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教育“新”火,点燃乡村振兴之灯
作者|伍丹
贵州省镇远县教科局局长
来源|新教育研究院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是需要站在星空去审视教育的哲学之问。乡村教育人才如何培养?扩宽“人”的视野,提高“人”的认知是关键。
重“应试”轻“能力”,重“教书”轻“育人”,教学效率低,是我县乡村学校课堂教学急需变革的原因。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以“构筑理想课堂”为切入点,是我县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新教育实验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我们构建了职初教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成熟教师-高端教师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新教育,让偏居西南一隅的前年古镇教育事业有了一星火光。我们努力呵护、发扬、追光前行,逐渐点燃了镇远乡村教育的灯火,让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的美丽梦想逐渐清晰和明亮。我们相信,不久,镇远古城的上空,一定会升腾起美丽璀璨的教育霞光。——伍丹
我是镇远实验区的伍丹,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汇报镇远县实施新教育实验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情况。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教育“新”火,点燃乡村振兴之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统筹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工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先振兴乡村教育。我县60%以上的学生和教师在乡村学校;教师能力发展滞后、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管理粗放、学生大量外流等诸多短板和弱项存在于乡村学校。振兴乡村教育的号角已经吹响,教育振兴乡村的使命已经来临。加盟新教育实验,正好为我县推进乡村教育振兴提供了契机和结合点。目前,我县共有11所大型学校(幼儿园)成为全县新教育实验学校,其中8所在乡村。2022年,我县新教育实验采取“1+3+N”模式,即:全县学校(幼儿园)全面实施“营造书香校园”行动;实验学校重点实施“师生共写随笔”“构筑理想课堂”“家校合作共育”三大行动;并结合学校实际,自选开展其他行动来推动新教育实验向纵深迈进,助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是需要站在星空去审视教育的哲学之问。乡村教育人才如何培养?扩宽“人”的视野,提高“人”的认知是关键。“读书”是让一个人认识这个世界和自己的最好途径。朱永新老师说过:“没有阅读的学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钱理群教授也说:“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大家都不读书。”读书,是让教育的根须扎得足够深、枝叶长得足够茂盛的营养源泉。教师身上的书香基因是学校营造阅读氛围的前提。2021年,我们印发了《关于印发〈镇远县“营造书香校园”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投入读书行动,每校每年至少开展6次以上的教师阅读交流、研讨活动,基本实现人均每年阅读6本书以上;每学年,大型学校以校为单位,小型学校以乡镇为单位,在固定的时段举办读书节,定期举办书香家庭、书香班级、阅读之星等评选活动;县教科局每年9月定期举办“镇远县书香教育大讲堂”活动,至今已举办了三届。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能力的措施上,11所学校通过实施晨诵、午读、暮省课程,利用“5+2”课后延时服务平台,每所学校至少开设1-2个阅读社团,每周还专门安排一节阅读课开展师生共读。由县教师发展中心为主实施的整本书阅读课题已于2021年1月顺利结题;2个黔东南州群文阅读课题正在研究中;10个关于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校本课题已经顺利通过县教师发展中心,3个群文阅读校本课题正在研究中。两年来,我县各实验学校均成立了教师、学生读书会。镇远二中的“清风徐来”学生读书会、涌溪乡中心小学“阅读.悦读”教师读书会、城关三小的教师“悦阅读书会”等成为全县营造书香校园的领跑社团。我们将“营造书香校园”与“师生共写随笔”两个行动相互渗透、整合。一是实验学校按规定组织教师教师读书打卡,打卡内容中包含了读书感悟、生活感悟、工作感悟;二是由县教师发展中心牵头,组建了全县实验学校的教师共读共写群,群里的教师每人每周交一篇个人随笔。实验学校针对教师年龄等不同因素要求不同的随笔量,按时上交。三是实验学校上好暮省课程,引导学生通过撰写周记,培养写作和反思能力。教师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丰富了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了教师书面表达能力、理论概括能力、工作反思能力。