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如观音》第9课丨为什么受持观音菩萨名号,就有无量无边的福德?
丨今日共读内容丨
《大悲如观音》 第9课
丨注意事项丨
■请在文章末尾点击“阅读原文”打卡,并留言分享今日学习感悟
■您也可将留言分享到共读群中,与师兄们交流
■还未加入共读群的师兄,可扫描文章底部二维码加入共读群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504e3vdsy&width=500&height=375&auto=0
▲ 看视频,学习更有效
▲没WIFI?听音频,省流量~
《大悲如观音》第9课
昌乐法师·讲述
- 为什么受持观音菩萨名号,就有无量无边的福德? -
那这样做为什么能够让我们身边的人生起信心?或者读诵《普门品》,诵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为什么能够让没有信仰的人突然就有了信仰?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们看,信仰发生的路径到底是怎么样的。
经文是这样的,我们一起来念:“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与其他功德)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
这段经文同样的是在用结果告诉大家,如果你开始了这段旅程,你的人生会变得有无限的风采。这种无限的风采就是,如果你开始修行,你的人生有无量无边的福德,哪怕你只是受持了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你的人生也会具有无量无边的福德。这一点我用我的人生可以给大家做一次见证。
我刚才开篇的时候说了,我曾经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没有教养的孩子,脾气特别的差,非常极端,在青春期内心当中特别阴暗的这样的一个小孩子,人性特别扭曲。我现在变得开朗、正直、有自豪感、有使命感,而且幸福指数还有点高。那这不是福德吗?
我记得,自己18岁之前没有出过我们那个县城,而18岁之前去县城没有超过五次,偶尔能够跟父亲进城去,你知道我最担心的是什么吗?丢了怎么办。而我现在,去任何地方都没问题。
所以佛法对一个人塑造,无论你的根性有多么的顽劣,你都能够有极大的成长。《西游记》上说得更狠,石头总算是一窍不通吧,它都能够做七十二变,何况人乎?当然,这个典故是来源于“生公说法,顽石点头”,有情无情,同圆种智。当然我们这里不是说这个。我说的是,只要你去修行,只要你受持菩萨的名号,你就有无量无边的福德。而见证奇迹的人不是别人,是你自己。
为什么受持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会有无量无边的福德?在这段经文当中,我们要了解到一个信仰的原理就是,信仰在发生的时候,它有一种效能,这种效能是被赋能的,而这种赋能又再次地去影响、刺激了你信念的产生。怎么赋能呢?“持名功德,恭敬礼拜,乃至福不唐捐”。
首先看恭敬礼拜,从行为的场景到心力的延续。一开始你是拜佛拜着玩的,今天有一个家长到寺院来,他就特别的欣慰。奶奶带着孙子,很喜欢拜佛,而且孙子拜佛的时候,他非要把头在地下磕得咕咚咕咚,让人听到响才觉得过瘾。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奶奶拜佛,所以孙子学奶奶。小孩子很小,刚刚会走路,而小孙子只要学着奶奶拜佛,就能获得奶奶的夸奖。而拜佛怎么样才叫虔诚呢?弄点动静出来,越弄点动静出来,是不是越显得虔诚?孙子其实没有考虑到虔诚的问题,拜佛的时候弄出很大的动静来,他只是想获得奶奶更多的关注和夸奖。对孙子来讲,只是要夸奖而已,他有没有别的心理?他知不知道什么是佛菩萨?我敢保证他不知道!
可是奇迹的事情发生了,这样一个简单的模仿,会埋在他童年的记忆最深处。这个小孩长大之后,如果他选择一个信仰,他信什么?如果他选择追寻信仰的生活,他心中最美好的记忆是什么?是他奶奶拜佛,他模仿奶奶拜佛的那个欢乐的心境。虽然他并不了解佛,他只是为了需要夸奖。所以,这个心理事件的陈述过程当中,没有任何的教义和文化的成分,有的只是行为本身,像小狗摇尾巴可以获得食物一样的一个简单行为。可是,就是因为这个简单的行为,在他一生的成长过程当中,会伴随着他的信念,会去实践他的信念,这就是从行为场景到心力延续。
所以各位不要小看很多人在拜佛,我们要鼓励他们。这也是在我这里皈依的人,我告诉他们,只有做早晚功课的人才是真正的佛弟子,而没有做早晚功课的人,还没有入门,不管皈依没有皈依。为什么?早晚功课是什么,是从行为场景到心力延续的很重要的环节。否则你只是理解,你没有肌肉记忆,没有行为记忆,你内心的理解只是你的一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没有自我改变的能力。
