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降拨备要求、增资本补充渠道:“利好”之下先别忙着乐,看看银行们的资产回表压力多大 ?| 愉见财经

江湖同路 愉见财经 2018-08-01



   作者 | 夏心愉

 封面 | Ideal

      出品 | 愉见财经


本文是上周四推送的《7号文降拨备“利好”之下,那些斑驳的“看空”影子》一文的内容补充和语音补充版,两文重合部分大约有70%,已经阅读过那篇的朋友,可只阅读第一部分,即银行的资本缺口。

本期语音


本期文字


说正题前,先来说个引子。

 

前两天,农业银行披露了千亿定增融资计划。即便分析师们一再安抚投资人的心,说银行们并没有进入“再融资潮”,农行此举也是因为IPO得较晚,2011年工、中、建配股农行没参与到,所以这次要来补一补资本。但,解释是活的、数据是死的:包括农行在内,今年A股上市的银行们已披露的再融资规模就约4200亿元。

 

这4200亿元是将来未来的,而已来的部分,过去一年已经将近6000亿元。2017年初至今,25家A股上市银行通过定增、优先股、可转债、二级资本债的方式补充了近6000亿元。


换句话说,去年今年这两年间,A股上市银行补血就要补上万亿。这显然不是小数目。

 

银行们补血忙,是因为资本充足率指标扛不住了吗?不是。农行的资本充足率不仅满足监管要求,还比2015年的水平要高。根据第一财经记者杨佼的统计,事实上A股26家银行中,除了未披露数据、新近上市的3家外,其它23家的资本充足率全部高于监管要求。

 

指标没有卡线,银行们为啥还要忙着补充资本呢?一句话:指标尚好,压力不小,因为有些压力是暂时还没反应到指标上来的。

 

首当其冲的,恐怕便是去杠杆去通道的大势之下,表外那些曾经隐匿的不良要开始冒了,资产接回表内压力也大——资本补充的压力自然也就大了。

 

第一层:乐


引子说完了,在这个行业背景之下,再来看看三则表面上的政策“利好”。

 

一是,2月27日央行就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资本补充债券发布2018年公告第3号,打开了新型资本补充工具闸门———资本补充债券。

 

二是,3月12日,银监会、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和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意见》,为拓宽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渠道、鼓励工具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三是,银监会前不久下发7号文《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符合条件的银行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可由150%调整为120%至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至2.5%。

 

这其中,“乐”“忧”几何呢?

 

上一期“愉见财经”的语音专栏正逢7号文消息传出当天,当期专栏《拨备覆盖率最低降到120%:银行们能“解套”多少资金?利润能好看多少?》(点击标题查看此文)中也解读了,银行们因调低拨备覆盖率而“解套”出来的资金有几项作用:

 

-       这些资金可以作为盈余公积,哪怕不分配也可能体现为账面利润增加。

-       暴露坏账的“底气”、核销坏账的能力也会随之增加。

-       部分资金或可被作为资本公积转成资本,资本充足率可随之提高。

-       资本充足率提高,也意味着银行可以多放贷。

 

所以从短期、或者说“一过性”的视角而言,这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和财报表现都会有利好作用。


第二层:隐忧


故事讲到这里,并不会在一片欢天喜地里结束。

 

为什么会在现在这个时点放低拨备的要求?除了“宏观经济企稳,未来再大规模新增不良的可能性下降”这一个最显见的原因外,就是今天这篇的“引子”里头,给大家讲到的目前银行业普遍面临的挑战:

 

“去杠杆去通道的大势之下,表外那些曾经隐匿的不良要开始冒了,资产接回表内压力也大——资本补充的压力自然也就大了。”

 

2-1

 

过去一段时间,行业里大案频出,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浦发成都、广发惠州的事件,而这些事件一言以蔽之,就是掩盖巨额不良资产,藏匿进表外“连环套”里,加了杠杆在一众机构间飞来飞去。

 

这些“连环套”手法的解构,请见下方视频:广发侨兴案,《那些资产出表“连环套”》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025mqn1bl&width=500&height=375&auto=0


现在的问题是,厨房里如果有蟑螂,你们相信只有那么两只吗?

 

这样的恶性案件不止是“瞒外”的,让投资人看不清水有多深;其实也是“欺上”的,事件浮出水面后,监管震怒、总行吃惊。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坚决的彻查和那么下手重的罚单。监管总是想看见行业真实的资产质量反映,这样才能有准确的施策根据。

 

除了这种特大型的事件,余下的普通信贷业务中的不良,这一轮资产质量下行周期走到现在,即便是账面上的“不良率”指标已经稳住,但事实上的“不良率”的水分是否挤干净了呢?

