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心理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 大学心理教师的多样选择
大学堂
﹀
﹀
﹀
杨玉宇副教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先后访学英国Nottingham大学、美国UCSD大学,现就职于昆明理工大学。
1.您能说一说您的求学和求职经历吗?
杨老师:在完成心理学本科的学习之后,我曾经做过中学教师,之后又去读了心理学的研究生,之后进入昆明理工大学工作。当时学校里心理学相关的方向还是一片空白。
1999年我开始做心理健康教育。那时,大多数人以为研究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就等于心理咨询,而建立一个心理咨询室就等于开始做心理健康教育了。
但随着之后去英国和美国的访问学习,以及在国内的探索,我发现并非这么简单,很多东西需要自己去闯。随着这些学习和探索,现在情况已经好了很多。
2.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您现在的职位和工作职责?
杨老师:我现在是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心理咨询与研究中心的心理教师。从开设的课程来说,相较于隶属本科生工作处的心理咨询中心,我们中心除了一些心理学方向的专业课程,也会上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课程,还会带领同学做一些相关的心理实验和心理体验。
而从研究上来说,我们做的是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但不会是纯粹的心理学,更多地具有交叉学科的特点,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结合的研究。
3.在您看来,在这类没有心理系或是心理专业的学校,对心理教师的重视程度是如何的?工作的压力是否很大?
杨老师:可以说是夹缝中生存。但同时有很大的平台,有机遇有环境也能够做得很好,有能够开辟的新天地。特别是这样的交叉学科,可以说是有市场有潜力的。交叉总是能够产生一些新的东西。
相较于一些心理学专业的传统强校,在一些有需求的学校,比如农、林、工等专业特长与心理学的交叉融合也是很有意义的,是很有希望和发展潜力的工作。这取决于你在这样的工作中是否看到了关键点,看到了自己能做的事情。
学校的地理位置对工作压力也有一定的影响。相比于北上广的学校来说,我们的工作不会有那么大的竞争压力。
4.有同学会有这样的一些担心:在非心理学专业中担任心理学教师,有可能会因为其他一些与心理学无关的事情占用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您对这样的顾虑如何看待呢?
杨老师:是的。就像我,我既教大学生的心理,同时也需要上一些思想政治相关的。但这是你的视野在哪里的问题,其实很多内容都与心理学相关。正如我刚才所说,这其实就是一个交叉的问题。没有必要想着我学习了心理学就必须在这样的一个领域内工作。
其实前人已经对心理学研究了非常多的内容,单纯的心理学已经被研究非常完整,我们已经不可能就单纯的心理学设计出多么精巧的实验。但从交叉学科或是本土化的角度去看待这些问题,很有可能就能够做出新的东西。就像我们会从理想、价值等角度让同学来体验心理学,例如一些集体的沙盘体验,这就很受同学们的喜欢,这些就是学科的结合。所以不是说自己学习这个就要去排斥其他的内容,以包容的心态去看待学科的融合。
5.您认为,成为您这样一位做心理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研究的教师,最为重要的能力有哪些?这些能力又应当怎样培养的?
杨老师:在我看来,不断的学习、不断思考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现在有条件能够到国外去学习。当然国内外差别很大,国外的那些东西也无法照搬到国内。所以如果能够结合起来做本土化的东西,也是能够出很多新东西的。
其次是不要太浮躁,不要急于在很高的平台上出成果,而是在现有条件基础上作出东西来。这不是说要混日子,而是要边学习边做事,在这样的基础上做出新的东西。
6.这一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很大吧?
杨老师:是这样的。而且不仅仅是学校,还有很多企业、政府都有这样的需求。无论是做哪个方面的研究,都可以为教育、企业以及政府提供很多与心理学相关的指导。无论是政策还是市场的需求,对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
7.您在日常工作中会面临一些怎样的问题?
杨老师:其实主要的问题是来自于学校政策方面的,会受到学校平台对学科的重视程度的影响。
8.在您的经历中,您觉得对您影响最大的事件有哪些呢?
杨老师:在我看来,这些事件并不是很“大”的事件,而是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因为一切事件的发生都是之前准备的结果。
首先要知道自己适合去做什么,找到自己的位置。对于我来说,无论是身体不舒服还是其他的什么不好的状态,站在讲台上给同学讲课总是让我觉得很开心。这是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的原因。
其次是要去学习,让自己所喜欢的事情能够不断地延伸发展。
记者 | 许琳旋
编辑 | J16
(本文由京师心理大学堂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内容
直男 | 情商 | 星座 | 失恋 | 出轨 | 同性恋 | 男女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