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即是空!这些图片看完后,你还有什么想不通?
本文转载自网络,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
若有不当或侵权,请告知删除。
这是一次高速旅行,每次都以10倍的速度跳跃。从 10的0次方开始(也就是1 米), 然后每次按照10的乘方增加。从10米, 100 米, 1000米,以此类推, 直至巨视世界的无尽。
1米
花园里,从1米的距离看一束树叶
10米
将我们的视线向上移,我们看到的是一片植物
100米
在这个距离,我们看到了树林的边界
1公里
现在我们将从米进入到公里..有可能需要降落伞了...
10公里
我们由此可以看到整个城市的面貌,但是我们确实已经看不清每栋房子了
100公里
从这个高度,可以看到美国佛罗里达州...
1000公里
这是典型的从人造卫星的视野
1万公里
北半球,和南美洲的部分
10万公里
此刻,地球看起来很小了...
100万公里
地球和月亮的运行轨道(白色的线)
1000万公里
蓝色区域是地球轨道的一部分
1亿公里
金星和地球的轨道...
10亿公里
水星、金星、地球和木星的轨道
100亿公里
从这个高度,我们能看到太阳系和行星运行的轨道
1000亿公里
太阳系看起来变得有点小了...
1万亿公里
此刻,太阳看起来就是众多恒星中的一颗...
1光年(10万亿公里)
从1光年的距离看,太阳看起来很小了
10光年
在这个无穷大的宇宙里,我们几乎看不到太阳系....
100光年
“什么也没有"看到的仅剩下恒星和星云...
1000光年
从这个距离,我们开始在银河和银河系旅行了
1万光年
我们继续在银河系中遨游
10万光年
我们开始接触银河系的外围了
100万光年
银河系看起来就像佛教的“卍”字符,还能看到其他的星系了...
1000万光年
从这个距离看,所有的星系看起来都变得很小,星系之间相距遥远。同样的法则统治着宇宙的每一个组成部分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现在我们再回到一开始我们地球上那片树叶的画面上,看看微观世界的景像,然后再朝一个相反的方向,以10的乘方减少我们的旅行距离,直至一个神奇的微视世界。请仔细观察宇宙恒定不变的规律,也请想一想作为人类还有多少是需要我们学习的...
1米
现下我们回到了本次旅行的起点,这个距离我们能用我们的手臂够到...
10cm
逐渐靠近直到10cm的距离,我们能描绘树叶的样子了
1cm
从这个距离,我们能观察到树叶的结构
1mm
细胞组织开始得以展现...
100微米
此时,细胞得以清晰的展现。你可以看到细胞之间是怎样结合起来的
10微米
我们的旅行将进入到细胞内部...
1微米
可以看到细胞的核子
1000埃(一亿分之一厘米)
我们再次更改我们的测量单位来观察更微小的事物。现下你可以看到细胞的染色体了
100埃
在这个微观世界里,可以看到细胞DNA链
10埃
...可以开始研究染色体块了
1埃
这看起来像是电子的云丛,这些是形成我们世界的碳原子。你会发现微视世界的景观和巨视世界的景观是如此相似...
10皮克米
在这个迷你世界里,我们能观察到电子围绕原子运行
1皮克米
核子和电子运行轨道之间是一个无限的空阔的世界...
100飞米
从这个难以置信的微观世界里,我们可以观察到原子核
10飞米
现下我们可以观察到碳原子核
1飞米
现下我们进入科学想象的领域,与质子面对面了
1/10飞米
仔细研究一下夸克粒子,现在我们没办法再走近了...我们已经处于目前的科学能到达的边界了。但它肯定还不是真理的边界
夸克再往下就是一股无形的能量了。组成这个世界的不是物质而是能量,而能量又是怎么来的,如何运作的呢?
佛陀说,一沙一世界,又说,万法皆空,色即是空,“色”指的是一切物质,那么现在想想,你是宇宙的中心吗?你是世界万物中的一个特殊的创造物吗?在这些边界外是什么东西呢?
有所谓的“边界"吗?请注意,往“下"我们只能走到10的16次方的距离,然后到达事物的边界(我们目前的知识所能到达的边界)...但是往上,我们到了10的23次方的距离然后停下来了...
那么,谁能说我们的科学已经能破解所有宇宙和生命的奥秘?也许,今天的科学只是认知世界的初级阶段,比起几百年前科学证实地球是圆的,是绕着太阳转的阶段进步了一点点而已。
终极真理或许需要从另一个方向:哲学乃至宗教才能获得。
感恩您的分享与转载,因为您的爱心点亮了更多人的希望!
点击查看本平台近期相关推文:
关于情感关系和爱,我们应该觉知自己是如此依赖因和缘....【宗萨仁波切】
有些修行人会“着魔”——魔众最喜欢什么类型的人?【索达吉堪布】
很多女性,独立、善良,性格也好,但却找不到结婚的对象。仁波切认为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宗萨钦哲仁波切】
谈圆满次第的修行 — — 龙钦心髓四加行教授问答【宗萨钦哲仁波切】
『素食健康』|秋日,给餐桌加点“黄”!6种黄色食物让你营养「大丰收」
无人收银“1元午餐”, 千人排队, 收入不少反增, 甚有吃饭不收钱的“傻餐厅”,这些背后的故事感动无数人...
三种修习让我们远离人际交往中的纠葛 | 一行禅师《人物》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