 

我一直记得以前有个分行里管风险的领导说过的形象比喻。他说,有那么些贷款,欠钱的企业其实早就没有正常经营、也没有还款来源了,但是呢,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已经没有救回来的可能,但还是要插个氧气管、做个心脏起博,让他就躺在那里一动不动也暂时不死——在账面上,暂时先“借新还旧”加“利息本金化”,那些贷款便一直都在关注类里,未入后三类。

 

用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剑的话说,就是:秃子和非秃子之间,没有清晰的边界;良与不良之间也是渐变的,很难找到绝对客观的一条边界。

 

但这样做,很明显对于最为重要的“信贷支持实体经济”是不利的。这些挤占掉的资金都兜了圈地在给“僵尸企业”插氧气管,或是瞒天过海在表外倒腾不良呢。这可毫无意义啊。

 

所以,监管的目的,一定是让该出清的出出清,该处置的处理掉,推动不良真实化,根本上也是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计。

 

你可以换个思路这样想:外部经济是稳了点,可是内部,如果既有的不良和准不良都藏着掖着不肯暴露,那拨备是要150%才安心啊,要是不良该暴露的暴露该处置的处置,那120%的拨备覆盖也足够。

 

更况且拨备这事,本来的意义就是“秋天储量冬天吃”,并没必要永远储备得那么高,影响资金使用效率。

 

眼下监管的意思也表达明确了:监管当局首先是要求不良计提严格、真实之后,才会来允许拨备覆盖率下降的。而拨备覆盖率下降的本身,也赋予银行更多的能力来处置不良。

 

下表是综合考虑五级分类准确性等综合因素后的上市银行拨备最低监管要求,供各位参考。(点击放大查看大图)


 所以综上,各位投资人朋友,拨备调降先不要立马去推导利润最大化能释放多少这样的“大利好”,增加资本补充渠道也别光看着表面上的能撬动多大量的贷款这样的“大利好”。以免空欢喜一场。

 

比这重要的,恐怕是那些没被真实挤出来的、在报表上还没来侵蚀利润的不良贷款们。

 

2-2

 

再说回到今天开篇的“引子”:去杠杆大势之下,资管新规之下,“资产回表”压力山大。多家银行也在未雨绸缪忙着先补充资本了。

 

本来嘛,这一波MPA考核压下来,同业业务规模较大、资本充足率偏低的银行本来就还喘着粗气;监管去杠杆去通道的压力还在持续,资管新规没顾上银行们的集体“求情”还在推进。

 

多重监管加码就形成了回表压力和资本压力。

 

有一句“愉见财经”之前讲过的玩笑话:资管新规让我们懂得,以前表外加杠杆有多“无所畏”,现在就有多“无所谓”。

 

但现实情况是,“无所谓”肯定是不行的,问题还是要解决。如果压力大,不应该因此停止去杠杆、控风险的进程,而是可以在合理的地方做一些放松。

 

比如这次的拨备覆盖率要求放松。比如资本补充渠道可以继续拓宽了。

 

而这些监管政策上的利好,背后都隐隐透露出,银行的资本压力比我们想象的大,这也许意味着,监管这一次去杠杆的决心比我们想象的铁。


第三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有了脓包,捂下去只能是更大的溃烂,不如挖出来挤掉、上药修复。

 

这种医疗的动作不能在外部经济疲弱的时期去做,因为去风险的过程本身也有风险。但如果宏观经济企稳确立,高度自信,那就是时候动刀了。在发展中,一边长新肉一边去腐肉。

 

姑息“捂”,或许是一种短暂的“利好”,但却酝酿着一场重大的利空。

 

挖脓包,如此痛,痛到都有了上文提及的从“无所畏”到“无所谓”的麻木。这个痛的过程,出清的过程,或许会有斑驳的“利空”,但长期来看,却酝酿着一场重大的利好。

 

“愉见财经”,和你们一起,陪中国银行业探路走下去。去看一场繁盛的花市。


需要转载请标注出处,后台联系小编。


愉记枕边伴读  听风金融江湖

煮酒唤雪 | 黑客帝国 | 绿意盎然 | 英雄迟暮 | 高利风云

五十度灰 | 炒币江湖 | 火眼金睛 | 人艰不拆 | 知己知彼

一纸千金 | 仁者不忧 | 断流成殇 | 愿赌服输 | 降维打击

舍得之间 | 短兵相接 | 望穿秋水 | 游刃有余 | 明日之城

真作假时 | 三万英尺 | 藏宝地图 | 亦能覆舟 | 变脸大戏

无中生有 | 后会无期 | 那年花开 | 回头是岸 | 自控边界

岁月缱绻 | 山重水复 | 种豆得豆 | 末路狂花 | 镜花水月

大道至简 | 完美谎言 | 殃及池鱼 | 死不瞑目 | 演员诞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