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32)

史学研究 2020-10-24

史学研究公众号以传播高质量的学术论著为目标,已拥有近15万的订阅者。新书单是常设栏目,主要推介当年新出版的历史学著作。另外公众号也常年推介新出版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期待各位学人的推荐与支持。word版论文一般收到后,经过简单的技术性审核、编排在一周内推送。已经授权其他公众号发布且标注了原创的论文我们不推介。投稿邮箱:shixueyanjiu2015@163.com。感谢您的关注。本期书单为2020年第32期新书单。

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历史学为什么重要

 

作者:[美]林·亨特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

定价:45.00元

历史是什么?历史学研究什么?历史和历史学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自身有什么帮助?历史学是何时诞生的?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为什么历史学在当下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历史学的未来何在? 《历史学为什么重要》围绕“历史学为什么重要”这一主题,探讨了历史学学科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林·亨特执笔,献给公众的一把开启历史学之门的钥匙。当你读罢此书,掩卷沉思,运用历史学的智慧重新观察周遭的世界,是否会发现什么不同?

美国历史学家,丹佛大学博士。她是新文化史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领导者之一。著有《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文化与阶级》《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家庭罗曼史》《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等。她本人不仅在法国大革命史研究领域积极实践新文化史的研究主张,还先后主编了新文化史重要理论文集《新文化史》(1989年)及《超越文化转向》(1999年),从而确立了新文化史最基本的研究范畴与规范。

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什么是城市史

 

【英】肖恩·埃文( Shane Ewen)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 

定价: 42.00

《什么是城市史》是一部精炼且信息量丰富的城市史研究导论。书中不仅介绍了城市史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发展历程及其可资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文献资源,还从城市空间与身份、城市治理、城市与环境、城市文化与现代性、跨国城市史等多个不同层面对城市史领域那些重要的、极具启发性的研究成果做了深入细致的梳理。《什么是城市史》尤为强调比较研究和跨学科方法对研究和理解城市空间的重要意义,并将城市史研究视为从历史中汲取经验的理想途径。城市史兼具历时性和“现时思维”,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身处其中的世界,无论是过去还是当下。

【英】肖恩·埃文(Shane Ewen),利兹贝克特大学历史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19—20世纪城市史。著有《与火搏斗:英国消防部门的创建(1800—1978年)》(2000年)、《另一类全球性城市:跨国市政时代的历史探微(1850—2000年)》(2008年,合编)等。

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资源与社会:以商周时期铜器流通为中心

 

作者:黎海超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9月

定价: 139.00

资源与社会的关系是考古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本书以商周时期铜器资源为中心,首先进行系统性的考古学研究,再针对性的开展科技分析,以“形”、“工”、“料”结合的思路全面复原了商周时期铜器的生产和流通体系。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其他类别的资源,参考考古学材料以及甲骨卜辞和金文等文献资料,提出早中商时期、晚商时期和西周时期存在着各具特征的资源流通模式。三个时期可分别用“筑城聚珍”、“器料官营”以及“授命分器”来概括。*后,作者以中心与周边的关系为视角,阐释了资源与社会的互动过程及其机理。本书以全新的思路与方法系统性的构建起商周时期的资源与社会体系,同时也为考古和科技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典型案例。

黎海超,男,1988年生,内蒙古赤峰人。于武汉大学考古系获本科、硕士学位,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获博士学位,牛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四川大学考古学系副教授(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考古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文物分析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主要为商周考古、科技考古。目前已在《考古》、《江汉考古》、《考古与文物》、《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Archaeometry》、《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n Asia》、《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著《金道瓷行-商周时期北方地区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特别资助等各类项目多项。

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战国令书制作研究

 

作者:王会斌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

定价: 98.00元

战国令书是战国时期各国传达命令信息的一种工具,是战国时期统治者统治国家,协调统治阶级相互之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被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各种关系时使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书就是对战国令书制作这项工作进行全方位探讨,如战国时期统治阶级用什么人制作令书;根据命令内容的不同这些人都使用哪种令书;这些令书起源于何时;在制作时采用何种格式、语言、载体和规格,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等。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战国国家权力的运行机制、实现途径和秦汉社会令书制作进入成熟期的原因。

