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未来教育的预见与畅想

朱永新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未来三十年教育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怎么培养下一代才能适应激烈的竞争社会? 

资源如此之多,如何优化教育选择?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否融入了游戏化的方式,让他对学习充满热情? 

如何为每个孩子定制“个性化”的成长与学习方案?

今天,不妨跟随朱永新教授,畅想教育未来。 

《走向学习中心——未来学校构想》 一部具有前瞻性的教育著作, 一部关于未来教育的畅想。 

朱永新教授在本书中, 分享了他的观察、理解和期盼。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日新之谓盛德。——《易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德贵日新。——康有为。常新,自新,全新。——陶行知。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

新教育的彼岸是什么模样?我想,彼岸是一群又一群长大的孩子, 从他们身上能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 财富是有汗水的, 科学是有人性的, 享乐是有道德的。——朱永新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未来学校更注重什么?
面对未来,学校家长何为?社会国家何为?
疫中碎思 “真善美”——未来学校的新思考
构想《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未来教育的实践与畅想
......

走向学习中心 —— 未来学校构想

作者|朱永新 

来源|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未来教育的预见与畅想

本书是关于“教育将来会怎样”的预见之书、畅想之书,它在“如何将因材施教做得更好、更有效”方面阐述的种种方法,必将会对当下从小学到大学的教与学两个方向产生旨在改变思维模式的深远影响!

01未来学习中心会取代学校吗?
关于教育,全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人对自己国家的教育是完全满意的。
几十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发布了无数报告,呼唤变革教育;许多政府出台了大量政策,希望改变教育。
教育要想解决人的问题,还有漫长的一段路要走。不要指望我们通过信息技术的革命就能把教育问题解决了。这是不可能的、不切实际的。
那么,如何才能变革教育的结构呢?这就需要对学校进行重构。其实,学校并不是人类一开始就有的。任何一个事物总是有它产生、发展、兴盛、衰落和消亡的周期,我相信学校也不例外。我们知道,现代学校制度是伴随着大工业时代产生的,它的毛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日益彰显,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有人开始“唱衰”学校,认为学校该“死”了。其中一个代表人物叫伊利奇。他说:“多少代以来,我们企图通过提供越来越多的教育,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可是迄今为止,这种努力失败了。”他呼吁,应该使教育者享有选择教育的权利,成为积极的消费者,应该为每一个人创造一种将生活的时间转变成学习、分享和养育的机会。
严格来说,学校永远不会真正地“消亡”,但是学校的转型以及学校作为教育资源提供者的唯一地位将受到挑战,这是必然的。现在,众多的课外补习机构——从“新东方”到“好未来”,众多的网络教育机构——从沪江网到“跟谁学”,都在快速崛起。未来,这些机构可能就是现代学校的“掘墓人”。当然,严格地说,或者我们用更为理性的目光来审视,它们是与现代学校交织一起,正在创造一套新的教育生态系统,创造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模式。

在世界各国,各种创新型的学校也悄然出现。探访了世界上50所全球最具创新性的“21世纪学校”的西班牙教育心理学家埃尔南多描写了一些他看到的画面:美国圣迭戈的高中生们已经习惯于在课堂上动手完成一些与高科技相关的项目,例如制作机械手臂、简易机器人,或设计一座桥;在澳大利亚悉尼的学习创新中心,教师和学生们一起决定上课的时间表,并在可容纳近百名学生的“超级教室”席地而坐探讨问题;在瑞典的创新型教育机构维特拉学校,不再有封闭的教室、黑板,学生们可以在学校中自由流动,楼梯上、沙发上、靠垫上……任何角落都可以成为学习的理想场所;丹麦的奥雷斯塔学院拥有一座设计前卫的8层教学大楼,它是玻璃、木材等建材与高科技的结合,让所有教学空间都简约透明、一目了然,该学院不进行传统授课,而是让师生们一起协作,在80~100分钟内完成指定的项目。不仅在国外,在中国也有许多新型的学校和教育模式在悄然出现。位于北京大学附中的探月学院,学生在线上平台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学科知识,在圆桌对话中和老师共同探讨一个哲学问题,或是在项目中开发一款能够解决真实社会问题的产品。在苏州有一群博士父母,采取自助式教育方式,用自己最擅长的学科与技能轮流教自己的孩子。
“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正在创造的地方”。其实,那么多学校体制之外教育机构的出现,那么多“网红”教师的出现,那么多小规模创新学校的出现,已经在向我们预示教育变革的流向。未来并不遥远,关键是要有创新思维。许多过去不敢想象的事情,在互联网时代是做得到的。在世界各国,在中国的许多地方,已经有很多人悄悄进行这样或那样的变革与创造。
极有可能,在某一天早晨,我们推开教育的窗户,就会突然发现——新的教育世界图景已然展现在我们面前。

