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到无法被定义的女神,生日快乐!

2017-07-06 翘楚 深焦DeepFocus



文 | 徐楚翘

编 | 不一定



她的猫眼里藏匿着一整个神秘宇宙

女神,生日快乐!


伊娃•格林(Eva Green)与维斯帕(Vesper)

 

三份哥顿金酒(Gordon’s Gin),一份伏特加,半份利莱特(Kina Lillet)。趁冰冷时彻底摇匀,再叠上一片薄如蝉翼的柠檬片在杯沿。


这是一杯完美维斯帕马蒂尼(Vesper Martini)所具备的比例。


《007:大战皇家赌场》(2006)


这是伊娃•格林(Eva Green)在国际院线电影上崭露声望的角色,这位邦德唯一爱过的女郎维斯帕(Vesper),不妨去酒吧的时候试试以她的名字命名的鸡尾酒。


据说伊娃接下这个角色是不希望固化自己的银幕形象,在处女作《戏梦巴黎》(The Dreamers, 2003)、《绅士大盗》(Arsène Lupin,2004)以及《天国王朝》(Kingdom of Heaven, 2005)之后,她成为第五位影史上的法国籍邦女郎,维斯帕。


维斯帕


湛蓝澄澈的虹膜,固执地常年将金发染为黑棕,纤细雪白的身肢与沙漏的曲线,还有烟熏眼影与沙哑且颇具震慑力的声线。


这似乎是一连串神秘的编码,难以破译的编码。

 

从头再来说,伊娃•格林


这四个字,两个词,已经成为神秘主义的银幕符号之一。从小在多文化多语言的环境中长大,她的母亲是阿尔及利亚的西裔犹太人,从演员转型到儿童读物的作者;父亲是一位瑞典的牙科医生;她1980年7月6日出生在巴黎,还有一位异卵双生的姐妹。17岁时前往英国读书,后来辗转法国圣保罗戏剧学校学习表演,还曾纽约大学帝势(Tisch School of Arts)有过学习导演的经历。在遇到贝尔纳多•贝托鲁奇(Bernardo Bertolucci)之前,她在戏剧的舞台上“美得几乎下流”。(贝托鲁奇语:so beautiful it’s indecent)


Hooded Eyes与风格偶像


夏洛特•兰普林

 

她的眼睛和夏洛特•兰普林(Charlotte Rampling)有些像,被称作“Hooded Eyes”(内双眼睛)。似乎很多高加索人的大双眼皮是眼窝深邃尔形成的褶皱,而hooded eyes实际上是上眼睑的肌肉耷下来,这种眼并不会将她们衬托为无辜芭比,而是让她们在银幕上塑造了很多独具个性的角色。伊娃在《戏梦巴黎》(2002)中饰演法国女孩伊莎贝尔,相信那位“断臂”的伊莎贝尔一定是很多人记忆中难以磨灭的印记。

 

《戏梦巴黎》(2002)


经常能看到的拥有这类眼睛的女演员以微微的烟熏妆出现在银幕上,浓淡不一的银灰影调配合着细长的眼形,带着几分震慑凛冽的气场。她们的面庞与形象具有很强的塑造性,她们也常在银幕上饰演具有独特个性的角色。



她也承认周围人对自己的定义是“weird”。也许我们已经对于接受“某某很特别”之类的话语过于疲劳了,但对于伊娃,从她的皮相与骨相、她的神秘气质、她的戏路、她在银幕上的表现形式,也许“peculiar”一词(奇怪的、古怪的)来形容她会比较有趣。这种古怪难以被定义,还是不能免俗地将伊娃演过的一些古怪角色大致梳理一下。


哥特/幻想类题材角色:

《佩小姐的奇幻城堡》(2016)



伊娃与蒂姆•波顿的第二次合作是《佩小姐的奇幻城堡》,她说这是自己第一次饰演“妈妈式”的角色,并且这位“妈妈”还在人与鸟之间自由切换。佩小姐其实更像是一位结合了母亲与管家的角色,深色燕尾式宫廷外套暗喻着鸟的化身,排列整齐的排扣带着维多利亚时期塑身衣的影子,她还配有怀表和烟斗,再次平衡了女性的风韵与管家的威严。佩小姐的身上拥有很明确的哥特元素:上下全包的眼线、墨蓝色指甲油、奇异形状的盘发配合着病态白的皮肤,这位“哥特妈妈”在蒂姆•波顿的哥特风格与伊娃•格林配合得天衣无缝之下幻化得更加妙不可言。


