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食在日本(七)| 万字长文,吐血展现最全日料顶尖食材

阿布 阿布旅行手记 2024-03-18

请听真人真声,点赞超过15人,一周内继续更新


记得有一年,我们在东京一家料理店(见上图),像个暴发户一样点了一大桌日料,包括那家店最昂贵的一大盘各种“江户前”渔获做的生鱼刺身。


那次所有的日料都没吃完,不是不好吃,而是实在太多吃不下,并且落下了严重的生鱼片后遗症,在此之后,就再也没吃过任何生鱼片了,因为彻底吃伤了。


那时候我们还不太了解日料的品类,闷头大吃也没吃出个所以然,现在想想都觉得好浪费。想日料吃得有滋有味还是得多少了解一点,不需要去北海道大学读水产专业,看筑地市场就知道了。


吃伤本尊的那一盘生鱼料理


在筑地市场,除了被“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称为“寿司之王”的各种金枪鱼,在它背后,其实有一个非常明晰的结构体系。


总体而言,它一共有七大类,分别为:1,红身鱼;2,光物;3,白身鱼;4,贝类;5,虾和虾蛄;6,乌贼和章鱼;7,煮物、鱼子和其他。以下万字长文就是有关它们尽可能最全的介绍,它们也是日料最细致和最隐秘的幕后。


简单的资料介绍当然是不够的,它还离不开“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的神点评,我们再也没见过比他更挑剔的日料师傅啦。



1,红身鱼

金枪鱼、黄旗鱼、鲣鱼、三文鱼


它指的是肉质呈红色的鱼,前文已详述的金枪鱼,便是它的一个种类。


除了金枪鱼,首先要介绍的是黄旗鱼。它的肉色是樱花色的,口味看似清淡,但却鲜美异常。这种鱼和金枪鱼不同的是,论肥美程度,金枪鱼一般腹部胜过腹部,但它却相反,它的背部胜过腹部。在它被称为“二番车”的第二段,背鳍周围的肉最为昂贵。


在筑地市场的红身鱼中,鲣鱼是全年有货的一种鱼。业内人士对这种鱼的评价是,4月至6月的初鲣,有着乘黑潮欢快畅游的鲜爽香气,9月洄游的鲣鱼则因准备产卵积攒了脂肪,肥美诱人,它在日本又被称为“柴鱼”。


鲣鱼红身


鲣鱼本身维持鲜度时间较短,宰好后变色极快,江户时代没有现代保鲜技术,它登上寿司主料舞台,是昭和时代,以及后来冰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以至于筑地市场可以将它分为四等份销售。


红身鱼中的三文鱼,则主要来自挪威和智利,即人工养殖的大西洋鲑和红鲑。


挪威人很有眼光,上世纪80年代即将养殖业作为国家产业,并将三文鱼出口对准了日本,三文鱼出水后,一昼夜便可运达,这不仅让挪威鱼走向世界,对日本寿司走向世界也是功莫大焉,因为欧美国家的消费者熟悉三文鱼,将它作为主料,便搭上了日本寿司走向世界的顺风车。


三文鱼红身


二郎点评

如果找不到自己满意的鲣鱼,

整个季度都不用;

金枪鱼主要使用

近海蓝鳍金枪鱼的上段腹部,

从晚秋到冬季这段时间的脂肪含量最佳;

对于空运金枪鱼,

只有在采购不到近海金枪鱼时才使用

洛杉矶、波士顿和地中海的

太平洋蓝鳍金枪鱼。


 

鲣鱼寿司只能使用春天的,秋天的洄游鲣鱼是不能用的,因为洄游鲣鱼的脂肪太油腻了。春天刚上市的鲣鱼虽然脂肪不多,但有种清爽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四月中旬,房总半岛捕捞上来的第一批鲣鱼,就像春天的樱花一样柔美,荡漾着一种特殊的香气,让人不禁联想到:


“春天来了!”


洄游鲣鱼是秋天的菊花,香气太浓烈了。


不,我也不是说“洄游很难吃”,肥美的洄游确实很好吃啊。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鲣鱼的魅力不仅仅在于脂肪。而且那种新鲜的感觉本身就很特别,就像九月的毛豆。

在这一点上,洄游鲣鱼与初春的新鲣鱼有着决定性的不同。所以我才不用。


更何况,入秋后的红身当属金枪鱼啊。


初春的鲣鱼不仅色泽亮丽,还具有红身那种清爽的风味和香气,不仅如此,皮下还包裹着一层薄薄的脂肪。为了让皮层口感更柔软,我都会用稻草火稍微熏烤一下表面。


作为卡路里较高的小鱼,如果加热过度会让难能可贵的脂肪都溶解掉。而稻草火热度较低,只会加热皮层表面。熏烤过后还能去除鱼身本来就具有的一丝腥气。不过熏烤的时候注意要用新稻草,用旧稻草会留下一股霉味。



小鳍醋腌刺身


2,光物

小鳍、新子、针鱼、沙鮻、春子、沙丁鱼、太平洋鲱、竹荚鱼、秋刀鱼、鲭鱼


从东京湾捕捞上来的各种小鱼,将那些小鱼用醋或昆布加以腌制后做成的主料,便被称为光物。


就拿小鳍这种鱼来说,它属于鲱形目,鲱科,全长约32厘米。这种鱼的名字,随其成长而不断变化。它幼鱼时期称为“新子”,后来慢慢长大,于是陆续被叫做“小鳍”、“中墨”,“窝斑鰶”。


刚上市的小鳍价值不菲,一公斤的价格可以到上万日元,它长约12-14厘米,一尾也就握一贯寿司。


至于小鳍的前身,更小时候的“新子”,就更珍贵了,头货可以数万日元,有一年甚至高达9万日元。


新子永远是日料店老板的痛,就算是小野二郎也不例外,因为每年6月它的头货来临时,数量少又昂贵,寿司店为了彰显自己可以尝鲜的身份和能力,无论价格多高也要买,同时,在消费者眼中,新子又属于便宜的日料,几条新子才握出一贯的料理,也不能卖得很贵,于是它就成了赔钱赚吆喝的买卖。



头货之后不久,大量新子上市,它的价格又一路急转直下,这时候,才是它走向更多店铺和餐桌的时候。头货新子一般来自日本的滨名湖,俗称“舞阪新子”,后来大量登场的则来自熊本县天草。


