学生进行沟通。如果在得到肯定答案的情况下,就要耐心地采取措施促进学生把认识转化为行为。比如,给学生经常性的提示,表扬学生每一点微小的进步,以及为他创造有利于其转化的环境等等。


6、评价学生的进展技能。


学生的进展是由一点一滴的变化积累而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定期与不定期地评价学生的进展与变化就显得十分重要。学生预期的进展是否出现了,以及学生进展变化的程度有多大?评价学生的进展要集中在对这些问题的判断上。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学生一些错误或不正确行为出现频率的变化也是我们判断学习进展的重要指标。比如,一个学生经常欺负弱小同学,原来每周1—2次,以后变化到每月1—2次,这就是进步。对这样的变化,教师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7、巩固学生成果的技能。


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是容易出现反复的,对此,教师要有清醒的认识。为此,要在学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自己在发展的每一步所取得的成果。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地肯定学生的进步,在学生去的没一点滴进步的过程中给学生以积极的反馈,用心理学的语言来说,就是给予学生以及时的“强化”,这是巩固成果的最有效的办法。



二、探索性教学技能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能力,这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师如何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他们就意识与能力呢?在大量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位优秀的教师在这一问题生大概要把握这样几点。


1、在规定课程内容中找出探究性问题的技能。


在规定课程内容中找出探究性问题有两个要求:第一,这一问题原则生不能在课程内容中找到现成答案;第二,这一问题能引起学生深入的思考与讨论。比如,在高中历史教材中有一章节叫作“美苏争霸”,一位教师在课堂中就提出,能不能不这一章节叫作“苏美争霸”。这就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探究性问题,这一问题在书本上找不到现成的答案,但能引发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


2、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技能。


这要求教师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所提供的知识,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这些只是背后的意义。一部“美苏争霸”的历史,说到底就是一部冷战史。从前苏联的卫星上天、古巴导弹危机、阿富汗战争,直到苏联的垮台,有很多值得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这些历史事件背后的意义,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这些事件的记忆,因为,这把对历史事件简单的记忆变成了意义的记忆;另一方面,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能力。


3、组织学生讨论的技能。


这一技能首先要求教师能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甚至错误观点。有些教师担心课堂教学可能失去控制,不敢让学生提出问题,这其实就从根本上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在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后,教师善于抓住学生不同的观点,组织学生就不同的观点展开讨论。在最初的阶段,学生的观点并不一定是很明确的。把学生不很明确的观点显性化是有效地组织学生讨论的关键所在。


4、提升学生找不同观点之差的技能。


再以刚才高中历史课来说,持“美苏争霸”观点的是突出美国强势与主导。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一直在前苏联以上,这从二战后美苏GDP的比较可以清楚地得到这一结论,并且在实际上它霸占了全球的利益。持“苏梅争霸”观点的人也并非是没有道理的。历史的事实高数我们,20世纪50年代以后前苏联一直试图从美国霸权中分得一份利益,这一观点注重的是前苏联攻势。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引导学生把这一“攻势”的差异找出来,可以相信,学生对一部冷战史就会有更深的理解,研究问题的能力也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5、提高学生论证自己观点的技能。


说美国“强势”要以事实说话,说前苏联“攻势”也要以论据加以证明。提高学生论证自己观点的能力,对学生把科学知识与思维能力结合起来,逐步提高思维的严密性有很大帮助。


6、帮助学生形成归纳总结的技能。


归纳总结的技能包括提炼自己与对方观点的技能,概括自己与对方论证各自观点的逻辑思维过程的技能,以及分析双方观点异同技能。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示范、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增加总结陈词等环节,以及撰写小论文等方式,来帮助他们形成归纳总结的技能。

学生的成长才是学校成功的标志

作者|陈玉琨

来源|中国教育报

       

现代社会关于教育质量,其衡量的标准是多元的、多样的。不同的教育质量标准,对于我们理解如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学校而言,不能只追求学生的成绩、成功,强调获得了多少奥林匹克奖牌、学科竞赛第一。学校应当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长,把学生的成长作为学校成功的标志。在基础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中,我们应当强调学校为学生作了多少贡献、学生取得了多少进步,而不是学生最终达到了什么水平。


尽管随着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已成为教育系统的广泛共识,然而在实践领域,要将科学合理的教育质量观落到实处,却仍然面临着强大阻力,不少学校和家长仍然把升学率、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导致学生负担过重、教育功利化倾向严重。据媒体报道,东南沿海某城市周末补课接送孩子的车辆堵满了整条马路,着实“吓着”了前去考察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这说明,对于教育,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仍然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


我把这些问题和误区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对教育本质的忽视。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什么,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这些问题看似清楚明白,但是在功利化的追求下,现实的教育却沦为为了考分的教育、为了学校声誉的教育。


其二,对教育规律的藐视。教育是有规律的社会活动,然而现实中,过度学习、超前学习却随处可见,让五岁的普通孩子去学习小学六年所有的功课,这难道符合教育规律?


