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梦为马,有的放矢:工作四载后,斩获华中师大比较文学总成绩第一名!

糯米 文研青年 2022-12-22


2020届考研复试的大幕已徐徐落下,经历了“史上最长等待期”的2020届“天选之子”们的考研征程,也基本划上句号。一路走来,文研相伴;5月以来,捷报频传。祝贺把握住自己命运的考研健儿!文研青年——你梦想的同路人,撑起过你坚韧的希望,也如约分享你胜利的喜悦。


近日,文研青年开辟2020届考研【经验速递】专栏,邀请文研青年2020届各大院校专业录取学员和会员,为广大2021届考研同学,分享经验,总结干货,让还在困顿中的你,看到启迪思想的曙光。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文研青年会员及课程班学员糯米同学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20年比较文学专业考研经验谈,期待对大家有所启发。同时欢迎大家加入文研青年2021年中文考研信息QQ群282856438,群内有众多考研资料及学长学姐答疑解惑。


【2020届考研经验速递专栏】已推文章,直接点击即可查看:

1.吉林大学400+文字学八千字长文考研经验

2.天津师范大学古代文学400+考研经验分享

3.山大考研初试380+短期备考高分上岸经验

4.2020年跨考山大文院初试第一430分经验

5.文研青年2020年436分上岸学员经验分享

6.2020年跨考人民大学现当代文学经验分享

7.20年文研锦鲤跨专业上岸武汉大学经验谈

8.轻舟已过万重山:2020年武大文学类三战考生经验分享

9.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重庆大学现当代文学399分考研经验

10.西北大学现当代文学总分第一考研经验谈

11.工作2年后零基础跨考上岸!湖大文艺学考研及调剂经验谈

12.从金融到文学:2020年二本跨考武大现当代文学上岸经验分享



文学院的拟录取名单终于公布,这一年的备考也终于暂时告一段落。之所以选择这个标题,是因为通过复盘这一年的复习经历, 我发现“目标导向”是对我自己而言比较重要的关键词,所以这篇总结的框架大致是剖析不同时期的具体目标以及就目标展开的方法探索,希望能给各位同学带来一些帮助。


01

夯实基础期



关于择校、以及寻找对应院校的参考书目等相关信息(华师21文院研情请点击:备考指南|华师学文院中文考研最新研情动态与复习方法解读)已经有很多前辈分享了,在此我就不过多赘述了。这部分我主要是想分享一些个人心得。


首先,分析真题。


毋庸置疑我们考研的第一目标是考上,其次才是奠定基础或者拓宽视野诸如此类的加分项,所以我们的复习计划应当是围绕目标院校的真题,明确不同板块知识考察内容的重点,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拓宽上限。当然,每个人的上限由个人基础、能力、备考时间等因素决定,都不相同,也不用强求。


以下以华中师范文学院710中的文学史部分为例



对比分析三个学科20年真题的不同考察方式可以初步得出结论:


1.古代文学和现当代考察的方式相对来说更多样化,并且古代文学更加偏重某个诗人或者某个流派的特点,那么在复习这一学科的时候就更需要以诗人/作家作为点来串联


2.现当代文学相对来说更偏重以某一时期的文学流派作为单位进行考察,并且是基于文学史的整体视角来审视某种思潮或某种类型,除此之外还喜欢采取对比的方式进行考察,那么在复习现当代文学史的时候也要注重用对比的方式来记忆掌握相似或者相反的作家/作品


3.外国文学相对来说考察更基础,而且基本是基于具体作品,那么复习时就应当以具体的作品为基础


4.虽然三门学科最终都是要串联起文学史的整个脉络,但是不同学科的“点”与“线”就有以上不同偏重——作家、作品、还是流派



每个学科具体章节的重点也可以参考真题,进行年代/类型/考点的切片!


PS:仅举例,实际上每个人的分类方式不同,可分析的内容也远远大于这些初步结论,但是进一步分析可能会比较耗时间,如果时间不够的话看看其他人分析的参考一下也不错。


文研青年中文考研第二场论坛中特邀请了华师大四位学长学姐为大家梳理近年命题规律,具体详情请点击2021年华师中文学硕专场论坛,考情技能全get,双重福利拿手软!


