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小学教师与教育叙事研究

孙启民 守望新教育 2022-03-28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新教育主题歌】——


好的教育故事就是一部“活教育学”,是一部极好的“教科书”,是极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中小学教师怎样进行叙事研究?他们善于倾听同行的教育故事意义何在?在撰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时要努力避免那些误区?

教育叙事不是“记流水帐”,不是简单地把一段时间或一天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这样做没有意义,也没有必要。

仅仅“用事实说话”是不够的,应该融入叙述者个人在不同阶段的感受、体验,特别是伴随这种体验、感受而带来的思考、反思。

教育故事应该体现出对教育的诠释,对一定规律的揭示,给人以理论层面的启示。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播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找到你自己,唱出你的生命之歌
用行动书写生命传奇
如何写一篇高质量的教育叙事?
改变自我,改变世界
在书写中成为最好的自己
“叙述”“故事”何以称得上“研究”
一条通向自我职业生命成长幸福的路
......


中小学教师与教育叙事研究作者|孙启民 来源|教育导刊江苏省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近年来教育叙事研究成为教育科研的新取向。教师叙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是教育叙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促进了教师的学习和反思,有利于更好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中小学教师怎样进行叙事研究?他们善于倾听同行的教育故事意义何在?在撰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时要努力避免那些误区?弄清这些问题才能保证教师正确有效地开展教育叙事研究。
一、教育叙事叙何事
教师叙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并不意味着一定就是教育叙事研究。这种教育故事要成为研究性“文本”必须有特定的要求。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教育叙事叙何事?
(一)所叙之事要具有“问题性”
教育叙事不是“记流水帐”,不是简单地把一段时间或一天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这样做没有意义,也没有必要。教师应该有重点、有选择地记叙教育情境中发生的真实事情。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是或多或少地感受和体验到一些难以忘却、留有深刻印象的事情。这些事情或令人振奋、激动,或令人感慨、惊诧,或令人不安、悔恨,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通常表现为某种矛盾、问题。有矛盾、有问题,就有它产生的特定原因。面对矛盾、问题的产生就要有一定的应对策略,有一个经历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也就有一定的结果。这些表现为某种矛盾、问题的事情,一般说来就是具有研究价值的事情。教育叙事自然应该叙述这样的事情。教师要留意、认识、分析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矛盾,发现并捕捉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以此撰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就教学方面的问题说,教师可以叙述的事情,可能是课堂上出现了教师未曾预料到的情况;可能是教师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遇到障碍;可能是教师的权威受到来自学生的挑战;可能是特定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机智得到施展。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师正是在不断地面对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中一步步提高、走向成熟。
(二)所叙之事要融入叙述者的思考、反思
作为一种研究,教师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不应该是纯客观的记叙,不能只是把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述说清楚。这就是说,仅仅“用事实说话”是不够的,应该融入叙述者个人在不同阶段的感受、体验,特别是伴随这种体验、感受而带来的思考、反思。在叙述中融入思考、反思,使得经验更显得厚重,具有理性的色彩,是理论与实际联系的非常好的方式。在叙述中融入思考、反思,对于叙述者来说,标志着对特定教育教学问题有了较深层次的把握,形成了含有一定规律性的认识。对于阅读者(倾听者)来说,他们则能够从这些思考、反思中产生联想、得到启发,联系到自身在教育教学中的相似情境,可能引起阅读者将叙述者的所作所想与自己在相似情景下的所作所想加以对照,形成了与叙述者的一种事实上的交流和对话,于是对某一特定问题有了更多的关注,从而主动地加入到这类问题的有意识的探索与研究当中。在叙述中融入思考、反思,可以体现在叙述文字的字里行间,更多的是通过夹叙夹议的方式实现。其思考、反思的内容,可以是对大家习以为常的某一教育教学现象的追问,可以是对教育教学中某种行为的解释,可以是对某一教育教学现象的阐述,可以是对教育教学中所产生的某种困惑的说明,可以是一定教育情境下产生的想法,可以是对日后发生某种类似事情时的设想,等等。
(三)所叙之事要体现先进教育思想的支配
教师叙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应该在正确、先进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只有这样,对于叙述者和阅读者(倾听者)来说,才是有意义的。深有体会、大有触动从而花费气力撰写的教育故事,其所具有的“研究性”可能很强,在叙述中显示出其在亲身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认识、形成的主张,往往更能够打动人、感染人,可能使人产生共鸣、受到影响。教育故事假如受到不正确的教育思想的支配,对于撰写者来说就会步入误区,对于阅读者来说则是误导。我们必须认识到:正确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观念可以保证教育叙事的方向性、科学性;教师在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的过程中,通过对具体、鲜明的教育情境的回顾、剖析、揣摩,又将会使某种教育思想得以内化,形成相应的教育信念。
二、要善于阅读、倾听教育故事
现在各类教育报刊上叙事研究的“文本”明显增多,有些学校还专门举办“教育故事会”活动。教师阅读和倾听教育故事的意义和作用并不亚于撰写自己的教育故事。
(一)在阅读和倾听教育故事中学会撰写教育故事
多年来不少学校对教师有每学期写一篇论文的要求,而近年来有的学校把这个要求改为写一则教育故事或提供一个案例分析等。写教育故事或案例分析之类,对于一般教师来说应该是有事可叙、有感可发的,照理说要比写所谓教育论文来得相对容易些。可是,也许是因为写那种规定套路的“论文”驾轻就熟了,乍一用记叙的方式去研究所面对的教育现象和问题,反倒觉得没什么东西可写,无从落笔了;勉强写出来,也显得生硬,体现不出研究性。
