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彭静:点亮一盏心灯,温暖乡村教育

彭静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乡村教育的出路在哪里?是每一个有责任心的教育者,内心沉重又深刻的命题。带着对教育的执着与期待,我们朝着新教育明亮的那方出发了。

如何让新教育在随县的大地上扎根?这个问题让我夜不能寐。随县在当时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县。刚成立,没有一所城市学校,乡村教育就是随县教育的底色,如何用新教育搅活一池春水,使随县教育获得长足的发展,使我深深的焦虑

我一直相信生活中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用眼睛观察,用心灵感受,去发现和追寻有新教育实验情怀的老师。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因为一群人可以构成一个生命共同体,相互扶持守望,相互激励肯定,比一个人的孤独前行要走得更远。随县组建了新教育种子团队,建构新教育实验项目共同体,新教育实验薪火团队,共读共写的教育生活丰盈了我们每一天。就像尼采所说的,不辜负生命里的每一个起舞的日子。

伫立在新教育实验的百花园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生机勃勃。我庆幸自己遇到了新教育实验,它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改变着我,砥砺着我,使我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总能激起力量,奋勇向前,为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点亮一盏心灯,或许光芒微弱,但充满温暖。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日新之谓盛德。——《易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德贵日新。——康有为。常新,自新,全新。——陶行知。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

新教育的彼岸是什么模样?我想,彼岸是一群又一群长大的孩子, 从他们身上能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 财富是有汗水的, 科学是有人性的, 享乐是有道德的。——朱永新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张丙辰:栖居在新教育的芳草地
庄惠芬:在新教育成长二十年
朱雪晴:图说《新教育在银河》
林忠玲:新教育的魅力,到底何在?
孙建通:相遇美好,创造美好
储昌楼:从“千灯映月”到“月映千川”
郭明晓;改变自我,改变世界
张硕果:光阴的故事
......

点亮一盏心灯 温暖乡村教育
原创|彭静
湖北随县教育局原副局长
 
有人说,人生的不可预知性,会让人变得迷茫与彷徨,感觉像是没有根的浮萍,随波逐流地漂浮着。但我觉得人生最奇妙的地方也在于不可预知。试想,如果什么都可以预知的话,自己生活的每一步都被自己提前预知,好像刻了一个模板,我们顺着这个模板走下去,又好像装在套子里,生命的程序被写定了,只能按照固有的程序向下运行,那人就变成机器人了,这样机械而呆板的生命历程,永远是缺少创造和新奇的,那生命该是多么的乏味和枯燥。因为生命无可预知,所以才充满变数,这每一个变数都像是双螺旋结构的DNA,他在控制着人生命发展的某一个开关,那个开关打开的时候或关闭的时候,人生会变得不一样,这就是人生的际遇。


遇见美好

作为一个“顽固”而“坚韧”的教育者——他们常常这样带着调侃味道的称呼我。当我遇到新教育的那一刻,我发现我的人生变得不一样了。我一直在思考乡村教育的出路:城里的一个孩子后面站着一排的老师(学校教师、培训班老师、父母……)而乡村的一群孩子前面只站着一位老师(乡村教师紧缺多是一班一老师、没有培训班、父母在外打工……)享受的教育资源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众所周知,根据有效调查得出的结论,农村孩子上清华和北大的比例在逐渐的下降,虽然我不是一个唯分数和考证论的教育者,但教育的均衡和公平,始终应该是扛在我们肩上的两个重大责任。乡村教育的出路在哪里?是每一个有责任心的教育者,内心沉重又深刻的课题。

带着对教育的执着与期待,我们朝着新教育明亮的那方出发了。


那是2011年隆冬的一天,随县干爽而通透的天气,让人心情有说不出的畅快。我和随县几位热心教改的马国新、熊龙波、杨城、王成等校长,驾车向正在进行新教育实验展示会的山西绛县出发了。温情的阳光透过窗户舔着我们的脸,让你感觉明天似乎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和明媚!一切都是未知的,我们向着未知出发了,以朝圣者般虔诚的心情,到绛县去和新教育来一个美丽的约会。我们应该算是“有情人”,相信能终成眷属。北上途中,天色渐渐暗下来,黄色的彤云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爬满了天空,温晴的天气露出肃穆的面孔,雪花优雅地飘落。开始很小,不影响行车,慢慢的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的,笼罩整个天空,我们的车行驶在雪地上,像是一个醉酒的人,踉踉跄跄地跳着舞蹈,我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或许可以打道回府,为我们的第一次新教育之约画上一个不算圆满的句号,这样最安全。但是,和新教育的第一次美好约会就这样夭折,我怎么能甘心?何况我是个固执的人。我们降低车速,让车在蜿蜒盘旋的公路上“蛇行”,车灯射出的两条光线,坚定的指向远方的绛县。晚上十一点多,终于到了,我们不停地向手上呵着气,抵御刺骨的风,饥肠辘辘。但我们没有一点儿沮丧,反而精神抖擞。因为我们渴求改变。

