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常思圣人之道——开启生命的无尽藏
我们今天讲了学跟思,又讲了思的两种方向―广阔的,也可以说两边都照顾的;以及提升的,它有个归属,归属到人性的本然―其实这也是圣人之教,孔子虽然没有讲那么多,但是,人类心灵的智慧,他的发现总是同一个源头。所以,假如我说对了,它也是合乎孔子的愿望,也可以说,孔子如果在现代这个时候,孔子会怎么面对这个中西方文化问题?就好像王阳明,他被贬到龙场驿,在那里生活是很困苦的,很多仆从都病倒了,王阳明还要唱歌给他们听来安慰他们;像这个时候,这么困苦的情况之下,王阳明就自问一个问题:“圣人处此,当复何为”?他思啊想啊,圣人在这个情况之下他会怎么办?这种思考模式,我们也可以学,我们要常常这样想,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方法、自修的方法。
任何时候,尤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问这句话:“圣人处此,当复何为?”这时候说不定你所读过的经典圣贤之教,就真的是会跳出几句来,来让你作参考。所以在这个地方,就可以看出学问的作用了。王阳明在那个时候四无依傍,没有一个可靠的,生命危在旦夕。虽然“朝闻道,夕死可矣”,但道在
何处?而“圣人处此,当复何为”?《论语》当中孔子或许没有被贬到穷乡僻壤,瘴疠之气横行的地方,但是,《论语》当中所展现的情怀、精神、理想、愿望,它却是永恒的。所以,对于这些文句的学习,你不只是学习到文句,还要能够抽取出其中永恒的道理。《论语》当中有的是直接讲道理,有的只是讲事件;直接讲道理的固然是道理,但是那个道理呢只是就着某一种情况而说的道理;讲事情的固然是讲事件,不过呢,在讲事件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同时思考它背后的道理;所以讲道理固然是道理,讲事件也是道理。而讲这么多道理,其实它是相通的,这样子我们就可以在随时用这些道理,这就是“思”的能力。
虽然常言道:“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只要说得有理,可以说都是对的,但是,“对”并不一定是全对。这个思考模式请大家要常常记在心里面,对自己也可以常常这样反省:噫,我这个道理是对,但它是全对吗?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对的,就一杆子打翻一船人呐,要自己谦退一点,不要太过“得理不饶人”。得理,你不是对吗?你的看法当然是对的,但是,你因为你的看法对就可以不饶人吗?需知对的并不一定是全对,别人的意见听起来也说不定是,哎,有道理。但对于有道理的,你马上也要用同一种态度来面对:难道这是全部的道理吗?所以这种思考的模式―所谓的“对”并不一定对―可以应用到很多方面,小的方面,你的待人接物,生活中常常会有与人不同的意见、不同的看法,要用这种心态来处理,大,则可以大到整个民族文化。
我发现一百年来的我们中国的教育,包括台湾,乃至于整个东亚教育都犯这个毛病,犯什么毛病呢?对了就一面倒。西方的教育对吗?当然对啊,有道理啊,经过学者的研究当然有道理啦。我常举例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那是一个对儿童从出生到他十二岁认知心理变化的研究,主要研究人类认知能力增长的过程―他这种研究对吗?当然对;那我们的教育要不要按照这种程序来编教材、来运用恰当的教法呢?当然要。它有道理,我们应该遵从。但是我们却没有再问:他的道理是不是全部的道理?我们是不是一切都要遵从?应该要问这个问题。最近一百年来整个世界不问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是很明显的,你可以发现,皮亚杰的理论是有限制的,这个限制在皮亚杰本身给了自己限制了,因为他说他的心理学叫作“认知心理学”。如果把这个心理学拿来用在教育上,那我们可以这样说,它是在认知方面的教育应该遵照的原则、原理,不是吗?如果这样,我们马上就会想到,为什么要加这个备注―“在认知的教育上”?可见教育不只是认知的教育,是不是?所以,一个人如果能够常常有这种思考的态度,他的心灵世界是很容易展开的。教育不只是认知的教育,它还有其他方面。还有哪些方面呢?如果是做最简单的分类,就还有与之相对的、非认知的学问。接着再去思考,什么叫非认知的学问?如果能够把非认知方面的学问确定地指出来,乃至于非认知方面的学问又可以分成几个类型,你都能一一列举,那么你心灵所笼罩的范围不是越来越大了吗?其实除了认知的学问之外,如果人类还有其他学问,都是属于非认知的。最明显的就是艺术的教育,美感教育是非认知的嘛;然后像语文的教育,它一半属于认知、一半属于非认知的,因为语文教育里面它有性情的教育,性情的教育是非认知的嘛;还有品德的教育,品德是非认知的嘛;还有理想的教育,理想是非认知的嘛;还有智慧的教育,智慧是非认知的嘛。而美感、品德、理想、智慧这种教育跟知识的教育、认知的教育比起来,我们又要划分,它是平面的分庭抗礼的呢?还是有本末轻重?所以《大学》教我们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分别本末终始,这就是立体的思考方式了。
对于每一个道理都要这样思考,它是终还是始、是内还是外、是本还是末?当这样我们就能够一面学、一面用思来扩充我们的学,然后再把所学的各方面用思来连接、来融会、来贯通,这样我们就比较容易开出我们生命的整个的所谓“心灵世界” 。我们的心灵世界原来是一个无尽的宝藏,叫作“无尽藏”,我们用“学”跟“思”来开启我们生命的无尽藏。这一种学思的模式、这种思考的模式是要练习的,我们要時常保持警醒,因为人往往会昏沉,就“学而不思”,拿着鸡毛就当令箭,见到风就是雨,然后随着大众盲从随波逐流,这些都是因为不思。我们能够有这种态度,而且要付诸实践,常常要提醒自己,这样子,我们或许就更能够符合孔老夫子的教导,他希望我们学而思、思而学。而我感觉到“思”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是很重要,所以今天讲“学”与“思”,是以“思”为主,希望提供给各位参考。我这一讲就讲到这里。
谢谢各位!
论语七讲前期内容: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倡导教育之本质,让读经变化人生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1838470267@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依仁(微信号:18511288418)
请长按上面二维码,关注爱读经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15011170557(可加微信)
爱读经读书会|103382880(qq)
爱读经官网|www.iduj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