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验速递Vol.03 | 山东大学考研初试380+短期备考高分上岸经验谈

文研青年约稿 文研青年 2022-12-22




编者按



    2020届考研复试的大幕已徐徐落下,经历了“史上最长等待期”的2020届“天选之子”们的考研征程,也基本划上了句号。一路走来,文研相伴。记得今年初,文小研曾在公众号开年卷首语上许愿:“愿去年所有的遗憾,是今年惊喜的铺垫;愿今年的每一天,你都过得无悔又无怨。”诚如斯言,努力过、奋斗过、拼搏过,就无悔于青春,无悔于梦想。人生的选择很多元,但自主把握一次改变人生的机会则并不多见。

    5月以来,捷报频传,祝贺把握住自己命运的考研健儿!文研青年——你梦想的同路人,撑起过你坚韧的希望,也如约分享你胜利的喜悦。近日,文研青年开辟2020届考研【经验速递】专栏,邀请文研青年2020届各大院校专业录取学员和会员,为广大2021届考研同学,分享经验,总结干货,让还在困顿中的你,看到启迪思想的曙光。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山东大学文学院考研经验谈。


【2020届考研经验速递专栏】已推文章:

八千字长文:吉林大学400+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经验谈,超贴心超详尽择校备考信息分享

天津师范大学古代文学400+考研经验分享,文研青年独家约稿



笔者于2019年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现已通过复试,顺利被山东大学文学院录取。本文将从书目推荐、试题分析、专业课复习三个层面简述本人复习经验,供各位研友参考。本文不涉及公共课复习内容。


这里需要向大家指出的是,本文所有分析、推荐都是立足于个人学习体会,仅供大家参考。考研是个体化的学习,大家一定要找到有“自己特色”的复习路径。



书目推荐



笔者决定报考山大时,已经是2019年7月。暑假准备了相应复习资料,主要是山大研招网给出的书单,结合本人复习经验,列一个单子,供大家参考:

1. 葛本仪主编《语言学概论》,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

2.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刚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供参考)

3. 袁世硕主编《古代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4. 袁行霈主编《古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供参考)

5. 孔范今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史》,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当代文学部分供参考,建议当代部分以王庆生主编教材为主)

6.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供参考)

7. 王庆生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 狄其骢、王汶成、凌晨光《文艺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按:学校官方的书目大家可以登录山大研招网查阅,标明“供参考”的是笔者认为非必读的书)

个人感觉,葛先生的《语言学概论》较之于叶、徐二先生的《语言学刚要》内容来的简单,且两本书编排不尽相同,如果时间充裕,大家不妨也阅读一下后一本,后者可以增加大家对语言学的体会和认识。袁行霈先生的《中国文学史》较之于袁世硕先生的内容更多,篇幅也大一些,如果时间充裕,建议将两本书对照着读。孔先生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同时囊括了现代和当代文学,篇幅很大,和钱理群等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以及王庆生先生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内容多有重叠(按:此外,王庆生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还有华中师大版,内容类似,但华师版教材相对于高教版似篇幅更小,也可考虑参看),所以复习的时候可以选择以某一本为主、某一本为辅,没必要同时全部精读。



个人认为,除教材外,研考初试不需要阅读很多专著,但古代文学和现代当文学重要作品的阅读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古代文学,推荐大家阅读作品选,这里提供两套:


1. 袁世硕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四卷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 袁行霈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七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袁世硕先生版本是山大研考主流的作品选,优点在于篇幅小,且都是横排简体,但没有赏析文字;袁行霈先生版本篇幅较大,且均为竖排繁体,但是有更多文本且每篇文章都附带名家赏析。笔者的选择是后一种。


再推荐本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集:


新罗等 编《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解析——中国现当代文学》,齐鲁书社,2010



 试题分析



这一部分简单给大家分析一下山大的试卷特点。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分析均基于对2019年及以前试卷的考察,今年是否更改权重和考试范围以今年山大研招网的官方通知为准,大家要注意关注。


1、山大研考是“大综合”考试,也即囊括了语言学、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和文艺学,但截至目前(2020年5月)不包括外国文学。


2、山大研招网提供考试大纲和近几年试题,科目编号分别为“617”(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和“813”(中国语言文学综合)。相关具体规制大家可登录山大研招网下载查看,这里不赘述。


3、大综合侧重考察文学,文学侧重于考察古代文学。也即:山大的大综合考试中,语言学占比并不大,文学史的考察中,现当代文学占比也不大。所以这就很鲜明的给大家标明了复习侧重:以古代文学史为重中之重。


4、重视具体作品,具体表现为两点:

(1)简答、论述题要求以作品佐证个人观点,如“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苏轼‘随物赋形’的特点”;