神往已久的朱永新教授竟然亲自等待迎接我们这些素未谋面的“朝圣者”。鞋子上凝固的坚冰,似乎也被朱老师的温暖所融化。那天我们汇报了随县教育的情况,表达了对新教育的向往,朱老师耐心的听着,脸上一直挂着憨厚慈祥的笑——这笑深印在我们脑海至今。随后几天,交流,座谈,互动,观摩,记录,拍摄……绛县新教育带来的改变、新教育的“前世今生”被我们一股脑地装进笔记本、U盘、相机等这些存储设备里,更装进了心灵空间。我们撩开了新教育的面纱,终于见到了亭亭玉立的倩影。后来再想起那个晚上和那几天,我们内心仍然澎湃着初次结识新教育的激动和震撼。这份初心,我们一直保持着。


实现破冰

是什么力量让条件还不如我们的绛县,教师有激情、学校有特色、学生快乐阳光?如何让新教育在随县的大地上扎根?这个问题让我夜不能寐。随县在当时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县。九九年底才刚设立,没有一所城市学校,乡村教育就是随县教育的底色,如何用新教育搅活一池春水,使随县教育获得长足的发展,使我深深的焦虑。

“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就是要改变一个人的理念和观念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但我们有信心,一是源自新教育本身的魅力,相信所有的教育人都能从中发现新教育包含的人文性和实践性,“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等理念确实鼓舞人心,还有那“十大行动”的可操作性。二是因为随县学校也在寻觅和探索,教育理念并没有完全固化。


冰封的十二月姗姗而来,我沿着厥水河施施而行,河上浣衣的农妇,正在用棒槌砸坚冰,为洗衣服作准备,一下又一下,集中于一点,声音在冬天的早晨远远的飘来,咔嚓——,冰破了。咔嚓声在我的脑海里不断的回响:想要破冰,必须把力量集中一点。这一启示,让我的脑海里闪现出一道灵光,选择对新教育实验理解深刻、前期有所行动的学校,举行新教育实验开放周,分协作区进行观摩。这或许能成为了随县新教育实验的破冰之举。把力量集中到新教育实验能力强,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引领和带动其它学校,把新教育实验辐射到全县108所学校,全县整体区域推进新教育实验,这才是路径。后来发现,这是随县新教育实验迈出的具有标志性的一步。我们选取了厉山和尚市的几所学校,拟定新教育实验观摩方案,派团队到这些学校去出谋划策,使他们的观摩和展示,更有整体性和文化内涵,更具有新教育的特质。就这样,随县新教育实验的序幕被拉开了。襄阳,十堰,桐柏等十多个外县市的校长老师观摩了此次展示,并对此作了充分肯定。就这样,新教育实验的根须慢慢扎进了随县教育的沃土。


建构团队

心理学家证明,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因为一群人可以构成一个生命共同体,相互扶持守望,相互激励肯定,比一个人的孤独前行要走得更远。我们组建了新教育种子团队,建构新教育实验项目共同体,新教育实验薪火团队,共读共写的教育生活丰盈了我们每一天。

我一直相信生活中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用眼睛观察,用心灵感受,去发现和追寻有教育情怀的老师。其中支咏梅、刘金超、蒋继平、王丛伦、张程等一批新教育实验优秀老师脱颖而出。


第一次见到支咏梅老师,是那几个“鸡蛋”穿线搭桥的。我到均川中心学校听课时无意间从她的教室路过,看到讲台上放着几个鸡蛋。鸡蛋很普通,讲台也没有什么特别,但鸡蛋和讲台组合成一幅构图则显得别开生面,我知道这里面一定发生着我不知道的教育故事。一打听,果然如此,这是支老师让他的母亲为他们班上过生日的孩子煮的鸡蛋——她多年来一直如此。能这样用心做教育的老师不多。自此,我记住了支老师。她的“四叶草”新教育实验班,是随县师生幸福完整教育生活的最好折射。

