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逛完日本东京“颜真卿特展”,这位台北故宫深度导览小哥要哭了

A.J,阿布 阿布旅行手记 2024-03-18

东京国立博物馆外的特展宣传(A.J/摄)


A.J/口述

阿布/整理


昨日晚间,一位专程从台北赶到日本东京,观看在东京国立博物馆举行的“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书法特展的台北故宫博物院深度导览小哥A.J,给阿布旅行手记分享了他当天看展异常深刻的感受。


这位台北导览小哥说,这次在东京的特展,完全对得起台北故宫博物院包括颜真卿《祭侄文稿》在内的四件国宝级展品。


他在整个特展会一整天观看下来,发现日本展方不仅非常用心细致,而且也几乎将自己珍藏的国宝级展品悉数展出。


满场共计177件展品中,除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4件展品和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件展品外,其余172件展品皆为日本各大博物馆所珍藏的中国珍稀书画作品,整个特展所呈现的中国书画豪华程度,堪称前无古人。


走遍全场的他说,他一路都非常感动,甚至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并反复强调,这是一场绝对值得参加的特展。


以下便是他的口述。


东京国立博物馆正门(A.J/摄)



一场对得起故宫国宝的特展


我是1月18日早上8点从我住的青年旅馆出发,去的东京国立博物馆,一大早就看到门口拍着长长的买票队伍。因为提前在网上买了票,所以不用排队购票,而是拿着票直接进场。


早上9点半,我正式进入平成馆的二楼开始看展,一直看到天黑。


整个平成馆的二楼都是展厅,摆满了不同时代,有关中国文字演变的拓片、书画等展品,由于内容实在是太丰富,甚至中午只是在博物馆花了2000日元,匆匆吃的一份炸牡蛎饭,下午继续看展。


2019年1月18日早晨等待进场的人群(A.J/摄)


相比于观展五味陈杂,博物馆里昂贵的饭食味道显得寡淡。看完整个特展,我确实挺感动的,有一种想哭的激动感。


在我看来,这场特展也可以看成是中国文字演变展,从甲骨文开始,一直到清光绪9年赵之谦《行书七言古诗四屏》,平成馆里的177件展品,非常完整地将中国文字历史介绍了一遍。


其中,中国唐代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的29件书法展品是特展主角,卷入争议漩涡,由台北故宫博物院拿来参展,有着“天下第二行书”之称的颜真卿《祭侄文稿》原卷,更是主角中的主角,参展方单独辟出一间展室独自展示这幅稀世作品。


此外,展方还很花心思地展出了一帖《祭侄文稿》拓文,以方便参展人群比照观摩,它来自东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其余27件颜真卿书法展品,除了《麻姑仙坛记(何绍基藏本)》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其余26件皆为包括东京国立博物馆在内的日本多个博物馆藏品。


2019年1月18日在大门外排队的人群(A.J/摄)


尽管颜真卿书法展品,在数量上为全场最多,但陪展的作品亦不逊色。


其中,中国晋代书法名家王羲之的书法展品便有13幅之多,而由日本各个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宋代四大书法名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书法作品,更是悉数展出,且皆为不多见的卷轴作品。


全场书法展品涉及的其他中国书法名家还有——虞世南(唐)、欧阳询(唐)、褚遂良(唐)、张旭(唐)、怀素(唐)、柳公权(唐)、赵孟頫(元)、董其昌(明)、何绍基(清)等;涉及的中国政治人物作品更包括——李斯(秦)、唐高宗、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欢迎关注阿布旅行手记,后台直接联系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从展品分类来看,书法、墨迹作品大概占了三分之一的比例,其余三分之二则是拓片。但这个几乎囊括整个中国书法史,历朝历代最顶尖书法名家的阵容已经非常强大。


也是因此,我觉得这场特展特别对得起那四件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国宝,《祭侄文稿》和它们同处一堂,着实让人惊艳,再想想它们又是在异国他乡实现了汇聚,心里又有别样的心酸。


具体该从何说起呢?就先从为《祭侄文稿》专门设立的展厅说起吧。




悲恸地看《祭侄文稿》


上午11点左右,我排队进入了专门为颜真卿《祭侄文稿》而设的独立展厅。


那个独立展厅的布置,营造的是一种非常悲恸的祭奠氛围,进去就有很强的带入感,那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室内挂着印有《祭侄文稿》的红色经幡,每个经幡上都有一段文稿中的文字,置身其中,就好像身处唐代古人的出殡现场。


在玻璃展柜正上方,贴着大幅的打印版《祭侄文稿》,排队的人抬头就能看到,展厅左边、右边和前面,还有图卡,分别介绍这幅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解释为什么会发生安史之乱,加上颜真卿的生平。


那个展厅最酷的地方,是做了一张展示地图,地图上特别标示着颜真卿去过的地方。

展厅内还有两个电子显示屏,一个屏幕播放着手写那个文稿的样子,另一个则是实拍的文稿纪录片。


而在文字说明上,这个展厅和外面其他展厅不一样的地方,除了有简体中文、英文、日文、韩文,还有繁体中文说明,而在展厅外,是很少有繁体中文说明的,此外,这个展厅内还有台北故宫博物院的logo。