凡是胖子开始锻炼了,他就跟别人炫耀,你看,我今天跑了两万步;我今天跑3万步,我开始锻炼了,昨天出了好多汗;我在健身房已经坚持一个月了……他跟别人说的是炫耀吗?他真的减下了肥了吗?不是,这不是炫耀,他是告诉别人,在分享,我有改变了,你们知道吗?原来我没有改变的,现在在改变了。早晚功课,就是起这样的功效。每天要告诉自己有改变了,不是在脑子里,而是在行动当中。因为只有行动才能延续,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持续地注入能量。所以信仰者一定要脚踏实地地修行,道理也在这里。说很多道理,你不能改变自己,你只有行动起来才行。这是一点,恭敬礼拜。
那持名念佛,所谓持名的功德呢?持名的功德很大。经典当中说,你要是持名的话,能跟人布施很多的金银财宝一样,有功德。这功德是什么?当我们念佛的时候,特别是初学者,为什么很计较今天念了多少佛,明天念了多少佛,因为每念一句佛,他就觉得钞票在往自己口袋里面揣。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所以有很多人拿着佛珠不停转转转。为什么?他念的不是佛,他念的是功德。这种心理增加了自己的信心,当信心增加以后,我们会有另外一种能力的增强,就是抵抗心理危机的能力,以及抵抗我们遇到灾难的能力。一个有信心的人,他是无所畏惧的。为什么?因为他有功德。
大家经常会讨论这个公案,梁武帝问达摩,说:“我造了南朝四百八十寺,请问大师,我有功德吗?”达摩怎么说的?达摩说:“没有功德。”在专业的人看来,达摩这个说法是失败的,不是一个很好的说法者。为什么?当然这样问的时候,他需要的是鼓励,需要的是肯定,需要的是帮助。或许他有些炫耀的傲慢心理,但是这种傲慢,是因为内心当中底气不足,当你肯定了以后,他才会没有傲慢。所以在这个案例当中,达摩不是很好的说法者,所以他才灰溜溜地,船都没得坐,抱着一团芦苇去了江北。但是后来面壁思过,久练成精。面壁思什么过?作为一个印度来的和尚,这么远跑来弘法,都不会说法,他当然要面壁思过。后来也熬成了祖师。熬成祖师之后,他说什么都是对的,然后人家翻他的公案翻出来,说达摩是个有骨气的人,见到皇帝都敢说真话。
我们不考虑人格魅力,不考虑后来他的成就,考虑这个故事本身,这个人不是一个很好的说法者?因为说法者他需要具备的最起码的一个能力是什么?以客体为主体的同情心角色的自我转化能力、换位思考能力。他仍然以自己为主体,不以客体为主体,所以他没有做《金刚经》当中所说的善护念菩萨,善于护持来访者内心当中这个孱弱的、快消失的信心。当然我们这里说的是功德,功德对于初学者很重要,如果你不知道他们怎么样才有功德的话,你的夸奖对他们来说就是更有功德,最有功德。所以,不要那么吝啬对别人的夸奖,这很重要。对于弘法的人来讲,你不会说法没关系,懂得夸奖就好,好话还不是使人放心吗?不会夸奖人都是因为自己自卑,怕别人混得比你好。
还有,福不唐捐。如果持名功德是在心理上的蓄能,因为人念了佛以后,自己就会有很大的功德,这是信心的增强。而福不唐捐是行为上的再次确认。为什么?因为有一个很奇怪的时间概念,明天,或者叫未来,有没有人能生活在未来?有没有人见过未来是什么样子?没有。为什么?因为未来是永远在未来发生,当下永远不会发生。所以我自己的行为怎么样来确定在未来会有回报呢?因果,只有确信因果,你才能确定未来,;不了解因果,不确定因果,你是没有未来的。这也是为什么因果是对学佛的人当中,对人生观塑造最可行也是最佳的一个捷径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因为每个人都需要确定未来,可是没有人能生活在未来。那我们对未来怎么确定?不能从事实上确定,只有从逻辑上确定。而生活的最大逻辑是什么?因果,有因皆有果。这是信心,对行为信心的一个再次确认。
所以,福不唐捐就是所有你所做的功德,你对别人的帮助最终都会转化成别人会帮助你。你要确信这一点。不相信你可以去观察因果是否存在,这几点都是信仰的赋能效应。在这个赋能当中,我们说的是,在修行的时候,我们哪怕是一点点尝试,哪怕如《法华经》当中说,没有修行,你只是玩玩而已,童子戏,聚沙成塔,小孩在那里做一个游戏,做游戏演《西游记》。我们有一个小伙伴,他突然有一天发现原来自己是有善根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小时候经常坐在八仙桌上披上床单演唐僧。他突然觉得,那是自己唯一能追溯到的有善根的生活场景。这只不过是个玩笑,是个童子戏,你也没认真,家长也没认真,所有人都没有认真,可是长大了,你认真了。
这里所说的就是,生活场景、行为场景以及我们的思维如何转变成自己的信心。这都跟跟所谓的赋能、所谓的我们能获得正面的动力与能量有关。赋能就是,你原来没有能量,可是你做了这件事情,你觉得能量超乎你想象。
刚才提到了恭敬礼拜,持名念佛,福不唐捐,都是我们人作为一个快用光了、没有电的电池,这三种方式都是我们的充电站。从这一点上来讲,你看到的那些初学者的修行方法是不是不重要呢?太重要了。为什么电动汽车现在普及得没那么快?最大的问题是充电站不够。佛教为什么能源远流长?因为到处是充电桩嘛。哪个庙都是充电站,都是加油站。你想啊,朝阳区有30万仁波切,那是多少充电站啊?为何屡试不爽,因为众生需要。需要什么?需要充电桩啊!不然没办法充电啊,这是赋能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