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子聪明靠天生?用脑习惯是关键!3分钟极简训练,带来大改变
镜子物语:我知道大脑越练越聪明,但没想到会如此简单。
我在北京工作做企业内刊时,公司曾招来3个专门做排版的女孩儿。3人都是20岁出头,大专学历,学过平面设计,负责帮我们把编辑好的文稿排成精美的报纸、杂志版面。
我和另外几个编辑经常要去找她们排版、做图片。一开始,我们是看谁手头闲着就找谁,但渐渐地,大家都爱找其中一个姓宋的女孩儿干活儿,即使她在忙,也愿意等,实在没办法了才会去找另两个女孩。
原因很简单,姓宋的女孩儿总是能又快又好地做出我们想要的东西,甚至比预想的还好,用我们话来讲就是脑子比较“灵”。而另两个女孩儿,虽然工作态度也非常勤恳认真,却总是不能很好地领会编辑的意图,做事抓不住重点,交待的事项多一些就记不住,让人很累心。
我毫不怀疑这两个女孩也很想把工作做好,但现实就是这样,大家起点相同,都很努力,只是因为头脑灵活度不同,就直接拉开了差距。现实中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同样的工作,有的人一点就透,很快成为“小能手”,有的人却屡教不会很吃力,只能一边羡慕别人,一边慨叹上天没给自己一个“好脑瓜”。
然而聪明的脑瓜真是天生的吗?未必。日本头脑研究大师园善博通过大量培训和实践证实:聪明的大脑其实是由习惯构筑而成的。并且,通过极其简单、易操作的训练,给大脑增加一些新的负荷,我们大脑的灵活度将获得飞速提高。这些训练包括记忆、归纳、理解、专注、发散五个方面,其中大部分练习两三分钟就能搞定。
记忆力:让瞬间记忆永远留存
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听到的瞬间还记得,转眼就忘。这是因为你的感官记忆没有上升到短期记忆。如果需要把它转变为短期记忆,则至少要让信息在大脑中停留数十秒。平时,我们可以下意识地给大脑施加这样的负荷。比如:
你在车窗外看到一块醒目的广告牌。试着过段时间后回忆一下:广告牌上写了什么内容?它是什么颜色的?是怎样的设计?大小又是如何?
无论是会议、培训还是演讲,你一定要记笔记。最好是手写。因为这就是一个努力让别人说过的话在自己的大脑中停留几秒的过程。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读书时,每读三页,就试着回忆一下这三页的内容,下意识地培养短期记忆力。
想把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寻找关联性”是最强的手段。
尝试围绕一种事物,尽可能寻找与之关联的信息。比如围绕“苹果”,你能想到多少关联信息呢?圆形的,酸甜的、属冬季水果、品种有……
让想“记住”的事与自己相关。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会很快记住,难以忘记。
了解一件事的目的和大背景,信息就更容易在脑海中留存。
“趣味日记法”提升记忆力。稍稍改变一下我们写日记的方式,就能显著提高记忆力。这种方式就是——列表问答。每天晚上,在日记本上列出一些问题,比如:早晨起来吃了什么?今天穿了怎样的衣服和鞋子?上班路上看到了什么?今天见到了谁,说了些什么?然后逐一回答。日常生活中这种小训练,会使你对信息的敏感度以及储存信息的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当你想再次唤醒某项信息时,它会立刻从记忆中跃出。
归纳力:牢记3要素摆脱信息混乱
有时候,当我们参加一次会议,或是上司交待一项任务,一次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比较多时,我们的大脑会处于一种“未归纳”的混乱状态,不知该如何着手。而造成这种状态的三大因素就是:没有或看不到目标;没有一定的“规则”;没有思维框架。
所以,要训练我们的归纳能力,就要时刻意识到目标、规则、框架这三个要素。而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收纳”。比如收拾办公桌。目标是:很快能找到必要的东西,保持清新舒爽的工作状态。鉴于此,需要设定一个规则:把最常使用之物放在最接近手边的位置。那么遵循这条规则,我们就会明确分类框架:即“按照物品使用频率进行分类”。
我们常说“书桌是大脑的显兆”。如果目光所及之处归整完毕,那么想必大脑也是思路清晰的。
这其中,框架又可分为“等级”和“类别”两部分。等级是上级包含下级的纵向关系,类别是把有相同点的信息归为一类的横向关系。我们接触到杂乱的信息时,从这两方面来思考,问题就会变得非常清晰。
职场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是目的还是手段”“事实还是意见”等棘手的案例,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准确将信息进行区分归类的人,一定会被周围人所欣赏。如果你想成为这方面的达人,可以进行一项小训练:尽可能多地寻找信息间的共同点和相异点。比如,坐公交车时,你可以把乘客按不同类别归纳,玩手机的人、读书的人、睡觉的人;戴帽子和没戴帽子的人;去上班的人和出游的人等等。
理解力:能“说明”才是真“理解”
怎样才算理解了一件事?有两个标准:一、是否能够实践;二、是否能够说明。越善于说明,理解力越强。而提高理解力的一个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随时问一问自己:“我能简单易懂地进行说明吗?”