“新子”变为“小鳍”,接着继续长大,就成了“中墨”,它就不那么金贵了,甚至猫也会嫌弃,但它用醋彻底腌渍后味道还是鲜美的。


针鱼在春天产卵,也会有较多捕获量,但此时并不是它口味最佳时候,因为产卵会造成肉质松垮无味,它真正的好味道,是每年12月到2月的严寒时期。


沙鮻则是在梅雨季迎来出货高峰,并一直持续到夏末,它有着清爽的砂色和淡淡的昆布清香和清淡的口感。


春子则是真鲷和黄锄齿鲷的幼鱼。真鲷,黄鲷幼鱼长到“春子”阶段时,体长通常15厘米,做刺身或做盐烤都不行。用昆布稍加腌制,才能释放出令人惊叹的丰盈滋味。它考验的也是江户派寿司真本领,即拔小刺,这也使得很多日料店不愿卖春子寿司。


春子寿司


梅雨季节的沙丁鱼最肥美,一直持续到秋季,冬季大阪湾的小沙丁鱼也还不错。它也是昭和时代后的寿司主料,鱼皮背后的脂肪散发的是不折不扣的银色的光芒,光物从此而来。


用太平洋鲱做的寿司,以东北和北海道鲱干的“发酵寿司”最出名。生鲜太平洋鲱寿司出现在东京一带则是2000年前后的事情,那时候的冬季到初春,沙丁鱼和竹荚鱼青黄不接,它的登台正合时宜。口感上,它比沙丁鱼更有嚼劲,也没有特殊苦味。


竹荚鱼则是自古以来的寿司主料之一,用盐和醋彻底腌渍,再浇一道醋汁冲洗过后握成寿司。它是熟食中经常用到的鱼类,终年有货,但初夏季节最肥美。


秋刀鱼是“光物”的人气单品。它捕捞上来容易变质,所以需要全冷链,这也使得它到上世纪90年代才被送入更大的日料消费市场。筑地市场7月出现秋刀鱼头货,脂肪肥美一直持续到入秋。


秋刀鱼


也只有秋刀鱼头货,在筑地市场能享受到非年初“头市”时插头货旗的待遇,最美的秋天,遇到最肥美的秋刀鱼,应该是一桩美事。


白腹鲭鱼则出现在9月的东京湾内湾,此后,四国、九州、东北各地的鲭鱼也会大量到货,并一直持续到冬季,它一般会用醋汁浸过之后握成寿司,肉身肥美者为佳。夏季则有花腹鲭,其味不及冬天的白腹鲭,但因脂肪饱满也算还有市场。


新鲜到港秋刀鱼

二郎点评

小鳍基本只使用能够整鱼握寿司的大小

6-7月有时也会使用半片鱼身;

新子从四条一握开始,

三条、二条、直至整鱼一握,

尺寸会一天天变大;

一年都见不到几次的相模湾竹荚鱼最好,

其次是东京湾的;

中羽沙丁鱼的脂肪厚度最适合握寿司,

这几年很少见到肥美的沙丁鱼;

鲭鱼必须严格挑选最为肥美的,

用醋腌渍后放上一夜就好吃了。


 

小鳍和新子


“握寿司的横纲”是小鳍,我每次吃到它,喉咙就会自己欢呼起来。这么说大家可能会笑,可是每当我把它吞入腹中时,真的会发出声音,特别是上面的小鳍与下面的寿司饭味道配合得非常默契时。


每逢那种时刻,我就能切切实实地发出“啊啊,真好吃!”的感慨。


当然,我们店里其他的寿司也很好吃。尽管如此,我的喉咙却从来没为它们欢呼过,所以缺乏了某种感慨。小鳍在寿司主题中是最便宜的鱼类,可是,只要加工方法到位,就能摇身一变成为令人垂涎的“握寿司中的横纲”。


所谓的加工方法到位,就是仔细观察小鳍的鱼肉质感,然后再决定盐和醋的比例,特别是新子,更需要额外关注,比如脂肪的多少,鱼身的厚薄,鱼的大小等等。如果将那些质感不同的鱼肉全部腌制,同样长的时间是绝对做不出让人垂涎的寿司的。


正因为新子很小,因此才要根据每条新籽的鱼身大小和肉质,将腌渍的时间延长或缩短2到3秒,这样才能使全部新子都有同样的风味。


在这一点上,我对店里的年轻人要求特别严格,因为这些都是只要努力就能做到的事情。


若不能腌制出同样的风味,就不能做出自己也无可挑剔的味道,这也会使我大伤脑筋,毕竟那是要给客人提供的东西,若是不能尽善尽美,我实在拿不出手。


话说回来,上回我到九州旅行,路上经过一家寿司店,在里面吃到了小鳍,结果不仅腥味过重,连腌制手法都极其差劲,难吃的不得了,于是我就悄悄给同伴说,“到底怎么才会做出这么难吃的味道来啊?”店老板可能误以为我在夸奖他,就得意洋洋的跟我解释了一通,“用盐腌了多少分钟,又用醋煎了多少分钟。”


那位店老板应该没吃过自己做出来的东西,正因为没有亲自尝过腌渍出来的成果,才会握出如此难吃的小鳍,其实根本不需要自己动手,让店里的年轻职人操作就可以了,可是做好的东西,无论如何都要亲自放进嘴里尝尝,一旦发现奇怪的味道就要进行改善和修正。


“我的方法绝对没错。”


这种想法大错特错,无论什么事情都一样,哪怕当初只有头发丝一样的差距,长年累月积累下来就会截然不同。


平成八年,1996年7月12日,第一批新子卖到了史上最高的价钱,一公斤要整整6万日元,粗算下来每条就要600日元,而且每个寿司上要用两条,我两个寿司就要翻到原来的四倍价格,当然还不包括比一条小鳍要贵上十倍的手工费。


于是我在遇到特别讲究新子的客人之后,一时兴起就很想半开玩笑的把心子的进货价格告诉他。


“这可真的是第一批新子,按照成本价计算,两个寿司就要2400日元,而且还不包括底下的寿司饭。”


当然,这种事情是不能说出来的。


因为客人很可能会回答,“那就算了吧。”如此容易冷场的话我可不能说。


其实说句实话,我也不可能开这么高的价,无论是新子还是小鳍,价格都跟平时一样,每个500日元,区区一个小鳍握寿司,怎么能开更高的价格呢?


“为什么吃亏了还要提供那种寿司呢?”


经常有人这么问我,我只想说那是职人的坚守,跟赚不赚钱已经没什么关系了,毕竟今年的小鳍可是从这一天开始的啊。


“怎么样,看吧,这可是今年第一批新子。”


我就是怀着这样的坚守去做的。


沙丁鱼


应季与不应季风味差别最大的就是沙丁鱼。


至少我从没听说过东京有哪家寿司店会在自己招牌上宣传“我家提供味道绝佳的生沙丁鱼握寿司”,越是被称为高级的寿司店越会斩钉截铁的说:


“我家怎么会进那种杂鱼?”


