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宫传】和亲公主 远远爱

2017-01-10 刘胜兰 新参考传媒


▲ 刘细君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刘细君歌》


此歌作者为刘细君,是第一个有名有姓、有皇家血统、有史书记载的和亲公主。她的一曲悲歌道尽了大汉建国以来诸多和亲女子们的无奈、凄凉、思乡与远在异国他乡的种种不易!遥远的母国故土与家人,是她们生生死死的眷恋。



1


    汉匈和亲始于汉高祖刘邦,和亲之计首出建信侯刘敬。此人本姓娄,因受刘邦器重而被赐姓为“刘”。

    汉高祖登基后,不听刘敬劝阻,掉进了匈奴单于冒顿的算计中,首次交锋便遭遇惨败,以至于在平城附近被匈奴人围困七日,几乎丧命。后用陈平奇计,买通单于的老婆阏氏方得以侥幸解围脱困。

    汉高祖刘邦虽逃回了长安,但冒顿单于却不肯罢休。雄赳赳气昂昂的冒顿集结了四十万匈奴骑兵,多次侵扰汉朝边境,汉朝边民苦不堪言。汉高祖问刘敬该如何是好?刘敬于是献上了和亲之计。

    依刘敬的计策,就是将皇帝刘邦的女儿即汉朝的嫡公主——鲁元公主嫁给冒顿单于为妻,并奉送丰厚的嫁妆。冒顿见到陪嫁财物如此之多自然欢喜,就会把公主立为阏氏,将来公主的儿子就会是匈奴太子,等冒顿死后将    继位为单于。到那时,匈奴单于就是汉朝的外孙了,外孙哪有敢跟外祖父过不去的道理?由此,汉匈之间可得太平。甚至,汉朝凭着辈分高还占着便宜呢!

    汉高祖刘邦一听,妙计也!刘敬一再叮嘱道,陛下一定要舍得派鲁元公主,假如随便找人冒充,匈奴人知道了就不会看得起那冒牌货,计策就失败了。刘邦满口道:“好!”

    刘邦当然舍得。战乱时期,刘邦为了自己逃命,曾经几度把儿子刘盈与女儿鲁元踢下马车,幸亏车夫仗义每次都把孩子们救起。对儿女如此,对父亲也是如此。楚汉相争之际,项羽扬言要烹了刘邦之父刘太公以要挟刘邦退让,刘邦不肯,反而说道——若你把老人家烹了,要分杯肉羹给我啊。亲人的性命,刘邦舍得,更何况和亲又不至于丧命,刘邦更是舍得。

    刘邦舍得,但皇后吕雉舍不得啊!鲁元公主是她唯一的女儿,当年困难时期没能让孩子过上安稳的好日子,如今天下都成自家的了,却还要让孩子去万里黄沙之地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吗?其实,刘敬的计策也并非什么万全之策,谁能确保冒顿就一定会封和亲公主为阏氏,谁能确保和亲公主一定会生下儿子,谁能确保这个儿子就能被立为继承人并顺利继承单于之位?和亲,就是十足的冒险,护雏心切的吕雉绝不肯让自己的独女承受任何风险与委屈!

    吕雉又哭又闹,刘邦见她那拼命的架势发怵了,只好退让。自家的女儿去不得,其他皇室王侯家的女儿自然也不好指派。刘邦决定从后宫中挑人去和亲。西汉后宫中属于皇帝所有的女子有十多级,地位最高的是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接下来的嫔妃级别依次约等于诸侯王、列侯、关内侯、二千石俸禄以上的高官,接下来递减为一千石、八百石、六百石……最低的是家人子,才一百石。刘邦最后的决定是从后宫中挑选一个年轻貌美的家人子,派去与匈奴和亲,给予丰厚的嫁妆,并赐予“公主”的身份出嫁——是为和亲公主。

    所谓家人子,是指被选入宫中的平民之女,尚未有封号。显然,这样的“公主”身份并不尊贵,所以也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也不会有像吕雉这样强势的母亲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于是成为刘邦解决汉匈边境危机的“牺牲品”。这些平民出身地位卑微的后宫女子们也许认为凭借和亲远嫁,可以改善自己家人的命运,至少皇帝应当会给予一些赏赐吧,所以也就只有洒泪而别,再无回头路了。