其次,体系重构。


大部分同学的复习应该都是以教材为基础。大部分教材是由不同老师分别进行编写,最后整合的,因此各个部分可能风格上会出现明显的差异,背诵起来会由于差异显得不那么“合式”。


我个人觉得虽然文学是百花齐放的,但是在应试和背诵的过程中,自己形成一套背诵的“模板”会更加有利于记忆。


比如外国文学中具体作品的艺术特色,教材上关于每部作品的特色可能结构方式都不一样,我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就对其进行重组,并不按照教材上的具体内容顺序进行背诵,而是第一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第二体裁上有什么特点(比如是不是新体裁,有没有新发展,相对什么体裁有继承革新),第三人物形象上有什么特点(这点还涉及到有没有对比,有没有用典等), 第四语言特色(语言风格幽默或者诗体或者简洁等),第五是一些特殊的手法(象征,意识流等等)……


这样在第二轮进行背诵时可以形成惯性,不容易混乱,也不容易漏点,即使在考场上头脑空白,也可以根据这个脉络进行回想。


其他的关于作品形象分析,作品对比,流派等等都可以形成这样一套自我的理解与背诵方式。


除此之外一些需要背目录【即非时间性框架】的学科,比如文学理论,我会自己给章节分段,归纳每个部分说了什么内容,然后自己编一套因果联系将各个部分串联起来,然后就觉得特别好背。




(举例↑,以及请不要介意我潦草的字迹,我当初没想过会有第二个人看到我打的这些草稿……)


最后,心态调整与时间安排。


在备考过程中,不管做多少心理预设,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可能焦虑是一种常态。那么针对这种常态,我们的目标并不是要消除焦虑,而是在适当程度焦虑影响下,将其转化为有利的驱动力,合理安排时间并且有效利用时间。


冲刺期前的焦虑可能主要来源于:参考书目庞杂,担心看不完;大综合考试范围,担心记不全,并且相关作品看不完;感觉别人复习进度非常快or复习得非常好,而自己好像不太顺利……


可能还有其他的各种顾虑,但是综合来看主要是三个方面:我与考试内容、我与竞争者、我与自我。而要达到缓解压力,产生动力的目的,就是要让自己明白:


1.我正是针对考试内容进行有目的的复习,而且目标院校的考试方式与风格整体比较清晰,只要按照自己的规划有条不紊地复习就没有太大问题;


2.虽然说最终是否能成功录取有很大部分取决于我们的竞争对手,但是在复习阶段没有必要因为这个给自己施加压力。因为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每个人的进度也好,复习方式也好都会有不同之处,即使采取相同的复习方法,两个人之间的效果也不一样。最终检验还是要看考试,所以不要被他人的进度影响;


3.我在做一件对我自己来说很有意义的事情,是我自己主观上想要参加这个考验,而我也为之付出了对应的努力,所以我自己超级棒!



我个人采取的方式主要包括:


1.切分知识点与正向反馈。首先在看书的过程中,每一个小的知识点我都会根据前文所说用自己的方式捋一遍,形式可能是另外做笔记也可能是直接在书上做批注,看完一个部分或者一个章节之后我会根据自己的归纳将其复述一遍。


不管复述完不完整我都会觉得特别有成就感,然后就会很开心地把不记得的再看几遍,记得的也再看一眼。一方面将知识点切成最小而且用自己的方式讲出来,利于理解和背诵,另一方面理解的情况下其实不知不觉就复述下来了,尤其第二轮再看书的时候背诵压力比较小。当然具体的看多少开始复述也是根据每个人的状况,摸索几天其实就可以摸索出来最适合自己的间隔。


其次我有写日记的习惯,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我会每天对自己的复习情况做一些总结。每天总结时就先回忆某个科目复习了哪些大的板块(章节名or人or作品),然后就会觉得天啊我今天学了这么多,又很有成就感,然后就特别开心地洗洗睡了第二天起来精神也特别好。


【不过这个方式可能只适用于喜欢被夸的人,如果有成就感之后就会放松就不太适合;总之最好是找一个能使自己紧张起来的方法】


2.任务而非时间为导向。我之前也看了B站很多自习博主,每天13个小时14个小时,我尝试了一天12个小时就心态崩了,第二天精神也不好。我建议不要迷信消耗的时间,而注重时间的质量。我每天早上会给自己订目标类似某科目几个章节,完成一项就休息一段时间,做做运动吃点零食刷刷微博之类【类似完成任务的奖励】。学习就很快乐,每天的任务都可以很好地完成,而且学完了还有奶茶喝……