至于不愿意采购那种鱼的另一个理由就是其保鲜的难度非常大,区区沙丁鱼又卖不了几个钱,不值得费那个功夫。


总之,沙丁鱼是非常容易变质的鱼类,刚放进主题食盒里没多久,鱼肉里渗透的血液就会迅速变黑,不得不一大早就赶紧处理掉鱼头和内脏,用盐水仔仔细细洗上几遍,再用冰块冷藏起来,若非如此,其新鲜度就无法保持到晚上。


不仅如此,若将其放到冰箱冷藏柜里,鱼身的水分还会流失,导致鲜度下降,所以只能放进冰库里冷藏,前段时间不是由于东京缺水,到处都在嚷嚷搞不到冰块吗?那段时间我家甚至买了个能够防止干燥的特殊冷藏柜,总之没有什么鱼能比沙丁鱼更麻烦了。


此外还有一个严苛的条件。


若非能够与我家使用的近海金枪鱼、穴子和血蛤等材料匹敌的最好沙丁鱼,我是不敢给客人提供的,毕竟一旦出现风味的缺失,那问题就严重了。


因此我向来都会选择清晨出港,傍晚回港的一日船上捕捞到的应季沙丁鱼,也就是在房总半岛和三浦半岛一带捕捞的中羽和大羽沙丁鱼,特别是大羽,一定要像小锦关(相扑运动员)那样肥硕,让每位看到主题食盒的人都说,我从没见过这么肥的沙丁鱼。


不过放在主题食盒里的都是展示品,只有在接到订单后,我才会把沙丁鱼从冰库里取出来,处理好之后再做成寿司。


应季时节的肥硕沙丁鱼,在鱼皮和鱼身之间积攒了厚实的脂肪层,同时既不会太腥也不会太腻,新鲜的沙丁鱼片成鱼片后,雪白的脂肪层和鲜红的鱼肉形成鲜明的对比,美得让人为之着迷,握成寿司后刷上酱汁,鱼肉的色调就会更加鲜明。


“那食盒里的展示品怎么办?”


经常有客人这样问我,答案就是留着煮来吃。这种鱼煮出来真是非常好吃,甚至让我觉着经营寿司店为的就是能吃到那个,沙丁鱼烹煮后风味更显著,不应季的鱼煮好之后只有个咸味,然而肥美的应季沙丁鱼却无比美味,让我总是心生感慨,为什么会这么好吃呢?烹煮之后的应季沙丁鱼有种与生鱼状态截然不同的风味。


所以呀,每次吃到刚煮好的沙丁鱼,我都会不由得感叹,这就是寿司店老爹的特权啊。


话又说回来,其实沙丁鱼真的是应季与不应季风味差别堪称极端的鱼类。


虽然市场上一年四季都能买到沙丁鱼,但能用来做握寿司的只有应季时节。按照往常的经验,到4月中旬东京湾就能捞到颇有风味的中羽,维持在中羽大小的时间,应该有两个半月左右吧,那时的沙丁鱼脂肪层还很薄,能做出爽滑柔软的口感,进入梅雨季节前,鱼身的脂肪层就会肥硕起来,长成又圆又胖的大羽,而最好吃的时间应该是梅雨结束后了。


当然,虽然大羽的味道更浓厚,但真的要说哪种比较好吃,我却觉着没什么差别,因为大羽有大羽的绝佳风味,中羽也有中羽的独特口感,都是一样的美味。


到11月沙丁鱼就不再被放入主题食盒,12月中旬开始就不再使用,因为那时沙丁鱼已经开始产卵,鱼身瘦弱,只有鱼头长得越来越大,吃那种鱼肉会被无数小鱼刺扎到嘴里,根本谈不上什么美味。


鲭鱼


同样是鲭鱼,若狭出产的却是让人另眼相看的高级货。可是,东京那个人普遍认为鲭鱼只是一种廉价鱼。既然大家都这么想,自然很少有寿司店以鲭鱼当招牌。就算店里有,也属于那种“你要是真想吃我只要给你做了”的待遇。


不过,我还是打从心底里认为,脂肪肥美的应季醋鲭鱼真的很好吃。而且寒鲭也是我家的招牌,甚至有熟客专门光顾,一个人吃掉整整半条的分量呢。


东京的寿司店一般会将鲭鱼加工到半熟,但我的腌渍方法却跟关西的“生寿司”一样,用醋来腌渍。


当然,如果问客人对醋渍口味的喜好,必定会得到多种答案。


“我觉得皮层也夹点生最好吃。”

“最好只有中间是生的。”

“就是要泡过头的我才喜欢。”


原则上说,我会使用头天腌渍的鱼肉来做寿司。光物醋渍之后一定要放置一段时间,才能带出真正的风味,这是决定味道的铁则。


只是,虽然是腌渍过的,却也不是随时都能吃。腌渍后第二天是最合适的时间,到第三天就稍嫌味道过重了,再到第四天,就真的不能用了。因为届时脂肪会开始酸化,只能用来做员工餐。


其实昨天中午我刚吃过,把太酸的鱼肉再烤一烤,会有种别样的风味,也很好吃。





3,白身鱼

比目鱼、真鲷、七星鲈、鲬鱼、棘角鱼、剥皮鱼、黄盖鲽、红喉鱼、大泷六线鱼、金眼鲷、河豚、青甘鱼、纵带鲹、黄尾鰤、红甘鲹


所谓白身鱼,即肉质偏白的鱼类,活鱼采购较多。


筑地市场的比目鱼几乎全部为活鱼采购,它一般出现在9月,价格开始不断上涨,直至岁末,它的美味达到高峰。肉质肥美,当天宰杀当天吃最有嚼劲,次日嚼劲略失却更鲜美。


真鲷也是几乎全为活鱼采购的鱼。每年1月到3月真鲷即将产卵,那是它的最佳季节。江户时代它还是将军家喜宴上不可或缺的鱼类,同时因价格昂贵也与庶民无缘,这种状态并一直持续到昭和时代。


因为价值高,真鲷也是最早开始研究养殖的鱼。目前真鲷整体产量中有八成为养殖真鲷,但养殖得好,口感并不比野生的差。


真鲷


七星鲈则是随着成长阶段不断变化名称的升官鱼,旺季从梅雨期开始到夏季结束。东京湾的七星鲈鱼捕获量至今未衰减,但筑地评价最好的却是日本海沿岸从京都舞鹤到佐渡岛一带的货品,紧接着是三重县和爱知县的。


鲬鱼的肉质则如河豚般紧实,经常被用来作薄切,能够在寿司店前台作为小菜品尝到它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了。