    汉匈双方心知肚明,既然不是货真价实的皇室公主,那么也就谈不上大汉天子做匈奴单于的老丈人了,于是刘邦与冒顿约以兄弟相称。

2


    从汉高祖时期到汉武帝时期,汉朝与西域之间延续着这种和亲模式。和亲的效果并不理想,每次和亲馈赠匈奴以美女财物,都不过只能保短暂的边境和平。和亲,如同以肉饲虎,匈奴迅速把肉啃光了,便又如饿虎一般向汉朝边境扑来,杀人抢劫。

    汉武帝看清楚了和亲不过是权宜之计,当汉朝实力足够强大了,他便开始想要一劳永逸地解决匈奴问题。和亲,他依旧和,只是主要对象变为西域的乌孙国。乌孙是匈奴的邻国,汉武帝刘彻想通过笼络乌孙来制衡匈奴,孤立匈奴,从而为打垮匈奴创造有利条件。

    为了表明汉朝的诚意,这次派出和亲的女子不是冒充皇家宗室女的“家人子”,而是真正有高贵皇家血统的江都王刘建的亲生女——翁主刘细君。在西汉,皇帝之女为公主,诸侯王之女为翁主。

    刘细君之所以被选中成为和亲公主,说到底还是因为她实际上已成罪人之女。那罪人便是她那举止放纵、荒淫无度到令人咋舌的父亲江都王刘建。刘建是汉景帝刘启的孙子,当其还是王太子的时候就与其父江都易王刘非抢女人。刘非刚死还没来得及下葬,刘建便把其父生前宠爱的淖姬等十女招来供其淫乐,甚至趁着出嫁的妹妹回家为父亲奔丧之际与之乱伦。继位为江都王后,刘建的行为越发离谱。他将犯错的低品阶嫔妃扒光了衣服,令其击鼓,或者吊在树上一个月才放下。有的嫔妃被剃去头发、脖子上套着铁环去舂米,干不好便挨鞭子。他甚至放狼去咬这些可怜的女子,然后自己在旁边看得哈哈大笑。某日,刘建突发奇想——人与兽交配会生下怎样的玩意儿呢?于是,他逼迫宫女裸身趴在地上与公羊公狗性交。

    刘建的确不是人,而是禽兽,甚至禽兽不如。他以折磨人取乐,游兴大发的他曾让四名女子坐上一条小船,自己用脚把船踢翻,四女落水,溺死两人。他还觉得不够过瘾,又在雷雨大风的天气里,命令两个郎官坐上船往波涛汹涌处去,船在风浪与颠簸中毫无意外地翻了,两人当场丧命水中,刘建却看得开心得很,又命令旁观且不敢下水救人的人通通得溺死。

    种种恶行,令人发指!丧心病狂的刘建还不止于此,他甚至想造反称帝,并刻了皇帝玺以及各种高官印等等。数年后,刘建的谋反企图暴露且被朝廷查实,被问罪的刘建自知在劫难逃,自杀身亡。刘建的妻子——王后成光等人因参与逆谋被处决于闹市,即弃市。

    是年,为汉武帝元狩二年,即公元前121 年。刘细君因年幼无辜,保得一条小命。

    不知刘细君是否为嫡女,也不知摊上这么一个荒唐无耻的父亲,她是怎样在家道没落与巨大的羞耻中活下来的。只知她在良好的教育中长大了,她识文断字,有才艺,知廉耻。

3


    汉武帝元封六年,即公元前105 年,刘细君以和亲公主(又称江都公主或乌孙公主)的身份远嫁乌孙国,按虚岁她应至少十七岁了,在汉朝已是大龄剩女。

    刘细君出生时为翁主,但是其父刘建获罪自杀,江都国便被废除了,她也便失去了翁主之身份。准确说,她不过是一个曾经的翁主。年岁渐长,因为她的身世不堪,很难寻到合适的婆家。这些因素,都是促成她被选为和亲公主的推手。

    一方面是国家大义,另一方面是身世凄苦,就这样她被远嫁给了年老的乌孙王昆莫。匈奴见状,生怕乌孙就此与汉朝亲近而疏远自己,于是赶忙把一个匈奴贵族女子也嫁给了昆莫。刘细君为左夫人,匈奴女为右夫人。昆莫貌似左拥右抱艳福不浅,实则已无法消受。尤其是刘细君又与昆莫语言不通,两人一年不过见个三两回面,喝喝酒吃吃饭再听听歌儿曲儿的消遣一回便罢了。在此情境下,刘细君作了一曲悲歌抒发自身感慨,这便是篇首的《刘细君歌》。此歌风一般流传开来,传到了汉武帝刘彻耳中,刘彻闻之不禁心生怜惜,但是也无可奈何,他只有派使者给刘细君送去更多的锦绣帷帐,以示安慰。