保持适当紧张与自我肯定相结合,基本上可以确保这个时期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02

考前冲刺期



姑且定义考前一个月为冲刺期,这段时间的主要目的是查漏补缺。方式多种多样,我是采取每日默写的方式,并且购买了文研青年冲刺课


因为初试其实更多是考察写出来的能力,所以在整体的背诵过程完成后我主要是通过默写来检查自己的知识储备情况。自己根据大的范围来默写考点与具体关键词,默写完成后再对照书/笔记/资料来订正,以此来查漏补缺。第一次默写根据每个科目的教材安排顺序,后面就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来重复默写。



除此之外我还买了文研青年的冲刺课来进行文学史部分的检验。


首先,因为是冲刺时期,老师们基本都是快速串讲和专题总结,对于检验自己对文学史的整体把握效果非常好,基本上在讲的时候你就知道哪里掌握还比较浅或者哪些地方漏掉了;


其次老师们各科会出模拟试卷,虽然不是针对某个具体学校,但是可以检测你看到新题的反应速度,答题速度以及答题思路等等【也可以自行用真题进行模拟,但是真题说实话大部分人都背的滚瓜烂熟了只能模拟一下答题手速】;


最后老师们还会批改每个人的试卷,会具体说明哪里有问题需要改进【比如当时古代文学批改学姐就指出了我在古代文学答卷上有些套话等等,还举例教我如何将套话改成更贴切的回答】。


考场上答题一定要掌握时间,我的简答就写的太多了,导致两门专业课都是最后三分钟不到写完,而且论述基本没什么时间去构思,想到哪写到哪。文学史由于是熟悉的作品所以最后论述很顺手,但是文学理论最后的论述应该是缺乏深度的,这也导致了我文学理论分不是太高,所以这个阶段一定要模拟!



03

避雷经验



最后是我踩过的一个坑!!巨坑!!血坑!!


警惕毒鸡汤。确实很多考研机构/公众号什么的贩卖焦虑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我个人觉得更可怕的是以幸存者偏差来灌毒鸡汤。


有的前辈考上之后鼓吹“我才复习了三个月都能上,你一定也可以,10/11/12月才开始背书来得及,我去年XXXX才开始背,你只按我的进度就一定没问题”,可能出发点是好的,想缓解备考同学们的压力,但是这种言语很容易让人轻视或者无视考研的残酷性,然后不知不觉就懈怠了,然后你知道的。不要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抱有侥幸心理从而浪费时间,请认真地对待考研这件事。


今年或许是比较艰难的一年,但是很高兴看到大家都在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希望这些我个人备考经验能对大家有一些启发,祝大家诸事顺利!


作者简介

糯米同学:文研青年会员,课程班学员,理工科院校毕业的文学爱好者,报考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数年后再重拾书本,对知识点的把握相对应届的很多同学来说没有那么精细,所以这篇经验贴更多是从宏观上分享一些自己复习的方法与心态调整的方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END-

点击“阅读原文”或下图可查看

文研青年2021年华师文学语言专训班详情



文研青年简介


文以会友,研途相伴。文研青年专注于全国中文专业考研咨询,已经帮助数百人考入中文重点名校。


新的一年,文研青年进一步扩大咨询范围,为大家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辅导服务。2021级会员席位、全程班各系列课程已经开始预定后台回复“会员”、“全程班”即可查阅相关详情,欢迎大家关注。

    

如有任何关于中文考研的问题,请联系文研青年。

(QQ微信同号:2275828991)


  策 划:文研青年

文 字:糯    米

编 辑:温      之

审 核:青      竹


往期精彩推荐

文研青年2021中文考研系列课程重磅推出拟录取扩招70%,2021武大文学类考研攻略西北大学二战学员文学总分第一考研经验分享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第二、三版差异对比相约文学考研论坛!大咖齐聚,双重福利文研青年2021年中文考研会员政策解读2020年文研锦鲤跨专业上岸武大经验2021年文研青年全系列课程答疑汇总走近西子湖畔:浙大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从华师大到华东师大—跨越800公里保研之旅北京师大|武大中文|武大汉硕|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湖南师大|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苏州大学|暨南大学|西南大学华南师大|华师文院|华师语所|南京师大|人民大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