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20)

史学研究 2022-10-30

前 言

史学研究公众号已有近16万的订阅者,2022年继续设立新书单栏目,推介本年度高质量的史学研究著作,第一季度适当推介部分上年度新书另外公众号也常年推介新出版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期待各位学人的推荐与支持。word版论文一般收到后,经过简单的技术性审核、编排在一周内推送。已经授权其他公众号发布且标注了原创的论文无法推介。投稿邮箱:shixueyanjiu2015@163.com。请勿通过微信发给编辑。感谢您的关注。本期书单为2022年第20期新书单,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汉代鸿都门学研究

作者:杨继刚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7月

定价:50


鸿都门学创设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这所学校不同于其它以儒学为主的官学,它讲求辞赋、小说、绘画、书法等,因校址位于洛阳鸿都门而得此名。鸿都门学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在教育史上具有开专科学校先河的意义。在政治、教育、文学等诸多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着重于综合研究,将“鸿都门学”放置于汉末文学、政治的大背景下作全面客观的观察,从文学与儒学、文学与艺术、选举制度、政治斗争态势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考察,以期得出一个相对接近史实的认识和比较公允的结论。与此同时,阐明汉末世人对赋体文学、艺术的社会评价,以便从更深层次理解“鸿都门学”。

杨继刚,男,1972年生,河南信阳人,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副教授。

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早期儒家制度美学研究

作者:程勇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6月

定价: 60


本书遵循儒家思想的内在视野,提出儒家制度美学的概念,勾勒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脉络,分析其精神、逻辑和话语建构方式,描述其意识形态化的行程,有助于深刻理解儒家美学之特质、汉代审美文化的整体图景,以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制度的形成及其特色。本书将儒家制度美学视作礼乐美学的典范形态,着力阐发儒家礼乐治国论的美学意义及其在一体互动视野中思考政治与审美的美学智慧,认为儒家的政治观是诗性政治、文化政治,而审美生活的制度建构正是要创造一个合乎人性人情的美的社会。这为如其所是地理解儒家美学与政治的关系,解释儒家美学之历史功能的畸变,提供了更具张力的解释空间,也可为探讨儒家美学的现代意义提供思路。

程勇,男,文学博士,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中国古代的节庆与歌谣

作者: [法]葛兰言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译者: 赵丙祥
出版年: 2022-6
页数: 373
定价: 69.00


本书是葛兰言关于中国文明研究的开创之作。借助语文学与社会学分析,葛兰言通过《诗经》歌谣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爱情与节日的画面,其间不仅涌动着一种集体的情感,也暗藏着一种井然的社会生活:那些在山间、川上相会的年轻男女们,在他们自己的节日中,不仅互赠礼物,也将自己作为“质”送出。正是这些古老的社会事实,为中国文明的演变奠定了风俗、制度、思想的底蕴与品质。

葛兰言(1884-1940),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汉学家,继承并弘扬涂尔干和沙畹的学术旨趣,著有《中国古代的节庆与歌谣》《中国古代的舞蹈与传说》《中国文明》《中国封建制度》《中国人的宗教》《中国思想》等系列作品。其中国学研究的主要传人有康德谟、石泰安、杨堃、樊隆德等,并对乔治•杜梅齐尔、列维—斯特劳斯等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结构主义思想与方法的重要先驱之一。

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北宋新学研究

作者: 张钰翰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2-7-15
页数: 360
定价: 79.00元


以王安石父子为核心的新学是经汉学向经宋学转变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学术流派,属于广义的宋学的一支。凭借政治权力,新学获得了官方正统学说的地位,在北宋后期的朝廷和社会之上具有广泛的影响,但长期以来对于新学的学术特色以及王安石以外的新学学者,相关研究仍然比较缺乏。本书着重揭示新学作为一个学派的整体学术特色,重点讨论了陆佃、郑侠、耿南仲等新学后学的学术思想和理学、蜀学、北方学者对新学的攻击,并结合孟子升格运动、天地分祭合祭之争等问题,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揭示了新学之学术与政治的纠葛。

张钰翰,1983年生,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上海人民出版社编审。主要研究领域为宋代和近代学术思想史、中国经学史。点校整理有《王安石全集•<易解><礼记发明><字说>》、王雱《南华真经新传》、《老子吕惠卿注》、俞樾《群经平议》、朱一新《无邪堂答问》等,编注《章太炎家书》(注释本),译有《宋代中国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在《新经学》《新宋学》《周易研究》《文汇学人》发表文章若干。

