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当前教师遭遇的三大问题——教师的专业化表现与真正的专业化要求有哪些差异?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第一教育 Author 周增为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当前教师遭遇的三大问题
什么是有质量的学生?
教师的专业成长方向在哪里?
我们要给到学生什么样的教育?
5月21日,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周增为在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闵行区教育局指导,闵行区教育学院主办的“关注学习过程 促进专业发展”主题研讨活动中,作了题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报告,给出了她的答案。(以下内容根据周增为现场讲话整理,有删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们这个研讨有个议题,让我们跟青年教师作一些交流。我在想,随着年龄的增长,面向青年教师我们未必有资格讲什么话,只是我们要从青年教师身上学习很多的东西。
刚才的论坛,有一位老师讲到了小组合作,有一句话我记下来了。您说小组合作并非是“一定要”合作,是“需要”合作的时候才合作。
您表达的意思,我大概是理解的。我们今天讲小组合作,它真正的意图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小组合作?大家考虑过这个问题没有?
教育是重构人际互动的一种实践活动
刚才有个老师提出,小组合作是为了能够解决问题。你们觉得我们的孩子通过小组合作,他真能解决问题吗?如果他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话,还要我们老师干什么?也就是说其实我们希望小组合作具备的功能,和它的性质是有所不同的。
我们今天的教育是要给孩子们提供一种从来未有的经验。孩子到成人之间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而成长的过程当中有些经验是需要我们成人逐步地辅助他的。
并不是说我们希望他今天来解决问题,他自己解决不了,我们就希望他来小组合作。而是在他成长的过程当中,我们告诉他,我们所有的成长都是需要人和人之间一起合作的,即便你不需要,我也要让你能够有这样的一种经历。
我不知道各位同行同意不同意我的观点?我希望我们今天的目标并不仅仅是为了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本身,而希望得到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关系的建构,这才是教育。
教育是重构人际互动的一种实践活动。这里面就讲到了我们今天的教育,我觉得我们今天有很多这一代的一些价值取向有关系的。
良好的关系让我们更快乐,更健康——哈佛大学82年研究,揭露幸福的秘诀
教师幸福来自美好关系——朱永新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
什么是教师的成功?
现在我们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都看得非常的重,请问什么是教师的成功?是不是评上高一级专业职称就代表成功了?这之间的必然性好像不应该这样去划等号。
评上特级是一个阶段的一种符号,证明你达到了某种专业的指标和要求,但和你成功还远远没有关系,因为如果你仅仅是把这两者建立关联的话,你远远的忽视了教师成功的内涵。
在座的都是老师,你是如何界定你做教师是否成功?是你的孩子考了100分?还是你的孩子今天考上了某一个心仪的上级的学校?还是你被评上了什么等等?这个问题是我们要始终考虑的。
在神圣与平凡中穿行,让生命幸福完整以于漪为师,写就做教师的一篇大文章!
当前教师遭遇的三大问题
当前教师其实遭遇了三大问题:
第一大问题,教师被期望的身份和责任与个体职业认知存在极大的差异。
第二个问题,教师对学生的认知与真实的学生存在有着极大的差异。
第三个问题,是教师的专业化表现与真正的专业化要求有极大的差异。
首先,教师被期望的身份和责任有哪些?
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是对我们所有教师一个明确的基本要求。党和国家层面上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包括教书育人、示范榜样、知识引领、人格影响……那么我们个体的认知是不是这样?
我们所有做老师的同行们,包括我在内,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是当时我觉得我应该做这样的老师,我才做老师的吗?还是因为有其他的缘故才做的老师?做了老师之后,我是不是觉得做老师这个职业很光荣,我应该付出我所有的一切的去做好?可能也未必。
第二,教师对学生的认知与真实的学生存在之间它的差异性在哪里?
学生的要求很简单,他只要:一、能够被关注;二、能够被理解;三、能够被尊重;四、能够被认同。这就是学生真实的存在。
当他能够得到这些之后,他的问题就消减掉了一半,这个和成绩、和他获不获奖都没有关系。而我们老师对孩子们的认知,可能并不仅仅是这些,我们和他们不一样。
第三,教师的专业化表现与真正的专业化要求有哪些差异?