王会斌,现供职于黄淮学院。主要从事先秦史、先秦文书等方面研究。

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甲骨文所见动物研究

 

作者:单育辰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9月 

定价:98.00

书稿主要探讨了甲骨文中的47种动物形体,在现有各家对动物形体考释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整理与总结。在动物的分类上,分为野生、畜养、爬行、贝类等,同时该书也探讨了以动物形体作偏旁的甲骨文字,共计303字。  本书释读出一批甲骨文字,为甲骨文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也为动物学家提供晚商时代中国动物种类、动物生存环境的原始记录,为人类学家提供了有关动物驯养与狩猎活动的早期材料,丰富了相关学科的知识储备。

单育辰,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古文字、出土简帛。著有《楚地战国简帛与传世文献对读之研究》(中华书局,2014年,该书获“董治安先秦两汉文学与文献研究奖”一等奖)、《新出楚简〈容成氏〉研究》(中华书局,2016年)等。

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和魂漢神

 

作者: 吳偉明 
出版社: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副标题: 中國民間信仰在德川日本的在地化
出版年: 2020-12
页数: 270
定价: USD 20.00

本書是首部有關中國民間信仰在德川時代(1603–1868)日本在地化過程的研究專著。通過對「聖帝明君」、「文武二聖」及「守護神靈」這三大范疇中的八位「漢神」(孔子、關羽、神農、大禹、伏羲、媽祖、石敢當、鐘馗)的個案考察,探討中國民間信仰如何在近世日本入鄉隨俗,並產生跟中國不同的形像、傳說、文學、祭祀型態及藝文表現。這些渡海而來的「漢神」雖然保留了中國的名字,但他們在形式及精神上已逐漸在地化、風土化,終被納入日本民俗傳承及宗教系統,成為當地文化的一部分。  本書對這種「和魂漢神」現象的綜合性分析,不但揭示日本吸納中國文化的機制,更勾劃出近世中日宗教文化史的整體圖像,為中日文化交流史提供了嶄新視角。

吳偉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哲學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教授暨系主任,專研近代早期中日文化交流、東亞易學、德川思想史,旁及港日關係史及日本流行文化。主要著作包括《易學對德川日本的影響》(2009)、 《德川日本的中國想像:傳說、儒典及詞彙的在地化詮釋》(2015)、《東亞易學史論:周易在日韓越琉的傳播與影響》(2017)、《中國小說與傳說在日本的傳播與再創》(2018) 、Imagining China in Tokugawa Japan: Legends, Classics and Historical Terms(2019)等,並編有《在日本尋找中國:現代性及身份認同的中日互動》(2013)。

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实践中的宗族

 

作者: [加]宋怡明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译者: 王果 
出版年: 2021-1-1
页数: 280
定价: 79.00元

本书的主要特色是以小见大,从具体案例探讨具有普遍性的历史现象。本书论及的户籍与赋役制度、里甲与里社制度,乃至理学文化的传播、商品经济的发展、地方社会的动乱,都是明清时代具有普遍性的历史现象。至于这些普遍性因素如何作用于地方社会,如何导致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则端视当地民众的应对策略。宋著反复强调,地方社会面对各种不同的议题,都要经历长期的竞争、协商与合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为了说明地方社会应对历史变迁的机制与策略。几乎每一章都有引人入胜的故事,而且通常是以田野调查资料作为楔子,引出即将讨论的话题。作者刻意营造的现场感,不断引导我们深入其境,亲身体验和感受当地人的历史实践。