理解力和想像力密不可分。当有新信息进入大脑时,理解力越强的人越会做出种种预测:他应该是这种意思吧。训练想像力的方法很简单。在放松状态下,你可以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场景:当你走出家门,面前是一片茂密的森林……
如果你还不习惯这种想像,也可以想像平时经常看到的景象:打开房门,你能看到什么?哪里在施工?公园里有谁在玩耍?在看电视时,想像自己身处其中会有什么感受,也可以使大脑神经细胞活跃起来。
阻碍我们理解信息的另一个原因是:想当然的解读。同样的信息,不同的人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这里的训练方法就是:随时思考“如果换个角度说明,会有怎样的方式”这一问题。回顾自己经常使用的词语,试着用其他词替换一下,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锻炼。
专注力:节约收获成果的时间
不要在手边放非必要之物。提高专注力,我们需要营造一个不被打扰的环境。而桌子上的“非必要之物”,也会干扰到你。经常有人在需要资料时,会在桌上的“资料山”里寻找,而看到某份资料时,你会无意地想:啊,我得抽空联系一下某某……算了,待会儿再说吧。而桌上的快递和名片同样会吸引你的注意力。
想要提高专注力,“从事紧迫的工作”“1小时内必须做完”是最快捷的方式。而我们可以通过“细化时间区间”和“明确具体目标”来营造这种紧迫感,即使这件事没那么紧急。
比如,当你有一本工作用书要读时,不要模棱两可地只想着在上下班的车上读,而是要设定“乘车的20分钟内,一定要读30页”这种明确的目标。其他任务也是同理。
在任务开始前,进行“一系列惯性动作”会有助于你顺利进入专注状态。比如有的人喜欢工作前喝杯咖啡,有的人喜欢听一首歌曲,或是整理一下桌面、解一个谜题热热身等。
1分钟集中精力的大脑训练法:1、握着一支铅笔左右匀速晃动,铅笔看起来会慢慢变得弯曲;2、聚精会神盯着钟表的秒针看,从某一瞬间开始,你会发现秒针的行进速度慢了下来;3、拿着秒表,不看表盘,感觉时间到了30秒、1分钟,摁下按钮,有意识地在大脑中计算时间有助于“专注模式”的启动。
发散力:创意的灵光是训练出来的
思维发散力强的人,就是指那些脑洞大、能出好主意和见地独到的人。这种创意能力并非天生,只要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无论是谁都可以拥有。
发散力其实是一种对于搭配方式的拓展和创新,以及独特的视角和见解。所以掌握“搭配”与“视角”这两个要素,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你需要对世界上到处存在的“搭配之妙”和“有趣的视角”产生兴趣。例如,微型电脑+软件=微软。明天商品会送到=次日达。模仿北海道“白色恋人”巧克力而研制的“搞笑恋人”,同样体现了搭配之妙。
让自己大量储存这样的信息,这会成为你发散力的基石。你可以更进一步,试着改变现存名称。如果是我的话会怎样搭配?这个主意如何?
你还可以这样做:从词典里随机翻出两个词,然后尽情开动脑筋想一想,用这两个词可以做哪些有趣的事呢?
还有一种“不是吧”“这也太奇怪了吧”的情绪,也会成为发散力的源泉。比如,你去餐厅吃饭,发现桌布、盘子、调料盒的颜色都是褐色的,整体太过阴暗。比起只是埋头吃饭的人,那些提出“这颜色搭配也太诡异了吧”的人,更具备培养发散力的潜质。
专家指出,创意能力与一个人的“预测力”紧密相关。有一些方法可以随时随地训练我们的预测力。比如,在乘坐交通工具时,预测座位中下一个下车的会是谁。在购物中心停车场,思考一下“接下来这辆车会停到哪里”等等。持续、刻意进行这些细微的训练,会使你的大脑不断得到锻炼,给你带来巨大的改变。
记忆、归纳、理解、专注、发散,这五方面能力,是大脑“灵光”的关键性标杆,你可以同时练习,也可以针对某一个能力专门练习。你应该能发现,上文提出的各种训练方法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只需几分钟,随时随地就能进行。所以,如果你对这些训练的效果感到好奇,就立刻行动起来吧!
七棱镜(ID: gh_1005790a61b3),资深媒体人,用碎片时间坚持写原创的上班族,热爱深度阅读,崇尚自我管理的文字控。专注提供自我管理/职场领域的有用干货文,帮你少走弯路,越变越好,实现人生幸福加速度。头条号|七棱镜2010
好文荐读
自我管理,
是获得幸福的捷径。
没有之一。
长按二维码关注
期待遇见爱生活、爱思考、追求优秀的你。
也可以关注我的
头条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