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消失的《芳华》,愿你被温柔对待

2017-09-28 昊天 深焦DeepFocus

                                      


文|昊天

编|章三


本文有剧透

                                              


1.


假行僧


“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甲方乙方》中这句令陈凯歌咯噔一下的结语距今已有20年。这20年,不可否认,每个中国观众的心中都有一个冯小刚。


仿佛一出“冯氏喜剧”,冯小刚的冲出重围所依赖的即是学院派所鄙视的“观众缘”,而在雄踞全球第一票仓的今日,当年的鄙夷者或已消失或拜倒在资本的麾下,而他却再一次选择特立独行、逆流而上。


2.


不再掩饰


曾将《甲方乙方》奉为经典的观众应该看出《私人订制》是其解构之作。十年后,不再有希望自己不要太红的明星、也不再有惦记忆苦思甜的大款、更不会有巴望分房而团聚的夫妻……今天的社会,有的是惦记着“过一天好日子”体会一把首长、富婆等上层阶级的底层屁民;几乎不敢相信,一部贺岁电影竟会用满目疮痍的大地、雾霾肆虐的城市作为结尾。敢于亲手将自己建立的童话打破的人是需要勇气和值得赞赏的。同理2008年的《非诚勿扰》则是十年前《不见不散》的现实回响。


《私人定制》剧照


对冯小刚曾经的指责“只会让观众笑”到如今变成了“干嘛不让观众笑”,但难道这问题出在冯小刚(星爷亦如是)自身吗?如果将《私人订制》看做今天的《甲方乙方》,是否可说当下的时代氛围已失去了吸收《甲方乙方》的胃口,同时还尚未做好消化《私人订制》的准备?对于一个20年来始终将手掌按在华夏大地并感知其震颤和温度的、瞄准时代脉动的创作者来说,这一点他其实心知肚明。


3.

39 38585 39 15092 0 0 1260 0 0:00:30 0:00:11 0:00:19 3491

红旗下的蛋


纵观冯小刚电影的主人公即使是“人见人爱”的葛大爷也是一身毛病、肆无忌惮地暴露着自身的“缺点与不足”,尽情徘徊在德行的“灰色地带”;《天下无贼》里为尚未出世的孩子积德而牺牲的王薄、《集结号》里不接受投降被处分的谷子地、《唐山大地震》在“苏菲的抉择”后走不出余震的母女、《我不是潘金莲》中集“窦娥、小白菜、潘金莲”于一身的李雪莲……


他们嬉笑怒骂,玩世不恭甚至品行不端、劣迹斑斑;但请留意,冯小刚总是让他的主人公们的价值观与环境、时代的大背景所弘扬的标榜的保持着距离。当不可避免的碰撞发生时,人物的种种“劣迹”就成为他们与逆境抗争和保持精神独立的零星努力。


正如冯小刚、王朔等人开创的“京味文化”,王朔曾说:北京话里有很狡猾的一面,听不出来就特别容易被涮。无论上面的哪一位“牛鬼蛇神”,在剥丝抽茧后都残存着一抹人性的温度。难得的是,这一点余温让冯小刚在“主旋律叙事”和阴暗面揭露之间找准了属于自己的价值定位——聚焦普通的人,最基本的人情和人性。


《唐山大地震》剧照


喜欢冯小刚的作品,就在其时代脉动的镌刻中,“高光时刻”所聚焦的中国老百姓所不再掩饰的背身一面。不论身处士农工商哪一个阶层,正面和背面的冲击与反差总会使一个人物更加的立体、丰满自身的血肉。他的主人公是既不为权利背书也不盲目抗争,总是于自身寻找问题出路和解决办法,不论在逆境还是顺境都保持个体尊严、坚守内心情感的“沉默的大多数”。


因此,他/她不再是一颗没有生命的螺丝钉,一个归纳收编的符号或者被压缩的一个数字。


4.