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明清家政书与家庭经济论的新发展

作者: 周叙琪
出版社: 政大出版社
出版年: 2022-6
定价: 361.00元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家政学”是西方传入的学科,且形成一定的性别刻板印象,实有别于传统历史脉络中“家政”的知识内容与实践。关于治家议题的研究,过去历史学者多聚焦在伦理训诫、家训体裁、家族史或宗族史研究,针对“家政”作论者甚少。本书尝试新猷,从“家政”作为“home economics”入手,探讨明清家政书强调产业经营增殖的重要性。“家政”是家事、家务;从“家”的生存实态来看,产业的消亡足以导致家的衰落而难以维持其运作,故经济生产为家务劳动的核心,由此彰显出家父长的权威与支配。因应此一“家”与“经济”交涉的新课题,在研究方法上结合经济史与治家议题,来进行跨领域的研究,而又不同于经济史学者以计量法来研究经营效益问题(与西方相对照)。

周叙琪,台大历史学博士,铭传大学通识中心兼任助理教授,研究专长为性别史、明清史、中国现代史。著有《一九一○〜一九二○年代都会“新妇女”生活风貌――以《妇女杂志》为分析实例》,发表〈家庭经济与现代主妇:邵飘萍译介《实用一家经济法》析论〉、〈清末民初家事经济论述的建构与实践〉、〈阅读与生活――恽代英的家庭生活与《妇女杂志》之关係〉、〈民国初年新旧衝突下的婚姻难题――以东南大学郑振壎教授的离婚事件为分析实例〉等多篇论文。

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出土文献与中国中古史研究

作者:张铭心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7月 

定价: 58.00元


本书为作者中国中古史研究论文的结集。碑形墓志问题、墓表问题、神道石柱问题,墓砖书式、书法问题,墓砖墓志的出土时地问题、吐鲁番出土文书的总体性问题等,均在探讨之列。作者利用之材料,出土文献与文物并重,并对中古中国西北边疆历史的诸多学术议题提出了独到精当的见解。

张铭心,1964年生,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曾就职于故宫博物院,后留学日本,获大阪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吐鲁番学、出土文献学(以石刻学为主)、书画篆刻史。

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风俗与历史观

作者: (日) 岸本美绪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副标题: 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原作名: 岸本美绪
译者: 梁敏玲、毛亦可 等
出版年: 2022-6
页数: 336
定价: 78


本书收录的文章分为五部。第一部与“时代划分论”有关;第二部选取了日常的“风俗”;第三部以明末清初剧烈的变动期为中心,讨论国家意识与秩序问题;第四部是与所有权和审判相关的法制史论文;第五部则是以日本的中国史研究为中心的方法论文章。这些文章看似分散,但从作者的学问生活来看,它们就如同一个树干上生长出的枝叶,其中流淌着同根的问题关心:依据当时人的思考理路去理解明清时代的社会现象,以及将这些社会现象的变化放在广域性的视野下,用比较史的眼光进行把握。

岸本美绪,1952年生,东京人。日本历史学家,以研究明清社会经济史著称。在东京大学取得文学硕士学位,先后在东京大学、御茶水女子大学任教,现为御茶水女子大学名誉教授、公益财团法人东洋文库研究员。主要著作有《清代中国的物价与经济波动》(日文版1997,中文版2010)、《明清时代史的基本问题》(作者之一)、《明清交替与江南社会》(1999,以下均为日文版)、《明末清初中国与东亚近世》(2021)、《明清史论集》(全4册,2012—2021)等。

8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清代中國商人與海商及其活動

作者: 松浦章
出版社: 博揚
出版年: 2022-7-15
页数: 267
定价: 500元


自明代初期開始,朝貢政策與海禁政策雖持續進行,16世紀後半的明朝穆宗隆慶年間(1567-1572年),海禁政策開始逐漸趨緩,中國華南沿海地區旋即展開行各種對外貿易活動。再者,自清代開國以及明代後期開始,隨著銀經濟大量通用,貨幣經濟隨即開始盛行,促使國内的經濟活動更為活絡,商人前往更遠距離地區;中國商品與日本、琉球等地區進行貿易活動。本書是關西大學名譽教授松浦章博士,累積多年研究成果。主要是針對明清時期,特別是中國沿海地區的海商,將他們積極向海外進出歐洲、日本、琉球等地區的情況;以及針對廣大的中國境内;如安徽、山西等的商人,如何將內陸地區的商品,與海外進行貿易活動之樣態,進行深入的研究。

松浦章  1947年出生於日本奈良縣。日本關西大學文學博士。關西大學博士(文化交渉學)。曾任關西大學文學部教授兼關西大學亞洲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及關西大學東西學術研究所所長。現為關西大學名譽教授。著作有《東亞海域與臺灣的海盜》(臺北縣蘆洲市:博揚文化出版,2008年)等專書。

