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录取通知书和500万人民币,你选哪个? | 物质主义
大学堂
﹀
﹀
﹀
我就爱钱钱钱 你能拿我怎么样
捡到钱钱钱 天气就会晴朗
不要说我思想坏 钞票难道你不爱
大家都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
——南征北战《我爱钱》
“清华北大录取通知书和500万人民币,你选哪个?”
“直接500万,下一题。”
“别说500万,50万我就选了。”
“当然是500万,我就是北大毕业的。”
“还是选500万吧,只有钱才最实在。”
早些年某相亲节目“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金句爆红,广州妇联关于女大学生价值观的调查红皮书显示,近60%的女生想嫁给“富二代”,并且表示可以少奋斗许多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都在倡导消费,比如实行“拉动内需,鼓励消费”的政策,从而导致许多人们的物质主义倾向增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功利主义和消费主义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盛行,青少年也不可避免地受此影响。
物质主义者将物质占有视为其人生的重心,由消费行为来获得生活上的满足,忽视精神层面对生活的意义。心理学家认为,物质主义是一种个人价值观,强调物质财富对于个人生活和幸福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1)认为生活的中心在于获取和拥有财物;(2)相信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源自于财物的获得;(3)评判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关键是所拥有财物的数量和质量。
曾经我也是个不要面包的傻白甜,
后来…
物质主义的影响因素
金钱不足,物质匮乏会自发地引发穷人追求稀缺资源的动机和本能。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们在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会以物质和财富为首要目标,更多的追求低层次的需要,并且将这种追求倾向内化,形成稳定且持久的价值观。研究也发现,人们早期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能够预测未来的物质主义水平,也就是说,人们童年阶段时家庭越困窘,那么长大之后的物质主义水平越高。
家长的物质主义和教养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物质主义水平。首先,父母的价值观通过直接的言语表达和间接的行为表现传递给子女,如果父母认为经济富足代表成功,那么子女很有可能形成相似的价值取向。其次,专制型教养方式的父母要求子女绝对地服从,对他们的行为严加看管和监控,导致他们缺少安全感和关爱,从而倾向于依赖所拥有的物质。并且,父母过多的物质奖励也可能助长子女的物质主义倾向。此外,家庭结构也是导致人们物质主义的因素,父母存在较多冲突时,不稳定的家庭环境剥夺子女的安全感,进而偏向物质主义,因此,生长在破碎家庭中的人们具有更高水平的物质主义倾向。
随着人们的成长和发展,青少年阶段逐渐摆脱和疏离父母,同伴成为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同伴规范和同伴关系能够直接影响青少年的物质主义水平。一方面,人们为了获得同伴的认同和组织的归属,青少年会自发地模仿他人的消费行为,接受他人消费观念,进而内化形成自身价值,比如,周边的同学都用“苹果三件套”,所以自己也要“强行”配齐。另一方面,当遭到同伴排斥时,人们也通常企图通过追求外在目标(如财富、物质等)的手段来弥补,进而增强物质主义倾向。比如,情场失意后,人们可能看破红尘,认为只有钱才是靠得住的。
人们除了深受父母和同伴的影响,大众传媒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充满商业气息的广告和传媒想方设法刺激人们消费,这与青少年的物质主义价值观密切相关。更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迅速发展,其运营模式迎合人们的需求,对人们的价值取向有着深远的影响。比如,咪蒙的经典语录“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女人年轻的时候首先该干吗嘛?先挣钱”等等。研究发现,大众传媒中的物质主义信息会被人们同化到自身价值观结构中,并且,越容易受传媒影响的人,越可能具有高水平的物质主义倾向。
曾经我以为钱是万恶之源,后来…
物质主义的影响后效
物质主义者以所拥有财物的数量和质量作为衡量成功和幸福的关键,会对物质生活设定较高的标准,但往往难以实现,导致对生活和社会的不满意,进而降低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甚至引发生理和心理疾病。大量的研究发现,物质主义与自尊、生活满意感、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关系,而与生理和心理疾病呈正相关关系。此外,物质主义者过度地追求物质目标,忽视人际管理和自我提升,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发展和成长。
然而,物质主义并非百害而无一益的,在某些情境下的物质主义也能带来积极的功效。
物质主义在短期内能有效地应对压力,补偿不安全感,许多人将其作为自我调控的策略。首先,死亡威胁引发人们的不安全感,从而提高个体的物质主义倾向。研究发现,人们可以通过消费行为,比如购买贵重物品,作为自我延续的方式,来缓解死亡焦虑。其次,人们也可以通过追求财富,来补偿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带来的未满足的情感需求。再次,贫困会增加人们的不确定感,人们也可以借助对物品的占有来补偿经济不足带来的负面体验。最后,社会的不稳定会削弱人们的安全感,人们也可以通过寻求物质基础,来缓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此外,物质主义还能对满意度和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
首先,不同的物质主义动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研究者将赚钱动机分为自我整合动机(比如,赚钱是为了休闲、自由、自豪等)和非自我整合动机(比如,赚钱是为了社会比较、克服自我怀疑等),结果发现,自我整合的赚钱动机能提升满意度和幸福感,而非自我整合动机则与之相反。
其次,物质主义者设定的标准也能影响满意度,只有基于现实的期望(比如,为了改善家庭状况、提升受教育水平等)才有积极促进作用,而基于幻想的期望(比如,为了成为大富翁)则与之相反。并且,研究发现,能够达标设定标准的物质主义不会损害幸福感。再次,有研究者认为物质主义功效的考察需要融于背景中,如果所处环境提倡物质主义,那么这种价值观的持有与幸福感呈正相关。
总而言之,物质主义要么是由于内心没有安全感,自发产生的,要么是由于社会都这样,从“他们”身上学来的。所以,在这个物欲横流、功名利禄、满是世俗的世界,物质虽有益,可不要贪杯哟~
“拜金”一词的出现,好像也预示着一次观念的变革。在那之前我们还蒙着一层质朴,在那之后我们对物质表露出坦荡有时甚至有些过分的追求。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如果有人现在还只识得物质的魅力,而无法沉浸在增长的文化中,那似乎有些倔强而老土了……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人总是先挪动,然后奔跑,最后才学会优雅从容地行走。
参考文献:
[1]李静, & 郭永玉.(2008). 物质主义及其相关研究. 心理科学进展, 16(4), 637-643.
[2]李原, & 李朝霞.(2012). 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内在心理机制探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15-21.
[3]蒋奖, 曾陶然, 杨淇越, 于方静. (2016). 青少年物质主义的成因、测量与干预. 心理科学进展, 24(8), 1266-1278.
[4]李静, 杨蕊蕊, 郭永玉. (2017). 物质主义都是有害的吗?——来自实证和概念的挑战. 心理科学进展, 25(10), 1811-1820.
作者 | 太一
编辑 | J16
(本文由京师心理大学堂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内容
直男 | 情商 | 星座 | 失恋 | 出轨 | 同性恋 | 男女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