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清净心处理金刚兄弟之间的矛盾【普巴扎西仁波切】

来源于网络 般若路 2021-04-16

本文转载自网络,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

若有不当或侵权,请告知删除。

居士:上师,我想问下金刚弟兄起纷争这一条戒律……

 

上师:嗯。

 

居士:我不是很明白,有的时候,比如说在同一个佛学会里面,有的人因为某种利益关系,他想控制住局面,所以他会造很多的谣言,然后把其他人赶出去。那这种情形,我们在怎么样的情况下,算是违犯了这一条戒律?因为他这样对待我们,那我们不会不做反应,这样子的话,算是违犯这一条戒律吗?

 

上师:当我们遇到类似的事情时,内心当中不要有很大的嗔恨心。当需要决断的时候,无论从言语表达还是做一些事情,当然也是没办法的事。怎么防止金刚道友之间产生矛盾呢?就是自已的内心不能对道友产生嗔恨心,这一点尽可能守到。

 

当然,在我们修行的路途之上,难免会遇到类似这样的很多事情,因为十个人的思想和作风会完全不同。有时候,像有些非常极端的人,可能还会做出来很多很不正常的事情。那时候完全顺着他的心愿去走,如果他想怎么做就让他怎么去做的话,可能还会产生极大的烦恼。这时候自己内心当中要知道,毕竟怎么说他也是自己的金刚道友,内心不要起很大的嗔恨心

 

至于处理事情的时候用言语表达等等,这不叫金刚道友之间的矛盾吧。通常我们也看见高原地方学理论的人,一辩论起来,天哪!可能两个人辩得快要动刀一般,实际上这些都是在做辩论,表面上在辩论,但内心当中永远不会有嗔恨心。

居士:比如他会去跟仁波切讲很多谎话,然后让仁波切误会我们,然后又到处去跟其他人说……

 

上师:有时候,这是难免的(上师笑)。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是一个团体,像这样的事情决定会发生。要记住这些都是人在做!还是尽可能用不同的方便防护,自己不要触及这样的事

 

以前,我们在高原地方的时候,我也给很多人说,有时候真的有这么一个愿望,无论生长在何处,人决定不要有名气。有一点点名气的时候,身边嫉妒的人越来越多,嫉妒心也会越来越大,难免会产生很多烦恼的事情。

 

有时候,可能也是个人的业障的原因,这时候如果自己先认识到这是个人的业障,然后再去处理这样事情的话,那你内心的嗔恨心就会大大减少。如果一贯的怪罪他人,永远没有想到这是“个人业力”所致的话,可能嗔恨心更重。


先举个例子,当自己遇到这样事情的时候,一再想的是外面的这个缘导致成今天这种烦恼的话,我相信你的内心永远不会平静。就觉得一切都是因为他的缘故,如果没有他的话,那我今天就不会有这样的结局。

 

若要是想到,为什么他仅仅针对我,而不去针对谁谁呢?当然是因为业的原因,可能自己前世造过这样的业。我们在讲解因果关系的时候,讲解了等流果,等流果当中有用等流果和受等流果。今天自己遭受了这样的等流果,那就说明,自己前世可能也说过很多这样不好的话,所以这个习气一直存在。

 

虽然自己可能已经遭受过极大的痛苦,但现前剩下的这个业力导致了自己今天仍旧还要遭受这样的苦,所以更想到自己要去清净自己的业障。这时候如果自己带着清净的心去处理这些事情的话,是不会触犯戒律的。

 

一个真正触犯戒律的人,一切都观待外缘,认为烦恼都来自于外缘,那自己的心永远不会平静,甚至嗔恨心越来越重。若像刚刚所说的,如果先想到一切都来自于个人的业力,那么再去处理这些事情的话,那内心的嗔恨心相对会少一些,烦恼会减轻一些。

 

居士:比如他会叫我去做一些事情,我们已经知道他设了一个洞让我去跳,这个时候我应该是拒绝他,不去做这件事,还是……?我很想离他有一点点距离……

 

