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睁眼瞎”——教育首先应该是“让人成为一个人”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不做“睁眼瞎”,才是接受教育的根本目的
常识之一:对于个体来说,成就有意义的人生是最为重要的。
无论是从自然、社会的蒙昧状态中获得解放,或者是在审美与意义的世界得以启蒙,教育的根本使命都是让每一个学习者的生命更为活泼、生活更为幸福、人生更有意义。所以,那种从幼儿园开始就择校,上好的小学是为了上好的中学、上好的中学是为了上好的大学、上好的大学是为了找到好的工作、最赚钱的工作等于幸福生活的逻辑是荒谬的——因为一个生活常识是:每一个收入阶层都有幸福和不幸福的人!学习音乐应该是为了进入美好的音乐王国而非只求考级过关,学习科学应当是因为领略科学世界的奇妙而非仅仅求得高分……如何让儿童因为学习本身的乐趣投入当下的学习,如何让一个醉心于考古的孩子报考历史系而非金融学院,我们的教育真的需要安定的心、找回真相、让智慧回归。
总之,教育学的常识是:教育既有工具性价值,更有本体性价值。只要努力,教育当然会帮助受教育者找到“好工作”,也能够让国家“变成人力资源强国”,但全社会都必须清楚的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应当仅仅是这些工具性的目标。不做“睁眼瞎”——摆脱不同层次的蒙昧状态、提升受教育者的生命质量,才是接受教育的根本目的!
作者简介:檀传宝,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者”特聘教授、教育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理事长。出版专著《德育美学观》《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师伦理学专题》《公民教育引论》《自由浪漫与责任——檀传宝德育十讲》及诗文自选集《作为一棵风中的树》《落槐花》等,发表学术论文、学术评论逾200篇。作品获得过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等重要奖励。
今天,我们为什么亟需开展公民教育
今天,我们为什么亟需开展公民教育?重要的理由,有这么四个。
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在于公民教育的开展。中国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一个重要的象征就是执政党和多数民众都已经建立了建设法治国家、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共识。为什么要建设一个法治社会?说到底就是要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样一个基本、朴素又无比重要的社会理想和基本人权,这也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全体社会主义建设者为劳苦大众求“翻身解放”的“初心”之一。虽然司法平等只不过是基本人权的一部分,但是在一定意义上看,政治、经济、社会福利乃至环境权利等等,又都必须建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基础保障之上;也唯有建立真正的法治、大家都按照“规矩”办事,中国社会才能彻底摆脱权大于法的人治思维及其导致的权力寻租、贪污腐败等等泥淖,实现真正的凤凰涅槃、民族复兴。然而法治社会乃至整个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都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制度架构,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公民作为法治社会的主体,则无论是法治的建设还是法治的实施都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认真研究、实践公民教育,乃是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整体文明进步的迫切需要和基础工程。
换言之,要建设法治中国、要让人民生活幸福,高品质公民教育建构与实践势在必行。
四、从权利认同维度来看
简言之,建立理性和牢靠的国家认同、权利认同,同样需要高品质公民教育的建构与实践。
幸福是目的性与自由实现的统一
——檀传宝做客文化大讲堂
来源|珠海文明网
教育过程中的幸福是什么?学生、教师以及家长如何在教育中获得幸福?近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檀传宝做客“珠海文化大讲堂”,带来主题为“真幸福与中国教育之改造”的讲座,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教育中不幸福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以及如何定义幸福等方面展开讲座,探索将幸福与教育结合在一起的途径,让学生教师家长共同成为教育的主人。
教育中的不幸福现象
檀传宝在简单讲解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之后,“教育是否是幸福的”是当下关注的重点。
“怎样判断我们的生活质量?我觉得一个人判断自己的生活质量,就是以‘幸福不幸福’为判断标准。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希望生活幸福,如果把这个标准也用到教育事业上面,我们也可以这样去问:教育是否是幸福的?教育过程中三个最重要的当事人,学生、教师、家长,我们是不是因为孩子接受教育而更幸福?”檀传宝提出问题。
随后,他回答道:“应该承认,在应试教育下我们仍然有一些人是幸福的。但还有一个问题,到目前为止,孩子、家长和教师感到幸福的比重有多大?”