棘角鱼的胸鳍展开如同孔雀开屏,在水槽里放养偶尔还能听到模糊的叫声。胸鳍展开是为了吓退敌人,叫声则是鱼鳔收缩发出的声音。这种鱼严寒时期的脂肪会散发出微妙的甘甜,活鱼采购,最长40厘米,做日料尺寸恰到好处。


剥皮鱼表皮粗糙如锉刀,却能轻易剥掉,口感类似于河豚,肝脏变大的10月左右,价格开始一路走高至3月前后。它的鱼肉寿司和肝脏搭配不错,养殖的甚至比野生更味美,又以大分县和鹿儿岛的人工养殖最出名。


黄盖鲽也是活鱼交易,它是夏天的白身鱼代表。每年3月、4月比目鱼削瘦的时候,它就差不多要登场了。评价最好的是东京湾的,最大能长到1公斤左右。夏天的黄盖鲽比冬天的比目鱼更好吃。


红喉鱼则因喉咙内部黑色而得名,炖煮味美。


大泷六线鱼最为鲜美时节是在春季,每年刚过2月价格就会上涨,并能持续到8月前后,产地包括青森县、宫城县、北海道。


金眼鲷


金眼鲷是和鲷鱼没任何关系的鱼,名字来由是它作为深海鱼的大眼睛,它近几年才作为生食鱼上市,可做皮霜寿司,在筑地市场,铫子产的评价最高。


河豚不用多说,鲜美。对其味道的追捧,在日本呈现“西热东冷”的态势。


进入12月的青甘鱼腹部脂肪甚至可匹敌金枪鱼大肥,并持续到2月。也被称为”寒青甘“,产自佐渡岛和能登,12月大量上市。入秋后从日本海北上到北海道的青甘,被称为“天上青甘”。


纵带鲹可以长到1米以上,但最受欢迎的却是50厘米左右,脂肪不肥腻,鲜味浓郁,美味无比。


黄尾鰤则是青甘的好伙伴,最多能长2米以上,筑地市场的多在1米左右。与青甘相比,它渔获量少,大部分依赖人工养殖,养殖地在大分和长崎县养殖。


红甘鲹与青甘鱼、黄尾鰤都是好兄弟,最大能长到20公斤,筑地市场上的在10公斤左右,它要“醒”,相当于熟化2到3天才能出味道,最大产地在鹿儿岛,养殖鱼为主。


青甘鱼

二郎点评

比目鱼从打霜季节开始积攒脂肪,

等到变成焦糖色就最美味了;

与比目鱼不同,黄盖鲽夏天应季,

不过鱼身边缘不能使用;

纵带鲹只用野生的,

因为那与人工养殖的不同,

肉质更紧实,口味更清淡;

内海产的七星鲈有股油臭味,不能买,

只能选择福子,

或者从6月开始使用体型较小的七星鲈。

 


温暖季节的白身当属福岛的黄盖鲽,我是这么认为的,虽然所谓的“白身之王”星鲽也正当季,可相比黄盖鲽,星鲽最大的缺点就在于鱼肉鲜度不够久。


比如早上采购了黄盖和星鲽,同时进行处理,鱼身鲜度更加持久的黄盖鲽到晚上依旧新鲜,而星鲽的尾部已经开始发白了。换句话说,这种鱼的肉更容易失去鲜度。所以我实在难以理解为什么星鲽的价格会被炒得如此高昂。


假设让一百个喜欢白身的人尝试星鲽和黄盖鲽,然后问他们:“哪个是黄盖鲽,哪个是星鲽?”


“黄盖鲽的鱼身比较结实,更加男性化,口感也更爽脆,相比之下,星鲽更有白身口味醇厚的特性,鱼身没那么结实,但味道更醇厚,或者更浓。”


想必能做出如此判断的人少之又少吧。


若论白身的等级,鲷鱼当占头筹。将好吃的鲷鱼和好吃的比目鱼放在一起比较,比目鱼必然没有胜算。可是,我却不握鲷鱼。为什么呢?因为比起我心目中最上等的青森比目鱼,游在筑地水箱里的鲷鱼并不算好吃。


我在大阪工作时,有生以来头一次吃到了明石的鲷鱼,那个初体验给我留下的感动实在太强烈,即使过了四十多年,我依旧清楚地记得那时的味道。


它与我所知道的关东鲷鱼想比,鱼身的新鲜程度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口感不一样、甘甜不一样、香气不一样。啊,原来次,原来鲷鱼竟然这么好吃啊,那实在是种难以言喻的美味。


“次郎不做鲷鱼寿司。”


虽然熟客都知道,但还是有很多初次到店的客人会点那个。只是我很难理解,那些客人究竟想尝到什么味道的鲷鱼呢?


现在市面上的鲷鱼几乎都是人工养殖的。毕竟品相好一点的野生鲷鱼价格贵得吓人,数量也极其稀少。不过使用养殖鲷鱼的寿司店老板不可能多嘴对客人说:“这是养殖的鲷鱼哦。”只会回答:“您的鲷鱼做好了。”


因此,客人点鲷鱼的时候,心里想的是肉质上佳的野生鲷鱼,还是肉质松垮只有脂肪的养殖鲷鱼,我实在是很难猜测。


无论什么鱼,我都绝不会使用人工养殖的。因为就算外表一样,味道也会大有不同。


而且东京很难得到濑户内海鸣门骨鲷鱼的稳定供给,所以每当接到鲷鱼的点单,我都会回答:“很抱歉,我们店里冬天的白身只有比目鱼。”


并且,今后我也不打算做鲷鱼寿司。


因为自古以来,东京寿司店冬季的白身就是比目鱼。



4,贝类

赤贝、中国蛤蜊、小柱、日本鸟尾蛤、栉江珧、帆立贝、海松贝、鲍鱼、海螺、北极贝


赤贝颜色朱红,口感爽弹,自古便是贝类主要的主角。过半货源来自中国和韩国,中国赤贝为天然野生种,冬日旺季品质直逼日本赤贝。


中国蛤蜊日文称青柳,东京湾产的中国蛤蜊有着深橘色外壳,肉厚而香浓,北海道产则奶白色,尺寸较大,若喜欢肉厚而鲜爽的口感,推荐北海道产。


小柱则是中国蛤蜊的贝柱,东京湾为出货地之一,有着独特的甘甜以及特有的嚼劲,特别是东京湾出产的小柱,橘黄色备受好评,只是近几年流通更广的是北海道小柱。


贝类的其余几种,对贝类感兴趣的可参照小野二郎意见,这里就不多叙述了。


蛤蜊

二郎点评

宫城县閖上产的血蛤肉厚而清香,

是最佳选择;