同行的教育故事丰富多采。对教师来说,徜徉在教育故事的海洋里,往往会豁然开朗,眼界大开,得到有益的启迪。在阅读和倾听别人的教育故事中,教师看到了人家都写了一些什么,人家是怎样写的,是怎样揭示出隐藏在特定事情中的深刻意义的。在阅读和倾听教育故事中,也许会遇到过与故事中描述相同的教育现象、情境,遇到似曾相识的事情,为什么这样的现象、情景、事情阅读者自己没有留意,而作者却留意了,并且抓住不放,加以深层次剖析。所以,善于阅读和倾听教育故事,会使阅读者明白,要有意识地经常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加以回顾,进行反思,要做有心人,敏锐的洞察、发现教育教学中那些发生在自己身上或和自己有牵连的事情,并揭示这些事情所体现的意义,从而体会并学会如何撰写教育故事。
(二)阅读和倾听教育故事是一种共事
一般来说,人们在教育报刊上读到的由教师撰写的教育故事是经过选择的,是能提供先进经验的,是有理论支撑的,是有明显的教育意义的。这样的教育故事,或记录着叙述者不断学习、勇于实践、走向成熟、取得成功的历程;或记录着其发现问题时努力加以解决的过程;或记录其遇到突发事件时表现出的教育机智;或记录其走出困惑、战胜困难的经历,等等。形成这样的教育故事,往往是叙述者深思熟虑的结果,是呕心沥血的产物。它伴随着故事叙述者对一定教育现象、问题的追问、反思,不懈的努力和追求,这样精心撰写出的教育故事,可能意味着作者在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踏上一个新的台阶,甚至成为作者成长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所以,好的教育故事就是一部“活教育学”,是一部极好的“教科书”,是极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这样的研究成果是完全可以共享的。作为教育故事的阅读和倾听者,教师要学会共享,善于去共享,主动地去共享。共享,就是在倾听同行的教育故事时,设身处地置身故事所描绘的教育情境之中,幸福着故事叙述者的幸福,愉快着他的愉快,当然,也困惑着其困惑,痛苦着其痛苦。将同行的教育故事作为研究成果加以共享,就要在读一个故事的时候,把它作为一个教育案例来对待,认真地加以分析、梳理,切实认清其中所蕴含的哲理、规律或原则等。共享,就要在故事的阅读和倾听中,通过自己的思考概括出在什么样的教育情境下可以有什么样的教育策略。把别人经过探索、努力得到的经验变成自己的某种知识,为我所用,促进自身的提高。
(三)阅读和倾听教育故事是与叙述者进行交流和讨论
教师阅读教育刊物上的论文,常常是把它作为一种学习材料来对待。论文的撰写者总是以令读者信服、接受其观点作为最大的追求。这样的阅读是必要的,它有利于教师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和研究能力的增强。而阅读、倾听教育故事,则通常感到更实在、更切近、更亲切一些。这样的教育故事似乎没有什么“权威性”,并不硬性地要求你同意他的观点,不过是展现某种过程,表现叙事者个人的某些感受、体验、体会、见解、看法而已。惟其如此,阅读和倾听教育故事时,可以置身其间,好像与同行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讨论。
如何进行这种交流和讨论?在阅读、倾听故事时,要边听边想。例如,某一教育故事记叙课堂上发生的一件事情,阅读时可以不忙读下去,而先去想一想:类似的事情自己遇到过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课堂上自己将可能怎样做?人家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在阅读、倾听故事时,要有自己的分析和认识。一个故事到底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倾听者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与叙述者的议论加以比较。阅读和倾听教育故事时,还要善于质疑。质疑,就是不轻信、不盲从,善于换个角度思考一下。这样也许能够发现某一特定的教育故事中可能存在着的片面性、简单化、绝对化、局限性等。质疑时要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要说明“为什么”,要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拿出解决某种问题的具体意见、方案来。
三、努力避免教育叙事中的误区
作为叙事研究的教育故事不是广义的教育故事,它必须有鲜明的研究性,透过叙事显示对教育的诠释和理解,揭示某种规律,印证某种原则,也时常显示出教师在困惑中的思考以及思考中的困惑。教师能够写出这样的教育故事,往往意味着其在认识上有了提高、在实践上有了突破。所以,作为叙事研究的教育故事是一种狭义的教育故事。写好这种教育故事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明确作为叙事研究的教育故事不是什么!事实上以下“不是”恰恰是现在中小学教师撰写教育故事时存在着的误区或问题。
(一)作为叙事研究的教育故事不是文学创作,述说者不能凭借自己的想象去杜撰,去编造
教育叙事既然是一种研究方法,那么,教育故事必须是叙述者——教师教育生活中发生的真实的事情。任何研究方法都应该立足在真实的基础之上,要实事求是,绝不为了预想的或理想的结果而人为地改变“事实”,虚构“事实”。正如运用调查的方法时不能根据主观的意图、特定的需要随便捏造数据;运用实验的方法不能着意而不露痕迹地使“无关因素”在起作用一样,叙事作为研究方法,它所提供的教育故事当然不能是未曾发生过而凭空想象的,哪怕是“合理想象”。真实性对于教育叙事研究更具特殊意义,因为教育叙事(教育故事)既是研究方法,又是研究内容。那种杜撰、编造的教育故事,无论它多么美丽动人,有多么复杂诱人的情节,但远离了真实,都是不严肃的,不负责任的,可以说,它是对科学的亵渎。
(二)作为叙事研究的教育故事不是通讯报道,不要等同于叙说自己的“先进事迹”
不可否认,“先进事迹”可能有很大的教育性,很强的感染力。但是,这种“先进事迹”往往是这些为师者基于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教育事业的热爱、高尚的品德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而做出的奉献,等等。这样的叙事恐怕是没有什么研究价值的,因为它所体现的是大家都知道的,既不能引起人们进行理论上的思考,也不能促进人们在教育学意义上的实践的改进。当然,这种有关“先进事迹”的叙事,是有它适宜的宣讲或发表场合的,像教师节前后的一些活动,报刊上所做的这方面相关报道。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先进事迹”所体现的未必就是先进的理念,如为了使全班学生学习上都取得好成绩而废寝忘食、加班加点,为了不耽误学生的一节课置自己生病或家人患病于不顾。这些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观念是格格不入的。
(三)作为叙事研究的教育故事不是写检讨,不要成了简单的“悔过书”
一个教师在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可能做过这样那样的错误的事情,因为要写教育故事,于是就把一些个陈年旧事——曾经犯过的“错误”重新拾掇起来,“上纲上线”一番,自我批评一番。一位教师写曾因自己心情不好把一个上课说话的学生赶出校门,还有一位教师写自己凭主观印象认定一个学生偷了同学的东西,叙事之后是几乎同样的悔恨、内疚。事实上,诸如此类的事情,都是本不该如此的。杜绝这类明显错误的发生,也已经不是教育观念如何的问题,而属于一般的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对发生在教师身上的这些被称为“不可原谅的错误”,分析的话语已经是现成的,甚至是共同的了,不存在研究的问题了。这种简单的“公式化”的“悔过书”式的叙事并不是真正的反思,它还不属于叙事研究,它只不过印证着一个大家都知晓的“公理”。