他通过图片展示“正处于教育过程中的孩子及其教师、家长并不一定是幸福的”,其中一张图片中有一位被两摞高高的作业本挡住的学生的脸,脸上没有一丝笑容。“所以很多做重复枯燥练习的中小学生,他们并不幸福,这种不幸福的源头有些是公开的、外部可见的压力,有些是内化的、内心的压力。”檀传宝说。
另一张图片则展示了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不幸福的表现。“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日常生活中的鲜活案例知道,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要付出很多。以择校为例,很多学区房价钱高得离谱,但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还是想要买学区房。这时候‘被迫’花更多的钱买房的家长,我觉得他们是不幸福的。”檀传宝说,“教师也一样,一些教师是有职业倦怠的。职业倦怠是什么?觉得教得没劲。什么叫教得没劲?就是不幸福!”
檀传宝提醒道,教育上的不幸福存在一定的危害。“不幸福意味着师生双方现在与未来人生质量的低下。中国产业与社会转型(约等于幸福的追寻)的梦想难以实现。”
幸福的教育是什么样的
在提出教育过程中学生、教师、家长都可能享受不到教育的幸福之后,檀传宝表示,症结在于很多人对幸福的理解是错误的。“以真假幸福为例,很多家长跟孩子说,‘要读一个好的小学,然后才可以考好的中学,再从好的中学考上一个好大学,从好大学走向社会才可以找到一个好的工作。’难道这就是最终的目标吗?那什么是最好的工作又是一个问题。”檀传宝说,“比如说一个孩子本来想去做考古学家,家长让他去考金融,孩子一生都不爱金融,但是他也做不了考古学家。这对孩子来讲是好事还是坏事?因此,当我们说要为孩子的幸福做准备,家长、教师要去想一想,到底什么是幸福?”
檀传宝分别用与家长、教师、学生相关的三个实验探讨他眼中的幸福。第一个思想实验探讨了“什么是妈妈的幸福”。“我觉得在这个幸福中有两个要素。第一个,你是一个正常的妈妈,有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的梦想、希望。第二个,一个妈妈,如果她的孩子不能够健康成长,不管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最后这位妈妈就不可能幸福。所以妈妈的幸福取决于两条。第一,有妈妈的梦想。第二,妈妈的梦想在她自己的家庭生活里面能够实现。”檀传宝说。
他接着举了一个跟教师的幸福有关的例子。“我觉得比如说一节课,教师讲得特别精彩,下课的时候虽然他的身体是累的,但是内心的愉悦是无可比拟的。我认为一个好的教师,如果不在意教学、不在意孩子,就没有幸福感的;而在意教学、在意孩子、有自己的教育梦的教师,他的幸福指数就会比较高。教师是一个伟大的职业,他的伟大在于什么地方?孩子们听懂了他讲的东西,教师现场他就知道孩子听懂了,马上就有油然而生的愉悦,就是所谓的幸福感。”檀传宝认为,“教师的幸福其实也取决于跟妈妈的幸福一样的要素。教师要有教育的梦想,然后他的梦想能够在他的教学生涯里面实现。这样的教学生涯,这样教学生活就是幸福的教学生活。这样的教师就是一个幸福的教育工作者。”
此外,他指出:“有时候金钱可能是幸福生活的条件之一。金钱几乎可以买任何东西,但幸福除外。”
讲座最后,檀传宝与观众分享了自己对“幸福”的定义:“幸福是人的目的性自由实现的人生状态。幸福感则是对这一人生状态的主观感受。”幸福是目的性与自由实现的统一。接着,他又进一步分析了教育中的幸福,他认为,对学生来说,帮助孩子形成自己的梦想,帮助孩子形成内在的、真实的学习动机,让课业不再成为“负担”,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的成就感,就是一种“真幸福”。对老师来说,让他体味“为己之学”,提升职业的成就动机,修养职业道德、提高专业能力也是获取幸福的途径。
(珠江晚报 记者 廖明山 苑世敏 摄影/记者 赵梓)
“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传播了很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我拒绝了与邪恶同污合流。”这句话,据说是柴静说的,无从考证,但说得好。——陈东强(《让教育沐浴人性的光辉,让传播美好成为本能》《当代教育家的知行合一》)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集锦
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深度学习,深度实践,新教育实验的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
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牵手新教育的“接口”在哪里?——教师应该成为幸福完整的代言人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