7月、8月宫城禁渔,

转为使用伊势、九州和观音寺的血蛤;

海松贝香气和甘甜属渥美产最佳;

三河产的鸟尾蛤,

表面黝黑发亮,严选肉厚的采购回来;

口感爽弹的琵琶鲍比肉质较硬的雄鲍

更适合握生鲍鱼寿司;

颜色较浅的大粒瑶柱来自北海道,

小粒橙色瑶柱产自富津和伊势。


 

文蛤和扇贝


文蛤(蛤蜊)是传统的寿司主题。为何过去的人要用它来做寿司主题呢?那是因为东京湾能捕捞到很多文蛤。


不过东京有很多寿司店都不使用那种主题。文蛤的技术之所以没有广泛流传,是因为有很多老板连做法都不懂。这样一来,拜入他师门的徒弟也就跟着不懂,回老家独立后也不会握那种寿司。因此就传播不开。


不过我听说,最近提供文蛤的店越来越多了,这可能是因为有本美食书上写到过:判断寿司店的优劣,只需看看店中有无文蛤。


贝类有种特性,就是越煮越硬。所以文蛤只能飞快地焯一下水,再放进文蛤熬煮的酱汁混合糖、酱油和料酒做成的文蛤酱里面腌渍入味,这种处理方法跟虾蛄一样,都被称为“腌渍”。


产地选用志摩和三重,不过纯粹的国产货数量稀少,几乎都是在志摩和桑名海域放养了半年左右的韩国产文蛤。只要让其习惯了日本海的环境,原本坚硬的贝肉就会变软,香气和口味也会好上许多,跟以前江户出产的文蛤也差不了多少。


不过,如果直接使用韩国文蛤,那可就完蛋了。吃起来味同嚼蜡,而且肉质方面,就算是腌渍的名家高手,也不可能把如此硬的肉质软化。明明是这么无可救药的东西,只要在日本海养上一段时间就能变出一定风味,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店里备些中国蛤蜊也并无不可,只要有足够好的货源。可是我几年前做过一次之后,就再也没有用它来握寿司了,可能因为那种贝类独特的味道太强了吧。店里的客人很少有喜欢中国蛤蜊的,所以就算采购回来,最后还是会被我自己吃掉。


还有别的贝类我也不会用来握寿司。


首先是扇贝。因为市场上的货源几乎都是人工养殖的,没有做成握寿司的价值。


也有常客会让我“握一个栉江珧吧”,这种贝类是可以采购。虽然可以,但作为寿司主题,它的口味实在太重,想必不会有多受欢迎。很有可能会被我用来油炸或黄油煎,做成员工的午饭。


栉江珧


血蛤、瑶柱、鸟尾蛤


要说以前日本最好吃的贝类产自何处,当然是东京湾。不过现在所有的贝类栖息地都被填成了陆地。据说江户自古以来最好的血蛤产地是千叶的检见川,当时“检见川”俨然成了血蛤的代名词。


不仅是血蛤,那里以前还出产海松贝呢。甚至文蛤和蛤蜊也能捞到。而且比任何地方出产的都要好吃,瑶柱也是一绝。


当然,现在的江户瑶柱也很好吃,只是已经越来越小了。虽然小点也无所谓,关键是里面掺了很多沙子,怎么弄也弄不。等把沙子弄掉了,能用的也只剩下一半了。所以现在我都在使用青森或北海道的大粒瑶柱。


最让人难忘的是江户的鸟尾蛤。最大的鸟尾蛤肉厚度甚至能达到1.5厘米,而且口感柔软,就像绒毯一样。现在的鸟尾蛤最大的一盒能装6个,换做以前只够装3个的。以前的江户鸟尾蛤就是如此壮观。明明一块蛤肉大得要切成三份才能握成寿司,口感却非常柔滑。一般过大的贝类肉质都会很硬,但鸟尾蛤却不会,无论是甘甜还是清香都让人回味无穷。


如今到我们店里来点那个的客人只剩下一个人了。每到鸟尾蛤的境界,那位比我还要年轻一轮的先生肯定会对我说:


“现在的鸟尾蛤啊……”


还记得以前那般滋味的,只剩下我和他两个人了吧。


鸟尾蛤


鲍鱼


寿司店最传统的鲍鱼处理手段,就是“熬煮”。在大锅里“咕嘟咕嘟”地熬煮鲍鱼,一边往里添加酱油和料酒,直到煮出暗红色的靓丽色泽。这种做法会将好好的鲍鱼煮得又硬又难嚼,


然后再将煮好的鲍鱼切成薄片,且不管它的口感是硬是软,反正一旦刷上煮物必备的味道浓郁的酱汁,那种微妙而精细的风味就会丧失三分之二。因此,如果要用那种熬煮出来的鲍鱼做握寿司,根本没必要像我这样拼命寻觅肉质超薄的房州大原产鲍鱼。


不过,我家的蒸鲍鱼如果不用肉质柔软的大原母鲍,也就是琵琶鲍的话,是绝对做不出来的。


为什么呢?


“仿佛品尝到了海洋母亲孕育的福音。那种至高无上的风味和芳香,似乎彻底洗去了过去那些难以下咽之物的记忆。”


大原的琵琶鲍就是这么口感柔滑,入口即化,仿佛大海的乳汁一般香气袭人,甚至让经常光顾的客人发出了这般诗意的感叹。


我认为鲍鱼必须做熟,不能用生肉来握寿司。尤其是肉质较硬的雄鲍,如果切成小粒做成姜醋水鲍还能接受,但实在太有嚼头,不适合用来握寿司,因此,就算客人特别要求用生鲍鱼来握寿司,我也会使用具有潮香,肉质柔软的琵琶鲍。


不过如果生吃,就算是产自房州大原的鲍鱼,也跟其他地方的鲍鱼没什么区别。只是一旦做熟,风味就截然不同了。其他产地的鲍鱼一煮就会流失风味,味同嚼蜡,相反,大原的鲍鱼却会产生一种醇厚浓郁的特殊风味。


切大原鲍鱼的时候,我每切一刀都要擦拭一下刀刃,因为鲍鱼肉中会渗出丰富的胶质,黏在刀刃上影响工作。大原鲍鱼之所以比其他鲍鱼更具风味,关键就在于这种胶质的含量之差。







5,虾、虾蛄

斑节虾、甜虾、牡丹虾、缟虾、白虾、虾蛄


流转最广的那部《寿司之神》纪录片中,有他去筑地市场买虾的镜头,那个水产点老板手捞起来的就是斑节虾。它基本上都是活虾交易,场内的虾屋也就有水槽。上世纪60年代开始规模化人工养殖,目前筑地市场的多数斑节虾都是养殖虾,主要来自于长崎县和熊本县,此外还有中国的货源。