一块红布


《芳华》里主人公出身的缺陷与自身过错是其命运悲剧的开始,它必将被环境紧紧地裹挟,并被生吞活剥。何小萍偷穿战友的军服去照相使得她走上了被排挤、孤立、剥削最终被抛弃的命运。刘峰因为按捺不住深藏的情感,在一厢情愿的拥抱后,踏入了人生陷落的沼泽……


据说小说最早取名《他触摸了我》。与其不同,电影以何小萍和刘峰这对文工团里的两个“贫二代”为主人公。对比小说会发现,小说中对于细节的刻画比电影影像更富有冲击力和画面感,甚至给人以“应该照拍”的错觉。而事实上,视听影像的确比抽象文字要更加刺激感官,但并不意味着应该就此浪掷。如果说小说是通过文字的描述让读者去想象真实的形象;那电影正相反,要通过直观的视听组合去淬炼“真实之外”的意象和认知。


《芳华》剧照


所以,冯小刚并不寄希望于观众被哪一段血淋淋的历史真相所蛊惑,而执意于在人物的分叉动作与历史背景的冲撞,因此引起的共鸣与反思以及从中提炼的人性永恒的壮丽美。其实我无意为何小萍和刘峰的行为辩护,也没必要点明相比之下其他人的恶意更过分这一事实。我想阐释的是:悲剧在于,即使何小萍没有像影片所呈现出来的——偷穿战友军服、在内衣里填充(暗示起初何小萍误会是自己的身材所以没法演主角……),在她无尽漫长的人生中,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足都有可能无法避免她在影片中遭遇的荒诞又可怖、被侮辱被伤害的命运。


“你从小就受欺负,当兵了就好了,毕竟……没有人敢欺负解放军了吧?”


《芳华》剧照


5.


花房姑娘


在小说中作者细腻探究了何小萍体臭的症结,而在影片中冯小刚对于这点却有意模糊,是功力有限还是篇幅不够?我觉得恰恰相反。“臭”的原因被束之高阁,关注点变成了其被排挤被嘲笑的这一事实。而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嫌弃何小萍的群体的出身背景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想明白缘由。这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干部子弟所针对的并不是她具体的卫生习惯,而是她作为黑五类、臭老九、狗崽子的出身,是她从出生就洗刷不掉的贫二代的臭味!


基于此,她怎么敢开口向张口“革命江山都是我们家打下来的”根正苗红的干部子弟借军服呢?难道让她告诉对方:只是为了给自己6岁后就不曾相见,下放到劳改农场、生死未卜的反革命父亲一个活下去的寄托?


如果她这么做,那就意味着:我没有和父亲划清界限!她现在所小心翼翼呵护的一切瞬间就可以灰飞烟灭!


《芳华》剧照


所以,虽然清楚看到何小萍在开片展现舞蹈才华后——她“意外地”没有成为文工团的台柱子甚至是威胁——因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她的才能和芳华根本不可能被认可。


即使她是被领导两年前从北京特意选中、随时具备跳A角的能力,她也只能默默地在服装组给登台的演员们熨衣服。她没有反抗也不可能反抗,她的反抗只有在被剥光衣服时的大叫和逃避上台偷换军医的体温计。而政委对此心知肚明,所以当他为了迫使何小萍上台时,只需要向对着台下的骑兵英雄强调“何小萍和你们是一样”就够了,这无疑正中靶心。这就是何小萍梦寐以求、忍辱负重却总不可得的东西——为了这个“人民的名义”她即使真的发烧39度她也愿意死在台上。


6.


一无所有


刘峰代表着与何小萍相似群体的另一面,二者的区别一个是积极面而另一个是消极面。


在那个年代里,一个活雷锋是不可以有血有肉,不可以有七情六欲,只能心甘情愿的无私、奉献,高大上的标兵最终被时代和自我阉割了人性的未知数。所以,林丁丁其他人都抱得,而他抱不得。


《芳华》剧照


文革中有句老话,“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即使官宣浩劫结束,曾经的“狗崽子们”的命运依旧背负着洗刷不掉的耻辱与厄运,哪怕是奉献到肢体面目全非、神经支离破碎也无济于事,所以何小萍只能在夜晚的户外,穿着病号服而不是战士服,在聚焦的舞台之外,在响亮的红歌的回响之下独自起舞。而刘峰只能在战场上一次次自杀式冲锋,希望以牺牲来证明自己和情感的清白纯洁。


