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表外雷区 | 愉见财经

2017-11-25 夏心愉 愉见财经



作者 | 夏心愉

  封面 | AmberAvalona

    出品 | 愉见财经


昨天见了一个基金子公司的朋友,说他研究了一个礼拜的资管新政,我说有什么感想,他说,考虑跳槽了——现在来看还是去公募的好。券商、信托(特指相关业务部门)这些这些降杠杆里的大串联,都不想去。都是雷区。


这些杠杆串联结构里的机构,现在的感觉,就像坐在一辆靠修理厂里靠零件拼拼起来的破车上,开么似乎还在开着,对外么面子还是保全着、该藏的浮亏还是藏着,但车里人自己知道,全车到处都叮呤当啷响,速度起不来了不说,还怕前路不知道哪里肯定还有崎岖坑洼,一个小折腾车就掉零件,一个大折腾车说不定就真散架了。


这两天还见了一个银行资管部门的朋友,也是愁眉在等更多细则。虽然大家都估计监管最后给出的方案肯定是“新老划断”,但新的银行理财,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没什么搞头了”。不能有“池”、不能期限错配、杠杆限制、不能多层嵌套、还得被层层穿透。


产品走向净值化的话,那意味着只能收收管理费了,他的“没什么搞头”也正源于此。而银行最爱的始终是倒资金吃息差,曾经的表外,也是。


上文所谓的“杠杆串联”,早前的“愉见财经”里头给大家举了不少例子,比如同业存款对接同业理财,同业对接委外、委外对接基金……总之资金都在体系里绕圈圈,融资链条就被拉长。


这次资管新政落地,从大的框架来看,我挺同意广发证券宏观研究团队抛出的界定,说这是本轮“金融去杠杆下半场”正式开场了。


“金融去杠杆上半场”,是从存量的“量”上来控制的:对于刚刚说的表外理财,今年一季度央行MPA考核就是一记重拳,表外理财一起考进去了;对于刚刚说的同业存单,从明年一季度开始,同业存单也要纳入负债的考核了。


“金融去杠杆下半场”,就从增量的“方向”上来控制了。这个增量方向的引导总体而言是“脱虚向实”:那些“虚”的、虽然长期存在却不合理的、不符合资管业务本源的,就是下半场会被规范的重点。


框架性质的分析,本号之前已经做过了。下面是等细则,也等机构们研究消化资管新政后,会做出什么业务战略或动作的调整。


我们知道本号后台还是有大量资管从业的朋友在的,我知道接下去您或您所在的部门、或从对银行而言从总行到分行都会有所应对了。愉记诚意求采访、请吃饭、飞到您所在的城市去求教您。能不能后台联系我们。【备注:所有采访均匿名信源(仅作某消息人士)、匿名机构名(仅作某机构)。大家知道,愉记从来对事不对人。】


本文的最后,推荐一篇背景阅读,是“愉见财经”发布于今年3月的《表外雷区:银行那些潜滋暗长的信用风险》,并配相关语音。


 



前两天见了某银行管这摊子事儿的哥们,愁。大意是同业业务里,资产端,有债券盘子已经浮亏了,但暂时还暗藏在水底,因为还躲在“持有到期”项里。见他那天他就是来上海谈一家券商资管的,目的是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对接模式,要么投点什么把浮亏扭过来,要么趁报表体现这些亏损前,找个什么模式把这盘子先接出去,回头再接回来。而据说一些“聪明”的资管们,早已经替银行有压力的非标资产、浮亏的盘子们想好对接模式了。(欢迎关注“愉见财经”,以后咱们来拆各种模式。)


听他的意思,同业链条资金紧张加剧了债市调整;债市调整又让同业业务日子更难过。当然一切的大背景,是“洗洗更健康”的监管趋严、金融去杠杆,这本来就会逼着同业杠杆过高、流动性接不上的地方,小雷先爆破,以防止累积系统性风险。