和刘金超老师的一次邂逅,是在他骑着自行车家访回来的路上,家校合作共育这一新教育实验行动,被刘金超老师用自行车的铃铛摇响了,叮铃铃的韵律响彻了整个随县。认识张程老师,得从她的萤火虫班的颁奖庆典说起。那次我们驱车30多公里,到环潭镇中心学校进行教学工作检查。一位校长说,有一位张老师的“萤火虫”班正在搞颁奖庆典,请我去看一看。我饶有兴味的来到了张程老师的教室:孩子们率真的表情、认真地展示、灿烂的笑靥深深地感染了我,张程老师把艺术的种子播撒在孩子心底,不久的将来定会萌发、拔节、绽放,开出灿烂的花朵。


而全国新教育实验榜样教师王从伦老师,把“彭局长是我教育生涯的贵人”这句话常常挂在嘴边上。我知道,新教育实验才是王从伦老师的“贵人”。王从伦老师是到53岁才接触新教育实验的,他以为他的教育生涯就这样波澜不惊的到退休年龄,普通的像是田里的一株高粱。可遇到了新教育以后,他的人生变得不一样了。行动就有收获,坚持就有奇迹,成了王老师最好的座佑铭。王从伦老师在即将退休的教育生涯里,因为新教育与其相遇,所以他书写了属于他的教育传奇。他和他的阳光班每天沐浴着新教育的晨光,长向坚守、乐此不疲,让孩子们快乐幸福成长,深得家长和社会赞评。他也因此曾获得全国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新教育榜样教师,湖北电视台和随州日报等媒体多次对他进行过专访。他研发的石头拼画课程,把绘画和手工制作融为一体,让乡村小河里的石头拥有了生命,因地制宜,为乡村孩子的艺术教育开创了一条新路。他组建了一个新教育实验的“阳光班”,我被邀请一直担任每届“阳光班”的名誉班主任,王老师的每一次“成长”和进步,我都是支持者,见证人。每一次我去为阳光班的孩子们赠书,都会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阅读会。孩子们亲切地围上来喊我“彭老师”,那一声声纯真的喊声,很甜很甜,唤起了三十多年做教育的快乐和幸福。

还有许许多多优秀的新教育老师,都刻写在我们一起探索乡村新教育的生命记忆里,我永远不会忘记。

不断的发现、点燃和唤醒,组建项目共同体和读书会,使一群人拥有相同的思想尺码和语言密码。这就是我执着追寻的教育之路,领导和师生们称我为随县新教育“点灯人”,我知道我离这个赞誉的称呼还有很多距离,我理解这更多是一种鼓励。是的,走的再远,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说的再多,不能忘记立即行动;做的再好,不能忘记引领辐射。这是新教育实验给我的教育启示!

深度融合

对新教育人来说,新教育实验就是要熬一锅石头汤,把石头熬出味道,需要的是创造和坚持,更需要融合和协调。我们把县教育局杨光明局长提出并成为全县行动的“四大校园”和“三架马车”与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深度融合,使学校德育、校园文化、课堂改革这“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着力打造四大校园:阳光校园,绿色校园,生态校园,书香校园。这样新教育的根须会扎的更深,也会和随县的教育水乳交融,相辅相成。新教育实验的营养,将会源源不断的滋润着随县的乡村教育,随县的教育生态定能朝着“你我不同,个个都好”的状态发展。

作为教育局层面,我们先后出台《随县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意见》、《十大课堂教学模式评选方案》、《十大德育创新项目评选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来践行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研发卓越课程、构筑理想课堂、营造书香校园,实践家校合作共育等。以此推动新教育实验。我们多次组织召开教育局层面、学校层面新教育实验座谈会观摩会,因校制宜,以研发卓越课程为支撑,先后建成了农耕文化博物馆、种子馆等一系列乡村元素的场馆,研发跳绳抖空竹、少儿传统游戏、炎帝文化、楹联、树叶贴画等地方特色课程。


每次遇到尚市净明学校的校长王云享同志,他都会提及我送给他的“镇馆之宝”——开着绿叶黄花的一个茶壶。当然,这不是什么真宝贝,只是我突发奇想,在一个陶制的小茶壶中装土种了一粒花生,奇特的是,这颗花生不仅仅葱翠蓊郁的成长,还开出了抢眼的黄色小花。王云享校长来教育局开会,一眼相中了我办公桌上的宝贝,向我索要,说是要做为他创建“种子馆”的镇馆之“宝”,我能忍疼割爱,慷慨相送。后来他说,创建种子馆,每次遇到困难时,他就把这个“宝贝”搬出来告诉老师,种子能创造奇迹,我们也能。一颗花生米就这样具备了隐性的审美价值,成为了新教育实验中一抹亮眼的新绿。