那个展厅做得太厉害了,现场感染力量很强的。单从这个展厅的安排和布置来看,日本展方对待此次特展,的确是非常认真和细致,且花了很大心思。



此外,整个特展的细节,都做得非常到位。比如看到王羲之作品,在作品展柜下方,还有一个卡通版的王羲之形象,这些卡通形象,更不止于王羲之,还有虞世南、褚遂良、怀素等等,可惜的是不能拍照。


特展另一个细致和花心思的地方是,它展出的一些拓本,并不是单单摆出一件陈列,而是同一张拓片,展出了不同年代不同的版本。


比如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就有“海内第一本”、“天下第一本”、“官拓本”、“犬养本”等7个版本。比较不同时期的拓片版本,其实还是有很多细微差别的,这会让观展人更觉得妙趣横生。



再比如《兰亭序》,竟然有四件展品同时展出,即“开皇本兰亭序(王文治本)”、“定武兰亭序(游丞相藏玉泉本)”、“定武兰亭序(犬养本)”三个拓本,以及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的“黄绢本兰亭序”摹本。


上述“定武兰亭序”的这两个版本也是最有名的《兰亭序》拓碑版本,再欣赏欣赏褚遂良临摹的“黄绢本兰亭序”,那种感觉犹如饭桌前摆着满盘珍馐,令人目不暇接。


和网上流传说可以随意拍照不一样,全场除了高13米,由唐玄宗所写《纪泰山铭》拓本可以拍照外,其余展品都不能拍照。欢迎关注阿布旅行手记,后台直接联系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这也是说,目前流传在网路上的各种特展会场内照片,除了上述《纪泰山铭》,其余展品照片皆为偷拍,当然,少数经展方允许,媒体所拍不在此列。


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的《纪泰山铭》(A.J/摄)



五马图、兰亭序和中国人


全场展品中,我最大的兴趣不是《祭侄文稿》,因为之前大家都知道它来参展,所以好奇心倒不是最大,我花最长时间看的是李公麟的《五马图卷》,作为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我在那个展台前看了大概有20多分钟。


我第一圈去看《五马图卷》的时候,发现旁边有四个人边看边说着国语,我还以为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没想到他们是中国台湾相关研究机构的研究员。


那四位研究员比我看《五马图卷》要细致、认真很多,因为我走开后看完其他展品,再回到这个展台,发现他们还在那儿看。而怀素《自叙帖》感染力也相当之强,竟有观展者不禁用手比划写法。



东京国立博物馆这次的特展,基本可以说,它基本将日本国内所有中国珍稀书法藏品都毫无保留地展现了出来,能亲眼目睹这些稀世珍品原卷、原贴、摹本共济一堂,实属人生之幸。


你很难想象同时看到中国宋代四大书法名家“苏、黄、米、蔡”作品时的那种震撼。这次特展展出的不仅都是长卷,黄庭坚的作品更有两卷。


台北故宫博物院虽说也有“苏、黄、米、蔡”的作品,但很难得同时展出长卷,大部分情况是分开展示,就算是其中一个人的作品,也会有人去看。


另外,还有王羲之的真迹摹本,这次展出的其中一幅,是这几年才认定是王羲之的作品,那副作品非常干净,完全没有历代收藏家的鉴赏章,可见很早之前就流入了日本收藏界。而王献之的《地黄汤贴》,则是1911年左右到的日本。


王献之的摹本作品,应该是从清宫里流出来的,因为我看到上面有宋徽宗的收藏章,说明它宋朝的时候,就已经进入内廷,并被宋徽宗收藏过。



现场的观展人让我很惊讶的地方,是来看展的中国人非常多,可能和日本人的比例能达到1:1,而且很多都是年轻人。


怎么能看出来是中国人呢?除了听他们说话,可以判断出他们是中国人外,旁边休息时,也总会看到一堆人拿着手机在发微信。


我真的觉得你应该来看的,非常值得和震撼,下周一我回台北,但春节过完,等到2月22日我还会带着女朋友来看。因为这次看完,我脑子里还有很多未解疑问,待我回去把这些疑问想清楚,再次观展必定还会有其他感受。


- END-


『阅读原文』直达定制说明

-------------------------------

〖 点击关键词,一贴攻略日本 〗


签证 / 机票 / 天气 / 选旅店 / 短租 / 餐厅 / 日元 / 日语 / 交通 / 盲购温泉  / 安全 / 核辐射 / 跟团初访 / 中秋 / 十一 / 红叶/ 北国 / 一月冬季限定 / 春节 / 二月 / 三月  /  / 淡季樱 / 四月 / 五一 花火 / 五月 /  六月 / 夏季 / 富士山  / 轻井泽  / 函馆 / 大阪 / 北海道 /  飛騨  / 寿司之神 / 川久保玲 / 妹尾河童 / 建筑 / 有田烧 / 女儿节 / 登山 / 忍者鞋 / 手帕 / 江户电影展 / 你的名字 / 森林工人 / 怪谈 / 东爱 / 浮世绘


希望阿布推出更多有用的旅行贴士的话,就点个“好看”,点赞数超过15,我们一周内再更一篇实用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