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系先于教育,关系包含教育,关系大于教育——谈谈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王人平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子女关系。它是生命中的第一份关系,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任何人,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有自己的父母,都有亲子关系。亲子关系的一大特点是不可拒绝、不可替代、不可转移、不可改变的。

好的亲子关系,是好的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有好的亲子关系做基础,教育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而没有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就没有影响力,教育在没开始时就注定失败了。正如美国著名儿童精神科医师 James Comer所说:没有强有力的联系,学习就不会有显著的进步。

亲子关系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指向分离的。世上其它的关系都是以聚合为目的,我爱你,我想和你在一起,唯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指向分离的。无论我们多么多么爱自己的孩子,都没有能力陪孩子走完他人生的下半程。

一个人的力量来自于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增加孩子的选择,则是增强孩子的力量,减少孩子的选择,意味着削弱孩子的力量。要孩子听话,只给孩子一种选择,那不是爱,那是控制。

唯有自我觉察、自我疗愈、自我成长,才可能斩断不幸的轮回,给自己一个觉知、充盈的人生,给孩子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和原生家庭。——王人平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新教育,智慧爱》《培养孩子三个核心竞争力》《今天我们如何做父母?》)


谈谈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原创|王人平
来源|王人平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子女关系。它是生命中的第一份关系,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任何人,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有自己的父母,都有亲子关系。亲子关系的一大特点是不可拒绝、不可替代、不可转移、不可改变的。没有任何一对父母有能力在孩子出生前问问孩子愿不愿意来到这个世界,每一对父母都是在未经孩子允许的情况下,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的。这是它非常鲜明的特点,除了亲子关系,其他所有的关系都是可以选择、可以替代、可以改变的。比如朋友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工作时的同事、上下级关系,当我们工作不顺心、对待遇不满意,或被老板训斥了心里不爽,我们都可以提交一封辞职信,告诉老板:世界很大,我要去看看,就真的离职走人了。甚至夫妻关系,看似亲密无间,我们也都有选择离婚和再婚的权利。但对于孩子,虽然很多父母生气时可能会训斥:我就没你这样的熊孩子。但我们知道,这只是气话,那份亲子关系是改变不了的。


亲子关系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指向分离的。世上其它的关系都是以聚合为目的,我爱你,我想和你在一起,唯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指向分离的。无论我们多么多么爱自己的孩子,都没有能力陪孩子走完他人生的下半程。所以好的教养就是要尽可能发展出孩子照顾自己人生的能力,让孩子有一天可以凭借自己独立的人格、信念和力量,更好地接管自己的生活。理解亲子关系的这一属性非常重要,我们看到今天的很多父母对孩子习惯性的过度包办替代,甚至早早规划好了孩子的未来,安排好了孩子的人生,看似“为孩子好”,实际上阻碍了孩子自我的构建、独立性的发展和未来无限的可能性。一个人的力量来自于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增加孩子的选择,则是增强孩子的力量,减少孩子的选择,意味着削弱孩子的力量。要孩子听话,只给孩子一种选择,那不是爱,那是控制。

1、 关系先于教育
      
我们常常说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可影响力哪里来呢?没有接纳、尊重和理解,就没有生命的连接;没有生命的连接,就无法构建稳固的关系;没有好的亲子关系,就没有影响力;没有影响力,就没有教育。孩子不会向自己讨厌的人学习,而只会被自己尊敬、信赖的父母滋养、唤醒、影响和熏陶,通过模仿、追随来吸收、内化,最终实现自我成长的。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学生生涯,我们喜欢的某一学科,是不是和喜欢教那一学科的老师有关呢?很多父母会时常会教育孩子:学习是给自己学的,不是给父母学的,不是给老师学的。我也听过有父母说,现在打孩子骂孩子,对孩子狠一点,宁愿让孩子恨自己,也要教会孩子这个道理。可是我们忽视了,孩子不会跟他们讨厌的人学习的。如果孩子真的不喜欢父母或老师,又怎么可能对父母讲的道理,老师教的知识感兴趣呢?
       
举个例子,比如一个孩子,婴幼儿阶段没在父母身边,是在外地的姥姥或奶奶家,由老人帮忙带大的,上小学时父母把孩子接到身边。这时候,父母眼中的孩子可能就会存在很多行为问题:跟自己不亲、冷漠、孤僻、叛逆、情绪不稳定等。这时父母就可能会很着急,忍不住批评、训斥孩子的种种不是,甚至还会责怪老人没带好孩子。结果往往导致孩子更加叛逆,甚至会做出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父母在孩子幼年时都没有尽到基本的养育责任,孩子根本就没感受到过父母的关爱和陪伴。没有生命的连接、爱的滋养和精神的依恋,孩子根本不信爸妈批评自己是为自己好,他会认为爸妈是嫌弃自己、讨厌自己。这时候,父母最需要做的不是去纠正孩子的各种问题,而是立足去重建与孩子的良好亲子关系。因为关系先于教育,而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那么还有一个孩子,他从小就在父母身边长大,父母给予的是长时间、高质量的陪伴,无条件的接纳和爱,对孩子的真实感受和需求也给予积极及时的回应,那么在生命最初几年,就帮助孩子建立起了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同样是孩子上小学后,他可能从同学那里学了一些不好的语言或行为,这时候,父母批评他几句,甚至训斥的严厉一些,孩子也容易接受。因为他有安全感,他内心非常笃定,对自己有信心,对环境信任,他确信爸爸妈妈是爱自己的,愿意相信爸爸妈妈批评自己是针对自己不好的行为,而不是针对自己这个人。
        
