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及其诗歌

费米子 文研青年 2022-12-22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自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八篇白话诗至今,中国新诗踏着蹒跚的步履走过百年,以其丰富的文史景观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习中,新诗是绕不开的话题;在中文名校历年考研真题中,对中国现当代诗歌的考察更占有不小比重。


为帮助考研学生深入学习中国新诗,掌握相关考点,文研青年于2019年暑期在武汉大学文学考研会员群内开展新诗专题研习活动,并进行全程跟踪指导。 作为专题研习的一部分,文研青年邀请专人进行新诗赏读并撰稿发布。本文是2019年文研青年中国新诗赏读的最后一期(第十五期)成果,文章版权归文研青年19考研会员费米子同学所有,感谢作者授权发布。


秀华

余秀华,湖北钟祥人,当红女诗人。1976年生于湖北钟祥农村,一出生便因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并致行动不便、口齿不清。1998 年,余秀华写下第一首诗《印痕》,2009年正式开始诗歌创作,现已出版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2015)、《摇摇晃晃的人间》(2015)、《我们爱过又忘记》(2016)、散文集《无端欢喜》(2018)。



作为一位有着特殊人生经历与过人才华,并随着互联网一夜走红的诗人,余秀华成为当下诗坛的现象级“网红女诗人”。


余秀华的走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传统的“二级传播”方式。2014 年,《诗刊》编辑刘年在朋友的推荐下浏览了余秀华的个人博客,并将其作品在《诗刊》上发表,但这时的余秀华还只能惊艳于小范围的诗歌圈子里。最终,有好事者将她的一首名为《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诗歌在微信里转发,并冠以“脑瘫”、“女诗人”、“农民”等标签加以识别,余秀华才得以被大众媒体和普通网友所追逐。



不同于一般的“农民文学”,余秀华的诗歌既包含着底层生活人生疼痛身体残缺的书写,还具有强烈的性别意识精英色彩


无论评论界还是余秀华,对性别身份的认同排在首位。余秀华对自己身份的排序,第一就是“女人”,且认为后面两个(农民、诗人)可不要。


爱情是余秀华诗歌的主要题材之一。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身体带有残缺的女人,她对爱的缺失有着极为深刻的体验。她的爱情诗并不满足于对爱情欲望的诗意呈现,而是极力展现出丰富复杂、个性鲜明的女性主体形象



正如刘年所言,“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余秀华贫困农妇的身份,不仅磨砺了余秀华的心智,也给她的诗歌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余秀华的诗歌得到许多在性别身份上与她无共鸣的男性的称赞,这便与她身处的阶层有关。


尽管身处底层,余秀华的诗歌仍充满精英色彩。她的诗歌创作的起点较高,既有古典诗歌的意趣,又有现代诗歌的抒情性,创作主体的真实意图通过富有意趣而灵动的语言传达出来,以鲜活的身体经验和生命经验客观地表现底层女性的生命苦痛,以强烈的主体精神去展示人的价值和尊严。


本期诗歌赏读将以《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我爱你》、《你没有看见我被遮蔽的部分》走进余秀华及其诗歌。


01

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赏读:

如果撇下农民的外衣,只就作品本身而言,你不得不承认,余秀华堪称一位纯粹的诗人,她的作品委屈着一股巨大的能量,唤醒了我们内心深处沉睡已久的诗情。


这首诗中有一个比较碍眼的“睡”字,于是有人指责作品属于“荡妇体”,余秀华本人也称这首让她声名大噪的作品并不是她最好的作品,有标题党的嫌疑。但我们抛开这些外界浮躁的评论声,单看这首诗。“睡”是当下世界的常态,“中国”不仅可以指一个国度,也能看作一个空间的代名词。在某个空间里,“睡”正是每个人每天都不能回避的常态。

 

在这样的常态下,人会有心灵的触动,而诗人明显敏感于常人,比常人有着更深刻的体悟。她很理性,因为一般人“睡”过以后,一番激情过后,很容易为假象所迷惑,沉溺而不能自拔。诗句中“虚拟”一词用得极好,它浓缩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痛楚、悲观乃至绝望。

 

诗人渴望生命出彩,然而现实依然残酷。残酷的现实不仅体现在情感的被误读,还体现在文明世界的各个层面,在现代工业战车的碾压下,这个世界已经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不能承受之重,面对文明世界的满目疮痍,除了怒火中烧,不满终将爆发。在这个处处布满陷阱的世界里,一切不屈从的灵魂,必须要尝试突围。为了一份执着的追求,我们必须付出代价,冒着“枪林弹雨”,忍受漫长等待的煎熬,而当我们付出了全部的身心,拿出了全部的勇气和力量去面对的时候,还有可能进入另一个假象层面。

 

诗中“蝴蝶”极富象征意味,它让我们生存的世界眼花缭乱,真假莫辨,由此我联想到了时下形形色色的各类社会“圈子”。作者批判的锋芒已直指社会。在充满赞美、吹捧的表象之下,人们“睡”着和“被睡”着误入歧途,这里春意盎然,可惜不是春天。