02未来学校的模样
从“学校消亡”论提出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人们从来没有放弃改造学校的梦想。这个梦想,在很大程度上将彻底改变我们的学校,改变我们的教育,改变我们的学习。
风靡世界的教育纪录片《为孩子重塑教育》的制片人泰德•丁特史密斯在《未来的学校》一书中指出:“传统学校以有着百年历史的工厂模式为基础,非常善于培养适合工业社会的劳动力,而工业社会所塑造的世界早已不复存在。传统学校挣扎于两类大环境背景之中,一类是拘泥于过去不肯自拔的传统教育体系,另一类是正在不断塑造未来走向的创新世界。”因此,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两个选择,一个是继续走传统教育模式这条老路,继续给自己不断寻找借口,把孩子们批量送进教育机器之中,“等着这些机器产出大批毫无技能和目标感的年轻人,然后眼看着他们往投票箱里扔手榴弹,却束手无策”。另外一个是打破这一切,发动一场真正的教育变革,这样的话,我们的孩子就能够唤醒自身潜藏的天赋与力量,开拓出充实而精彩的人生之路,去想办法解决我们这代人遗留给他们的诸多难题。
其实,在这两个选择面前,我们没有选择。在丁特史密斯看来,传统学校不过是僵化的教育体制打造出来的“纸老虎”,是“创新时代的博物馆文物”。而发动变革打破这一僵化的体制的力量,一定是来自民间的草根行动。
他的预言不是空穴来风。因为这本书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走出来的。为了完成这部著作,他走遍了美国的50个州,访问了200多所学校。这本书的英文书名“What School Could Be?”,直译为中文应该是“学校能够成为什么样子?”。在他走访的诸多学校中,他看到了未来的方向和趋势。这个方向和趋势,也是我在这本书中将要为大家介绍的。

我认为,未来学校会有这样一些新的变化:
第一,现在的学校(school)将演变成为学习中心(learning center),传统的学校概念将被新的学习中心取代,人们不必每天按时去学校,不必按部就班地学习各门课程。
第二,现在的教学(teaching)概念将变为学习(learning)的概念。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活动将变为学习。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习中心的主旋律。
第三,现在的教师(teacher)将成为成长伙伴(partner)。传统的教师角色将变为助教或者成长伙伴。
第四,现在的教室(classroom)将成为学习室(learningroom)。传统的教室将变成学生学习的场所。
第五,现在的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教育将变为定制化和个性化(customization and personalization)的。传统学校按照统一的标准教学和评价的模式,将变为定制化和个性化。
未来的学生,完全能够做到一人一张课表,而且随时调节学习内容,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或者在学校的图书馆、学习室等,通过网络学习、团队学习,自己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大部分问题,而且网络通过大数据的方式自动记录他们的学习过程,作为评价的依据。
未来学生的学习,“是新建构主义所倡导的零存整取式的学习,是基于个人兴趣和问题解决需要的自发学习,是大规模的网络协作学习”。学生可能不再需要专家学者为他们提供完整的知识结构,而是通过自主的学习建构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在这样的学习和建构中,课程、学分、学历、学校等不是最重要的,唯一重要的是“我学到了什么、我分享了什么、我建构了什么、我创造了什么”。



眺望未来学校,我们会发现:传统意义的学校可能不存在了,但是教育是永恒的,学习是永恒的。教师的职业也许换了一个名字,但是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对于未来教师的素质要求会更高。
我无法预测这一天在哪个时刻到来,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说,这一天正在逼近。从现在开始,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新兴的学习方式之间会有相当长的一段共存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有人会大胆探索,从而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有人会跟上步伐,从而成为跟进者;有人无动于衷,只能成为落伍者,最终被时代所抛弃。只有看清这个趋势的人,才能真正站立潮头,才能执未来教育之牛耳。
走向学习中心——未来学校构想
朱永新  著 2020.10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未来的学校将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完全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定教的个性化学习将成为主体;
教师将成为自由职业者,适应“人机”共教的状态;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逐渐调整学习方式,使学习的过程游戏化,更贴近孩子的认知;……
全新的教育生态已然萌芽面对这一切,你准备好了吗?
作者介绍:朱永新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兼职教授。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著有《朱永新教育作品》(16卷)等,著作被译为英、法、日、韩、俄、蒙、阿拉伯语等26种文字。主编有《当代日本教育丛书》《新世纪文库》《新教育文库》等30余种。先后多次主持承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从2000年起,由他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在全国推广。至今,在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港澳台以外)有5 216所实验学校、570多万名教师和学生参与实验之中,以行动悄然改变着中国教育。他被评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中国教育十大风云人物”、新闻出版总署“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南风窗》“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国际儿童读物联盟首届IBBY—IRead爱阅人物等。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朱雪晴:图说《新教育在银河》(十二讲)——走,我们去找好教育》《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朱永新:当代教育家的知行合一》《阅读如太阳和明月——专访朱永新|中国的「阅读传教士」》)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新教育实验”价值系统的特征与实现路径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