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发现口红背后竟藏着大秘密 | 红色性效应(red-sex effect)
大学堂
﹀
﹀
﹀
继上次上帝之手用四条鱼发现了择偶复制效应(闺蜜绿了我,因为我是她的“榜样”? | 择偶复制效应(mate copying)),可爱的心理学家又在鱼身上造次,发现繁殖期的雌性鱼会根据雄性鱼身体上红色的鲜艳程度,来决定是否与之交配,雄性红色越鲜艳,求偶成功率越高(红鲤鱼VS绿鲤鱼)。研究者们将红色与性意义形成联结,在特定的情境中诱发心理状态改变的现象称为红色性效应。除了鱼之外,其他动物身上也存在同样的效应,雄性斑胸草雀有红色鸟喙, 越红越容易求偶成功,面部颜色更红的雄性恒河猴更容易得到雌性的青睐和选择,而雌性恒河猴的“红脸”虽然无法吸引雄性,但是阴部的红色却可以引起更多注意。总之,红色偏好可能是性选择的结果。
兽若如此,人亦当然
人类中的红色性效应
Elliot 和 Niesta 将同一女性的黑白照片分别放在红色、白色、灰色和绿色背景上, 让男性对吸引力进行评分,结果发现红色背景下的照片更有性吸引力。除了操纵背景色,改变照片中女性衣服的颜色(红色VS蓝色),也能体现红色性效应。研究者还对调了评分目标(照片中的人物)和评分者的性别,得出了同样的结论:红色背景或衣服可以提高男性的性吸引力。
主观评分不算,我要事实说话
红色性效应的行为指标
Niesta,Kayser,Elliot和Feltman在实验室模拟等候场景,要求女性分别穿不同颜色的衣服坐在长椅上,结果发现当穿红色衣服时,招募而来的男性参与者会坐得离她更近,而且会问更多涉及隐私的问题。除了实验室情境,其他情境也存在红色性效应。在酒吧里,女性使用口红更容易引来男性的搭讪;在餐馆中,擦口红或穿红衣服的女服务员更容易得到小费;在路边,穿红色衣服的女性更容易搭上男性司机的顺风车;在婚恋网站上,穿着红色上衣照片的女性更容易得到男性的关注。在我国的研究中,也得出一致的结果,手里拿红色笔记本电脑的女性,相比于拿着黑色、银色或蓝色的电脑时显得更性感。
前文已经提及,三刺鱼和斑胸草雀倾向于选择更“红”的异性作为性伴侣,红色能提高性吸引力是因为红色意味着更健康的身体或更优秀的基因。对于灵长类动物,它们面部和阴部的红色与体内的激素水平和器官充血有关,红色反映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繁殖能力。此外,红色本身就是一种性暗示。例如,雌性狒狒、黑猩猩和猕猴在排卵期时,血液加速流动,导致身体某些部位呈现红色,当它们向异性展示红色的身体部位表明已经做好了交配的准备。
人类从进化中继承了这种机制,偏好面部红润是因为红色代表高血氧水平, 反映健康的心血管功能。其次,直立行走和穿衣行为遮挡住了下半身,男性的注意焦点逐渐到上半身,口红和红色衣服开始替代被遮挡住部分的作用。另外,女性向男性展示红唇等,也说明准备好陷入情网、发展进一步关系,反过来,男性也会认为该女性更有吸引力。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红色-性联结在古今中外都有明显的体现,例如新婚之夜见红、红玫瑰象征爱情、红灯区情色交易。无论是在宗教仪式、神话传说、民俗传统还是日常生活中,红色在与性有关的情境形成紧密联结,文化中的红色元素强化着红色性效应。总而言之,红色的性效应是既是从进化中继承而来,也是文化中的红色元素强化的结果。
不成!一般来说,只有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是不同性别时,才体现出红色性效应。换句话讲,红色性效应只对异性有效。研究发现,如果被观察者是女性, 那么只有男性观察者觉得红色增加了性吸引力,而女性观察者不受影响;反过来, 当被观察者是男性, 红色只能影响女性观察者的判断, 而不影响男性观察者的判断。同样,穿着红色衣服的女性更容易搭上男性司机的顺风车,而女性司机不受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同性之间一般无法唤起红色-性联结。以上没有控制实验参与者的性取向,也许同性恋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作用甚微。红色性效应的研究大多数基于择偶的基础上,年龄直接反映了生育力和繁殖价值。以往的研究一般是以适合婚恋年龄的群体为研究对象,例如选取20至30岁的年轻女性。随着研究的进一步进入,将年龄作为自变量进行分析后,只要被观察者是年轻女性,无论观察者是年轻男性还是老年男性, 红色性效应都会发生;可是老年女性却无法受益于红色。
非也,非也。生理周期也是影响红色性效应的重要因素,当女性处于排卵期(受孕几率高),会存在强烈的繁殖动机,更倾向于选择具有性吸引力的男性。研究结果发现,处于排卵期的女性观察者会认为红色增强了男性被观察者的性吸引力。
不容乐观。性吸引力本身是择偶过程中的重要指标,研究发现,相比于男性化的女性面孔, 女性化的女性面孔才能诱发红色性效应。随后的研究也证实,只有吸引力本来就高的女性才能产生红色性效应。说到底,长得好看的才有性效应,长得不好看的只有红色。啊…多么痛的领悟。
以往的研究没有严格控制颜色的属性,色调、亮度、饱和度如何影响效应的发生和强度, 目前几乎一无所知。实验中仅仅给予红色刺激,而未对红色进行定义,可能是导致红色性效应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之一。尽管如此,但仍不可否认:红色可以提高性吸引力。
小编补一句,是不是精细分化了红色,就可以解决了口红色号与皮肤色度的最优搭配的世纪难题?
口红和肤色的绝配?不存在的,女人只想要数不尽的口红而不是一只百搭的口红。并且由于简化原理,一个色号的吸引力只会逐渐下降,多口红的重要性可能就在于此。
口红可以变换不同的红,红色也许会变成欲望;红色也许会变成猜疑;红色也许会变成童话的幸福。——《泡芙小姐》
参考文献:
[1]张腾霄, & 韩布新. (2013). 红色的心理效应:现象与机制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 21(3), 398-406.
[2]张腾霄, & 韩布新. (2017). 红色更性感:影响因素与进化基础. 心理科学进展(6), 1069-1076.
作者 | 太一
编辑 | J16
(本文由京师心理大学堂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内容
直男 | 情商 | 星座 | 失恋 | 出轨 | 同性恋 | 男女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