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的本性现前时,即是诸法法性,也是如来之相【索达吉堪布】

来源于网络 般若路 2021-04-16

本文转载自网络,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

若有不当或侵权,请告知删除。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品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金刚经》开示录


   三藏法师鸠摩罗什 译经

  索达吉堪布   传讲

法身非相

✎正式宣讲经义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可否以三十二种清净妙相来观如来?”

须菩提回答:“可以。因为在名言中,佛陀具足了三十二种妙相。”

在名言中,佛陀确有万德庄严的三十二相,每一种相以何种福德而成就,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也有详细介绍。

《金光经》云:“世尊百福,相好微妙,功德千数,庄严其身。”

了义的大乘经典,如《如来藏经》中也常提及佛的相好。因此,名言中可以这样承认。

佛陀和须菩提作了一个辩论,说他的这种回答不是很圆满: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

佛说:“须菩提,若能以三十二相观如来,那转轮圣王也具足三十二相,他也成如来了。”

这里是一种文字上的辩论,当时须菩提说能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陀从词句意义两方面破了须菩提的观点:

词句上:若承许三十二相是如来,则有转轮王也成如来之过,因为转轮王具三十二相。

《本生传》中讲,释迦牟尼佛刚降生时,净饭王请相士来看相,相士说他如果不出家,就会成为一代转轮王,出家则会成为佛陀。

由此可见,转轮王也有三十二相,须菩提在词句上有漏洞。

意义上:三十二相有胜劣之别,不应一概而论。

《俱舍论》云:“能仁相正明圆胜。”

能仁佛陀的妙相,在庄严、明显、圆满方面远远胜过了转轮王。

比如佛陀的肉髻生在正中位置上,而转轮王的肉髻偏左或偏右,不是非常庄严;

佛陀的三十二相十分明显,而转轮王的若不详察看不出来;

佛陀的相好圆满无缺,而转轮王的相好尚有欠缺。

尽管都是三十二相,但怎能以转轮王略为逊色的三十二相观如来呢?

释迦牟尼佛这么一说,须菩提就醒过来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须菩提说:“世尊,按照我的理解,不应以三十二相来观如来。”

看须菩提已经真正通达了,世尊很高兴,遂以偈颂宣说自己的真实密意:“若想以色相见我、以音声求我,此人已步入邪道,无法得见如来本面。”

藏传佛教的高僧大德特别喜欢这个偈子,在我的印象中,宗喀巴大师的《中观根本慧论大疏》、荣索班智达的《入大乘论》、无垢光尊者的《七宝藏》以及麦彭仁波切的论典中,都曾引用过。

从法身或空性的角度来说,有缘弟子见到佛陀的庄严身相,只不过是清净依他起,并不是真正的佛陀。

此外,通过持诵名号、佛经等声音来求佛也是不了义的。

如来的本来面目,不是眼根所见的色法,也不是耳根所闻的声音,若以色相、声音想见如来,此人的修行已偏离了正轨。

当然,此处的“邪道”,并不是指邪魔外道,而是世间执著相状的见解,《六祖坛经》云:“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有些人在解释这里时,没有分开了义、不了义,若没有以究竟胜义来解释,肯定是不对的。)

《四百论》中言:“究竟涅槃时,无蕴亦无我。”

佛陀证入究竟涅槃时,无有诸蕴,也无有依蕴假立的我,若把如来看成由蕴而生的色法,这是完全错误的。

《中论》云:“邪见深厚者,耽执有如来,如来寂灭相,分别有亦非。”

凡夫因为对“如来以自性而存在”怀着强烈耽著,继而成为一种执取,并以分别之心妄加揣度,而说如来在涅槃后存在或是不存在。

然而,按照显宗和密宗的究竟观点,心的本性现前时,即是诸法法性,也是如来之相,此外并无形象上的如来。

这一点,大家务必要搞清楚。

不然的话,喜欢积累资粮的人,学了《金刚经》以后,可能认为烧香拜佛没有意义了,因为如来根本不存在。

不要有这种邪见!

在胜义当中,相好确实不能代表如来,如《诸法无生经》云:“无佛无法无僧伽,谁知此理乃智者。”

这是从空性方面讲的。但究竟而言,如来也不是什么都没有。

藏文中此后还有一偈,玄奘、义净的译本中也有,唯独鸠摩罗什没有翻译,可能是梵文中缺漏或整理者疏忽所致。

希望大家以后念诵时,能把这个偈子也加上。


“应观佛法性,即导师法身,法性非所识,故彼不能了。”

藏地大德在引用上偈时,此偈也会一并引用。

意思是说,诸佛的本体,应观为离戏法性,即引导众生的导师之法身,它是光明离戏的无为法,非能取所取的境界,故以凡夫的分别念无法衡量。

《入行论》云:“胜义非心境,说心是世俗。”

胜义不是凡夫分别念的境界,凡夫的分别念只是世俗谛,故无法测度不可思议的法性。

如《金光明经》云:“诸天世人,于无量劫,尽思度量,不能得知。

感恩您的分享与转载,因为您的爱心点亮了更多人的希望!


点击查看本平台近期相关推文:

当你真正放下,就不会再害怕失去【创巴仁波切】

关于情感关系和爱,我们应该觉知自己是如此依赖因和缘....【宗萨仁波切】

有些修行人会“着魔”——魔众最喜欢什么类型的人?【索达吉堪布】

这样来作祈祷,佛菩萨加持就越深、越快、越强【益西彭措堪布】

很多女性,独立、善良,性格也好,但却找不到结婚的对象。仁波切认为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宗萨钦哲仁波切】

修行的关键是修心【朗读篇】

谈圆满次第的修行 — — 龙钦心髓四加行教授问答【宗萨钦哲仁波切】

为生命中最重要的旅行(临终)多作准备【普巴扎西仁波切】

为什么家庭关系老是这么紧张?【宗萨仁波切】

献给怕被议论的你 —— 莫要活在别人的舌尖上【达真堪布】

你之所以焦虑 是因为缺少智慧

『素食健康』|秋日,给餐桌加点“黄”!6种黄色食物让你营养「大丰收」

无人收银“1元午餐”, 千人排队, 收入不少反增, 甚有吃饭不收钱的“傻餐厅”,这些背后的故事感动无数人...

她8岁吃素,此后坚持95年,成了世界上最美丽的百岁奶奶

当青春不再,皱纹爬上额头、变得丑陋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三种修习让我们远离人际交往中的纠葛 | 一行禅师《人物》专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