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9)

史学研究 2023-12-26

前 言

史学研究公众号已有16.5万的订阅者,2023年继续设立新书单栏目,推介本年度高质量的史学研究著作另外公众号也常年推介新出版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期待各位学人的推荐与支持。word版论文一般收到后,经过简单的技术性审核、编排在一周内推送。已经授权其他公众号发布且标注了原创的论文无法推介。投稿邮箱:shixueyanjiu2015@163.com。请勿通过微信发给编辑。感谢您的关注。本期书单为2023年第19期新书单,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欢迎转发,注明出处。

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史前至唐代高原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作者: 霍巍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3-4
定价: 298.00

本书基于考古材料进行观察与分析,同时结合文献材料和其他方法加以比较研究,提出并以专题研究的方式对“高原丝绸之路”这个命题展开系统、深入的科学研究。书中各章节内容均以近年来青藏高原的考古新发现为基础,广泛结合汉藏文献以及历史学、民族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研究进行论述探讨,论证了“高原丝绸之路”的概念、主干线以及交通路网等内容,构建了史前至唐代高原丝绸之路的基本格局,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的佐证,具有学术创新意义和学术价值,也具有现实意义。

霍巍,男,1957年生,在四川大学获得学士(1982)、硕士(1985)和博士(1998)学位。现任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所长。  学术兼职有:香港城市大学客座教授、日本文部省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吉林大学中国边疆考古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客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西藏大学客座教授、四川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等。兼任四川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等。2011年被教育部聘为历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3年被国家社科规划办聘为国家社科基金评委,2015年受聘为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并任考古学召集人之一。

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塑造中国

作者:王鲁民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05月

定价: 86.00

本书通过建立空间考古迹象与古代典籍提供的夏、商、西周诸代帝王事迹的对应系统,为有连续考古依据的夏王朝历史叙述提供基础,对商王朝的权力空间变迁框架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讨论,在指出传统的对西周国土控制格局认知偏差的基础上,对西周时期的空间、政治格局变迁进行了更真切的勾画。研究显示东亚大陆腹地特殊的山河格局和相应人群创造性的活动造成了这里超大型空间权力较早产生,在特定的条件下,对于超大型空间权力的控制和维护,在中国文化一系列特点的形成上起着关键性的启发作用。

王鲁民,博士,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祭祀与疆域:中国上古空间考古六题》《营国:东汉以前华夏聚落景观规制与秩序》《中国古代建筑思想史纲》《中国古典建筑文化探源》《建构丽江:秩序、形态、方法》等。

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出土简牍与秦汉帝国

作者: 杨振红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3-4
页数: 381
定价: 12

秦始皇统一中国,废“王”称“皇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帝制国家,对此后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20世纪以来考古发现了大量战国至三国时期简牍。本书利用睡虎地秦简、龙岗秦简、里耶秦简、岳麓秦简、张家山汉简、长沙走马楼吴简等新出简牍,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对秦汉帝国的产生、特征、政治经济体制等进行探讨。内容涉及战国秦人的天下观对帝国建构的影响、官僚制的形成及演变、爵秩位体系与秦汉社会分层、土地赋税与徭役制度等。

杨振红,1963年生,女,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西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简牍学研究》主编。专业中国古代史、简帛学。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客座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讲座教授、青海师范大学“昆仑学者”特聘教授。出版《出土简牍与秦汉社会》《出土简牍与秦汉社会(续编)》等专著。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日]《东方学报》、[韩]《东洋史学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论著曾获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李学勤中国古史研究奖、天津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

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中古丧葬模式与礼仪空间

作者:李梅田 著  

定价:268  

出版 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年05月01日  

页数:716

从战国秦汉至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思想发生巨大变迁的时期。受其影响,人们对待死亡的态度和处理死亡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丰富的墓葬材料和大量的传世文献,使这一时期成为死亡考古学研究的极佳范例。针对中古时期墓葬考古的实际,把墓葬当成古人处理死亡的方式和对待死亡的态度的遗存,主要基于三个关键概念:丧葬空间、丧葬仪式、丧葬观念。其中,丧葬空间是处理死亡的礼仪空间,包括地面墓园和地下墓室两部分,在空间功能上又包括埋葬空间和祭祀空间,通过归纳空间形态,构建每个时期的丧葬模式。丧葬礼仪是墓葬遗存反映的丧葬行为,从静态的考古遗存观察动态的人类活动,从空间形态复原古代丧葬礼仪的场景,历史文献中对中古丧葬礼仪的详细记载,为我们复原丧葬行为和场景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丧葬观念是指在主流意识形态、宗教和民间信仰的综合影响之下人们对待死亡的态度,中古时期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儒家、玄学、道教、佛教等多重影响,各个时期对待死亡的态度也相应做出改变,这些在丧葬空间、器物、图像等方面都有着具体的表现。

