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蒂安·蒙吉:毕业会考后的黑夜,当一位冷静行人
作者 | 朱马查(巴黎)
审读 | 优优(北京)
编辑 | 余春娇(上海)
蒙吉总是提到这样两个词——“道德”与“教育”。用现在时兴的话讲,这让他很多言行都显得十分“老干部”。摘得金棕榈已近十年,今年带着新片《毕业会考》重回戛纳的蒙吉在发放给媒体的宣传资料中详述了本片的立意。
不像其他导演在宣传册中放上访谈中的回答,作为前记者的他毫不费劲地祭出一篇长文,在其中他侃侃谈到这部电影的内容是关于妥协与原则,关于决定与选择,关于个人主义与团结精神,当然还关于教育、家庭以及岁月。他毫不犹豫地问:“我们应该怎样教育我们的孩子?教他们为自己的安逸而奋斗,还是教他们尊重他人并捍卫他人的价值观?结局就能衡量手段吗?我们能将与自己接受的完全不同的教育方法用于下一代吗?”
《毕业会考》(2016)
《毕业会考》出现在本届戛纳后半段一个疲软的早场,两小时七分钟的时长在今年超长片扎堆的主竞赛单元中并不算突出,却也让人有几分望而生畏的感觉。
然而《毕业会考》并不像蒙吉前作《山之外》般缓慢沉静略显杂冗,却像再次回到了当初金棕榈作品《四月三周两天》的高度,在从高考前夕到高考结束的三天故事时间里紧凑高效地排布着剧情,流畅饱满地调动着情绪。镜头延续着他惯用的一场一镜,极少的镜头运动配合画面中复杂精密的场景演员调度,前后景的配合与协调,人物关系在构图中的极大呈现。
所有这些也让蒙吉在颁奖结果颇难预料的今年戛纳顺利突围,与奥利维耶·阿萨耶斯分享了最佳导演奖。他在颁奖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呼吁电影的多样性,支持艺术电影与小成本电影的发展的同时,再一次地说道:“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说出自己的观点十分重要,我们得为观众的教育做出努力。”
《毕业会考》剧照
《毕业会考》从影片名字开始,就是一场对片中人物的考验。故事发生在罗马尼亚一个普通的中产家庭,医生罗密欧正打算将他的女儿伊莱莎送往英国求学,而一向成绩优秀的伊莱莎只要照常高分通过高考便可迈出这改变人生的一步,然而她却在高考前夕遭人袭击。罗密欧生怕恐惧伤病夹杂下的伊莱莎无法顺利完成考试,错过这一机会,于是开始在人情社会中寻求诸多周转来寻找保证结果的方法,全然忘记了自己的原则和曾经对女儿的教育。
这部影片依然是观照现实,针砭罗马尼亚社会时弊的题材。戛纳放映过后甚至有不少中国媒体大呼本片完全可以无缝移植入我国国情。有人不屑于蒙吉对于现实如此积极的介入态度,认为他的电影就像社会新闻的剪切拼贴,然而新闻从业时期保留下来的习惯的确让他现在依然能够紧跟时事,可以把报章见闻与新闻数据信手拈来。
在《山之外》上映后一场与美国媒体人丽莎·贝阿的漫长对谈里,当被问及当时罗马尼亚的宗教现状,蒙吉立马甩出了一串数字解释,“我们说的只是四千个东正教教堂,总的算下来罗马尼亚两千万人口有两万个教堂,而整个国家只有447个医院,而且每天有三所学校被关闭……这不得不让人发问。”
《山之外》剧照
在成为记者前,蒙吉在他的家乡雅西上大学,念的是英语,也做过英语老师。之后他搬去了首都布加勒斯特,开始在全国唯一的一座电影学校读书,同时辗转于来罗马尼亚拍摄的各个法国美国剧组之间。
他回忆起这些日子,印象最深刻的要数在法国导演贝特朗·塔维尼耶《柯南上尉》的剧组的时候,他从跑腿的一路做到了副导演(塔维尼耶也带着影片《我的法国电影之旅》出现在了今年戛纳的经典单元)。