每年春季到秋季,也有天然野生斑节虾登场,东京湾以西的浅海至今还能捕获到野生斑节虾,夏天的东京湾沿岸的富津和竹冈还能捕获到江户派野生虾,野生虾和养殖虾生食区别不大,但烹煮后,天然虾烹煮过后的轮廓会更清晰鲜明,而用生虾握成的寿司则叫做“勇寿司”。


甜虾是基本生食的一种虾,个人不喜欢那种软糯的味道,可能因为它是冷冻虾吧。日本甜虾产量十分稀少,上世纪80年代以后,多从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日本阿拉斯加地区进口,价格亲民,所以有人气。


虾蛄

二郎点评

使用东京湾的大斑节虾,

但要买到同样大小的野生斑节虾

非常困难;

横滨小柴产的虾蛄用来腌渍,

只使用有虾籽的,

所以季节限定在4月至6月中旬。


 

虾蛄


我们店里的虾蛄特别大只,而且全都有虾籽。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自己很喜欢虾籽那种咬起来脆生生的口感,每次采购都会挑选有籽的虾蛄。或许因为如此,客人们也都喜欢上了脆生生的虾蛄。


市场上的虾蛄都是混在一起,放在小箱子里卖的。那么,我为何能买到全都有虾籽的雌虾蛄呢?


秘密就在于不选虾蛄,而选虾籽。因为一眼就能看出虾蛄是不是有籽,所以我会亲自动手,“有虾籽的放这箱,没虾籽的放别处”将它们区分开来。因为虾蛄店老板跟我已经有很久的交情了,也会放任我这种任性的举动。


虽说如此,他却不会抱怨:


“次郎太任性了。”


因为与我相反,有许多寿司店老板都认为:


“容易贴合米饭的雄虾蛄更适合做握寿司。”


同样也有很多客人只要是虾蛄都爱吃,不管里面有没有虾籽。事实上,我家偶尔也会有客人说:“用来做下酒菜还不错,可是握成寿司,你不觉得虾籽会影响口感吗?”

每逢接到那样的要求,我都会特别挑选虾籽比较少的做给客人,万一那天的虾蛄全都鼓鼓胀胀的,我就会假装听不见。干了这么多年的寿司店老板,这种把戏还是玩得来的。


斑节虾


东京湾靠近神奈川一带可以捕捞到品相极佳的寿司主题。虾蛄当属小柴。穴子则是野岛,至于斑节虾,横须贺外海是最棒的。对岸的富津虽然也不差,可惜体型和数量都达不到要求。


为什么江户一带的最好呢?那是因为无论从甘甜、香味,还是烫熟后的色泽,它综合起来都是最佳的。


这可能是因为食物丰富吧。


若海水没有受到一定的污染,适合斑节虾的食物就不会生长。“水至清无虾”,东京湾再次成为斑节虾绝好的栖息地。


尽管鱼贝类已经重新开始栖息在东京湾,可事实上,那里依旧蔓延着一股油臭味。在浅水区栖息的七星鲈不能用。乌头鱼更是碰都不能碰,不过栖息在海底的斑节虾却不会染上油臭。


斑节虾一年两次应季。分别是海水温度升高,虾类活动开始频繁的春季,以及准备进入冬眠期,攒了很多脂肪的初秋到冬季,但我认为春天的斑节虾最为美味。


春天的斑节虾脂肪肥美,剥壳时留在案板上的虾膏甚至很难洗掉。


当然也有寿司职人声称“夏天才应季”。因为天气一冷,虾类就会钻进海底的泥沙里冬眠,所以产量最大的应该是夏季,但不知为何,江户一带的虾好像是不冬眠的,因为冬天也能在市场上见到,所以我一年到头都能采购到江户虾。



6,乌贼和章鱼

鱿母、墨鱼、长枪乌贼、白乌贼、北鱿、萤火鱿、大章鱼、普通章鱼


乌贼的幼仔叫做墨鱼,长大一点就是乌贼,最大号的乌贼则被叫做鱿母。


生乌贼做寿司,是昭和初期的事情,此前,日本人一直习惯煮熟或烫熟来吃。作为一种软体动物,一年四季都有各种乌贼结合时令出现。


春天是鱿鱼和白乌贼的季节,秋天到来的时候,墨鱼开始汁肥肉美,与此同时长枪乌贼也开始顶替白乌贼出现在货场上。


在筑地市场可以靠乌贼来感知四季的变迁,章鱼则是靠口感和风味香气来彰显自身存在的重要主料,非洲产的普通章鱼目前已经占据了主流市场,不过日本章鱼刚煮好时香气更盛,美味诱人。



至于鱿母,则是市面上能见到的最大号乌贼,身长将近40厘米,价格也最高,往往要放上2到3天才能“醒”出它真正的好味道,它还有另外一个别名叫“乌贼之王”。


墨鱼表面上看乌漆麻黑,但剥去表皮却肉身肥嫩,它作为乌贼的幼崽,以“新乌贼”之名被享用,其中7月下旬鹿儿岛产的墨鱼,初物能卖到上万日元每公斤。


二郎点评

一条乌贼能握4个寿司的大小最佳,

到3月前后就会长成一条握8个的大小;

墨鱼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的时节,

一条只能握1-2个寿司,

是这个时节独有的口感;

鱿母因为是活物加工,

所以肉质很硬,

要突出口感则比较适合做成刺身。


 

八月开始上市的墨鱼是把初秋带到寿司店的使者。因为乌贼的成长速度非常快,在墨鱼时期还能做出使用整只腌渍或两只腌渍的握寿司,到夏季结束,秋意渐浓的时候,就会长成能在鱼店里看到的那种尺寸的鱿鱼。所以一旦错过机会,就得再等一年。正是因为这个,才会有许多客人每年都很焦灼地等待着,心中默念:


“还没出来吗?还没出来吗?”


把墨鱼半透明的纤薄身体整只握成寿司,还能透出底下鲜绿的山葵,让人食欲大振。虽然缺乏乌贼特有的嚼劲和醇厚风味,却拥有柔软的口感和甘甜,以及体型完整的美态。


为了凸显这些特征,最为重要的是保证新鲜程度,为了保证鲜度,必须一大早就迅速完成处理工作,并尽快用完。一旦留到第二天,难得的半透明色泽就会变成浑浊的白色,口感也不好了。


说到用做寿司主题的乌贼,无论从口感还是跟寿司饭的搭配上看,普通乌贼都是最好的。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虾寿司及长枪乌贼寿司


昂贵的鱿母做成刺身最好吃。正也因为如此,它被称为“夏季乌贼之王”,那么作为握寿司的主题,它的风味又如何呢?