    按照西域习俗,老国王死后,新国王不但将继承王位,同时还将继承财产以及女人——老国王的妻子将会是新国王的妻子。昆莫告知刘细君,他的孙子岑陬将继承王位,所以他要将刘细君嫁与岑陬为妻。依汉朝的道德观,这岂不是乱伦?刘细君不肯,出生于肮脏家庭的她,向来渴望做一个高洁的人。于是,刘细君修书一封禀告汉武帝刘彻述说自己的不情愿。她万万没想到,皇帝的回复竟然是让她入乡随俗改嫁岑陬,理由是“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胡,匈奴也。又是国家大义啊!刘细君无法放弃自己肩负的使命,只好嫁给了岑陬。岑陬取代昆莫成了刘细君的丈夫、乌孙的国王,乌孙的王号从此改作“昆弥”。后来,刘细君与岑陬生下一女,名为少夫。不久,刘细君便在无数的纠结和悲愁中去世了。那年是公元前101 年,她来到乌孙连头带尾共苦熬了五个年头,终于撑不到“共灭胡”的那一天,魂归故里了。


4


    汉武帝刘彻“欲与乌孙共灭胡”的宏伟计划,显然不会因为刘细君的早逝而中止。接下来,一位身世与刘细君相似的和亲公主取代刘细君,做了岑陬的续弦,她便是楚国翁主刘解忧。 

    刘解忧的曾祖父是刘邦的同父异母弟弟,即楚元王刘交。刘解忧的父亲刘戊继位为第三任楚王,但他比较“淫暴”,并曾因此被削减封地。削地不久后,刘戊响应吴王刘濞参与了西汉著名的一次大叛乱——七王之乱,兵败后自杀身亡。汉景帝于是立刘戊的叔父刘礼继位为第四任楚王。

    与刘细君一样,刘解忧有一个不堪的父亲。与刘细君一样,她听命远嫁乌孙成为和亲公主。与刘细君不一样的是,一个文弱一个泼辣,而且刘解忧身边有一个非常能干的帮手——侍女冯嫽,后被尊称为冯夫人。刘解忧与刘细君最大的不同在于,年届七旬的她终于夙愿得偿回到大汉长安,在母国度过了垂暮之年,没有老死于异国他乡。

    刘解忧先是嫁给了岑陬。岑陬死时留下遗嘱——他与匈奴女子生下的儿子泥靡年幼,昆弥之位暂时由叔父翁归靡继承,等泥靡长大成人之后,再将昆弥之位归还于他。

    岑陬死后,依照习俗,其叔父翁归靡继承昆弥之位的同时,也将刘解忧等人娶为妻子。刘解忧与翁归靡生下三男两女,儿子依次为:元贵靡、万年、大乐。大女儿名弟史,小女儿名素光。

    汉武帝驾崩,汉昭帝继位,在汉昭帝去世不久前,匈奴与车师国联手攻打乌孙,解忧公主向大汉皇帝发出求救信,信发出不久,孰料汉昭帝刘弗陵驾崩。形势愈发危急,匈奴人扬言要乌孙国王交出汉朝公主,从而断绝乌孙与大汉的关系。解忧公主和昆弥都派出使者赴长安再次求援。那时,汉宣帝刘病已继位不久。本始二年,即公元前71 年,汉宣帝发骑兵十五万,分五路出击,把匈奴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大胜而归。乌孙国再次见识了汉朝军队的神勇,刘解忧的地位得以巩固。当年汉武帝“欲与乌孙共灭胡”的远大计划,终于初见成效。

    大约七年后,汉宣帝元康二年时,昆弥翁须靡上书汉朝道:愿以汉外孙元贵靡为继承人,并娶汉朝公主,两国亲上加亲,从而与匈奴绝交。汉朝为此准备将刘解忧的侄女刘相夫作为楚王家第二代和亲公主,嫁给刘解忧的大儿子元贵靡,还特意请人教刘相夫学说乌孙话。孰料,刘相夫还没到乌孙,就得知消息说翁归靡死了,乌孙贵族们商议的结果是听从岑陬的遗嘱,立泥靡为昆弥。既然如此,汉宣帝便下旨征还尚逗留在边境的刘相夫,取消了这次虎头蛇尾、不了了之的和亲。