李梅田,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唐考古、美术考古的教学与研究,重点关注中古社会与文化艺术的变迁。

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秦汉军法研究

作者: 张寒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年: 2023-1

由于传世文献对秦汉军法缺少完整系统的记录,相关资料早已散佚,给秦汉军法的研究带来了很大困难。20世纪以来,随着一系列出土文献的不断发掘与公布,给原本艰难的秦汉军法研究工作带来了新的转机,使我们得以将传世文献中散乱的军法条文与出土简帛中秦汉军法的内容相结合,一窥秦汉军法的真实面目。本书选择以秦汉军法为视角,围绕秦汉军法与秦汉刑法关系这一主题从法律载体、法律订立、法律内容(罪刑体系)、执法、法律适用等不同角度展开研究,获取对秦汉军法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并借此引发今天对于军事刑法体系构建之思考。

张寒,女,四川省绵阳市人,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讲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法制史。从事法学本科教学工作近二十年,研究生教学工作近五年。主持或参加省部级项目及其它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在各级别杂志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参编专著及教材三部。数次获得市级优秀社科成果奖和哲社成果奖。

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宋风成韵

作者: 黄博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宋代社会的文艺生活
出版年: 2023-7
页数: 342
定价: 88.00元

本书以文人士大夫的文艺生活为核心,通过描绘宋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布衣村儒的日常生活,展现宋人的神采风韵。作者以宋代各阶层文化人的文艺故事为叙事主线,揭示宋韵文化的审美意涵和生活情趣。特别是选取宋代文艺生活中的代表性人物作为主角,通过富有趣味性的轶闻和逸事,将宋韵文化的学术成果以通俗易懂、赏心悦目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作者流畅轻快的语言,配以宋代文化的艺术结晶——绘画、书法及各种文物,将文学性与视觉性结合起来,图文并茂地让读者多方位地感知宋代文艺生活的各种应用场景,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有生动的现场感。

黄博,1982年生,重庆人,历史学博士,现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藏学和宋史。著有《10—13世纪古格王国政治史研究》、《如朕亲临:帝王肖像崇拜与宋代政治生活》等。

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何谓明代

作者: [日]冈本隆司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危机”下的世界史与东亚
译者: 马云超
出版年: 2023-7-1
页数: 286
定价: 78.00

什么是明代?从全球视野、近代史视角看明代,会有怎样不同的发现?  随着“14世纪危机”的爆发,由蒙古帝国构建的欧亚世界体系解体,东方和西方走向分离,近代世界新秩序逐渐形成并影响至今。推翻蒙古统治的明朝建立起新的东亚体系,在“17世纪危机”到来、明朝终结之后,这一体系又被清朝所继承。  夹在“元末明初”“明末清初”两大“危机”之间的明代(1368—1644)是什么样的面貌?除了残酷、血腥、互相倾轧的政治,这一时期还有哪些看点?明太祖制定的祖制禁锢,其后出现哪些乖离?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又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本书综合多种最新研究成果,让看似“一成不变”的明代变得鲜活、“有趣”了起来。

冈本隆司 1965年生,现任京都府立大学文学部教授。撰有专著《近代中国と海関》《属国と自主のあいだ》等。已译为中文简体的著作有:《属国与自主之间:近代中朝关系与东亚的命运》、《李鸿章 袁世凯》、《近代中国研究入门》(合编)。


8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孔教与国家建构

作者: 李华伟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 变奏与复调的历史 : 1895—1919
出版年: 2023-4
页数: 311
定价: 128