我们店里使用的鱿母都是在水箱里游来游去的活物,因此肉质会特别硬。握成寿司时根本无法贴合米饭表面。那种乌贼只有切成细条做成刺身,一口咬下去的时候才能品味到独特的甘甜。那是最好吃的做法。因此,只要没特别要求,我都会在握寿司时使用完全贴合米饭表面的乌贼,而将鱿母做成下酒菜。


章鱼冬天应季。不过让人意外的是,很多人都认为那是一种没有应季概念的主题,因此每当客人们大夏天的管我要章鱼,听到我回答“不好意思,现在不应季”的时候,都会露出奇怪的表情。其实,夏天削瘦的章鱼类并不好吃。如果要吃夏天的煮章鱼,还不如到鱼店去买还比较合适。因为那是应季时期煮好后放在冰箱里冷冻保存的。


不过,如果寿司店想做出真正好吃的章鱼握寿司,就必须自己煮。至少“京桥”的师傅是这样教我的。煮好的章鱼触须又肥又香,风味十足,但仅限于十一月中旬到三月下旬这个应季时节。


我使用的都是不足两公斤——只能长到1.5-1.8公斤的久里浜和三崎一带出产的三浦半岛出产的章鱼,不过经常有客人问我:“这是明石的吗?”之所以能得到如此好的评价,必须自夸一下,这都得益于我的揉搓方法和烹煮方式。


章鱼最重要的是揉搓时机,如果用太新鲜的章鱼肉来揉搓,不知为何煮好的时候触须中间会出现空洞。因此要判断什么时候腌渍,什么时候烹煮,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我在昭和二十九年到昭和三十年代中期,因为“京桥”老板的指定,到大阪担任寿司店的聘用店长。在那段时间里,我真正认识到了明石章鱼的魅力。就算不进行特别的加工,只是简单揉搓一下,简单烹煮一下,就能带出十二分的美味和风韵。一口咬下去时,那种难以言喻的爽弹口感是它本身就具备的天然优势。当时的明石章鱼就是如此让人惊艳。


一下锅烹煮,马上就会散发出清爽的板栗味。也有人说“好吃的章鱼会散发出奶香”,但我还是联想到了板栗的香味。


可是关东一带的章鱼仅靠简单的揉搓和烹煮是不可能如此好吃的。既没有爽弹的口感,也没有清爽的香气,同样没有那种独特的甘甜。


于是我就想,关东的章鱼烹煮时必须进行一些特殊加工,最后经过重重失败和挫折,终于发现温度是左右章鱼口味的关键。


煮章鱼必须在人体温度状态下香气浓郁的时候食用。在人体温度时,关东的章鱼毫不逊色于明石的产物。不能更热,也不能更凉。一旦放进冷藏库,香味和口感立刻会减半,再次变成随处可见的普通烹章鱼。


一次我会在“希望请他尝试”的顾客到来前计算好时间开始烹煮。煮好以后就挂起来,尽量将其保持在人体温度。随着温度下降,原本卷曲的触须就会渐渐伸直,方便握成寿司了。


凡是材料经过隐刀加工的寿司,我都会先用粗盐擦一遍再拿给客人。因为粗盐能凸显出煮章鱼的甘甜和清香。由于煮物主题必备的酱汁会抹煞难能可贵的板栗清香,所以我做章鱼的时候不会刷那一道酱汁。


在店里有刚准备好的章鱼时,对吃寿司前习惯喝一杯的客人,我会推荐用擦过粗盐的章鱼作下酒菜。要享受煮章鱼的风味和口感,这是最好的食用方式。



7,煮物、鱼子和其他

穴子、蛤蜊、海胆、三文鱼籽、鲱鱼子、银鱼


日料寿司的一整套品尝菜式,以生食为中心,同时也伴有煮物和醋物。


煮物首先要提的就是穴子,一种看名字不知所以然的玩意。其实它是鳗科的一种鱼,但和日本料理中的鳗鱼有所区别。我们常说的鳗鱼,是指在海洋里产卵,幼苗洄游到陆地淡水区长大的咸淡双栖鳗鱼,而穴子则是纯海鳗,即海生海长的鳗鱼。


穴子的中文学名叫做“星康吉鳗”,它一般会在梅雨季节进入活跃期,这时候,大海中的饵料丰厚,大量捕食的穴子也会变得越来越肥,美味季节一直持续到夏末。


除了4月-8月,传统产区东京湾的穴子,宫城县的牡鹿半岛、表滨,大阪湾的岸和田,岛根县大田、长崎县对马、兵库县明石也有分布,韩国釜山也有,并会出口到筑地市场。


当然,“寿司之神”小野二郎采用的食材总有些例外,他只使用广岛县野岛产的穴子,而这个地方的穴子甚至不算是筑地市场的大产地,也许小产地才有特殊风味吧。


星康吉鳗


还有个有趣的食材是海胆,生食海胆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此前则是罐头海胆的年代。


海胆全年都有货,其中最好的是北海道利尻到奥尻岛之间的紫海胆和马粪海胆,它们夏季会出现在筑地市场。其他季节主要以俄罗斯产海胆为中心。


海胆是冷藏品,室温被设定在4到7℃的货仓,清晨时的筑地市场大门紧闭,但买手们已经在里面看货了,货舱中摆放着一排排俗称便当盒的木盒,被放在前排最显眼的位置的都是北海道海胆货商手头的极品货色。



看海胆是一种非常考验眼光的事,虽然能看到,但不允许品尝,有经验丰富的买手总结说,海胆首先要看产地,然后是外观,据说海胆表面要像刚出锅的米饭般颗颗立起来才叫好,另外从产地收购海胆、加工装盒的货商也是挑选的关键。


在筑地海胆市场这个讲究经验的世界,海胆交易一天的平均流水高达3700万日元。


红红的三文鱼籽则是将三文鱼卵巢打散后,用盐或酱油腌制而成的食品,因为可以冷冻保存,所以全年有售。通常在日本料理店吃的三文鱼籽是嫩鱼籽,错过时节的三文鱼籽表皮会变硬,就会类似于塑料弹丸。


鲱鱼子也是腌制食材,全年都可以买到,但是冬季最为应时,是多子多福的象征,所以成了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食材。日本主流货源来自加拿大和美国的阿拉斯加,粗略比较的话,若重视口感可以选择加拿大产,重视外观可选阿拉斯加产。


