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理想”,深耕课堂
——“后双减”与“新课标”视角下
的变革与重构
原创|山栀子
来源|乐乡树人
自2021年3月松滋市生本课堂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以来,松滋市实验小学以新教育实验项目——“构建理想课堂”为契机,将“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课堂改革作为“理想课堂”建设的核心,经历了价值共识、思想渗透、系统变革、模式建构等四个阶段,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张华:新课标,到底“新”在哪?
新课标的六个关键词——对教师教育教学的挑战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理念是改革的遵循。课改的基础,源自正确成熟的理念,并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一是提炼“价值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价值理念体系主要由一个核心、三重境界、三个视角、十大信条构成。“一个核心”和“十大信条”,指向育人理念。即大道行简,学为中心。“大道至简”,概而言之:教学情境要简洁,教学内容要简约,教学方法要简明,教学过程要简构,教学语言要简朴,教学辅助技术要简化。“学为中心”,概而言之: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学生;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让学习成为课堂主线,教为学服务。“三重境界”,指向课堂目标。即:落实有效教学框架,结构保底,保障“学习性质量”;发掘知识本身的伟大魅力,合作探究,着眼“发展性质量”;实现知识、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教学相长,提升“生命性质量”。“三个视角”,指向课堂评价。即育人理念、教学策略和学习质量。二是凝聚“学科共识”。这两年,我们通过三大活动系统推进课改理念的全科渗透、全员共识。发布“我的教学主张”。倡导一批名师和骨干教师,思考、提炼“我的教学主张”,对个人的教学思想、课堂风格加以总结和提炼,以学科为单位,召开“我的教学主张发布会”。20名骨干教师率先发布,既有生动的课堂现场,又有教学主张的理论解读,还有学科教师的研讨建议。学习“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程标准颁布后,我们将学习新课标纳入每周集体备课的第一环节。邀请专家到校现场为老师们解读新课标。旗帜鲜明地提出“备课先备课标”的新要求。研制“学科共识”。从“我的教学主张发布”到“我们的学科共识发布”,是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的课改理念的提升和共鸣。我们充分发挥名师骨干的研究力,以新课标精神为根本遵循,以学校“理想课堂”理念为主要依据,建立基于生本课堂改革建模的教学共识。这次我们公开发布的十大学科的“学科共识”,将通过一个学期的试行后再修改、再完善,并通过具体的教学课例进行成果物化。概括起来,松滋实小的课改,以课堂学习方式变革为中心,以改备课、改评课为支撑,通过整体变革、系统变革,从育人理念、教学流程、教学策略、学习质量等四个方面回应核心素养落地落实的问题。一是改革备课,导向生本。基于对“充满人文情怀,闪耀智慧光芒,洋溢成长气息”的生本课堂的追寻,我们创新了备课模式,中老年教师规范批注式备课,青年教师用好活页式备课,学校设计了“理想课堂”有效教学框架专用备课模板。目标求简,依据“理想课堂”三重境界对每节课设定三级目标。结构求简,依据3+4学科课堂模型备好引(预)学、导学和拓学的流程设计。突出学习活动的设计。二是完善集备,提升质量。“三微”集体备课模式形成常态。微话题研讨,侧重于当前教育教学的热点和难点。微主题研修,侧重于系统化的新课标学习。微课堂研磨,侧重于公开课、研究课的评课、诊断和改进。三是创新评课,倒逼变革。评课促进反思,从而改善课堂教学行为。有效评课从研究课堂现场开始,本学期,我们专题开展了“如何观评课”校本研修,提升观评课的针对性、诊断性和专业性。学校研制了理想课堂观课本,新设计了“理想课堂观评课要素量评版”,指导老师们从目标设计、课堂结构、实施策略、教育教学观和现场生成五个视角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从整合度、亲和度、参与度、自由度、延展度和练习度六个维度观察观察学生的学习样态及效果,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之后,开展分级评课交流。组内人人议,学科组组谈,代表集中评。创新观课模式,务实评议交流,以此倒逼课堂变革。一是底线有守,课有定则。我们认为,课堂是什么样子,学生就是什么样子。真实发生,深度学习,有一个不可突破的“底线”,就是课堂规范。有人说,松滋实小的课堂是有“灵魂”的。这个“灵魂”,就是学校的特具特色的课堂魅力:课有定则,训练有素。这种魅力,表现在:起坐规整,读写有样,表达清晰,举手投足合标尺。这种魅力,源自于:抓起始,入学教育几部曲;抓反复,日复一日的不断操练;抓考评,双创双优持续竞赛;抓养成,六年影响一生。这种常态化的训练模式,让初入小学的孩子们心中有了尺子,行为有了约束,对课堂有了敬畏。有了规矩的课堂,学生状态更专注,师生关系更和谐,学习效果更显著。松滋实小的八大课堂常规训练,始终坚持“三个阶段”。专项训练,有模有样;融入日常,巩固纠偏;双创双优,训练有素。“训练规范,课有定则”让课堂教学的底线有了充分保障。今天,李瑛瑛老师为我们提供的语文课,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的每一个教学指令都很精准,每一个学生都有响应,课堂学习习惯都很规范,为我们树立了“底线有守,课有定则,训练有素”的标杆。二是标杆引领,打造范本。建构理想课堂的“教学模式”。以“生本”导向,以教研组为单位探寻“理想课堂”“3+4”模式:“引学+导学+拓学”,板块清晰,结构简明;“自学+对学+组学+群学”,环节紧凑,环环相扣。组建“1+N”研究团队攻坚,开展小组研磨。创建“标杆课堂”。组建“1+N”骨干建模团队,对各教研组的深耕细作,我们及时总结推广。以今天的两节语文汇报课为例,凸显了新课改的三个明显标志:一是国家新课标的基本思想体现充分,思维主线,任务驱动,结构化课堂;二是学校“生命语文观”的学科共识体现充分,生命立场,学为中心,大道行简,以思维实践活动为主线落实语文素养;三是全市“生本课堂”的要素特征体现充分,以生为本,建构“三学”板块式结构。三是分批达标,有序验收。对已达到“理想课堂”要求的课例,各教研组向学校申请,组织验收。按学校“理想课堂”“3+4”模式的建构,从教师“五个视角”和学生“六个维度”来观课和验收。今年上半年,我们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我的课堂模型”研究活动,完成各学科的“基本式+变式”的模板验收。今年10月,基本完成对各成员校主要学科逐一验收过关。当下,教育改革进入“攻坚期”,教育教学全面进入素养时代。教育最温柔、最浪漫、最有味道的时候,就在我们的小学,也是我们的教育理想最接近的时候。最难的变革在课堂,最大的舞台也在课堂,让我们以“理想课堂”为目标,一路追寻“理想”,深耕“理想”,丰满“理想”,以深厚的情怀、睿智的思想和坚持的行动去实现教育“理想”。(本文系作者在全市“生本课堂”改革中期评估验收活动中的汇报)
林忠玲:传统的教案需要作出怎样的改变,才可以和新课标匹配呢?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