孔教如何从晚清社会制度的固有部分崩解成为“游魂”,如何一步步被负面化乃至被打倒?晚清和民国初期的孔教论争聚焦在国家建构是否需要孔教、如何安置孔教。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陈焕章、马相伯及新文化运动诸君,基于对孔教与革命、孔教与中华文明维系、孔教在国家建构中地位和作用的不同认识,公开在媒体上争论孔教的定位和性质。争论中,康有为希望通过改革孔教达到强国目标的主张逐渐受到批判,立国不需要孔教、孔教不是宗教、孔子非教主等主张螺旋式上升为执拗的高音并主导了舆论的走向,乃至左右了我们今天对孔教的认知。本书以多维的视野,呈现了晚清民国孔教复杂多变的思想史进程与发展趋势,孔教与国家建构的多元与复调、喧闹与缄默、沉默的螺旋与执拗的高音均在书中得以呈现。

李华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数字人文宗教与宗教舆情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宗教社会学》辑刊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宗教社会学、近现代儒学、数字人文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和重点项目各一项,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两项等。在《世界宗教研究》《世界宗教文化》《宗教学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宗教》、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转载。专著《乡村基督徒与儒家伦理 —— 豫西李村教会个案研究》(2013)荣获第十届(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9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梁漱溟与现代儒家激进主义的兴起

作者:王悦之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06月

定价: 98元

本书通过对1930年代梁漱溟乡村建设的思考、主张、规划、实践的全面考察,揭示了其思想渊源与转变逻辑,认为梁氏由乡建理论及实践而开创了一种新的政治哲学,即现代儒家激进主义。本书既可深化对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了解,又有助于强化我们对1949年前的新儒学及传统社会特性的认识,既具学理性,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王悦之,本名王悦,1980年生,湖南郴州人。延安大学副教授。2009-2014年就读于清华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14-2017年在东北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在《读书》《二十一世纪》《孔子研究》《史林》《史学月刊》《开放时代》《抗日战争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10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锻造组织

作者: 张永
出版社: 中国文化传播出版社
副标题: 红军与苏区史新探(1927—1934)
出版年: 2023-3
页数: 471
定价: HK$175元

本书是作者十几年中共党史研究成果的汇总,作者在书中尝试以“崩溃—重建”模式对1927—1934年间中共的军事政治运作进行探索。本书指出,革命不仅是破坏旧秩序,也是建立新秩序,列宁主义革命党的组织成长同时就是现代中国的政治重建,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起源于这个历史过程。从建党、建军到建国的政治重建道路是现代中国的历史出口,在这一过程中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列宁主义革命党发挥了关键作用。

张永,生于1971年,辽宁沈阳人,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政治史研究》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民国政治史、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环境史。

1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信仰与技术

作者: 耿强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中国社会主义翻译话语的想象与重构(1949-1966)
出版年: 2023-5
定价: 68.00

本书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成立之后的十七年时间里,中国翻译话语的内涵与特征,明确提出十七年时期中国翻译话语的政治/审美一体化特征,对它的话语生成机制进行深入探索。本书的研究表明,中国社会主义翻译话语体系形成了自成一体的特征,这一话语体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中国语境下翻译实践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的文化建设的价值和功能。本书对拓宽中国当代翻译理论话语范围,建构一个立体多元的翻译理论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耿强  副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学博士,在《中国翻译》《外国语》《上海翻译》等期刊发表论文近50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中国文学:新时期的译介与传播——熊猫丛书英译中国文学研究》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

1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1494

作者: [加] 斯蒂芬·R. 鲍恩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中国人民大学·守望者
副标题: 瓜分世界的条约与大航海时代的来临
原作名: 1494: How a Family Feud in Medieval Spain Divided the World in Half
译者: 唐奇
出版年: 2023-6
定价: 89.90元

哥伦布从美洲凯旋而归,开启了大航海时代,也彻底点燃了当时两个航海大国——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间的冲突,究竟由谁来控制世界的海洋?为了避免最强大的两个天主教国家之间爆发战争,在教皇的主导下,1494年,瓜分世界的《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应运而生,以西经46度(著名的“教皇子午线”)为界,西、葡两国将地球一分为二,各取其一。这份被视为现代海权基础的条约,对世界的历史、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彻底开启了航海与殖民的时代,葡、西、荷、英、法等西欧国家陆续走上历史舞台,争夺海上霸权,从此,世界的海洋成为战场。为什么南美被称为拉丁美洲?为什么南亚曾遍布葡萄牙的殖民地?为什么英、法的势力局限在北美?本书围绕这一重要的年份、这一重要的条约展开,讲述一个君主、探险家和教皇参与的史诗故事。第一部分讲述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间的王室情仇、利益冲突;第二部分是关于海洋和新世界的探索;第三部分则描写了西欧国家如何使用不同手段挑战这份条约,打破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海洋的垄断。

