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能找到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没开玩笑!就是这么神奇

传播君 网络传播杂志 2020-01-17

近期一款H5刷屏朋友圈,这款H5可以让你在平行时空找到另一个自己。TA跟你并不是失散多年的兄弟姐妹,却与你格外相似。这款神奇的H5是什么样?传播君为你揭秘!



“寻找40年里的我”H5由新华社全媒报道平台和快手共同出品。用户上传人脸照片后,H5会从新华社中国图片档案馆的千余张老照片中,找到最像该用户的那一张,并且配以图说,介绍该老照片的背景故事。



1

传播数据

700万+:推出48小时,H5浏览量超过700万;


100万+:推出24小时,新华社客户端浏览量突破100万



2

创作故事


1立意:寻找宏大叙事下的时代共鸣点


改革开放40周年是一个大热点,各家媒体跃跃欲试,相关新媒体策划、产品和活动层出不穷。如何在千篇一律的内容中脱颖而出,如何在宏大叙事背景下讲述个体故事,让用户和宏观议题建立情感纽带,是H5策划团队第一件要解决的事。


新华社《国家相册》栏目可以用微纪录片的形式将照片背后的故事讲述出来,但还有什么方式可以用好这些珍贵的时代影像呢?快手想到自身拥有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技术,而新华社拥有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于是双方通过头脑风暴,将各自的优势强强联合就有了《寻找40年里的我》的创意雏形。


在2018年11月乌镇召开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快手科技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伍,就为了体验一把“找到世界上另一个自己”的黑科技。世界上有73亿人口,遇见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几率非常之小,但是快手的“世界上另一个自己”的黑科技把相似的“自己”带到眼前,让用户大为惊奇。


2018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快手展台一角


受到乌镇大会快手展台的启发,策划团队在想可不可以从1978-2018年的老照片人物中,找到和用户相似的那一位。但是要在茫茫人海之中找到与自己长相相似的人,就如大海捞针一般。很多人也许会好奇,创作团队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2技术:综合运用人脸识别及大数据等技术


找到“世界上另一个你”的背后是大数据处理、人脸识别、特征检索等技术的支撑。


机器看懂了图像,从而就能够给用户匹配出相似的那一个TA。而这一套底层技术在快手MMU(multi-media understanding)部门的努力下,可以将其应用到H5的制作中。



据创作团队介绍,整个H5的制作周期非常紧张,从最终立项到出品上线一共只有1个月左右的时间。其中最艰辛的工作就是处理、筛选和删减照片。最开始为了提升人工智能的算法能力,创作团队准备了3000多张照片作为机器的学习素材,后续创作团队又从中挑选了展示效果最好的照片作为与用户匹配的海报素材。


有用户开玩笑说,“我刚毕业正在找工作,而给我匹配的老照片中的人物也是一位高校毕业生,看来我俩的确很有缘分。”


3呈现:展示普通人的改革开放故事


为避免落入宏观叙事的窠臼,创作团队通过老照片里的人物,使用户和旧照片之间建立起情感纽带,让用户愿意去了解那时候的故事。H5选择的照片均体现了年代特色,比如1987年的美发潮、20世纪90年代的下海潮、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移动支付等。




20世纪80年代,《街上流行红裙子》大受追捧,银幕上的“红裙子”使中国女性从单一刻板的服装样式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服装色彩和式样的变化。有用户表示,当年她的妈妈特别爱穿红裙子,H5给自己匹配的也是穿红裙子的一位女士,“好像自己突然回到了那个年代,妈妈买来漂亮的红绸裙穿在身上,下班后去公园,在一群穿着蓝、灰、军绿色上衣和黑色裤子的人们中间格外亮眼。”


从一个个小切口入手,去还原整个改革开放40周年的面貌和进程,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寻找40年里的我”H5的意义不仅在于几百万的传播量,更重要的是它为之后的主题宣传提供了新的参考。



爆 款 秀

创意无限,爆款不断!各家网媒谁与争锋?爆款作品来说话!《网络传播》杂志微信公众号特设“爆款秀”专栏,邀请各家网媒秀出爆款作品、拿出爆款数据、分享爆款经验。持续连载中,欢迎投稿!



部分链接



本文  信息来自传播君约访

✿投稿  wangluocb@vip.sina.com

征订 《网络传播》杂志邮发代号:80-19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