银鱼是5厘米左右,外形细长、颜色透明的小鱼。江户时代便是勒令上贡将军家的品种。它存在于半咸水湖中,其中青森县最大的半咸水湖小川原湖占据6成全国产量,但它不是最为上等,上等的在岛根县的宍道湖、茨城县的霞浦和北海道的厚岸。


二郎点评

穴子只要野岛产的,

一条能握3-4个寿司的大小时

脂肪含量最佳;

酱油腌渍的生三文鱼籽,

在旺季大量采购,零下50度冷冻保存;

海胆则使用北海道和青森出产

口味甘甜的白海胆,

越是纹路细密偏向奶白色的越好;

玉子烧加入对虾泥和山药,

使用奥久慈的鸡蛋,

每块玉子烧都要花40分钟烹制。


 

很多人都会说,海胆的季节是夏天,不过东京的海胆倒是在寒冷季节更加美味。


在海胆的产地北海道,夏天应季的是日本海出产的海胆,冬天则是太平洋出产的海胆。因此几乎一整年都能捕捞到应季美味,而我所使用的白海胆由于不适应炎热气候,特别在夏季更容易化掉,明明是用喷气机空运过来的,才放到晚上就会化成海胆汁流出来。


于是夏天我也使用不易变质的红海胆(马粪海胆),这种海胆是数量稀少的高级货,可是口感较硬,不适合用来做我们店里的握寿司,试吃比较过后,我还是尽量使用白海胆。


总之由于每块卵肉都足有成年人拇指大小,头一次见的客人都会吓一跳,而且那种高雅的甘甜以及香气和色泽,与店中的寿司饭更是绝配。


筑地市场的生海胆,全是从北边运过来的,西日本的小肉海胆绝对不会出现在市场上,那东西并非不好吃,特别是山口县的人更是骄傲地宣称那是“日本第一的海胆”,可是捕捞数量实在太少,根本不足以供应东京,恐怕也很难长时间保存吧,西部向来只有用酒或盐腌渍过的海胆会运到东京来。



话说回来,前不久有位住在山口的先生给我送来了下松(濑户内海)的生海胆,可是试吃过后,我发现杉木香的气味渗透到了海胆卵肉里。那个味道不仅刺鼻,而且还让口感带了一点苦涩,难得他送我如此珍贵的海胆,真是可惜了。


在这一点上北海道做得很好,因为那边使用的是不会散发味道的木箱,在此之前还要铺上一层隔绝气味的衬垫,做得非常细心。


总之北海道和筑地已经做了长久的海胆生意,现在虽然开始使用喷气机,但在昭和44年(1969年)以前还是用夜班火车运送过来的,早上到河岸一看,还能看到好几个背负着一层又一层海胆箱的搬运工。


“从哪来的?”

我一问。

“北海道”

他们就会回答。


把海胆搬运过来的人都是旧国铁的职工,现在怎么样我不晓得,不过以前国有铁路公司的退休人员都有全国各地免费的通行证。


当时从北海道到东京,好像要一天一夜吧,由于那个时代还没有聚苯乙烯泡沫保冷箱,一不小心就会破坏鲜度,尽管如此,他们还是通过各种努力将海胆平安送到了东京,并没有招致任何投诉。


防臭衬垫和不散发气味的木箱,正是北国海胆批发商努力的结晶。


因此我使用的都是函馆“田立”家的货源,因为他家的海胆都是在北方四岛周边长大,卵肉大得惊人,根据木箱旁贴的标签可分为金、绿、蓝、靛四种等级,全都是堪称特等品的品质。


筑地市场贩卖的海胆,包括进口货源,总共有几十种等级。顺带一提,某日我打听到供货商的批发价,一箱的价格可以从300日元到15000日元不等,品质之差可谓云泥之别,当然,田立家的海胆都是“云”级别的。


怎么才算“云”级别呢?一个海胆中必须能够取出五块卵肉,出货时要先用盐水洗净表面脏污后打开海胆壳,处理好卵肉后再出货,若非技术熟练之人来操作,往往会让卵肉边缘破碎。


除掉那些破碎的卵肉后,再根据大小和形状、色泽进行严格挑选,只有极其有限的卵肉才能够被评定为“金”或“绿”。


因此“金”可谓是万里挑一的贵重物品,因为若不能奇迹般地百分之百达到海胆美味的三个条件,绵密的颗粒、证明其新鲜程度的膨胀经脉,以及毫无瑕疵的鲜黄色,是无法被盖上“金印”的。



如此高级的海胆,500箱中顶多只能找出一箱,因此就连每天都要采购海胆的我整个季度也顶多能见上四五次,平成八年和九年甚至一次都没见到过,当然,只要见到我必定会买下来,因此能够尝到的客人是十分幸运的。因为很难见到如此贵重的海胆,我平时使用的“绿”已经算是市场上等级最高的了,“金”和“绿”的差别其实很微妙,连我也无法清楚分辨出来。


像鲷鱼和比目鱼这种食材在普通饭店也能吃到,不过若想吃美味的海胆,还是要成为好寿司店的常客,因为当天买走市场上最高级海胆的都是寿司店。


就算价格飙升,我还是想在店里准备上等海胆,就像金枪鱼一样,海胆也同样是寿司职人的坚守。







参考资料:福地享子著,吕灵芝译,《寿司手帖——筑地市场渔获全书》,新星出版社,2017年12月。


里见真三著,丸山洋平摄影、吕灵芝译,《寿司之神》,新星出版社,2016年3月。


小野二郎、金本兼次郎、早乙女哲哉著,小松正之监修,张雅梅译,《巨匠的技与心》,湖南文艺出版社,2016年8月。


- END-


喜欢我们的文章,请点赞并转发,即使这个栏目阅读量不大,但为了点赞的旁友,我们也会坚持做下去。


你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阅读原文』直达定制说明

-------------------------------

〖 点击关键词,一贴攻略日本 〗


签证 / 机票 / 天气 / 选旅店 / 短租 / 餐厅 / 日元 / 日语 / 交通 / 盲购温泉  / 安全 / 核辐射 / 跟团初访 / 中秋 / 十一 / 红叶/ 北国 / 一月冬季限定 / 春节 / 二月 / 三月  /  / 淡季樱 / 四月 / 五一 花火 / 五月 /  六月 / 夏季 / 富士山  / 轻井泽  / 函馆 / 大阪 / 北海道 /  飛騨  / 寿司之神 / 川久保玲 / 妹尾河童 / 建筑 / 有田烧 / 女儿节 / 登山 / 忍者鞋 / 手帕 / 江户电影展 / 你的名字 / 森林工人 / 怪谈 / 东爱 / 浮世绘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