宋怡明(Michael Szonyi),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中国历史学教授,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明清及中国近代社会史学家。擅长利用历史人类学和田野调查方法研究中国东南亚地区的社会史。著有Practicing Kinship: Lineage and Descent in Late Imperial China(2002),Cold War Island: Quemoy on the Front Line(2008),The Art of Being Governed:Everyday Politics in Late Imperial China(2018);编有The China Question: Critical Insights into a Rising Power(2018),A Companion to Chinese History(2017)。

8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山海故人

 

作者: 谢湜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明清浙江的海疆历史与海岛社会
出版年: 2020-9
定价: 59

在中国东南近海海域,特别是浙江、福建沿海,群岛和列岛星罗棋布,孤屿岛礁离散不一,半岛与港湾形态各异,整体上联缀成一串与大陆若即若离、蜿蜒漫长的链状的岛屿,这既是东南沿海人群长期从事海上经济活动、并通过不断迁移和互相接触形成的文化区域,也是历史上连接中国内地与东亚海域的重要贸易纽带。从宋元到明清,王朝海疆经略的转变对东南中国海域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书以岛述史,尝试串起东南沿海社会的历史之链。

谢湜,中山大学教授、历史学系主任、博雅学院院长,主要从事明清史、历史地理学、社会经济史的教学和研究,入选中组部首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耶鲁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教育部历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人文社会学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刊物《历史人类学学刊》主任编委。著有《高乡与低乡:11-16世纪江南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文史》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9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乡愁与认同

 

作者:卢建红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0年09月 

定价:48

本书围绕“乡愁认同”这一文学认同的特定概念,从三个方面切入现代中国文学的故乡书写实践:一是立足中国现代文学视野,通过梳理鲁迅、沈从文、萧红等代表性作家的故乡书写,深入阐发其认同建构的价值,归纳出三条具有典范意义的“乡愁认同”路径:反思性的、肯定性的和女性的;二是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视野中,探讨了“乡愁认同”的实践在当代文学,如莫言、徐则臣、甫跃辉等作家创作中的流变;三是在华语文学/文化视野下,对汉语乡愁书写的美学与诗学,及其建构华语/华人文学认同的形式与方法,作了初步总结。

卢建红,江西新干人,中山大学文学博士,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访问学者,中国鲁迅研究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现代文学、世界华文文学。在《中山大学学报》《现代中文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编著《珠江文港——港澳作家记住乡愁作品选析》。

10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书写“中国气派”:当代文学与民族形式建构

 

作者: 贺桂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0-10-1
页数: 592
定价: 89.00元

如何评价1940—1970年代的当代中国与当代文学,在当前的中国社会与知识界仍是引起广泛争议的问题。本书稿历史性地分析了制约着1940—1970年代中国及其文学实践的现代化、社会主义革命、民族主体性建构的不同面向,强调了当代中国作为一种“国家”形态的独特性及其文学实践的复杂层面。这对于摆脱主观性的价值判断,而从具体的社会—历史结构关系中理解当代中国文学的实践史,具有针对性的现实意义。特别是联系到当前知识界对于“中国道路”“中国经验”问题等的讨论,更具有特殊意义。

贺桂梅,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史、思想史和当代文化。已出版《批评的增长与危机——90年代文学批评研究》《人文学的想象力——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与文学问题》《历史与现实之间》等,发表论文多篇。

1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寻找“世界岛”

 

作者: 袁剑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近代中国中亚认知的生成与流变
出版年: 2020-9

作为连接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重要区域,中亚在古代、近代和当代呈现出不同的文明生态与地缘政治意义。作为与之存在密切历史与地缘关联的中国,如何在历史的连续性维度中构筑起我们对于中亚认知的整体性,将直接关系到中国西北方向域外认知框架的丰富与完整。基于对中亚地缘重要性和中国对外认知整体性的考量,本书从整体和分区的角度,对中国近代的中亚认知流变进行了分析与梳理,力图在我们既有的西域认知和当代中亚区域认知之间,补充近代中亚认知的缺漏环节,从而构筑一幅历史连续性的中亚认知图景,并通过认知中亚更好地理解作为“共同体”的中国。

袁剑,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1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古代中国与欧亚大陆