临近结尾,再次用触目惊心的方式展现了撕碎的照片、被联防办打落的义肢,作为二人命运的最终隐喻;被个体、阶级、时代摧垮的肉身,更悲剧在于二人九死一生换来的“英雄之名”,并未在其后的日子里掀起哪怕一丁点“英雄之实”的影响。

 

而对于那些权利傍身、迅速转型的既得利益者来说,他们的世界里完全不存在何小萍、刘峰这样的人——不论其存在感的多寡。所以他们并不明白何小萍干嘛要偷穿军装,干嘛要偷垫胸部;所以他们也弄不明白为什么当她成了英雄之后反而疯了?其实不理解才最致命的伤害。他们或许并不清楚的知道赋予自身的权利可以让他们轻而易举的毁掉一个人的未来。


《芳华》剧照


军装、拥抱,不论何小萍们有多么正当的理由,穷人是没有作恶的权利和被善待的资格。


7.


不是我不明白


影片用萧穗子的视角带入故事,但通篇看下来发现她的回忆“并不可靠”。影片主创一方面避免信息过多的暴露,如刘峰为什么喜欢林丁丁?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叙事段的故意空缺,呈现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说的“权利的游戏”——那些是不可见,不可说,只能作为事实来接受的信息和影像(就好像官媒的新闻内容)。


所以,不论是萧穗子模糊、懵懂的青春期视角,还是冯小刚在前后期创作中主被动打散流畅情节。我认为,136分钟并非出于政策审查造成的叙事线索脱序,而是利用这种“空隙”来营造“欲语还休、触不可及”的特殊时代氛围。相比《归来》中“闻其名不见其人”的方师傅,《芳华》电影中并没有提炼出一个可供指责和批判的恶人形象。即使是林丁丁,事实是这个某种程度上的受害者不得不“出卖”刘峰,因为刘峰首先伤害和“背叛”了她。


《芳华》剧照


而郝淑雯怎么会不清楚萧穗子对陈灿的感情呢?金链子不就是兵团皆知的公开表白?萧穗子与陈灿“你来我往”的情感是全片中着墨很多的部分。所以郝淑雯轻描淡写地那句“我们门当户对”,让置身爱情幻觉的萧穗子如梦方醒、屁滚尿流的撕毁了自己的春心荡漾。而陈灿呢?虽然他从没有故意向郝淑雯那样炫耀自己的家室“革命江山都是我们打下来的”,但他会将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女孩放在心上吗?对他来说,别人对他好是正常的。他正处于是何小萍的反面,习惯于被各种善意、友好所包围,哪怕他不主动索取。


所以他开始拒绝了萧穗子用传家宝的金链子为他装假牙,延续她希求的他的艺术生命,“不要转业不要走”这些青春期般幼稚的请求,最终变成了一句:他还吹号吗?反观郝淑雯就目标明确,当得知陈灿的身份是副司令的儿子后,果断出手;并且迅速一拍即合,将“二人关系简单庸俗化”。


8.


时代的晚上


重温冯小刚电影的过程——不论早起的冯氏喜剧《不见不散》、中期的《一声叹息》《手机》、还是敲打民族记忆的“往事系列”——仿佛置身一种时间的倒错。简单的说,回望影片公映的彼时,会发现作者超前的预判大多变成了现实(《大腕》中神经病人们预言般的呓语);而温故知新,它们并不落伍与过时。在观照当下的同时,它提供了一条回顾“一起走过”的途径:不论过去的曾经是战火、灾难,还是在迷惘中与荒诞唯舞的当下,纵使外部的一切都在更新换代,唯一持之以恒的始终是内心的那份芳华。


《芳华》剧照


在此层面上,在这20年中,持续为广大中国观众搭建这条自1949年以来近70年往返通道的电影人只有——冯小刚一人。


试问,“还有谁?!!”


- FIN -


点击查看往期经典

石井裕也赛吉·洛赛克|·提尔杜可风

克里斯汀·斯图尔特阿彼察邦弗朗索瓦·欧容

戛纳导演双周主席阿莫多瓦坂本龙一

约翰·卡梅隆·米切尔|松本俊夫阿诺·德斯普利钦

菲利普·加瑞尔沃纳·赫尔佐格克莱尔·德尼

妮可·基德曼伊莎贝尔·于佩尔李睿珺


欢迎为深焦口碑榜投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