师生优秀随笔共有20余篇发表在《黔东南日报》《黔东南教育》《舞阳河(内刊)》等报刊杂志上,并选择了200余篇优秀随笔发表在县教科局公众号上,学校公众号自行择优发表若干篇。部分学校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展示学生优秀随笔。重“应试”轻“能力”,重“教书”轻“育人”,教学效率低,是我县乡村学校课堂教学急需变革的原因。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以“构筑理想课堂”为切入点,是我县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以课标和新教育理想课堂融合实践,推进课堂朝向理想行走。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颁发,新课标和新教育理想课堂的理念高度吻合。我们要求实验学校将实践新课标与新教育理想课堂同步推进、融合推进、协调推进。课堂教学走向单元整组、主题设计,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知识迁移,为解决人生真实问题打下,融合了理想课堂的第三重境界:实现知识、生活和生命的高度融合。以课改活动引领课堂朝向理想行走。我们以名师工作室为引领,带动全县小学语文课堂践行理想课堂。2022年5月,全县5个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合开展“构筑理想课堂”专题研修活动,参与教师覆盖全县各乡镇学校;从2021-2022年,以镇远二中、镇远三小、青溪中学为探索“构筑理想课堂”的领头学校,向乡村学校推广和辐射;2022年5月和9月,分别举办全县小学语文、初中道法“构筑理想课堂”模式优质课竞赛......以此为契机,在所有学校中播下新教育理想课堂的种子。以学习考察推进课堂朝向理想行走。2021年12月,我们请进新教育研究院专家许卫国赴镇远开展“理想课堂”专题讲座,海门实验小学何裕琴老师上理想课堂示范课;2020年至2021年间,派出县级行动组长、学校种子教师到杭州、海门考察学习;2022年5月-6月,11所学校共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一书,进行梳理、交流、研讨、培训,熟悉“构筑理想课堂”的理念、精髓、操作模式;结合“营造书香校园”行动,丰富教师人文底蕴、提升专业素养,让教师解读教材和文本的能力更强,教与学活动设计的智慧更高;教学理念与新课标、与国际教育前沿经验更接近,知识的魅力更加凸显,课堂的氛围更令人陶醉。新教育实验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我们构建了职初教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成熟教师-高端教师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我们组成“教研共同体”互助研修模式,以县城学校带动乡村学校开展共同体教研;组织“三名”人才、骨干教师送教下乡;安排一名县城学校骨干教师引领2名乡村新入职教师进行新老教师帮带;组织专、兼职教研员深入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常态课堂观摩,参与和指导校本研修,诊断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促进学校教学管理水平提升;引导高中学段和学前学段,定期开展大教研活动,以教改、示范、探讨、专著交流、反思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引导乡村教师改变学校科研范式,从发现和解决身边的问题入手开展课题研究。2022年,我县共立项贵州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专项课题6个,贵州省基础教育科研课题1个,黔东南州基础教育重点课题10个,一般课题6个;共结题省级科研课题1个,州级科研课题 15个,评审通过校级课题137 个。乡村学校留守儿童多,家庭教育观念淡薄,隔代教育问题严重,教育的责任大多落到学校和教师身上。乡村教育需要赋能家长,共同承担起教育责任。成立父母委员会,形成县、校、班三级联动机制,2021-2022年,我们支持学校邀请学生父母在家长开放日、家庭教育宣传周、家长助教周走进学校一起商议活动、过节、阅读、参与教学和活动,如邀请父母进入学校开展元宵龙灯会、侗族刺绣、苗族剪纸、镇远龙灯锣鼓、花灯戏教学等;对外出务工的父母,在“留守儿童之家”里沟通,并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向学生父母推送来自新教育父母学校或其他途径找到的相关家庭教育的视频、文字资料,教师和学生父母在线上共同观看和讨论;部分学校成立移动父母学校,利用春节、农忙期间学生父母返乡时机,将父母培训班开到报京乡侗族大寨的侗家院子里;我们请进团委贵州省委指定的家庭教育专家,为家长做家庭教育辅导;以“镇远县书香教育大讲堂”为培训契机,设置“家庭教育”主题书籍交流和研讨,邀请学生父母参与活动;邀请镇远中学致力于女童保护的教师,为留守女童做自我保护教育。新教育,让偏居西南一隅的千年古镇教育事业有了一星火光。两年来,我们努力呵护、发扬、追光前行,逐渐点燃了镇远乡村教育的灯火,让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的美丽梦想逐渐清晰和明亮。我们相信,不久,镇远古城的上空,一定会升腾起美丽璀璨的教育霞光。【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