9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国文的创生

作者: 陆胤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清季文学教育与知识衍变
出版年: 2022-6
定价: 99.00元


清季新学堂骤兴,以“国文”为名的新式文学教育应运而生。国文一科既是近代知识秩序、知识载体、知识传播方式变动的产物,又涵纳了传统蒙学和古文词章之学的诸多经验,负有培养读写技能与脉延国族文化的双重使命。本书聚焦于“国文”的创生时刻,旨在从教育实践角度切入“文学”古今之变,进而试探近代知识形成的普遍机制。

陆胤,1982年生于江苏省苏州市,2001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2011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专研晚清文学及相关学术文化史,出版有专著《政教存续与文教转型——近代学术史上的张之洞学人圈》,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发表论文多篇。

10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危机下的变革

作者: 赵鲁臻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晚清陆军战术及训练研究
出版年: 2022-6
页数: 265
定价: 79.00元


本书首先探究明清之际火器战术何以衰落这一问题,作为检视晚清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历史背景。然后,通过具体战役与演习等方面的考证与分析,详细展现了湘军、淮军、新建陆军等晚清代表性武装在采用“西器”,学习“西法〞之后战术及训练上所发生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尝试从思维方式与文化传统的视角,寻求晚清中国军事发展缓慢以及军事现代化步履维艰的深层原因。本书首先探究明清之际火器战术何以衰落这一问题,作为检视晚清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历史背景。然后,通过具体战役与演习等方面的考证与分析,详细展现了湘军、淮军、新建陆军等晚清代表性武装在采用“西器”,学习“西法〞之后战术及训练上所发生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尝试从思维方式与文化传统的视角,寻求晚清中国军事发展缓慢以及军事现代化步履维艰的深层原因。

赵鲁臻,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华北电力大学(保定)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近年来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在《光明日报》、《浙江社会科学》 《清史论丛》、《社会科学家》及光明网等报刊媒体发表文章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一项、河北省教改项目一项。

1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文化的世界史:一种文化社学会阐释

作者:[德]阿尔弗雷德·韦伯 著; 姚燕 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5月 

定价: 89.00元


阿尔弗雷德•韦伯致力于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考察不同文化的历史,对世界文化的变迁做出历史哲学层面的解释,也即解释各个文化在其本身的成长和发展区域中的本质和真实情况。他将文化的发展分为不同层级和阶段,完整描绘了从原始文化到古典文化,再到亚洲、欧洲等发达文化,直至现代文化的人类历程。他将文化放归其原生土壤,强调人的自发性创造对历史的推动作用。阿尔弗雷德•韦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世界文化图景,栩栩如生,思想丰富,也让我们意识到,一切文化都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如作者所言,“既往是现在的明镜,而现在则是焚毁以往的木柴。二者相加,经过诠释,便为正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打开了认识的途径。”

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 Weber, 1868—1958)  德国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文化理论家,曾长年执教于海德堡大学。他是文化社会学的奠基者,创立了工业区位理论,在劳动和企业社会学研究、比较统治学与、历史哲学研究方面亦有开创性贡献。  除学术工作之外,他和兄长马克斯•韦伯一样,积极投身社会事务和政治工作。1933年,他因公开抗议纳粹政权而被解聘;1945年,返回海德堡参与大学重建;晚年加入社会民主党,反对核武器,并致力于促进德国统一。  主要著作有:《欧洲哲学史》《工业区位论》《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文化史》《宗教与文化》《欧洲现代国家思想的危机》《悲事与历史》等。

1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冷战时期美国的核武器政策与国家安全战略

作者:刘磊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7月 

定价: 89


《冷战时期美国的核武器政策与国家安全战略》利用来自大量多元的美国档案文献,分析论述了冷战时期以核战略为核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演变历程。在核威胁下的冷战时代,美国历届政府始终如一地坚持共同的价值追求与核心目标,即寻求利用核报复的威胁来慑止针对美国及其盟国的大规模攻击,保护美国及其盟国的包括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在内的国家安全。除了单纯的威慑,美国历届政府也都准备了相应的核战争计划,一旦威慑失败、核战争爆发,其都要尽最大可能保护美国利益、控制战争损伤、确保战后恢复能力。美国核战略的演变是核武器系统技术的发展、美苏核力量对比的变化、美国战略研究领域中政治—学术复合体的战略思考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刘磊,1982年生,山东胶州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历史学、中国海洋大学国际法学博士后,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富布赖特访问学者,现为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冷战史、美国军事与外交史、当代中国外交。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课题多项;已在《中共党史研究》《美国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以及Cold War History和Diplomatic History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1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启示录