他不无戏谑地说自己是幸运的,因为刚一毕业罗马尼亚便出台了新的电影法规,而自己只要一部短片接着一部长片地立马开拍就可以了。他指的是新世纪初,罗马尼亚政府出台法规并建立了国家电影中心并以部分资金支持一些较小成本制作的电影,虽然电影基金数额十分有限,但东欧剧变后的罗马尼亚电影产业早就一蹶不振,这也从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之后在国际影坛备受瞩目的所谓“罗马尼亚新浪潮”的出现,而蒙吉一直被视作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毕业会考》剧照
在剧组的日子教会蒙吉怎么拍电影,却不一定让他真正理解什么是电影。“ 理解电影应当是个体的思索、冥想与反思,并且找到此艺术形式的独特之处,找到作为一个电影人的表现方法。”
我们很难知道他是在什么时候悟到他想要的“诚实地去展现而不操纵”的方法的--省去恰到时刻的配乐、节奏丰富的剪辑、放大情绪的推拉。“当你想要操纵观众,你就是不道德的。”我们以为总是带着一种强大的使命感创作电影的蒙吉最想要的是通过电影使人们接受他想要的传达的信息,但其实他的电影和人物总是有一种难得的开放与复杂,一种将一切留给观众的宽厚。
就像《毕业会考》里的父亲,在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是该厌恶他的功利与世故,还是因他为了女儿打破原则而叹息,又或是因感知到他的父爱而感动;就像《山之外》里背对镜头的祈祷,默默换上的毛衣,撒向车窗的脏雪;就像《四月三周两天》最后,奥迪利亚望向镜头的那个复杂眼神。
《山之外》剧照
《毕业会考》接近结尾处出现了一个极其熟悉的镜头,父亲在公车上似是见到了袭击女儿的疑犯面容,追下车去人却已经不见了,于是我们看见被手持镜头跟随着的父亲在黑夜里一路跛行,气喘吁吁,被未知和莫名的恐惧包围着。这一场景完美呼应着《四月三周两天》里奥迪利亚心急火燎赶回去察看好友流产后状况的心境,同样是黑夜里惴惴不安的禹禹独行,而其实这样的场景在他的第一部长片《西方》中早已可见。
《四月三周两天》剧照
蒙吉总是在用清冷的镜头描摹着不甚乐观的罗马尼亚社会图景,而这个反复出现的镜头似乎也映射着他自己身处这样的社会潜藏的暴力里与不歇的动荡中的心情。每一次穿越黑夜,走向的都是光亮处,然而每一次即使身处光亮处,也并不能一扫不安与恐惧。镜头背后的蒙吉仿佛已是每一次走过这样黑夜的主人公,带着复杂心情凝望的他们的生活也是自己所处的生活。
作者| 朱马查
专业看客,业余演员,高度近视,低空滑行。
审读| 优优
在线大学生一枚。
爱生活,爱电影,爱拉芳。
今年夏天怀着对大神憧憬崇敬加入深焦大家庭,现在在摆脱电影小白身份上不懈努力。期待未来和优质电影的数次相逢。
编辑 | 余春娇
最想做局外人的边缘夜行动物。
和平里寸步难行,才要挖坑临渊盗火。
不信任世界,信任的是某些人。信电影是不愿醒来的梦。
- FIN -
限量1217册
精致礼盒,各类精美衍生品
纪念李翰祥诞辰九十周年暨逝世二十周年
《梁山伯与祝英台》《江山美人》
引领一代黄梅调电影热潮
《冬暖》《倾国倾城》《火烧圆明园》
不朽杰作满开两岸三地
纵横交错,上下奔驰,生动书写华语影坛内外的广阔生活
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淋漓再现中国民俗文化的千姿百态
三十年细说从头 · 典藏纪念版 · 深焦预售
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选
月光男孩 | 香肠派对 |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 逍遥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