(四)作为叙事研究的教育故事不是“事例+理论”这样生硬的两部分
教育故事应该体现出对教育的诠释,对一定规律的揭示,给人以理论层面的启示。就是说,从叙事研究的角度着眼,教育故事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性,而且要具有理论上的先进性。正因为这样,教育故事才能是叙事研究,撰写和倾听教育故事才能成为教师提高教育素养、促进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教育故事的理论性如何体现?不是外加的,不能“贴标签”,不能“对号入座”。我们看到,有些所谓教育故事,显然分成了事例和理论两部分,不是在叙述中自然地体现一定的理论,也不是基于叙事材料本身通过恰如其分的议论来显示某种理论,而是把看似和所叙之事有些关联的“先进理论”直接搬过来。这种外加理论的做法肯定和研究无缘。叙事研究框架下的教育故事,其事例和理论不是“两张皮”,而是融于一体、水乳交融的,理论蕴含在故事字里行间的叙述中,体现在基于故事内容的适时而巧妙的议论、抒情中。
有意识地撰写自己的并善于倾听别人的作为叙事研究的教育故事,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对于教师来说,那种具有研究意义的教育故事,也许并不是经常可以遇到的。只有不断学习、善于反思、勇于实践,其教育生活中才能不断地发生有价值有意义的教育故事,也才能写出这样的教育故事。
参考文献略。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新教育实验”价值系统的特征与实现路径

新教育之光——新教育实验的奥妙何在?

在新教育的田野里舞动梦想,用心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

图说《新教育在银河》(十二讲)——走,我们去找好教育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