另一个经常会被父母问到的问题是:要不要严格地控制孩子玩手机?我说这要因人而异,要看父母的自律程度,要看父母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如何。越自律,跟孩子亲子关系越好,又能经常陪孩子游戏、阅读、户外活动的父母,越不需要用外在的规则、硬性的要求去约束孩子。因为父母的身体力行和良好的亲子关系会极大提升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而影响力本身就是一种约束力。但如果父母缺乏自律,每天自己刷手机都欲罢不能,很少陪伴孩子,跟孩子亲子关系一般甚至不好,那必要的约定和要求还是要有的,对孩子对父母自身都是一种约束。
       
好的亲子关系,是好的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有好的亲子关系做基础,教育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而没有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就没有影响力,教育在没开始时就注定失败了。正如美国著名儿童精神科医师 James Comer所说:没有强有力的联系,学习就不会有显著的进步。

2、关系包含教育
       
任何一种关系构建的过程,都是我们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爱的能力呈现的过程。我们是什么样的人,秉持什么样的信念和原则,就会怎么样对待自己的孩子、伴侣、朋友和生活。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来构建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以及其它人际关系,不仅向孩子呈现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也传递了我们希望在孩子身上看到什么样的价值观和品质。
       
举个例子,几乎所有的家庭在教育孩子时都会有教育理念或方法产生分歧的时候,无论是夫妻之间,还是年轻父母与老人之间。有些夫妻之间或两代人之间为坚持自己的理念和方式发生争吵,伤害了家人间的感情。我个人的理解是,家人之间教育方式有分歧很正常,都是独立的个体,怎会完全一致呢?分歧本身不是问题,如何面对分歧才是问题。有了分歧积极沟通,如果实在达不成一致,也没有关系。给孩子一个真实但不完美的父母比完美但不真实的父母更值得信赖。如果家人间能意识到“关系即教育”,处理好分歧正好给孩子展示如何积极倾听、理性沟通,如何文明表达、尊重多元,如何妥协礼让、达成目标和表达爱意的示范,这本身就是给孩子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学家 George Washington Carver所说:学习就是理解各种关系。

3、关系大于教育
       
前面我们讲关系先于教育,关系包含教育,讲的是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好的教育提供了好的基础和途径。但其实良好的亲子关系本身就是目的,而不只是教育的手段和方式,因为人就是在关系中认识自我、感受幸福的。哈佛大学曾经花了75年时间,追踪了7百多人,找到的“幸福”的根源是基于家庭、朋友和社会的良好人际关系,而不是对财富、权力和名望的追逐。
       
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曾经说过:“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瑞士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创始人卡尔·荣格则说过:“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其实都是在告诉我们,一个孩子在生命早期与父母构建的关系,奠定了这个孩子未来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关系的基础。在与父母大量的互动中,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很多人在小时候都曾发过誓,长大后绝不像父母对待自己那样对待孩子,但很遗憾,为人父母后,却不自主地轮回着自己父母曾经的养育方式,用父母曾经折磨自己的方式继续折磨着自己的孩子。这也提醒我们,父母自我成长的第一步不是学习吸收,而是自我觉察,觉察是成长的起点。每个父母都做了自己能做到的最好,因为我们今天教养孩子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源于自己的原生家庭和童年经历,而那又是我们无法选择和决定的。所以不要自责,不要懊悔,但需要觉察、需要成长。没有觉察,我们无法突破固有思维模式的枷锁,而总是重复那些无效或伤害的行为,让不幸一代代轮回。唯有自我觉察、自我疗愈、自我成长,才可能斩断不幸的轮回,给自己一个觉知、充盈的人生,给孩子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和原生家庭。
      
说关系大于教育,还有一个视角,因为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和老师是被动的,无论我们想不想当孩子的老师或榜样,在生命的早期,孩子都会天然地以父母为老师和榜样去学习、模仿。但作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觉知:自己首先是父母,不是老师。不要总抱着教育孩子的想法指指点点。孩子的一生之中,父母之外的老师可以有很多,但能让孩子始终如一感受到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能被无条件接纳和爱着的,只有父母。我想大家都听过《孟子》里“易子而教”,讲的是公孙丑问孟子:“为什么君子不肯亲自教自己孩子,而要‘易子而教’呢?”孟子说:“因为父亲用道理去教育儿女,儿女就会反驳说:‘爸爸,你自己都做不到,还好意思教育我’?父亲就会因此动怒。一动怒,就会求全责备,伤害父子感情,反而造成父子关系疏远。而关系疏远,是最大的不幸。” 古人尚且都明白“关系大于教育”的道理,难道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反而不明白吗?

文章转自王人平微信公众号,向作者致谢!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9版)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阅读,看见更大的世界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内附视频)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集锦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深度学习,深度实践,新教育实验的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新教育究竟是什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牵手新教育的“接口”在哪里?——教师应该成为‌‌幸福完整的代言人
新学年,新征程|新教育如何在一个学校起步?让梦想开花!
文化的进步,变革的力量——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教育,让梦想成真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2019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实事
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2018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