 

作者: 曹玮 / 林嘉琳(Katheryn M.Linduff) / 孙岩 / 刘元晴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副标题: 边疆地区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700年的金属制品、墓葬习俗和文化认同
出版年: 2020-9-1
页数: 144
定价: 88

亚洲内陆的边境长期以来为学术界视为一个草原文化的整体。这种观点在20世纪末尤其是过去二十年里面临着考古学研究的检验和挑战。本书的研究首先关注的是该地区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特有的特点,而不是从中原王朝的角度去讨论该地区与中原政权的依赖关系。

曹玮,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著有《周原遗址与西周铜器研究》、《周原出土青铜器》(十卷本)等。 


林嘉琳 (Katheryn M. Linduff) ,美国匹兹堡大学美术史系教授,与孙岩合编《性别研究与中国考古学》(科学出版社,2006年)。


 孙岩,美国葛底斯堡学院博士,讲师。


1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发明个体

 

作者: [英]拉里•西登托普(Larry Siedentop)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大学问
副标题: 人在古典时代与中世纪的地位
译者: 贺晴川 
出版年: 2021-1
页数: 496
定价: 88.00元

本书讲述了一个新的、平等的社会角色——个体是如何出现并逐渐取代了家庭、部落和种姓而成为社会组织的基础。其要求我们重新思考构建西方社会、政府的相关概念的演变,作者认为西方现代信仰体系的核心要比我们通常认为的出现得更早。自由主义的根源——对个体自由的信仰、对个体基本精神平等 的信仰、对奠基于平等之上的法律制度的信仰,以及对适用于由自由人组成之社会的代议制政府的信仰——所有这些均为中世纪的思想家所倡导。自由主义思想在其潜在(根本)的预设中是教派(教会)的产物。

拉里·西登托普,曾经执掌1970年代英国苏塞克斯大学设立的第一任思想史教席,后来移任牛津大学讲授政治思想,兼任该校基布尔学院研究员。他著有一部托克维尔研究,编辑有一部基佐的《欧洲文明史》,还有一本迄今译为十二种语言的著作《民主在欧洲》。2004年,西登托普被授予大英帝国司令勋章。

1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海妖与圣人

 

作者: (美) 尚冠文 / (美) 杜润德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古希腊和古典中国的知识与智慧
译者: 吴鸿兆 等 
出版年: 2020-10
页数: 400
定价: 56.00元

海妖与圣人何以并提?他们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特殊的张力?这本比较古典学著作,以海妖代表的知识与圣人代表的智慧为线索,串联起古希腊与古典中国最重要的文本。通过比较《诗经》和《奥德赛》,司马迁和修昔底德,孔子、老子、庄子和柏拉图,向读者呈现两大文明如何回应各自内部的危机与变革。

尚冠文(Steven Shankman),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现就职于美国俄勒冈大学古典学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比较文学、英美文学中的古典传统、文艺理论史等。最近的著作包括Other Others: Levinas, Literature,Transcultural Studies (2010) 以及 Epic and Other Higher Narratives: Essays in Intercultural Studies (2011)。  


杜润德(Stephen Durrant), 美国俄勒冈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荣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早期文学、司马迁与中国早期叙事传统的联系、中国与希腊叙事学传统的比较等。代表作有 The Cloudy Mirror: Tension and Conflict in the Writings of Sima Qian (1995)。

1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美国怎么了

 

作者: [美]安妮·凯斯(Anne Case) / [美]安格斯·迪顿(Angus Deaton)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副标题: 绝望的死亡与资本主义的未来
译者: 杨静娴 
出版年: 2020-9
页数: 308
定价: 68.00元