 

这里的“横店”,不是作者精神的归宿,而是现实世界的一个缩影,这样的一种批判,是一种令人心痛的残酷。但是,它依然改变不了生活的“常态”。我们必须面对这假象下每一天的生活,就像诗人一样,生活改变与否,并不重要,而内心的追求不能失去。“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株草,每一个人,每一篇故事,都构成了我现在生活的一部分,构成了我提笔写诗的必不可少的理由。”就这样诗人将她所感触到的世界,十分细腻深刻的展露在笔下,就像诗人自己一样,简单、真实而又平凡。


02

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本身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这人间情事

  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赏读:

这首诗描述的是作者真实的生存状态和生活体验。“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电视中记者采访的时候,她正好打水回来,这是她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单调,枯索,乏味,生命似乎沥干了水分,就像一块“陈皮”,可是诗人是有灵魂的,她会在适当的时候,让陈皮绽放色彩,溢出清香。

 

因为有着异于常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诗的情怀,所以在单调、枯索和乏味的现实中,生活顿时有了一丝温暖,和不曾遗失的美好。这里,“雪”象征着诗的高贵,它圣洁而又美好,诗人必然将之珍藏于内心,整个情绪的流泻是一脉相承,自然连贯的。在结构上,由“雪”自然引出了下面的“诗”。


与和诗歌结缘,割舍不了那一份诗情,诗人的生活世界顿然有了不一样的趣味。“这间情事”仿佛不再萧索,不再单调,而有了一丝雀儿飞过的惊喜。用“皎洁”形容光阴,极写这一段时光的美妙,因为有了诗歌,诗人不再感到孤独。

 

不过诗人的心绪也超然冷静,“我不适宜肝肠寸断”,是一种超越常人的清醒。她渴望着和“爱人”一起探讨诗歌的真谛,而这一切,不需要掩饰,不需要伪装,不需要浪漫,不需要激情,而只需要把最真实的自己坦露给所爱的人。

 

你只需要知道,我是一棵稗子,一株生长在稻田里的野草。这里的“稗子”象征着非主流,边缘化,它随时可能被否定,被损害,被蹂躏。“提心吊胆”,成了诗人最真实的心灵呐喊。但这株野草,依旧渴望着拥抱春天的权利。


03

你没有看见我被遮蔽的部分


春天的时候,我举出花朵,火焰,悬崖上的树冠

但是雨里依然有寂寞的呼声,钝器般捶打在向晚的云朵

总是来不及爱,就已经深陷。你的名字被我咬出血

却没有打开幽暗的封印



那些轻省的部分让我停留: 美人蕉,黑蝴蝶,水里的倒影

我说: 你好,你们好。请接受我躬身一鞠的爱

但是我一直没有被迷惑,从来没有

如同河流,在最深的夜里也知道明天的去向

但是最后我依旧无法原谅自己,把你保留得如此完整

那些假象你还是不知道的好啊

需要多少人间灰尘才能掩盖住一个女子

血肉模糊却依然发出光芒的情意


   赏读:

这首诗的第一节中, 春天的“花朵”、“火焰”表征着爱情的期盼, 而雨中的“寂寞的呼声”却戳穿了这虚妄的希望,犹如钝器捶打发出的声音, 充满着浓厚的压抑。“来不及爱”其实就是不知什么是爱,还未学会去爱, 而紧接着“已经深陷”却“没有打开”的矛盾修辞, 更加重了爱者在幻想与现实、感性与理性中迷惘的感受。


诗歌第二节看似情绪转向轻盈,“我”用“躬身一鞠的爱”回报“轻省的美”, 用“你好,你们好”的轻松口吻消解了沉痛, 但实际上自我的坚守正在持续,因为“我”一直是那个相对于他者而言具有绝对自我意识的神秘主体,“我”总会固执地拒绝一切想象的满足和虚幻的感动, 而成为一条不会被“迷惑”的河流。


诗歌最后一节,抒情主体再次抒发作为个体的人的完满和骄傲,“需要多少人间灰尘才能掩盖住一个女子 /血肉模糊却依然发出光芒的情意。”这个反问句仿佛携带着深沉的呼吸、虔诚的心跳,呢喃出“我”对爱的理解: 不妥协, 不放弃,随时向爱敞开心灵的大门, 时刻迎接生命的挑战。诗中这个倔强的爱情主体,依然把人对自由、尊严的渴求置于情感世界的中心位置, 这也是余秀华的爱情诗歌始终贯穿的意蕴。

余秀华诗集推荐


更多诗人专题链接


李金发|闻一多|戴望舒|卞之琳

何其芳|废名|冯至|艾青|穆旦

郑敏|北岛|海子|舒婷|王家新


策划 |文研青年

文字 |费米子

图片 |网   络

编辑 |Sound

审核 |青   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