两人此前便在《黑暗阴影》中有合作之缘,伊娃饰演女巫安琪莉可,后者是一个“女巫”角色,白金色的波浪卷发与红唇在伊娃身上从来不会有风尘气息,更多的是邪魅与执着。伊娃在《罪恶之城2》中饰演的爱娃也可以划分到这类“妖女”的角色中,她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引起男性的“阉割焦虑”——她们都无法被掌控,这类角色是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仅是情节的承受者,伊娃将这种“逃离父权控制”的气韵带入了角色。类似的角色还有《富兰克林》中的艾米莉亚,而笔者认为佩小姐更加特别,她突破了类型电影中我们对“妖女”的刻板印象。 


《罪恶之城2》,2014


浮华剧/历史类题材角色:

伊娃在历史浮华剧中有更多元的风格尝试,包括阿拉伯的公主茜贝拉、波斯王国的统帅阿特密西亚、法国女性格拉莉丝、亚瑟王时代的女巫莫甘娜、维多利亚时期的灵媒凡妮莎等。不可否认的是,她们在服装造型上都颇具看点,不知这是否是女神选片的参考之一。


《天国王朝》,2005

《圣城风云》,2011


她始终还是在自己的舒适区进行尝试,不论是神秘的东方异域公主抑或鬼魅的西方妖女,这些角色似乎都是神秘的,并且带有强烈个人风格,一目难忘。伊娃从来都对展现狰狞撕裂的表演,或是展现自己的身体感到很自在,但同时不乏英国的古典内敛的韵味,就像是法国女人与英国女人的结合体,一个银幕上的风格偶像。下文打捞了两部伊娃的好片,也许从中可以瞥见女神真真是一个独特的女演员。


“我猜,也许你不适合这世界。”

伊娃与雷德利•斯科特的女儿乔丹•斯科特在2009年合作了《裂缝》,后者担任此部电影的导演,导演与演员几乎全是女性。


《裂缝》中有一场戏特别有意思,女孩子们在G小姐的指导下练习弹跳。神秘 Miss G在寄宿学校中俨然一位颇具煽动性的“纳粹”,她的双眼拥有毋庸置疑的魅力,似乎深不可测,似乎总能给人惊喜。她给女孩子们抛出的问题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上帝?对上帝所造生灵的友善态度?还是死亡?

而她给出的正确答案是欲望。


《裂缝》,2009


乔丹•斯科特在拍摄女性群戏的时候着重凸显的是G小姐与教会学校里其他老师的不同,这场颇具煽动性的“欲望演讲”过后,衔接的是文学课上朗诵雪莱的《奥兹曼迪亚斯》,也许雪莱在诗中表达的是对欲望与野心的负面态度,两场戏之间的冲突张力还是比较明显的。女孩子们G小姐的课堂上释放出的活力与自我意识通过很多群体的面部与身体特写来展现,眼神成为面部最首要被感知的部分,G小姐的猫眼洞悉了一切;女孩子们的双眸也心怀鬼胎,她们像是一张白纸任由被书写、被洗脑,但同样是不可完全预测与掌控的精灵。



《奥兹曼迪亚斯》

(节选,杨绛译版)

“我是万王之王,奥兹曼斯迪亚斯

功业盖物,强者折服”

此外,荡然无物

废墟四周,唯余黄沙莽莽

寂寞荒凉,伸展四方。


课堂上背诗的戏则显得压抑沉闷,女孩子们在课堂上似乎和诗中的“废墟”别无二致,没有过多的心理描写,甚至可以说物化成为了雕像。也正是在这场戏中插入了支线线索,真正使“裂缝”出现的人,菲奥玛正式登场了。菲奥玛在表面一汪宁静的寄宿学校掀起了不小风浪,我们弱柳扶风的菲奥玛在讲述异域童话时带着一点点西班牙口音,丢开了病态美,每一个字音如同飞行魔毯一般惹人好奇。 



这个人物的对周遭的人拥有与生俱来的吸引力,家庭优渥带给她的是高贵姿态与满足的期待视野——因为她从物质与精神上都是富足的,这两者正是寄宿学校大大小小的女性们所渴望的,甚至是她们需要强烈掩饰的精神状态。G小姐将自己从书中读来的冒险经历“占为己有”,她营造的自我形象是游遍世界的女冒险家,与死神打交道是再熟悉不过的事情;而事实是她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恐惧,甚至难以完成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交流。菲奥玛正是她幻想中希望成为的形象,是她理想中的自我。她们在周围人中同样具有向心力,只不过菲奥玛不需要掩饰,不需要努力经营G小姐所编织的面具。



可怜的G小姐,她甚至不知道该拿菲奥玛怎么办。G小姐对菲奥玛有些许迷恋,也许是看到了自己的镜像,也许是对另一个完美自我的占有欲。


寄宿学校所有人对菲奥玛的伤害似乎回到了悲剧的母题,把美好的东西毁给人看。G小姐对菲奥玛的“谋杀”,同样也是阉割掉自己身上的一部分,埋葬起来。她献祭上菲奥玛的生命,也许也献祭了她始终追寻的认同感,所有的崇拜关系、俯视与仰视、暗涌的欲望与陈旧的规章,都在此刻崩裂。