简单地说,这是一个关于绝望的死亡、病痛、成瘾、酗酒和自杀的故事,开创性地记述了资本主义的缺陷如何对美国工人阶级造成致命伤害。  曾经让人生充满意义的支柱——一份好工作,一个稳定的家庭生活,以及在社会中的一席之地——已经统统被削弱了。  安妮·凯斯和安格斯·迪顿研究发现,在25~40岁年龄段的美国白人中,大约一半的死亡要归咎于自杀、酒精性肝病和药物过量使用;在40岁左右的白人中,这些原因导致的死亡约占1/3;在50岁出头的白人中,这一比例则为20%左右。  这三大原因而导致的死亡,被他们称为“绝望的死亡”。他们指出,这不仅是一次公共健康危机,还是一场经济危机:美国工资增长缓慢,而医保费用负担沉重,工人阶级在经济方面面临越来越多的不安全感。美国的资本主义和民主制度已经不再服务于那些没有学士学位的人口。然而,富裕国家都面对全球化和技术变革的影响,是什么让美国的变化如此迥异?是什么样的绝望,才会导致这样的死亡?究竟是经济上的、社会上的,还是心理上的因素?背后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美国怎么了?  在这本书中,两位作者根据大量的数据和材料,分析了自杀、酒精性肝病和药物过量使用引起的绝望的死亡,探究了这种死亡背后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原因,并从美国的医疗制度、税收与福利政策、收入分配制度、教育、企业治理等多个方面,探讨了解决收入不平等和健康不平等的可能性。

安妮·凯斯(Anne Case)  普林斯顿大学1886年亚历山大·斯图尔特经济学和公共事务教授、伍德罗·威尔逊公共和国际事务学院荣誉教授,2020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她也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研究员、计量经济学会会员,美国国家医学学会、美国艺术与科学学会和美国哲学学会成员,曾获得国际卫生经济学协会的肯尼斯·阿罗健康经济学奖、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科扎雷利奖。  


安格斯·迪顿(Angus Deaton)  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普林斯顿大学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经济学和国际事务名誉教授。此前曾任美国经济学会主席、世界银行研究审核委员会主席等。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贫困、不平等、健康、福祉和经济发展等,著有《逃离不平等》。

1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人造“自然”

 

作者:方静文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4月

副标题:整容的人类学研究

定价: 88.00元

《人造“自然”:整容的人类学研究》聚焦位于医学、审美和消费之结点的整容,试图回答:在现代中国这一特定的社会文化场景中,整容作为一种身体实践有着怎样的文化涵义?为此,该书既回溯历史,探究整容何以在技术上和文化上成为身体改变的新选项;也呈现个体整容的经历,寻找整容之于个体的意义。研究发现:始于对“自然的身体”的不满,终于对“自然的美”的追求,但却是借助于手术这一人工技术手段,整容因而是一个有边界的人造“自然”的过程,且这一表面的悖论实则能够从中国文化中找到先在理念的支撑。

方静文,浙江淳安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人(2012-2013),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医学人类学。


1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Champions Day

 

作者: James Carter 
出版社: WW Norton & Co
副标题: The End of Old Shanghai
出版年: 2020-7-7
页数: 352

12 November 1941: war and revolution are in the air. At the Shanghai Race Club, the elite prepare their best horses and most nimble jockeys for the annual Champions Day races. Across the city and amid tight security, others celebrated the birth of Sun Yat-Sen in a new centre which challenged European imperialism. Thousands more Shanghai residents attended the funeral of China's wealthiest woman. But the biggest crowd gathered at the track; no one knew it, but Champions Day heralded the end of European Shanghai. Through this snapshot of the day's events, the rich and complex history that led to them and a cast of characters as diverse as the city itself, James Carter provides a kaleidoscopic portrait of a time and a place that still speaks to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today.

James Carter, professor of history at Saint Joseph's University, is the author of two previous books on Chinese history and is a Fellow of the National Committee on US-China Relations. He lives in Ewing, New Jersey.

往期内容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1)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2)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3)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4)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5)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6)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7)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8)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9)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10)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11)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12)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13)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14)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15)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16)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17)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18)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19)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20)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21)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22)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23)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24)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25)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26)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27)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28)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29)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30)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31)

编辑 (文) /  史之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