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面对疫情,教育大有可为——“停課不停學”,是時候討論未來學校的模樣了

朱永新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延期开学后,孩子的学习怎么办?


面对这样一场疫情,我们除了教会孩子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还应当传递哪些有价值的理念和认知?


教育往往是从家庭开始的,父母今天的样子,就是孩子明天的样子。对于一些家庭来说,这段时间可能是少有的亲子24小时共同生活的宝贵时光,如何利用好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


今天的孩子,就是未来的专家、医护人员、公务员等社会成员,不同的社会角色究竟要如何对待生命、如何理解责任,这涉及生命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道德教育、责任教育等等,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修的人生功课。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疫情当前,“加长版”假期怎么过?如何做到停课不停学?——新教育,新阅读,让你看见更大更精彩的世界》《教育系统如何应对疫情挑战?》)


面对疫情,教育大有可为

作者|朱永新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教育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学生在家不外出、不聚会、不举办和参加集中性活动。但延期开学后,孩子的学习怎么办?全国多地、多校、多所教育机构开展网络教学,包括开设直播课程、提供公益性学习资源等,课程内容既有针对中高考和边远地区学生的课业辅导,也有指导学生居家运动的特色课程,确保孩子们不落下学习进度,真正实现了“停课不停教、不停学”。



网络教学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的保障性作用,但其实用性早已不局限于这样的特殊时期。近年来,线上教学、虚拟课堂、远程教育等在我国发展迅速。线上教育机构空前活跃,教师、学生、父母参与网络学习也非常活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曾在网络上开设公益课程,同时有21500余人听课,其效率之高、覆盖范围之广可见一斑。这也为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互联网在何种意义上改变了我们的教育生态?如何真正实现网络学习与线下学习的融合与合作?如何实现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的优势互补?可以说,网络教学正在改变整个社会教育资源的分配方式。这次疫情中,网络教学既体现了其价值,也启示我们,需要更加系统地规划和建设线上教育资源平台以及相应的教学评价机制,从而在全社会形成更加立体、高质量的教育体系。(《疫情当前,“加长版”假期怎么过?如何做到停课不停学?——新教育,新阅读,让你看见更大更精彩的世界》)


面对这样一场疫情,我们除了教会孩子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还应当传递哪些有价值的理念和认知?一线医护人员的执着坚守、各条战线上工作人员的无私奉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精神,在疫情防控中都得到集中体现。一幕幕感人的场景也可以化作课堂的养分,让孩子们乃至全社会共同思考,在生命面前,个人、集体、政府乃至全社会的所为与应为。今天的孩子,就是未来的专家、医护人员、公务员等社会成员,不同的社会角色究竟要如何对待生命、如何理解责任,这涉及生命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道德教育、责任教育等等,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修的人生功课。


为了阻断病毒传播,近期许多人都在家中没有外出,不少日常工作忙碌的家长也得以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这恰恰为我们关注家庭教育、思考如何与孩子沟通提供了一个契机。教育往往是从家庭开始的,父母今天的样子,就是孩子明天的样子。对于一些家庭来说,这段时间可能是少有的亲子24小时共同生活的宝贵时光,如何利用好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从亲子共同阅读,到亲子共同游戏,再到父母和子女促膝长谈,广大家长珍惜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时间,好好担当起家庭教育的责任,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带来更多积极影响。我们特别鼓励父母和孩子一起,选取这次疫情中的一些现象为主题,完成一次共同的作业,共同查资料、共同讨论,在疫情过去之后形成一份小小的研究报告。这不仅将是一次有效的思维训练,也将成为家长和孩子共同的珍贵记忆。(《教育系统如何应对疫情挑战?——专家给出4方面建议》)



通过这次疫情我们能体会到,教育不仅仅发生在校园。无论是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教育,还是更加重视家庭教育,每一个环节都能成为课堂。用好这些课堂,不仅能让孩子学到更多东西,对老师和家长来说同样也是一种进步和成长。

(作者为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教授、民进中央副主席)

《 人民日报 》( 2020年02月07日 05 版)



“停課不停學”,是時候討論未來學校的模樣了

来源|香港中和出版

為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內地學校發佈通知,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這是時間最長的一次寒假,開學推遲後,如何因地制宜安排學習,保證「停課不停學」,成為大家熱議的焦點。


新教育實驗發起人、中國教育30人論壇和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共同發起人朱永新教授,曾於2000年發起的新教育實驗,以「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宗旨,吸引了全國各地4200餘所學校加盟實驗,踐行着新教育理念與行動,深刻改變了近500萬師生。他在《未來學校:重新定義教育》一書中提出,「學習中心」取代「學校」,是不可阻擋的未來教育趨勢。(《朱永新:构想《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


未來學校:重新定義教育(即将出版)



朱永新 著

定價:98港幣


他在書中提出三個問題:今天的學校生活是天經地義的嗎?人類的教育一開始就是今天這樣的面貌嗎?學校的形態就永遠固定在今天這個樣子嗎?