虽然教育教学水平能力是新教育实验的副产品,但随县近几年在随州市的教育教学水平能力综合考核中,全市初中前十名中总能占据七席,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新教育实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中国教育报对随县教育进行了专访,讲述了随县108所学校的新样态。湖北教育向随县教育约稿,一系列关于随县新教育实验的文章在《湖北教育》杂志上发表,《教育名家》刊物也对随县教育也进行了专题报道,其中指出,随县新教育实验是乡村热土滋生的教育奇迹。朱永新教授、李镇西院长、卢志文院长、陈东强院长等先后多次来到随县指导,鼓励说随县教育正在为乡村教育发展探路。

明亮那方

2016年,全国新教育实验区工作会在随县召开,作为随县,这是第一次举办如此高规格,如此大规模的教育会议。随县教育局局长杨光明同志把这次会议的组织全责交给了我,有压力是肯定的。记得会议召开的前一天晚上的11点左右,我在办公室加班,虽然天气预报预告第二天没有雨,但手机显示的是多云天气,那一朵一朵的小云彩,显得格外的刺眼,天有不测风云啊!相关学校在厉山三中绿茵场的动态展示和静态展示已准备就位,各种器材、道具、展台已摆放的井井有条,可是这些东西都不能淋雨啊!也不知道,让厉山三中准备的雨具都准备到位了没有?我索性不睡了,加了一件衣服,从教育局出发,带着和我一起加班的一位老师驱车到厉山三中,看看现场的情况。


深邃的夜空里,只看得见最明亮的几颗星,其它的星星应该被一层薄薄的棉絮般的云彩所遮蔽。厥水河静静地流淌,汩汩的声音像是从遥远的梦境里传来的呓语。当门卫师傅被我们叫醒,睁着惺忪的睡眼,问我们有什么事时,我真真切切的听到了一声渺远的鸡啼。门卫师傅听说我们是教育局来巡查明天会议准备情况时,慌忙地想给校长打电话,被我制止了,这么晚了再去惊动别人,就是一种罪过了。我们在操场上转了一圈,仔仔细细的看了每一个展台的布展,以及雨具的准备情况后,才长长的吁了一口气。再一次眺望夜空,那最亮的几颗星,似乎又黯淡了几分,我知道是云层变厚了。但我忐忑的心仍然充满宁静,因为面对风雨,我们已做了周全的准备,未雨绸缪,才能安之若素。


此次全国新教育实验工作会总体上分两个大的部分,一部分是新教育实验的集中舞台展示,另一部分是新教育实验的现场观摩。展示和观摩的核心要围绕随县的新教育实验和地域文化。怎样真实地再现随县教育的特色和改变呢?拟定方案时,确实费了一番思量。一是编钟作为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迹,其中“一钟双音”的铸造工艺水平,至今世界领先,这是随州的文化符号。二是炎帝作为中华儿女的祖先,其八大功绩,开创了中华文明的先河,这是随县的文化标识。三是义阳大鼓,这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随县教育嫁接,已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其传人姚建芬早已在向我们随县的孩子们传承颇具特色的唱腔。这些地域文化正被我们新教育实验的师生们演绎着,放上了舞台,成了当之无愧的视觉盛宴,璨然绽放。师生们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在舞台的展示中充分彰显,新教育实验体现的人文性和艺术性在这里得到完美的融合。这次全国性的观摩展示活动很成功,受到一致好评。陈东强院长随后在他的微博上写道:“随县新教育是乡村教育的幸福样态,随县教育人在守望着乡村教育朴素的幸福。我为他们执着教育追寻的精神而感动,也为随县新教育而骄傲。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相信随县的教育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伫立在新教育实验的百花园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生机勃勃。我庆幸自己遇到了新教育,它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改变着我,砥砺着我,使我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总能激起力量,奋勇向前,为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点亮一盏心灯,或许光芒微弱,但充满温暖。
                                          
写于2016年11月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让教育沐浴人性的光辉——让传播美好成为本能》)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朱雪晴:图说《新教育在银河》(十二讲)——走,我们去找好教育“新教育实验”价值系统的特征与实现路径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