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反智杠精”,最好直接吊打
编译 | 木棉959
很难说,“你头发去哪了”和“你们这有啥用?专家都是骗人的吧?”,哪句话更让科研工作者糟心一点。如果只是逢年过节应付亲戚还好,那么公开场合发表这种言论,真是会让人……一口老血堵在心口。
从小到大的基础教育课已经告诉了大家:按医嘱注射合规生产的疫苗是安全且对人健康有益的;人类活动会导致全球变暖;进化论解释了生命的多样性和变化;抛开剂量说毒性是耍流氓……
尽管大多数人在学习到这些科学结果后,都会把它们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但总有一些人公开反对这些结果,并传播错误信息。
比如一向嘲讽“全球变暖”的这位
放任这些人发表反科学言论当然是有害的,不仅带偏不明真相的小朋友,万一被付诸实践,还会切实危害到生命。
我们该如何反驳“反智杠精”?
医生小柯终于下了夜班,回家路上想刷刷手机靠沙雕网友恢复元气,却突然发现,这样一条内容突然上了热搜:
你们怎么保证xx疫苗有用呢?它对人是安全的吗?疫苗的副作用和风险是无法估量的!作为一个病人,老百姓不知道在给药前身体对疫苗有什么反应。即使在注射后变得健康了,也可能有有害物质进入身体,只是我们还不知道。医生能打包票不会有害吗?要是几年、几十年过去了突然生病,医生敢保证跟疫苗没有关系吗?
只要疫苗不是100%安全的,你们就不能哄骗着老百姓打疫苗。要求注射到健康人体中的产品100%安全,这过分吗?
@小杠
评论区也是一片硝烟。作为一名医学工作者,深知xx疫苗是经过临床检验、对预防xx病症有效已经被广泛使用的,怎么能放任这样的内容误人子弟呢?
那你觉得,小柯会怎样反驳小杠呢?
A选项:“科学研究发现,你说的这一点不对”
“科学证据是明确的,针对xx的疫苗是一种避免这种疾病的安全的方法,比起副作用和并发症的风险,不接种疫苗而患xx的风险要高得多得多。从它被发明以来,无数临床试验支持了它的效果,比如……
关于疫苗的安全性,我们还要知道,生产方是遵循一项非常严格的协议的,这也证明了,每一批针对xx的疫苗都受到政府的持续监测,以确保疫苗的高质量。让我们坚持事实:疫苗提高了所有人的健康水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建议所有年龄的公民接种疫苗。”
第一种策略,被称为“话题反驳”(topic rebuttal),即用既定事实来反对关于某个特定问题的错误信息。
B选项:“大家看好了,ta是这样偷换概念的”
“小杠要求疫苗100%安全,但在科学上,这一论点被称为‘不可能的期望’。
这本来就是一个不可能的期望,因为科学永远不能保证任何医疗产品100%的安全,无论是阿司匹林还是心脏手术。任何治疗都会对患者在治疗期间或治疗后产生残留的并发症风险。小杠用这样的话术,是在让大家拒绝所有现代医疗吗?”
这就是另一种策略了,被称为“技术反驳”(technique rebuttal),主要是揭露否认科学的人用来误导听众的方法,来说明这一内容的错误和不合理。
哪种反驳有效呢?
小柯分别发布了两条回复,支持者和反驳者蜂拥而至:
“听医生的,听证据的!”
“这么多证据有什么用,万一遇到自己有不良反应,医生还会这么冷静吗?”
“哈,原来是这样,哪怕普通走路也不是100%安全的啊,小杠太偏激了。”
“但说科学不能保证100%安全,不正是支持了小杠吗?”
……
小柯看着有点头大。
其实,不只是医生,心理学研究者也对这些辩论很感兴趣。有心理学研究者进行了线上实验,来检验在反击反科学言论时,话题反驳和技术反驳两种策略到底有没有效果。
这些实验收集了1773名吃瓜群众的数据。在第一个实验中,他们播放了一段关于疫苗接种的辩论录音给一群德国本科生听。在这段辩论中,“小柯”会做出下面四种反应中的一种:不反驳、话题反驳、技术反驳,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研究者测量了吃瓜群众对疫苗的态度,以及在录音前后接种疫苗的意愿。然后,他们两人在不同的条件下重复了这一方案:除了德国本科生,他们还邀请了美国的吃瓜群众,一群普通人群样本;除了听录音,他们还用阅读书面论点的形式来重复了这一实验——毕竟我们少有机会听到现场辩论,而像小柯在网上反驳小杠那样才上更常见的。
这些实验的结果显示,如果吃瓜群众看到太多反疫苗言论,即暴露在否认科学的环境中,就会不那么愿意接种疫苗了;不过,话题反驳和技术反驳都能减少这种影响,而且似乎同样有效。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也有效果,哪怕似乎并没有带来额外的增益。
当然了,无论小柯怎么反驳、辩论、解释,还是会有不相信的人存在,他们固守着自己的观点,用偏见筑起了一道墙。
不过,小柯也并不想说服他们——只要不让他们的言论带偏更多人,他们的墙倒塌时不伤及无辜,小柯就觉得不错了。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结果,”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的认知科学家John Cook说,“这项工作让沟通者相信,他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都会有效的。”
最后,邀请大家一起来做个练习题,你会如何对待这样的答案呢?
学堂君
相关原文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how-to-debate-a-science-denier/
编译 | 木棉959
编辑 | S2
(本文由京师心理大学堂编译,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