其三,对时代要求的蔑视。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但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对社会进步要求视而不见,除了现成的几门学科,很少有学校去关注社会对人才有什么要求,关注社会对人的素质、品格和人格的要求。

        

其四,对精神生活的轻视。部分教师精神生活缺失,梦想失落,激情枯竭。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校长应当重视学校的精神生活,为教师的发展、生活多考虑一点,提高教师成就感和幸福感。


其五,对课堂教学的无视。很多校长成了社会活动家,整天在外开会、跑关系、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焦虑学校的发展、社会的认同以及政府的评价,却没有精力顾及课堂教学,校长应当回归课堂、聚焦课堂,这样,提高教育质量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这些问题和误区的存在,导致了我们一方面强调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却在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和优秀率。


当前,基础教育已经从关注外延发展、规模发展转向关注内涵发展,片面强调学习成绩的教育质量观,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


在现代社会,关于教育质量,其衡量的标准必然是多元的、多样的。具体来说,预期标准的达成,即学生学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知识,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是教育质量的体现;学生智慧的提升、人格的完善,学生处于不断发展的成长过程,今天比昨天要好,明天比今天好,也是教育质量的体现;当然,我们还有更高的质量观,那就是能够满足社会、学生的需要,根据社会、学生的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不同的教育质量标准,对于我们理解如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多元教育质量观的启发下,关于提高教育质量,我提倡三个命题:


第一个命题是办学不搞世界杯,教育要搞奥运会。我们知道,世界杯以其他队伍的牺牲或者失败为代价,最后造就了一个世界杯的获得者,所以除了冠军以外,其他球队都是含泪离开世界杯赛场的。对于教育,我们更要提倡奥运会,奥运会有300多块金牌,我们每一个选手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发展、展示自我。教育需要这样一种百花齐放的局面。


第二个命题是没有成绩过不了今天,只有成绩过不了明天。学习成绩当然重要,学习成绩不好,对我们人才未来的发展是不利的,但是只有学习成绩是过不了明天的,学校培养不出高素质的人才,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也不行。有一句名言说得好,板凳坐得10年冷,办学要看10年后,教育要有长远利益观。


第三个命题,学生的成长,而不是学生的成功,才是学校成功的标志。对于学校而言,不能只追求学生的成绩、成功,强调获得了多少奥林匹克奖牌、学科竞赛第一。学校应当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长,把学生的成长作为学校成功的标志。在基础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中,我们应当强调学校为学生作了多少贡献、学生取得了多少进步,而不是学生最终达到了什么水平,只关注学生的绝对水平,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教育的生源大战。


这三个命题,在一定程度上,是科学合理的教育质量观的体现。围绕这三个命题的达成,在推动教育的改革发展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办回归本质的教育,办遵循规律的教育,办尊重人格的教育,办注重发展的教育,办回归课堂的教育。


具体而言,我们不仅要把办学的视野放在为考试而准备之上,更要把教育放在爱和责任上,培养出学生健全的人格,不断提升学生的智慧,使我们的教育不仅关注知识,更关注知识的运用,以及知识的创造。


提到教育质量的提升,我们还要重建学校的文化。一流的学校不是因为有一流的环境设施,而是因为有一流的教师、有一流的文化。北京大学原校长蔡元培曾经说过,思想自由是大学的基本原则,大学为大,在于有思想自由与文化。重建学校文化,形成一种崇尚一流,拒绝平庸,不断超越自我的校园文化,对教师、学生的发展都大有裨益。


除了文化的涵养,还应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课程体系、方法体系以及评价体系。此外,教师队伍的提升、制度的保障以及评价体系的推动,都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中国教育报》2010年11月29日第2版)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麦田里的守望者》)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9版)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内附视频)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集锦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深度学习,深度实践,新教育实验的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

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

文化的进步,变革的力量——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2018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