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长会15 || 于 伟:“双减”背景下教育评价的加减法

于 伟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2023-08-28


全文共2301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中小学管理》唯一投稿邮箱: 
zxxgl@bjie.ac.cn


实施“双减”政策,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双减”政策提出不仅要减少学生过多的学习任务“量”,而且要增强学习的“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要确保“双减”政策真正落地见效,就要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因此,学校应在完善全面育人评价机制上做出回应,做好教育评价的“加、减”法。


首先,要淡化单一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一是要从单一的学科评价转向跨学科评价。这就需要学科教师从过多关注本学科的学业成绩,转向关注学生各学科学业成绩的综合发展,助力学生跨学科能力的提升。二是要从单一维度的评价转向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的评价。学校要建立健全的评价制度,注重综合评价与特色评价相结合,评价要注重差异性和多样性。我校一二年级上学期末进行的主题式“游考”就是一次关注综合素养评价的尝试。其中二年级创设了“长春游”这样的大情境,布置了和长春有关的五个文化场馆,然后在各个小场馆创设小情境,通过环境布置、任务设计、教师语言渲染等方式促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比如在“汽车城”,学生需要撕下一条一米长的胶带纸来估测汽车模型的长度,这里考查的是与学生量感相关的知识和能力,这是纸笔测试考不出来的东西。


其次,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在“双减”背景下,加强过程性评价是教育评价改革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课程实施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课堂观察、访谈、活动记录、问卷调查、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无法通过纸笔测试出来的学习结果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持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促进了评价与学习的融合,将评价变成教育的一部分。当评价与教学、学习融合,构成三位一体的整体时,评价不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冰冷、简单的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而是基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互动。教师要俯下身来,倾听儿童的声音,寻求共鸣性理解。教师要更加理解儿童、读懂儿童、激发儿童并引领儿童。教师不仅仅要观察学生语言、行为的表象,更重要的是探索其背后的原因,评价要为改进儿童学习、促进儿童长远发展助力。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提高过程性评价的科学性,同时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准确描绘学生的成长历程。


再次,要取消等级排名,探索增值评价。当前学生的作业多以知识的反复练习、强化训练为主,学生、教师和家长之所以愿意反复“刷题”,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当前的评价是一种横向的评价,基本上是使用学生考试分数或者升学率来进行等级排名,进而来评定学生的发展水平,来确定学校或教师的工作是否有效。增值评价是一种纵向的评价,它通过观察和评判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成长和进步程度,以学生的整体发展来衡量教师和学校的努力。另外,我们还应探索各种独特的增值评价体系及激励机制,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成长和进步给予鼓励和支持。增值评价的实施需要多方面条件的支持,需要技术层面一段时间内的数据收集和积累,采用“成长档案袋”来记录学生的收获和成长,更需要全社会教育观念的转变。


最后,要慎用静态的评价,追求发展性评价。我们不要用僵化的观念去看待学生,而是要用持续发展的眼光来进行评价。小学阶段的教育评价要以倾听和尊重学生为前提,正因如此,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不能止步于对学生某一个阶段的学习过程或学习结果的反馈,更不能以学生“某一学习节点”的表现,作为评判学生学习态度和能力的依据,这是“一劳永逸”式的静态的评价。这种对评价唯一性和确定性的追求,不应该成为教育生活的常态。可持续的、发展性的评价是一种立足于回归现实情境的真实的评价,是一种开放式的、不确定性的、个性化的、动态的观察和评价,以此作为调整教育教学策略的依据,能够使教师始终用发展性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评价目标的制定、评价方法的研制和选择,同样应该是立足长期的田野观察反复修订和确认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教学评价回归师生互动生成的良性样态。


“双减”的道路是漫长和艰巨的。我们要切实发挥好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以评价促进学习,以评价改革推动教育改革,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这不仅是学校改革的方向,更应成为学校脚踏实地的探索。


(本文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2021年校长会栏目文章链接↓

校长会1 | 叶翠微:让教育思想永驻办学之路

校长会2 | 叶翠微:让初中校长绽放生命的荣光

校长会3 | 叶翠微:让孩子在社区里自主玩耍

校长会4 | 李明新:让我们向家长伸出温暖的手

校长会5 | 李明新:把劳动教育的步子走得更稳健

校长会6 | 李明新:激发教师的活力才是最根本的

校长会7 | 于会祥:从“教材”到“教学”

校长会8 | 于会祥:写好自己的教学方案

校长会9 | 于会祥:作业要分层布置

校长会10 | 沈茂德:让孩子拥有更多热爱与向往

校长会11 | 沈茂德:以“学习力”生成“领导力”

校长会12 | 沈茂德:把课程“种”在校园里

校长会13 | 于   伟:让教师有做研究的“功夫”

校长会14 | 于  伟:教育要满足与引领儿童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3期文章回顾 


崔若峰 | 从将就到讲究:追求美的学校教育

褚宏启 | 教育之美:以“美的教育”培育“美的人”

马   宏 | 守正创新:永续生长的巴蜀之美

王淑清 | 马宏:当卓越成为一种习惯

张东娇  董  静 | 当代学校管理的美学观察

黄兴力 | 从具象走向意象:校园建设的美学回望

张云鹰 | 构建学校美学格局:让师生享受生命的美好

滕亚杰 | “学校是座美术馆”:让美成为学校生活底色

逄凌晖  褚艳秋 | 重塑课堂理性:“教学评一致性”的区域化实践

朱志勇等 | 中小学学者型教师内涵与培养路径的探究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2年第3期 · 校长会

文章编辑:谢   凡

微信编辑:杨晓梦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


注册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什坊街2号
办公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鼓楼外大街56号
邮      编:100120
网      址:www.zxxgl.com
投稿邮箱:zxxgl@bjie.ac.cn请勿一稿多投!
邮件主题:姓名一手机号一栏目一文章主题一单位名
稿件查询:010-82089176
邮发代号:82-372(国内) M4238(国际)
                ISSN 1002-2384(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CN11-2545/G4(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