現在的學校是甚麼樣子的?每一節課,每一個學生,不管願意不願意,不管對講課的內容熟悉不熟悉,都要循規蹈矩地坐在教室裡,一憋就是整整45分鐘。下課之後,上個廁所,短短10分鐘,接着又是一節課。週而復始。


(網絡圖片)


你有沒有想過,這樣的學校生活,在未來的某個時候,不再繼續,學生再也不需要按部就班、整齊劃一地出現在同一個校園、同一間教室,學習的時間完全由學生自己決定,學習的內容完全由學生自己選擇?


朱永新教授相信,我們今天覺得天經地義的學校生活,因為互聯網,因為信息技術的發展,會在潤物無聲的改變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習中心」會取代「學校」。


未來的學習中心,沒有固定的教室,每個房間都需要預約。


未來的學習中心,沒有以「校長室」「行政樓」為中心的領導機構,表面上看,可能有點像今天北上廣的創業孵化器。


(網絡圖片)


未來的學習中心,可以在社區,也可以在大學校園,類似於好未來、新東方這樣的培訓機構,也可以成為學習中心。


未來的學習中心,沒有統一的教材,全天候開放,沒有週末、寒暑假,沒有上學、放學的時間,也沒有學制。孩子可以8歲上學,也可以5歲或者12歲上學;15歲的孫子可以跟75歲的爺爺在同一個課堂上同樣的課;年輕的父母也可以與自己的孩子學習同樣的內容。


未來的學習中心,教師是自主學習的指導者、陪伴者,一部分教師將變成自由職業者,「能者為師」將使今天的教師資格證變成歷史。


(網絡圖片)


書裡對「未來的學習中心」作了哪些闡述?看看朱教授在序言裡提到的四個問題吧!


問題1

未來,到底有多遠?


我想,通往未來的教育趨勢,不會像社會革命一樣,一夜之間風雲突變。相反,它潤物無聲,如同一天天長長的指甲,幾年間變白的頭髮,你如果天天盯着看,甚麼也看不見,但是,它在變。


教育變革,雖然不像社會革命那樣,有強烈的人為干預的色彩,但是如果我們主動迎接、主動介入通往未來的教育趨勢,這個趨勢就可能會向着我們期待的方向發展。這就是我寫作本書的初衷之一。


所以,我們與其追問未來到底還有多遠,不如關注可能影響未來的每一個小小的趨勢性變化。


問題2

未來學習中心,是一個「應當如此」的理想,還是一個「肯定如此」的預判?


其實,類似未來學習中心的模式,從 20 世紀起就已經在世界各國悄然出現:無論是美國聖地牙哥的高中,還是澳大利亞悉尼的學習創新中心;無論是瑞典的維特拉學校,還是芬蘭的森林學園;無論是提倡自主學習的美國瑟谷學校,還是進行課程重構的密涅瓦大學;當然,就在我生活的北京,也有聞名遐邇的探月學院。未來學習中心,在局部地區已經從「應當如此」的應然理想,發展為「肯定如此」的必然現實。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我不是「未卜先知」的算命先生,我對未來教育趨勢的預判未必準確,但我的預判是從現實和實踐出發的。


問題3

我所說的「未來的學校將被學習中心取代」,這裡的學校,說的是中小學嗎?是否包括大學?


其實,我在本書中所說的「未來的學校將被學習中心取代」,不僅涉及基礎教育,也涉及學前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不僅涉及學校教育,也涉及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終身教育,是一個從搖籃到墳墓的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大學更有可能率先蛻變。


所以,從教育內容到教育方法,從教師隊伍到評價體系,我全部進行了預測和重構。



問題4

本書是不是一本學術專著?


學術專著的特點是,首先要符合通常所說的學術研究規範。如果按照這個標準看待本書,我誠實地回答大家,這不是一本嚴格意義上的學術專著。但是,本書肯定不是傷春悲秋抒發情感的散文隨筆,本質上,它是我從事教育學術研究的成果。


本書最初是按照學術著作的套路寫的,而且寫了很久,寫得很長。但是,我的好朋友、著名媒體人章敬平先生一再提醒,本書需要影響的最重要的群體是普羅大眾,而不是專家學者。於是,我重新構思,刪繁就簡,壓縮成現在的模樣。同時,我也正在準備寫一本關於未來學校的學術著作。


我不能保證我所說的都是對的,但我保證,我說話的態度是嚴謹的。


1600 多年前,佛學大師鳩摩羅什在臨終之前,跟大家發誓:如果我所說的,不是胡扯八道,火化之後,一定「舌不焦爛」。


我等凡夫俗子,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9版)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内附视频)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集锦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深度学习,深度实践,新教育实验的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

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

文化的进步,变革的力量——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2018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