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场“疫”战,完全可以成为一场公民教育——新时代与教育逻辑的转型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一场“疫”战,完全可以成为一场公民教育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让学校不能正常开学、正常上课,这已经引起或加剧了家长、教师、学校最广泛的关注。但若从危机的“机会”视角看,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和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抗击之战,未尝不是一次特殊的教育契机,对于公民教育来说,尤其如此。一场“疫”战,完全可以成为一场重要的公民教育。
01“疫”战与公民教育的契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和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抗击之战,集中暴露了中国社会治理的诸多问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科学家快速甄别病原体,率先对病毒进行基因测序,也最早发表了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但是,由于决策失误、措施乏力等种种原因,一个城市本可就地解决的问题,却迅速成为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的“大灾害”,首先暴露出的就是目前中国社会治理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无疑会帮助包括大中小学生在内的全体公民看清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和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抗击之战,也暴露了中国公民素养中的诸多问题。从20世纪初梁启超等思想教育家呼吁培养有“公德”的“新民”开始,许多有识之士就一直呼吁培养国民的公共意识等公民素养。但中国农业社会历史悠久,从“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小农人格转化为“有责任的自由身份”(《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公民定义)的现代公民思想,人的现代化发展难以一蹴而就。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从湖北到全国,国人在公共危机发生时的自私自利、违背规则、迷信盲从、传布谣言等丑恶行径不时见诸媒体,再一次证明了提高公民素养的重大现实意义。
与此同时,由于疫情受到全世界广泛关注,新冠肺炎疫情的抗击之战也为我们了解、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世界公民教育的核心概念提供了难得机会。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到对新冠病毒的抗击之战,国内盲目自信的爱国主义、愤世嫉俗的国家虚无主义,境外借疫情发生污名化、歧视特定国家和地区的言行等统统“现出原形”。某种意义上,中国“新冠肺炎之战“为全世界人民,尤其是中国人自身正确认识民族、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培育“世界公民”意识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如果处置得当,新冠肺炎疫情的抗击之战完全可以成为培育“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教育的历史契机,进而实质性影响中国当代公民教育的实践。
02疫”战与公民教育的实践
“多难兴邦”,中华民族得以延绵发展几千年,最重要的民族特性就是坚韧与智慧。前者使我们决不轻易向困难低头,后者使我们总能找到柳暗花明的出路。从教育角度而言,如何把握机会,让带来灾祸的“瘟疫”成为自觉的公民教育行动?教育工作者至少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第一、提炼公民教育话题。新冠肺炎疫情及其抗击之战为中国社会提供了许多公民教育的话题。比如:作为人权最重要内容之一的生命权如何得到最好的保障?如何让疫情吹哨人被警方约谈的事件不再发生——实质上就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让公民的宪法权利真正落实的问题;公民在拥有宪法赋予的合法权利的同时,如何作为一个“负责”的社会主体(主人翁)去履行公民义务,参与、配合社会的公共治理,为战胜灾难贡献力量?其他诸如国家治理现代化、爱国主义、世界公民培育等等前面提及的话题,都是开展公民教育的良好题材、素材,教育工作者可以也完全应当从社会现实中及时提取,并诉诸教育实践。
第二、善用公民教育场景。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等等涉及价值观培育的教育实践常常实效不高,原因之一是许多教育内容、形式的枯燥乏味,所以“德育回归生活”是最近二十年教育界最响亮的口号之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及抗击之战过程中,国家治理的诸多问题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体制优势、公民行为的勇敢与怯懦、大众对于公共事务的正反态度、谣言迷信为许多人轻信所暴露出来的现代公民素养及批判性思维培育上的问题等,是每天都在我们周遭发生的“日常场景”,也值得教师、学生乃至全体国人深入思考。公民教育若能就近取譬、善用现实场景,就一定能够因为教育与生活的有机联结而实现教育实效的大幅提高。
第三、促成公民教育实践。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等教育实践之所以实效不高,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常规的单向教育传播难以促成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公民参与既是公民素养的重要指标,也是公民人格形成的重要途径。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抗击之战中,最让人感动的是成千上万不怕牺牲、勇于担当使命的医护人员,以及武汉最早挺身而出、为医护人员提供出行支持的志愿者、酒店及餐饮企业为代表的社会力量。
如何引导青少年从这些公民行动的榜样中思考、学习如何成为合格公民,并将之迁移到自己的日常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应当成为当下公民教育的“天命”。诸如鼓励青少年积极配合社区的疫情管控,鼓励学生拆穿谣言、分析其发生机制并与社会大众分享,鼓励年轻一代通过他们所熟悉的媒介形式养成理性的公民意识、服务社会……公民参与的途径比比皆是。总之,因势利导、促成青年一代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为他人和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公民教育完全可以大有作为。
为了应对疫情对教育常规的冲击,教育部门已经提出了“停课不停学”等主张。既然不能按期“上学”,如何妥当地在家“上课”就成为一大课题。公民教育是关于公民社会身份培育的教育,若善加利用,一场“疫”战,完全可以成为一场最重要、最特别的公民教育!
文章来源:光明社教育家。
新时代与教育逻辑的转型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生命教育:新教育人一直在行动!》《现代教育的两大支柱:生命教育与公民教育》)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让教育沐浴人性的光辉》《当代教育家的知行合一》《我心中的理想德育》)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集锦
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深度学习,深度实践,新教育实验的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
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牵手新教育的“接口”在哪里?——教师应该成为幸福完整的代言人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