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囊加果园
上师:平常我一再强调:修行者必须要具有很强的毅力!有时我们在说他人之时好像每个人自己都很成熟一般。举个例子,每当我们说某位修行者抽烟之时会说:“你还在抽烟,为什么不戒掉呢?”针对已戒过烟,但现在又开始抽的人,我们会说:“这个东西有什么好抽的呢?”说起来的确非常容易,但是抽烟之人并非自己不想戒烟,而是由于长期抽烟的缘故,即便今天心生厌倦而想戒烟,但是第二天可能又是另一种感觉。这是由于他长期抽烟形成了烟瘾,所以总想抽烟。此时就看他的毅力和烟瘾两者之间谁占上风。若是抽烟的习气占上风的话,他决定还会抽。因此,从某些角度而言,习气调整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好比当前出定之时的修行,虽然我们时时都在讲解出定当中应该如何护持正念,我们不是不懂,其实道理大家都懂的!但是,等到该做的时候却做不到。甚至在做的过程中觉得很辛劳,会感觉到太累了,为什么天天都得这么去观想呢?虽然不是叫我们拿个锄头去挖地,也不是让我们去工地搬砖,但是座下天天观想某种修法、时时护持正念,好像比做这些体力活还累一般。一方面,这是由于你对整体佛教的认识还不足,因此在实修过程中信心不足,所以每次都会以失败告终。另一方面,是因为你的毅力还不够坚定。我们曾经说过,无论你在座上修多长时间的上师瑜伽,如果座下之时在他人面前口里做很多念诵,身体做很多礼拜,因为这些修行都是暴露在他人目光之下,所以就会招致很多不必要的烦恼,尤其在当今这个缺乏信仰的时代。比如若在一个敏感的地方手拿念珠,别人也许会说你是个疯子。若是在那些地方口诵观音心咒“嗡嘛呢叭咪吽”或“南无阿弥陀佛”等,可能很多人都会说你是个疯子,当今时代就是这样。
虽然当今时代就是如此,但是当你的信心已达圆满之时,你自当不必太关注于这些事情。否则也没有别的办法,有句话就叫:我们的一切行持都必须符合当今时代之习惯。华智仁波切也曾经告诫我们:“随顺之事有三种:语言随顺于亲友,衣饰随顺于当地,自心相应于佛法。”所以我们的衣食要随顺当地,言语要随顺当地,行为也要随顺当地。否则由于我们当前的修法力量尚很渺小,在不适宜之处修法就会给自他带来很多不必要的烦恼,最终还会打击到我们的修行,这些都是有可能的。那么此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就应该在内心中修学佛法,你并不需要做出太多外在的姿势,这样从外表上谁都看不出你在学佛修行。早上你出门就应该与常人无异,平时该怎么走就怎么走,该怎么说话还怎么说话。但是,我们的心中如何观想呢?只要你一抬脚就要想到上师皈依境在自己的右肩,要把上师皈依境清晰地观想于自己的右肩之上,自己无论如何行走都在右绕着上师行走。当然中途可能会有忘失的时候,忘失之后又把心收回来,继续把皈依境观想在自己的右肩;若是坐在某处,就把皈依境观想在自己的头顶之上。此时无论你身处多么敏感的区域,谁也看不见你内心在想什么啊!所以,这种观修在何时何地都可加以运用,哪怕你只观想一秒钟的时间。
要记住:虽然谁也做不到24小时不间断的修行,但只要你在出定之时,比如中间出现十分钟的散乱,马上提起五秒钟的正念;又出现十分钟的散乱,又提起五秒钟的正念…… 这对你座上见解之迅速增长能起到切实之作用啊!你心里可别想着才观想五秒钟,是否有很大的功德呢?其功德是很大的!此时你就应该把心收回来,继续观想:坐着之时把上师皈依境观想在自己的头顶之上;平常饮食之时把上师皈依境观想于喉间,无论你吃什么或喝什么都在作供养。否则若你在某些敏感之处吃饭,想做个供养,还得先念诵四句供养偈,那人家也许会认为你是个疯子吧。也许他们不会把你称为疯子,但是很多对佛教反感之人,会对你这个人产生反感情绪。因此,无论做什么事还是随顺他人为好。你在自己内心中观想,谁也不会知道。谁又有他心通呢?可以透过外面的皮肤和里面的肌肉、脂肪、骨头,直接观察到你的心脏。但是心脏里头也没有“心”呐!因此,谁也看不见你在观修。所以,不管你在家的时候或在外面的时候,都应该时时保持这样的观修。吃饭之时,把皈依境观想在自己的喉间,无论吃多少、喝多少都是在作供养。晚上睡觉之时,就把皈依境观想于自己的心间,当然这中间会有丢失皈依境的时候,只要自己忆念到丢失,就应该立刻把心收回来,继续把皈依境观想于自己的心间。比如一天中有十个小时可以真正用于这样的修行,但是第一次恐怕你连半个小时都没有在真正这么修行,但这个功德就已经非常大了!今天只是半小时,但是由于今天已经播下了这样的种子,明天相对而言就会好修一点,再往后就会越来越好修,到一定的时候它就会变成一件很自然、很顺手之事。你就是不去想它,它也会往这方面观想。最后,我们就把其变成一个很好的习惯了。(Z0829)(本段文字对照录音时段为0秒—6分40秒)