斯蒂芬·R. 鲍恩(Stephen R. Bown),加拿大当代著名畅销书作家,专注于科学史、探险史领域的非虚构题材,已出版十余部作品,屡获好评。其作品《白色爱斯基摩人》2016年获得表彰极地主题最佳非虚构图书的威廉·米尔斯奖(William Mills Prize for Polar Books),《最后的维京人》2012年获评“《科克斯书评》年度图书”。


1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在城邦与联邦之间

作者:齐虹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06月 

定价:78.00元

阿卡狄亚的政治发展曲折多变,从古风时代到希腊化时代历经分裂、统一、再分裂。在这一过程中,地区性强邦及其关系变化发挥了关键作用,强邦对立导致地区分裂,强邦联合则促成统一国家的建立。公元前4世纪初,阿卡狄亚同盟是该地区历史上专享的统一国家,对伯罗奔尼撒半岛及希腊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仅存数年便迅速瓦解。公元前3世纪,阿卡狄亚各邦加人阿凯亚同盟,继续发挥政治影响,直到公元前2世纪并人罗马。

齐虹,1987年10月生,山西省阳泉市人,历史学博士,现为海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古希腊罗马史、历史学科教学等相关研究,发表论文数篇。

1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克里姆林宫的信件

作者: (英) 戴维·雷诺兹 / 

(俄罗斯) 弗拉基米尔·佩恰特诺夫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副标题: 斯大林与丘吉尔、罗斯福的战时通信
原作名: THE KREMLIN LETTERS
译者: 云晓丽
出版年: 2023-1
定价: 168.00元

借助于斯大林与罗斯福、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往来书信,《克里姆林宫的信件》打开了一扇窗口,让我们得以一窥三位领导人的思想和个性。他们在二战期间只见过两次,他们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书信建立的,他们的通信构成了二战战略格局的重要部分。

戴维·雷诺兹,英国历史学家,剑桥大学历史学教授,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著有10余部作品,代表作有《大英帝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等。《历史的指挥者: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斗和写作》曾获“沃夫森历史奖”。


 弗拉基米尔·佩恰特诺夫,俄罗斯历史学教授、博士,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欧美国家研究室主任,获得过“战斗功勋”奖章和荣誉勋章。他用俄语和英语撰写了大量关于战时联盟和冷战的著作,代表作有《斯大林、罗斯福和杜鲁门:1940年代的苏联和美国》《从杰弗逊到克林顿:美国民主党竞选》《美国对外政策史》等。

1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美国民主的悖论

作者: (加拿大)安东尼·金Anthony King;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译者: 李光祥
出版年: 2023-4
页数: 400
定价: 58

美国的政客和美国人民,当然还有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常常认为美国是世界上伟大的民主国家,但本书却以一个外国人独有的视角,揭示出美国民主制度内在的种种吊诡和悖论——这些都是美国人“灯下黑”常常看不见的:美国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实际是非常不民主的。本书写道,一方面,美国的建国之父们强调政治体制要能确保谨慎、协商,制衡以及三权分立——在这样一个制度中,“人民”被赋予非常有限的角色。另一方面,很多的激进民主派则坚持要由“人民”——而且只能是“人民”——来统治国家。结果就形成一个内部充满矛盾至今仍纠缠不清的政治体制:非由选举产生且无须政治问责的最高法院的法官大人们却常常以法律的名义行使最终的政治决定权;对人民的选举和被选举权则有诸多严苛的限制。

安东尼.金(Anthony King)(1934-2017), 加拿大籍英国人,牛津大学博士,原英国Essex 大学政府系教授,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久负盛名的政治学者、政治评论家和选举行为学专家,在宪法、政府管理和选举制度方面著作甚丰。

1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自然法的复兴

作者: [美]罗斯科·庞德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译者: 黄涛
出版年: 2023-6
页数: 132
定价: 38.00

