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长会20 || 夏青峰:校长思维方式谈(二):平衡的智慧

夏青峰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2024-02-05


全文共1861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中小学管理》唯一投稿邮箱: 
zxxgl@zxxgl.com


学校管理,重要的是为师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教育生态。我理想的教育生态是“致中和”,即“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出自《中庸》)。要持中、致和、达美,校长需努力让学校的每个人与每件事,随时能在行动中自我调整,并需和其他人与事相互调整,使之不会冲突,各得其所,各遂其生,而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这就需要校长有平衡的智慧。根据我的体会,校长要重点平衡好以下三对关系。


一、理想与现实


我们一定要有教育的理想,并坚持不懈地为这个理想而奋斗。但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其一,我们是公职人员,接受政府的任命对一所学校负责。校长最重要的职责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能把学校变成个人教育思想或理念的试验田。因此,管理一所学校,我们首先想到的应是,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何能真正培养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自觉地把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探索纳入对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之中。


其二,为了民族的未来与孩子们的明天,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大力探索核心素养的培育,但也不能轻言“分数无用”。在整个升学、就业机制没有得到完全改善的情况下,帮助孩子们在中考、高考中取得好的分数,让他们升入心仪的学校,是校长的重要工作。有了高的核心素养,就会有高的分数,这是很好的理想,也是追求的方向,但现实与理想毕竟还是有一段距离,忽略了这段距离,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二、改革与坚守


教育必须面向未来。校长一定要站在未来思考现在,进行大胆的教育教学以及管理机制的改革。


其一,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改革是为了实现目标,是为了解决问题,千万不能为改革而改革,或者打着改革的旗号,干着很多反教育的事情。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增多,我们更加要在确定性上做文章,以确定性来应对不确定性。在探索改革的同时,要认真思考哪些是需要坚守的,只有想清楚那些不变的东西,才能保证改革的不折腾。


其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我们需要顺应时代变化,学习并运用很多新思想、新概念,但也要防止新概念泛滥,或者一味地追崇新概念,结果在盲目的追崇中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初心。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教育的经典思想,是值得我们深挖笃行的。比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知行合一等等,这些思想比很多新概念更加博大精深、更具有适用性。


三、特色与规范


学校需要特色发展,但又必须遵守一定的规范。学生需要个性成长,但个性成长应建立在全面成长的基础上。平衡好特色与规范的关系,对于校长来说,是一门大学问。


其一,让学校更加有特色,是我们追求的一个方向,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做的是打基础的教育。从招生方式来看,小学、初中是免试就近入学,普通高中以分数为主要依据入学,这就是说,学校是按照“地段”或“分数”招录学生,而不是按“特色”招录学生。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我们就不能以“特色标准”来要求和培养学生,不能让全校所有的学生都围绕特色去忙碌,不能以学校内部都相同的方式去追求学校所谓的外部不同。我们要研究“地基是否筑牢了”“根部是否扎深了”“底子是否打厚了”,多探索那些“别人看不见的地下发展规律”,而非总在思考“地上的如何与别人不一样”;多做一些让种子静默生长的工作,而少出现一些拔苗助长般用各种方式催生早熟果实的现象。


其二,学校管理中,我们一定要把时间与空间尽可能地还给学生。不仅是授鱼和授渔,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带入一个宽广辽阔、有风有浪的渔场,让学生自己下水捕鱼,在亲身的体验与实践中提升智慧与能力。要让孩子们下水捕鱼,就一定要多给他们自由,让他们更加自主,亦步亦趋就会失去意义。但有自由,就必须有规范,自由是需要底线与边界的,要清楚地将底线、边界、规则告诉学生,并辅之以严格的惩戒,让学生学习、生活在“严格而自由”的环境中,他们才能得以全面和谐地成长。


其三,中小学阶段,我们还是要在“广博”上做文章,让课程更加具有丰富性与选择性,让学生去认识、体验、尝试更多的发展可能性。所以,无论是在学科学习,还是在校本课程、选修社团、社会实践等方面,我们都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多个项目,在机制上尽可能地给学生调换课程、项目予以方便,不能把学生的发展限定在某个领域。但同时,我们也要防止学生总是浅尝辄止,没有深究与坚持的精神,一遇到困难就放弃或重新选择。在“广博”的同时,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在“精深”上做文章,更加具有钻研精神,更多地开展深度学习。“广博而精深”,应是学校课程建设需要遵循的原则。


(本文作者系北京中学校长)

2021-2022年校长会栏目文章链接↓

校长会1 | 叶翠微:让教育思想永驻办学之路

校长会2 | 叶翠微:让初中校长绽放生命的荣光

校长会3 | 叶翠微:让孩子在社区里自主玩耍

校长会4 | 李明新:让我们向家长伸出温暖的手

校长会5 | 李明新:把劳动教育的步子走得更稳健

校长会6 | 李明新:激发教师的活力才是最根本的

校长会7 | 于会祥:从“教材”到“教学”

校长会8 | 于会祥:写好自己的教学方案

校长会9 | 于会祥:作业要分层布置

校长会10 | 沈茂德:让孩子拥有更多热爱与向往

校长会11 | 沈茂德:以“学习力”生成“领导力”

校长会12 | 沈茂德:把课程“种”在校园里

校长会13 | 于   伟:让教师有做研究的“功夫”

校长会14 | 于   伟:教育要满足与引领儿童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校长会15 | 于   伟:“双减”背景下教育评价的加减法

校长会16 | 于   伟:要关注和研究儿童的差异性

校长会17 | 于   伟:关注儿童在学习中的“安全感”

校长会18 | 于   伟:激活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细胞”

校长会19 | 夏青峰:校长思维方式谈(一) • 系统的观念






8期文章回顾 

褚宏启 | 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谨防走入误区

刘月霞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研挑战

王先军 | 推进深度教研:开掘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

罗   滨 | 北京海淀:以“大教研”专业支撑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马俊杰 | 江苏丹阳:基于“大学科中心”建设的区域教研转型

张忠萍 李   辉 | 做实三级教研: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倪幸佳 | 打开课堂“暗箱”:基于课堂观察数据的教研改进

马云飞 肖龙海 | 设计高质量问题: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学科教学逻辑

樊   波  胡立德 | 制定课堂观察礼仪: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文化

曹宗清 王   萌 | 从问题解决到欣赏式探究:学校改进的模式创新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2年第8期 · 校长会

文章编辑:谢   凡

微信编辑:黄子珂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校长会20 || 夏青峰:校长思维方式谈(二):平衡的智慧

夏青峰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