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好电影,值得等一年
编者按:
去年10月29日,《不成问题的问题》在第二十九届东京电影节上首映,入围主竞赛单元,并斩获了最佳艺术贡献奖。而在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上,影片也斩获了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2项大奖。时隔整整一年,今年今日,这部万众期待的华语电影佳作终于要在国内上映。再多言语不如行动,请用票房支持华语艺术电影!
此文首发于去年东京电影节。
作为导演的梅峰也很陌生:他是著名的编剧,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娄烨的老搭档。 《春风沉醉的夜晚》和《浮城谜事》,作为剧本原创者的梅峰凭前者拿到第62届戛纳最佳编剧奖,凭后者拿到第7届亚洲电影大奖的最佳编剧。但凡看过其中一部片子的人都会诧异,总是将故事围绕在都市、爱情、现代几个元素中的创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一部写于抗战时期的作品来做文学改编? 而老舍原作小说中,用侯宝林先生相声中的一句话讲,“一点爱情的味儿都没有。”
另一个很大的陌生是颜色和镜头的选择。全程黑白加上极少的特写,这样的决定从一开始就拉开了观众和人物的距离。观众从一开始就自知:我们是旁观者。
在镜头和音效上,这部电影也异常地克制。绝大部分的镜头,都是中景以上,而且多是两人同框。长镜头也不少,都是尽量让位于主体叙事逻辑和演员发挥到最饱满的状态。虽然有冯满天老师的几段漂亮的中阮主题旋律,但仅仅是用来充实过渡剧情。大部分的注意力都被期待于放置在故事主干上。这也是现实主义的处理方式。
改编老舍作品,也是另一个传统。身在“鲁郭茅巴老曹”的经典作家之列,老舍的作品中,《我这一辈子》、《龙须沟》、《方珍珠》、《骆驼祥子》、《茶馆》、《鼓书艺人》和《离婚》,都曾被搬上过大银幕。而改编为电视剧的,最广为人知的,应该是《四世同堂》。然而,梅峰的改编明显区别于之前作品的风格,这也是老舍原本故事的底子所致。老舍中后期大多数作品里,社会底层的人民是他最关心的。而《不成问题的问题》中, 讽刺的焦点,是以一个主任为圆心的从上到下的社会关系。
对于大众来说,观看这部片子有一些明显的障碍:两个半小时的长度,和如温吞水般的叙事节奏。虽然有条不紊,但对于习惯商业片的观众而言,不免缓慢了些。如果后期更舍得下剪刀,对观众的理解力再多些信任,我们也许能看到更精炼的叙事结构。不过,这部片子无疑是扎扎实实地讲了个有意思的故事。 在观众不断地被各种影片生拉硬拽、不得不“强颜欢笑”大肆娱乐一番的今天,与叙事保持距离,安静地看人讲个故事,也是一种有价值的选择。和梅峰先生饮茶聊天时,他最大的担忧,是这部片子能否在今年上映。这,可能也是个不成问题的问题。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选
欢迎为深焦口碑榜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