伊娃在《裂缝》中的表演居然让笔者想起了《死亡诗社》中的基汀老师,两部电影都归功与主角们群戏的成功,盖过了形式上的平庸感。伊娃在银幕上的表现力,如同G小姐的眼神一样不容置疑。


从母亲的视角来看俄狄浦斯神话


《裂缝》的第二年,伊娃在《克隆丈夫》里饰演了一个带有乱伦色彩的角色,瑞贝卡在爱人托马斯死去之后,复刻他的基因并且用自己的子宫将托马斯再次带回这个世界,以母亲的身份养育小托马斯。但小托马斯与瑞贝卡的关系,似乎不只是母子那般简单,若从文明社会的角度将瑞贝卡视作一个母亲的话,小托马斯和瑞贝卡的关系必然是违背人伦的,瑞贝卡陷入了两难:小托马斯是托马斯的基因复制人,那究竟是克隆丈夫,还是儿子?


笔者认为这部电影是伊娃演过众多好片中被忽视的其中之一,导演本尼德克·菲利格夫来自匈牙利,他驾轻就熟地展现了这部以展现伊娃为中心的电影。



画面兼具了精致的镜头构图与细腻的人物描写,瑞贝卡从童年开始就对自己的子宫萌发了好奇心,导演给予多次暗示,故事会与母体有关。他带领观众在微观与宏观两个角度中不断切换节奏,画面内很干净,几笔轮廓与线条便带出视觉美感,虽然如此刻意地手法稍显工匠气,也不乏灵动的气息;丝毫不滥用配乐,配合整体明亮偏冷的画面色调反而带来更浓烈的表现力,将观众的感知力延宕到微弱流水的速度,这样做很诚挚,同时也很危险——也许会丧失情感上的召唤力。值得称赞的是,导演把伊娃的美发挥到了极致。



不能不提,电影毕竟游离在禁忌周围,笔者猜想这也是伊娃选择接下这部戏的原因,瑞贝卡内心的复杂性是难以想象的,赋予演员以极高的难度来展示这个角色的意识与心理变化。在小托马斯脱离瑞贝卡的母体之后,她始终担心小托马斯作为克隆人的身份会遭受歧视,两人过着远离社会群体的生活,她用远离尘嚣的小屋再次将小托马斯包裹进无形的母体。



“俄狄浦斯情结”的如今已泛化地很宽广,我们都习惯了从“俄狄浦斯”这个主体角色出发来看待这个故事的衍生的无数形态,而本片难得可贵的是从母亲的角度来看母与子的关系。首先她作为一名女性,拥有子宫(片名《Womb》直译:“子宫”);其次她的爱人死亡;其三片中的诡异设定即基因复制这样的技术存在;“克隆人”本就难以回避道德伦理的议题,电影将这些设定综合在一起,也就为从母亲的视角来看恋母情结提供了可能性。



托马斯的性格心理难以不被诟病,电影中生硬融入的克隆题材带来了一定的接受难度;但伊娃完美地展现了瑞贝卡,她从做出选择到毫无余地的过程,她微妙的心理变化与双重身份的复杂性。



似乎伊娃洞察了观众的心理——我们始终在期待“乱伦”的爆发,如果把小托马斯看作与托马斯的合一,性交成为一种回到母体的形式;如果把两人关系视作母子,导演则是为理解禁忌做了更深入的尝试。


女神演过好片,烂片也不少。一年拍一两部左右的电影或电视剧,不高产,却总以很独特的方式储存在我们的记忆中。近两年中,她除了与蒂姆•波顿合作了《黑暗阴影》与《佩小姐的奇幻城堡》,还在《罪恶之城2》中客串;今年她参与波兰斯基的《真事改编》,并且出席第70届戛纳电影节,片中再度饰演“神秘女人”的角色。



她似乎游离在主流视线之外,但每次出现都能带来惊喜。完整呈现伊娃复杂、多变、深邃、迷离的神秘气质其实很难;她也认为自己很宅,不拍戏的时候就拿本书与红酒打发时光。


毕竟,以文字的形式把伊娃•格林的“je ne sais quoi”分析地头头是道的话,还存有丝毫余韵么。



- FIN -


欢迎阅读往期经典

石井裕也赛吉·洛赛克|冯·提尔杜可风

克里斯汀·斯图尔特阿彼察邦弗朗索瓦·欧容

戛纳导演双周主席阿莫多瓦坂本龙一

约翰·卡梅隆·米切尔|松本俊夫阿诺·德斯普利钦

菲利普·加瑞尔沃纳·赫尔佐格克莱尔·德尼

妮可·基德曼伊莎贝尔·于佩尔李睿珺


欢迎为深焦口碑榜投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