上师:最好离他有一点距离为好。我们先举个例子,二十多年前上师(阿秋法王)还在住世,那时候开始我基本很少到外面走动,原因是什么呢?有一句话就叫做祸从口出。有时候接触人太多,再加上个人平常的性格也不是太好,难免会造成一些相撞的事情。这种事情可能会导致下面发生很多不愉快的事情,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接触少一点。

 

当今我们信仰佛教的目的,是为了对治自己的内心、成办解脱。所以这一段时间,我也告诫所有的弟子们少接触人。比如平常很多导师们在各个地方把自己所有的弟子组织起来叫成这个组那个组。但是在我的下面永远不会成立这么一个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各个弟子的性格不同。形成一个组很容易,但变化很多。


我平常也听到很多这样的事,前面这个组有十多个人,后面打得不可开交,现在只剩下两三个人,事情太多了!这样一来,就没有多大的意义。我们进入佛门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消尽自己的烦恼,成办解脱!这是我们当今信仰佛教的真正目的!与这个目的相反的事情,还是尽可能少做好点,就是尽可能不要去做,因为这不是我们当今信仰佛教的真正目的。


前两天也有很多人在说:“上师,能不能形成这样一个组,这边立个头,那边……”我说,“不做不做,什么都不做!有缘的弟子,平常就多听听我在网上所讲解的课,有条件的弟子,就到我身边来求求法,我告诉他们该怎么修行”。

至于后期怎么办,还是根据个人的条件去做。人多的时候,性格不太好的人容易生烦恼,即便你性格有多么好,在大众面前处的时间太长了,也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烦恼。所以,还是“自己根据现状做出取舍”,可能会好一点。


如果你处于这种烦恼窝当中,那你永远是烦恼的。虽然说自己信仰佛教,信仰佛教的目的是为了对治一切烦恼,但进入佛门之后,好像又进入另一个烦恼窝一般,这就不值得了,因为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就是这样,这样可能会更好一些。

 

以前在亚青寺,我给很多藏族和尚们讲解时也是这么讲的。平常会接触各式各样的人,如果感觉到这个人性格不好,只要频繁接触就会烦恼更多的话,那就告诫自己应该“还是在家里好好待着修自己的法”为好。如果这个人的性格很好,无论接触什么样的人他都没有什么烦恼的话,那频繁去接触一些也没有什么事情。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自己内心不要有很多烦恼。

 

像你刚刚所问的这些事情,可能会想是不是跟这个圈不太适合。我们都会想,这个圈里不适合,可能另一个圈里适合,但要记住,一切都是人在做。凡是有人的地方决定是这么一种情况,这个圈里可能是这样,那个圈里也会这样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要调伏自己的内心。


当自己的内心清净以后,我相信无论与谁接触,都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因为你不会把烦恼当成烦恼!(Y0312)

感恩您的分享与转载,因为您的爱心点亮了更多人的希望!


点击查看本平台近期相关推文:

当你真正放下,就不会再害怕失去【创巴仁波切】

关于情感关系和爱,我们应该觉知自己是如此依赖因和缘....【宗萨仁波切】

有些修行人会“着魔”——魔众最喜欢什么类型的人?【索达吉堪布】

这样来作祈祷,佛菩萨加持就越深、越快、越强【益西彭措堪布】

很多女性,独立、善良,性格也好,但却找不到结婚的对象。仁波切认为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宗萨钦哲仁波切】

修行的关键是修心【朗读篇】

谈圆满次第的修行 — — 龙钦心髓四加行教授问答【宗萨钦哲仁波切】

为生命中最重要的旅行(临终)多作准备【普巴扎西仁波切】

为什么家庭关系老是这么紧张?【宗萨仁波切】

献给怕被议论的你 —— 莫要活在别人的舌尖上【达真堪布】

你之所以焦虑 是因为缺少智慧

『素食健康』|秋日,给餐桌加点“黄”!6种黄色食物让你营养「大丰收」

无人收银“1元午餐”, 千人排队, 收入不少反增, 甚有吃饭不收钱的“傻餐厅”,这些背后的故事感动无数人...

她8岁吃素,此后坚持95年,成了世界上最美丽的百岁奶奶

当青春不再,皱纹爬上额头、变得丑陋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三种修习让我们远离人际交往中的纠葛 | 一行禅师《人物》专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