1942年的1月,庞德受圣母大学法学院之邀,依次发表了题为《何谓自然法》《理性与强力》《法制史上的自然法》及《哲理法学派的未来》的四篇系列演讲。后来,这四篇演讲以《自然法的复兴》的名义予以出版。该书围绕“自然法”这一核心概念,细致梳理从古希腊到现代政治哲学有关自然法的哲学阐释。庞德从社会学法学的学术立场出发对哲理法学派、历史法学派、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进行了客观中立的批判,实现了对古典自然法思想的发展与补救。另外,庞德还吸收了多种法学流派思想的合理成分并加以整合,进而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观点。这种注重经验、实证与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学术研究方法无疑给新自然法学的兴起提供了新的学术滋养。

罗斯科•庞德(Roscoe Pound,1870—1964),美国著名法学家、教育家,曾担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社会学法学”运动奠基人,美国法律现实主义运动的早期代表人物。

1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普奥战争

作者: [美] 杰弗里·瓦夫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1866年德意志之战与意大利的统一运动
译者: 付稳
出版年: 2023-6
页数: 488
定价: 89.00

1866年,强大的奥地利帝国遭到普鲁士和意大利军队的攻击。普鲁士在毛奇充满争议却切实有效的作战计划下,先是横扫奥地利的德意志盟友,包括汉诺威、黑森、巴伐利亚和萨克森。紧接着突入哈布斯堡王朝的波西米亚省,相继拿下陶特瑙、维索科夫、斯卡利采、蒙申格莱茨等易守难攻的阵地,*后在克尼格雷茨同时发起正面和侧翼进攻,几乎全歼奥军。意大利根据与普鲁士达成的盟约,本应积极开辟第二战场,却因内部的战略之争,贻误战机,在决定性的库斯托扎战役中败北。后借普军胜利之势,再次突入威尼西亚,挺近伊松佐河。奥地利在包夹中,只得投降,将德意志邦联的控制权拱手让给普鲁士,并将整个威尼西亚割让给意大利。瓦夫罗运用奥地利、意大利、德国等的政治、军事档案,以及私人日记和战地通信,叙述了这场改变欧洲地缘政治的重要战争,全书涵盖从外交缘起到关键战役等多方面内容,挖掘出普鲁士军事胜利的秘密,揭露了奥地利军事崩溃和意大利几近崩溃的原因。

杰弗里·瓦夫罗(GeoffreWawro),毕业于耶鲁大学。目前担任北得克萨斯大学军事史中心主任,主攻战略研究。著有《普法战争》(The Franco-Prussian War) 、《欧洲的战争与社会,1792-1914》(Warfareand Society inEurope,1792-1914) 、《哈布斯堡的灭亡》(AMad Catastrophe)等。他所获奖项众多,其中就包括了奥地利文化研究院的大奖以及军事历史学会的蒙卡多大奖。他还是历史频道“精装历史”节目的主持人,这档每周访谈节目的受访者均是史学家、政治家和新闻人士。

18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A World Safe for Commerce

作者: Dale C. Copeland

出版社: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副标题: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from the Revolution to the Rise of China

出版年: 2024

页数: 504
定价: $38.00/£32.00

When the Cold War ended, many believed that expanding trade would usher in an era of peace. Yet today the United States finds itself confronting not just Russia in Europe but China in the Indo-Pacific, Africa, and Latin America. Shedding new light on how trade both reduces and enhances the risks of international crisis, A World Safe for Commerce traces how, since the nation’s founding, the United States has consistently moved from peace to conflict when the commerce needed for national security is under threat.

Dale Copeland shows how commerce pushes the United States and its rivals to expand their spheres of influence for access to goods even as they worry about provoking a breakdown in trade relations that could spiral into military conflict. Taking readers from the wars with Britain in 1776 and 1812 to World War II and the Cold War, he describes how America’s leaders have grappled with this inherent tension, and why they have shifted, sometimes dramatically, from peaceful, mutually beneficial policies to coercion and force in order to enhance control over vital trade and prevent economic decline.

A World Safe for Commerce reveals how trade competition could lead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into full-scale confrontation. But it also offers hope that both sides can work to improve their overall trade expectations and foster the confidence needed for long-term peace and stability.

Dale C. Copeland is professor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t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He is the author of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and War (Princeton) and The Origins of Major War.

往期内容

2018-2020年历史书单合集

2021年往期书单合集

2022年往期书单合集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2)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3)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4)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5)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6)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7)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8)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9)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0)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1)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2)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3)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4)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5)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6)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7)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8)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