各位关注银行业的观察者,2017年不妨跟踪一下那些同业业务激进、表外规模特别大的区域性中小银行。这一年,他们会走得艰难。




请问银行们,你们同业负债端的期限一般是多少?而资产端呢?如果“愉见财经”没观察错,负债端都是一年以内的吧,但非标啦、信用债啦,可远不止一年期。谁都知道,期限一错配,比资产信用风险更高悬脑袋顶上的就是流动性风险了。以前银行们敢敢做、加杠杆做,是因为央妈慈悲,“利率走廊”上一直源源不断有低成本资金可拆。现在可不一样了。


这样一来,就有了流动性风险,换句话说,有了变现压力。




说来你们也许不信,我的感觉是,银行间本身自己对于刚兑的信仰是很足的,几乎比我们这些外人更有执念,他们的很多交易决策都是建立在刚兑神话不灭的基础上的。就像太信任婚姻神圣、因而全情投入的一方,突然要接受另一方出轨,这种影响会被放大。


而事实摆在我们眼前,大家都看到了:已经被捅出来的银行间那种同业理财刚兑打破,已经三单了,2017年也已经一刀捅下去了,这还不是什么农商行城商行,而是那个字体红红的知名股份制银行哦!


说来也许你们又不信,有些银行对待这同业间的授信,决策方式真是粗线条,就看你规模、看你资本金、看你股东牛不牛、然后看你有没有负面新闻。因为不够精细,所以也反应也容易粗暴。据我所知,多家银行的同业审批今年都一下子变紧了。


 肆


紧,就容易断。


比如非标。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一个秘密是,本来,非标里就有一批,就是表内不好做、贷款不好放嘛,所以才放去表外养着。这在部分银行人的思路里简直就是存贷的变种:变成同业负债(发理财、发存单)对接了那些压不进表内的资产。现在表外如果也紧了,那该忧心的很可能就是部分非标资产,期限错配的资负之下,给你续命的新的钱在哪里?


再者,是恶性循环了的债券市场、企业债融资环境。也是一样的道理。银行表外收缩是大概率事件,他们当然很难率先主动去压非标规模,所以压缩会主要集中在信用债上头。


这根导火索一弯过来考虑,我们就有必要注意一下那些低评级信用债发得老多的企业,要割肯定从低评级开始割起;还有那些债务结构短期化比较明显的、债券到期规模比较大的企业,我看过华创证券知名的屈庆团队对此的一个财务数据整理,一年内到期债券规模排名靠前的行业有综合、电力、基建、煤炭开采、多元金融、钢铁等。那再换个视角,从理财资金来跟踪,投向的行业最集中的,是土木工程建筑、房地产、公共设施管理、电力热力生产供应、道路运输、农业、煤炭开采等。


银行同业业务的风险值得关注,但中国银行业整体而言仍然是稳健的。同业紧张对部分企业信用扩张自然是一棍子抑制,债券到期周转不那么顺畅了,短期内债市也有不确定性,但长期来看,去杠杆才是防范大风险。那些不透明的、监管套利的地方,是该被好好捋一捋了。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特色内容


愉记枕边伴读  听风金融江湖

煮酒唤雪 | 黑客帝国 | 绿意盎然 | 英雄迟暮 | 高利风云

五十度灰 | 炒币江湖 | 火眼金睛 | 人艰不拆 | 知己知彼

一纸千金 | 仁者不忧 | 断流成殇 | 愿赌服输 | 化作春泥

舍得之间 | 中外惶怖 | 望穿秋水 | 游刃有余 | 明日之城

真作假时 | 三万英尺 | 藏宝地图 | 飞鸟与鱼 | 粮草先行

无中生有 | 后会无期 | 那年花开 | 锦绣未央 | 机枪之争

岁月缱绻 | 山重水复 | 种豆得豆 | 末路狂花 | 镜花水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