日常生活如何护持正念?(本段文字对照录音时段为6分43秒—10分24秒)上师:就是说,平常显现上并没有持咒,也没有在修什么特定的法,在面对生活时该如何护持正念,是吗?上师:细致想想,其实生活中充满了修行。比如眼前所看得见的一切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它就在给我们讲解无常的道理。所以,只要你站在这么一个角度去思维,就是在修法。上师:作为修学《上师瑜伽导修》的弟子,平常在行走之时,应该把上师皈依境观想在自己的右肩之上,无论怎么行走都右绕着上师,这就叫善行。吃饭之时,把上师皈依境观想在自己的喉间,无论吃多少、喝多少,都在供养导师。没看见我现在胖成什么样子啦!(众笑)我可是世界上最冤的那位,因为我自己并没有享受到其味道,但已经胖成这样了(众笑,上师笑)。上师:相当于医院里面食道发炎生病之人,医生就在这儿打个洞,把食物从这里拼命地灌给他吃。人倒是吃得很胖了,但是口里却永远没有尝到这些饭菜的香味。别问我吃过什么东西,总之我现在的身体已经胖成不知道什么样了,我基本上就是这样——没有尝到食物的味道,但是身体已经长出这么多脂肪,都是因为你们天天把导师观想在喉间造成的。(众笑)上师:而且我血脂又高,现在你们都爱吃油腻的食物,把我的血脂都提高了。(上师笑,众笑)
上师:好啦,开玩笑的!就这样:吃饭之时,把上师观想在喉间,无论吃什么、喝什么都是在作供养。尤其在修《上师瑜伽》之时,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配同《上师瑜伽》一起观修,这样回到座上修行之时你的观想便会更容易一些。现在有很多弟子说:“我在观想之时,观得不太清楚”。每天仅仅观修这么短的时间当然观不清楚,这很正常!你应该长时间运用《上师瑜伽》而作观修。比如行走之时观在右肩、吃饭之时观在喉间、祈祷之时观在头顶、睡觉之时观在心间,尽量做到永远不离上师皈依境,若能这样观修一段时间,你在座上观修上师皈依境就太容易了,因为你已经对它太熟悉了。好比你的父母健在之时,若想观父母之形象,那就太容易了。人就是这么一个糟糕的“动物”,若父母去世时间太长的话,对他们的印象就会越来越变淡,甚至慢慢就忘记。若父母健在的话,由于我们对自己的父母执著太强的缘故,若是要观想一下父母,那真是太容易不过了,一下就能想出来,就是由于我们与父母长时间打交道的缘故。尤其,我们通常吃的苹果、桔子、香蕉之类的水果,说到其名字我们就能马上想到水果的形象,而且是那么清楚,因为我们对其太熟悉了。所以,现在我们就应该把皈依境也变成那么熟悉,天天不离它,那修《上师瑜伽》就轻松多了。但是,现在我们可不是这样,虽然知道应该这样观修,但是做的时候不一定是这么做的,仅仅在短时间内观想一下,感觉观不清楚而且太累了,怎么办呢?若你平常不去观修,仅仅在这么短的时间去观一下皈依境,怎么能观得清楚呢?就是不够熟练的原因。(G0306)
本文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作者。如有不当请告知删除。
近期相关推文:
对生母和养母产生怨恨 该如何调整内心?【普巴扎西仁波切】
实修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是善巧运用不恰当造成的【普巴扎西仁波切】
讲错一句佛法如挖三界众生之眼,罪过极其严重 【普巴扎西仁波切】
历代高僧大德没有一位不依止善知识而成就【普巴扎西仁波切】
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是否可以证悟空性?【普巴扎西仁波切】
上师的加持如何令弟子生起功德【普巴扎西仁波切】
你需要修加行吗?【普巴扎西仁波切】
幸福快乐的秘诀 在于是否把佛法融入生活中【普巴扎西仁波切】
显现非要,执著要,去除执著!【普巴扎西仁波切】
面对不悦意的对境如何生起菩提心?【普巴扎西仁波切】
如何面对孩子叛逆期和更年期综合症【普巴扎西仁波切】
学佛修行从观修“知母念恩”开始【普巴扎西仁波切】
调伏自心就是最好的言传身教【普巴扎西仁波切】
魔与悉地只有一线之隔!【普巴扎西仁波切】
如何正确解读梦境?【普巴扎西仁波切】
金刚道友产生矛盾必须要及时忏悔【普巴扎西活佛】
修行急于求成决定会败下阵来【普巴扎西仁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