作者: [美]罗伯特·布洛鲍姆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一战时期的华沙
译者: 曲艳娜 / 郝军
出版年: 2021-12
页数: 312
定价: 98.00


《启示录:一战时期的华沙》详细叙述了银行恐慌、大规模移民、1915年的俄罗斯撤离、工业崩溃等导致一战时期华沙重大经济社会危机的历史事件,描述了在德国占领期间这些危机如何进一步恶化,以及这一时期华沙实行的对进入城市的用品的严格控制如何导致腐败加剧以及民众生活水平迅速下降、重大公共卫生危机频发的历史细节,深刻剖析了1914 至1918年一战时期华沙的社会和文化历史状况。并且详细论述了在资源分配和获得方面的冲突如何导致波兰社会的分化,波兰-犹太关系如何急剧恶化,民众对政府公共机构的普遍不信任感的缘由,并将一战下的华沙与当时其他主要欧洲城市进行比较,将一战时期的华沙与之后纳粹德国占领下的华沙进行分析比较,重现并阐释了1914年至1918年期间华沙人所经历的苦难。

罗伯特•布洛鲍姆(Robert Blobaum),西弗吉尼亚大学(West Virginia University)历史教授,曾荣获西弗吉尼亚大学埃伯利艺术与科学学院杰出教授奖。

1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自由意志

作者: [德] 迈克尔· 弗雷德 著 / [美] 安东尼· 朗 编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古典思想中的起源
译者: 陈玮 / 徐向东
出版年: 2022-8
页数: 251
定价: 58.00元


“意志”“自由”以及“自由意志”向来是哲学史上受争议最多的概念,这些繁杂与无休止的争议,恰恰反映出它们的复杂性与重要性。在古代,人们从何时开始认为人类具有自由意志?为什么有人会这么想?这时使用的是怎样的自由意志概念?这个概念从一开始是否就具有缺陷?  弗雷德凭借深厚的哲学素养,结合文献学的方法,在宏大的视野下同时关注文本细节,为这些争论引入了极富启发的视角和新的解读可能。

迈克尔·弗雷德(Michael Frede,1940-2007),著名古代哲学学者。1966 年获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哥廷根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普林斯顿大学,牛津大学;曾为哥廷根科学院成员,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弗雷德研究领域广阔,在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斯多亚学派和古代怀疑论等研究方向均有建树。一生发表论文80 余篇,出版作品11 部,代表作有Die Stoische Logik(1974),Essays in Ancient Philosophy(1987)等。《每日电讯报》称其为“近代最重要,最富有冒险精神的古代哲学学者之一”。

1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Global Easts

作者: Jie-Hyun Lim

出版社: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副标题: Remembering, Imagining, Mobilizing

出版年: JULY 2022

页数: 340
定价: USD 60.00


South Korean historian Jie-Hyun Lim, raised under an anticommunist dictatorship, turned to Marxian thought to explain his country’s development, even as he came to struggle with its Eurocentrism. As a transnational scholar working in postcommunist Poland, Lim recognized striking similarities between Korean and Polish history and politics. One realization stood out: Both Korea and Poland—at once the “West” for Asia yet “Eastern” Europe—had been assigned the role of “East.”  This book explores entangled Easts to reconsider global history from the margins. Examining the politics of history and memory, Lim reveals the affinities linking Eastern Europe and East Asia. He draws out commonalities in their experiences of modernity, in their transitions from dictatorship to democracy, and in the shaping of collective memory. Ranging across Poland, Germany, Israel, Japan, and Korea, Lim traces the global history of how notions of victimhood have become central to nationalism. He criticizes mass dictatorships of right and left in the Global Easts, considering Nazi jurist Carl Schmitt’s notion of sovereign dictatorship and the concept of decisionist democracy. Lim argues that nationalism is inherently transnational, critiquing how the nationalist imagination of the Global East has influenced countries across borders.  Theoretically sophisticated and conceptually innovative, this book sheds new light on the transnational complexity of historical memory and imagination, the boundaries between democracy and mass dictatorship, and the fluidity of East and West.

Jie-Hyun Lim is professor of transnational history and director of the Critical Global Studies Institute at Sogang University. He is coeditor of Mnemonic Solidarity: Global Interventions (2021), The Palgrave Handbook of Mass Dictatorship (2016), and Gender Politics and Mass Dictatorship: Global Perspectives (2011), among other works. He is also the author of several books in Korean.

往期内容

2021年历史学十大好书

2021年往期书单合集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1)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2)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3)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4)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5)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6)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7)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8)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9)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10)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11)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12)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13)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14)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15)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16)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17)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18)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1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