我们可以概括教师的专业化为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专业生活还有专业精神。把它具象化一些:
对学生永远带着敬畏之心;
始终把关注学生放在首位;
清楚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能主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面对今天的教育,我们的老师要想清楚学生需要我们什么帮助,我们应该主动地去帮助他们去解决什么问题。我们说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能够解决问题,这不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是创设一切的情境,让学生的经验扩大。我在边上我能够知道他的问题在哪里,并且我能够提供另外一个支架告诉他们我怎么帮助你解决问题。
理想主义如何可能?——从目的转向过程;职业、志业、爱好三合一
教育变革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核心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朱永新:彰显生命的高度——新教育实验理论及教师成长之道
教育是让人从本质上得到改变
今天有两个词非常热,一个是“内卷”,一个是“未来不确定”。
当我们自己没有改变我们应有的条件,我们在无限制地复制的时候,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应该走到哪里去。
职业人当中现在有一个困惑,青年人现在频频跳槽,在事业单位的还好,在企业里面他如果有一年不跳槽,人家就说:你居然待了一年了都没跳槽。青年人频频跳槽是跟他的压力、和他的焦虑是有关系的。
反过来我也可以说这是一种没有目标、没有远见的一种做法。因为他对自己没有一个基本的认知。面对很多的问题时,没有一种东西去支持他解决。
我觉得今天我们的教育要想办法去改变这些影响人的环节:
第一个我们要关注今天所给予他的教育的情绪,就是我们讲到的环境,环境是能够和他的情绪关联起来的,从这种情绪去影响他的认知,从这种认知的改变形成他的兴趣,从兴趣再到一种理性的培育,再能够进入到他真实的情感和他的价值观。逻辑是这样的。
我很期望在座的青年人跟我一起来思考:我们给他的环境是什么,这种环境和他的情绪之间的关系,这种情绪和认知的关系,而认知和兴趣的关系,兴趣和理性养成的关系,理性养成和他的情感和他的价值取向的关系……这些也许是我们要去研究的教育的内在的规律,而并不仅仅通过一些简单的、零碎的教学技能和做法,去提高教学的效率。
归根到底,教育是让人得到改变,是和他的成长性是有关系的。人是系统的人,我们今天的教育如果给了太多的碎片化的断点的所谓的机械的支持之后,并没有改变他本质的东西,所以他碰到新的问题依然不知所措。
好的教育,在蓬勃的情感与深刻的理性之间——怎样向他人学习才是对的?
新教育究竟有哪些主要特征?——教育世界里的理想国
教师成长之路究竟该如何走?——新教育人的选择:职业认同与“吉祥三宝”
有质量的学校、学生、教师什么样
我最后讲衡量有质量的学校的标准,有这么几个:
让人流连忘返,是你毕业多年,甚至一生还在怀念的地方……
你所学的东西,使你受用一辈子,那不是具体的知识内容,而是思维、情感、态度以及心理稳定性……
把教育视为科学,对专业的尊重、爱护,对人才的保护,对学术的敬畏……
能把这样的文化传承下来,不因管理者变化而变化……
衡量有质量的学生的标准:
不是看你十几岁的时候你会什么,读过什么书,写过什么文章,得过哪些奖,考上什么学校,而是要看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甚至七八十岁时,你还会什么,是否还在读书,是否还在思考,是否还能体现优质教育除了给予你良好职业和薪水之外的其他东西——视读书为终身习惯!
具有良好公民的基本品质,尤其具有理性精神,对欲望能有节制,不以他人的生活状态为自我生活的标准,知道该怎么选择,怎么判断,怎么舍取——视有教养为终身标识!
一辈子有信念,有追求,一辈子为书写大写的人作努力——视有理想为终身境界!
那么我们的老师们呢?
蔡元培在1915年的时候说过这么一句话:
“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为灌注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
100年过去了,这样的话今天依然对我们有效,我就讲这些,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教师如何超越局限,实现生命的拔节成长认识和发现真实的儿童——回到儿童完整的生活世界中去彰显生命的高度——新教育实验理论及教师成长之道
教师如何走向成功?——走一步,再走一步在新教育的田野里舞动梦想,用心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