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到熊市,都不知道自己原来这副嘴脸 | 愉见财经

2017-11-23 夏心愉 愉见财经



作者 | 夏心愉

             封面 | Markusspiske

    出品 | 愉见财经


本期语音

本期文字




“利率2.7、2.8的债,已经涨不少了,OK了可以去配了。”这是去年底本轮债市利率刚上来的时候,我的一个债券交易员朋友的判断。长达两年零三个月的债市牛市,锤炼了他所谓的“职业判断力”,却钝化了他回归基本面、回归货币银行学最基本的看资产负债(社融总量增速和银行负债)来分析后市的能力。


是,往前拉几十个交易周,都会觉得利率2.7就是高位,都2.7了为什么不能配着提前埋好,他不会料到后面还有3、还有3.5、甚至将还有4呢。


等真到了3.1了、3.2了,又来一批做债的,觉得这个位置总差不多了吧,于是又进去配好这债、又去埋伏好,结果呢,利率又走到3.5了、3.6了;在3.5、3.6的时候本来想交易保价差的,大家觉得30~50个BP交易一轮,但天了噜的又横空飞来个定向降准……


整个过程快进,就是“一批批埋在某一个位置的人,一批批地最后都被埋葬了”。


有意思的是,在2.7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怎么可能到3.7呢,还不都链式反应非银爆风险扯到银行去?结果呢,去杠杆又不是个一刀毙命的过程,而是“钝刀割肉”一点点放血,放着放着,大家又都在痛苦里麻木了,就算三年了没见过利率4了,但估计要真见到也就见到了。


过程有点恍惚。人人一副“人生如戏”、“市场如戏”的样子。





债市的故事可能离我们有点远,但这个故事里头的元素却并不远:


- 在牛市里养成的“经验主义”——哎哟这个价格怎么可能呢;


- 牛市会让“常识”不管用,不用久了也就忘了用了,到“熊市”里才发现,原来一切真的会回归基本面呀;


- “熊市”里大家都有小聪明,都会有和政策博弈的心态,总觉得“再这样下去的话,还不出系统性风险?央妈总要放水的、政府总要来救的……”,于是都不愿意相信,上头这次是动真格的,市场的痛苦就是代价。


- 只要是钝刀割肉、温水煮青蛙,痛着痛着,大多数人都会麻木掉;以前多难接受的事实,后来也变常态了。


这里插播两句“愉见财经”觉得很经典的语录:


银行人视角:

“金融监管让我们懂得,以前的无所畏,变成了现在的无所谓……”

反观监管的视角:

去杠杆就是下饺子,没有一煮就熟的,都要煮一遍(去了一批了、市场痛苦地反弹了),加点凉水,再烧开,再加点凉水——这样饺子才会最后熟。”


“下饺子”的过程,就是一遍遍影响市场预期,瓦解市场交易者的顽固意志。




这些元素如果类比到股市里头,非理性比比皆是。


2015年的那次股市大幅回撤,有人说,一般散户死于“追高”(高位站岗),但高手们其实不少逃顶成功,但死于“抄底”。


当时我身边就有好几个高手,有私募老总,还有配资上亿、开户的券商营业部动辄就上当日龙虎榜的,这些人里,理性的,在4月份那次调整就轻仓或是清仓了,逃顶都做得不错,但两个跌停板后,有人蠢蠢欲动进去了;都跌30%了,又有人进去了;都跌40%了,早就超跌了,又有人进去了……


因为牛市的经验主义告诉他们,这个位置是过去一整年都捞不到的好价位。


结果呢,和上面这个债市故事一模一样:“一批批埋在某一个位置的人,一批批地最后都被埋葬了。”


我的一个高手朋友当时跟我说:“你不懂,这只票,庄是XX钱进去的,埋得比我深多了;这股票大股东质押的平仓线是XX,如果再跌就要爆掉了;所以这票子一旦反抽,就是连续几个涨停板,到时候天天一字板,你想进都进不去了……。”


牛市的后遗症那么深,对着一个跌得深不见底的股票还在幻想一字板涨停。整个对话,他没有提及这只垃圾股的泡沫有多大、PE和PB就算跌了也还不合理着。


在“扭曲”里呆太久的人,会觉得“正常”是一件怪事。


就像那些刚兑信仰,就像那些期限错配,就像那些金融系统内部的资产膨胀,就像同业加杠杆;


就像唾弃那些PE才6、7、PB还没到1的金融股,却执念那些PE过100、PB过10的老庄股一样。




熊市里,除了能看见自己的“非理性”,还能看见自己,原来是个赌输了赖桌子的家伙。


回到影子银行体系来说。去杠杆之下,给机构们不断施加流动性压力,监管者的意志很明显,就是你们缩表,资产负债都降下来,卖掉复合资产,平掉交易敞口。


就像结构性牛市(反过来就是其它票子的熊市),落到根本,是要价值回归,给价值投资者糖吃,而不是跟风炒作。


但谈何容易。我看到的实际景象是,在流动性压力之下,机构们第一件做的事,根本不是动脑筋卖资产,而是赶紧去短端借钱,然后越借越贵,大家都僵在那里等转机。


卖资产?结构里那么多浮亏的,卖了就是割肉,有的池子里挂的结构,揭开来看甚至已经要动到自己的资本金了。多痛啊,下不去手的。


也有实在撑不住了的,4、5月份加了压以后,我听某券商的首席经济学家在一个内部场合说,系统里大概有1.5万亿交易结构得到了解散(城商行大约卖了9千亿、农商行5千亿、余下1千亿其它机构),但这位经济学家悄悄说了句,卖掉的基本都是没亏的,还好动动,余下的都是浮亏的,于是大家就博弈了,银行和非银之间还会扯皮。


炒股也是。


如果通过理性分析,能感觉自己走在一条岔路上了,但却浮亏了,怎么办?如果股票已经跌到了曾经定过的止损线了,怎么办?


断臂求生那么痛。“愉见财经”身边,不少人会用100条新发明的理由,让自己尽量安稳地呆在被“套牢”的现实里,尽量暂时忘记自己曾给过自己的纪律。


认输总是艰难。


认输意味着结局已定,立时三刻就要接受不愿承担的后果了。而拖着、浮亏着,意味着还有转机,哪怕明知这个转机希望渺茫、哪怕为了这个转机还会进一步滑向深渊。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特色内容


愉记枕边伴读  听风金融江湖

煮酒唤雪 | 黑客帝国 | 绿意盎然 | 英雄迟暮 | 高利风云

五十度灰 | 炒币江湖 | 火眼金睛 | 人艰不拆 | 知己知彼

一纸千金 | 仁者不忧 | 断流成殇 | 居大不易 | 化作春泥

舍得之间 | 中外惶怖 | 望穿秋水 | 游刃有余 | 明日之城

真作假时 | 三万英尺 | 藏宝地图 | 飞鸟与鱼 | 粮草先行

无中生有 | 后会无期 | 那年花开 | 锦绣未央 | 机枪之争

岁月缱绻 | 山重水复 | 种豆得豆 | 末路狂花 | 镜花水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