(2)直接考察考生对某部具体作品的认识,如往年试题曾经考察“蓝脸的人物形象”、“刘凤仙的人物形象”等。


5、文艺学和语言学的考察紧扣课本,很多都是课本原话,一般绝不会超纲。




专业课

复习建议



基于对试卷的分析,简单给大家提几个复习建议,供参考。


1、古代文学史:

以课本为经,以作品为纬。

课本给大家提供文学史发展的脉络,而作品则是填充期间的具体事物。袁世硕先生主编的教材并不算厚,因此大家完全有必要、也应该有能力通读,最起码通读一遍。我的建议是阅读两遍且每一遍依据不同的方法,分别是:


(1)第一遍:细读、精读,圈点勾画。注意将关键词句进行提炼,同时,在读到某一作家时,一定要结合作品,培养对作品的感受,积累例证。古代文学史的复习建议全面无死角,不要觉着有些作家考察率不大就忽视。


(2)第二编:边读边整理,自己归纳文档。结合第一遍细读的内容以及圈点勾画的核心句段,整理个人复习文档,注意个体化内容的记录,如:自己的阅读感受、对某部作品的认知等。相应地,要特别注意古人对古人的评价,如《沧浪诗话》、《诗薮》、《明诗别裁集》等对古人作品的评价都简单且精当,务必认真学习。


2、现当代文学:

作品比文学史更重要。

现当代文学的特点是内容极其驳杂,但是占的分数却并不很大。基于这样的特点,提供两个思路。


(1)文学史读不完就略读。据笔者了解,身边很多同学(包括笔者)都没能尽数通读现当代文学教材,所以要有详有略,面对不太重要的作家,可以适当从略,不应将太多时间耗费在出题率不高的作家身上。同时,要认真考察总结历年真题,归纳真题“偏爱”的作家作品、作家群体,尽量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如果到后期发现教材细读不完了,也不要太过紧张,可以结合上文推荐的复习题集进行“快速复习”。但是,如果时间充裕,学有余力,那么能尽数通读自然是最保险、最完美的做法。


(2)注意抓出主要作家的主要作品。现当代文学作家多、作品多,不可能把所有作家的作品都阅读了,因此要抓住主要作家的主要作品。以十七年文学的小说为例,梁斌的《红旗谱》显然比浩然的《艳阳天》和陈登科的《风雷》重要得多;于《梁斌》个人而言,《红旗谱》也显然比《播火记》、《烽烟图》重要。所以很显然,《红旗谱》就是我们把握的重点,应该对故事梗概、人物性格、艺术特色等方面有全局地、细致地了解,至于上面列举的其他作品,就可以略学。此外还有一批作家作品不多,如提到庐隐,就是《海滨故人》;提到沙汀,就是《在其香居茶馆里》,故而这样的作家也比较容易处理,对他们关键性作品有认识即可。还有一些作家,个人作品内部风格突出且比较类似,可以尝试以点带面,如郁达夫、孙犁。但是,对“鲁郭茅巴老曹”,就必须重点细致学习了。


3、语言学、文艺学:

问题不复杂,无需占用大多时间。

(1)要注意内在逻辑,力求把书读透、读薄。语言学和文艺学的知识具有非常强的内在体系性,所更要学会归纳每个章节内部、章节之间的关系,做到以点带面,从全局把握这两门学科,切忌散兵游勇,上来就死记硬背。所以,建议大家整理复习文档。


(2)要尤其注意《文艺学通论》每个章节后附的课后题和名词解释,考试很可能出类似的题,尤其是名词解释。语言学、文艺学的复习以课本为核心,虽然不需要读太多专著,但是也要注意课本的例证。




 寄语



以上内容都是笔者的主观感受和经验之谈,人人有异,所以这些经验也只能做个参考,大家一定要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复习路径,这是成功的关键。同时也想告诉大家,从五六月份开始认真准备,时间上完全够用,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因为看到别人已经学了几个月就紧张焦虑。考研是“持久战”,要特别注意把握自己的复习节奏,劳逸结合,把握重点,注重方法,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最后,祝大家都能考入理想的学府!



作者简介





湖北某大学文学院2016级本科生,以初试380+的成绩考入山东大学文学院。

这个分数不算出彩,但还是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相关心得、经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和大家共同进步。







— END —


后台回复“会员”查阅会员详情,

回复“全程班”查阅21年系列课程

点击“阅读原文”可进入最新论坛通道


策 划:文研青年

编 辑:温      之

审 核:青      竹



点击院校名称即可查看独家研情分析


北京师大|武大中文|武大汉硕|四川大学

浙江大学|南开大学|湖南师大|陕西师大

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

苏州大学|暨南大学|西南大学|华南师大

华中师大文学院|华中师大语言所

南京师大|人民大学|南京大学





往期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