5


    刘解忧从此进入到一个苦难深重的时期。

    首先,她不得不再次改嫁,改嫁的对象竟是比自己年纪小许多、第一任丈夫岑陬与匈奴嫔妃生下的儿子——泥靡!泥靡,刘解忧的第三任丈夫,号狂王,性格暴躁,不得民心。刘解忧为泥靡生下了一个儿子——鸱靡,但夫妻感情仍是恶劣。

    刘解忧认为乌孙国的人民因泥靡而生活艰难,既然泥靡不受拥戴,要杀他应当不难,于是说服汉使共同刺杀泥靡。若一击而中,则可立大儿子元贵靡为昆弥。可惜,剑砍偏了,泥靡负伤后骑上马迅速逃跑。刘解忧被当作凶手之一,遭围困于赤谷城,幸亏大汉西域都护郑吉发兵相救,才得脱险。为了安抚泥靡,化解两国邦交的危机,汉朝政府不得不将参与刺杀的魏和意及任昌两人斩首,并赠以医药、黄金、绸缎为泥靡压惊。

    泥靡终究还是被刺杀而死,不过杀手不是受命于刘解忧,而是刘解忧第二任丈夫与匈奴嫔妃生下的儿子——乌都屠。乌都屠杀死泥靡后,自立为昆弥。汉朝于是发兵讨伐乌都屠,与此同时,西域都护郑吉让刘解忧的得力助手冯嫽去劝降乌都屠。冯嫽对乌都屠说道,现在讨伐而来的汉朝军队才刚刚出发,你若与他们对阵,必定被剿灭,不如投降了吧。乌都屠听了不由胆怯,认怂道:“我愿意做小的。”于是,经汉朝皇帝授意,在冯嫽主持之下,立刘解忧的大儿子元贵靡为大昆弥,乌都屠为小昆弥。

    有了冯嫽的助力,刘解忧终于摆脱了梦魇一般的苦难。但是,叶落归根啊,年老的刘解忧思乡刻骨!将近七十岁的她,肩负的使命已经完成,况且大儿子元贵靡、小儿子鸱靡死在了她的前头,乌孙已没有足够牵绊她的人和事。她上书汉朝皇帝说自己年纪老了思念故土,“愿得归骸骨,葬汉地”。汉宣帝看了怎能不心生怜悯!于是准了。甘露三年,即公元前51年,刘解忧终于回到了长安。一去五十余载啊,饱受西域大漠的无情风沙与种种煎熬,青春红颜已成鸡皮鹤发,终于熬到了朝思暮想的这一天!

    在故土生活了两年之后,刘解忧安详地闭上了双眼。她是唯一一个回归了的和亲公主。她从乌孙带回来的三个孙儿孙女,从此留在大汉,为她守墓。她留在西域的儿女们,大儿子生前为大昆弥,二儿子万年为莎车王,大乐为左大将;长女弟史为龟兹王妻,小女素光为若呼翖侯妻。通过刘解忧的儿女与孙儿女们,汉室与西域诸国一再血脉相融。二千多年过去,汉朝与西域乌孙、匈奴等国的后人共有一个称谓“中华民族”。

    刘解忧去世之时,匈奴已基本安定,呼韩邪单于归顺汉朝,郅支单于已远遁。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若干年后,陈汤等人率领军队覆灭了负隅顽抗的郅支单于。大汉的国力与声威再一次冲上波峰。


6


    最著名的和亲人物莫过于绝色美女王昭君。她嫁给了匈奴单于呼韩邪,从此汉匈友好真如兄弟一般,直至王莽篡汉。

    王昭君,名“墙”(又作“樯”或“嫱”)。她出身平民,家世清白,被选入后宫之中为“家人子”。她的美貌早有公论,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后宫是收藏美女的地方,但美女却是最经不起收藏的藏品,越藏越贬值。后宫中施舍阳光雨露的唯有皇帝一人,极其稀缺,后宫美女脱颖而出实在很不容易,有的便只能是寂寂枯萎的红颜,不为人知。王昭君却不甘心就这样了此一生。天生丽质必有用,她坚信。所以,她不屑于出钱贿赂画师,所以她自愿远嫁匈奴,为国分忧。

    不知王昭君和亲是否依过去的惯例附赠了她一个虚假的“公主”身份?也许“昭君”就是其封号,意为光明汉宫普照匈奴?不可知。毋庸置疑的是,她的美好远比那个所谓的身份更具魅力。竟宁元年,即公元前33 年,汉朝依依送走王昭君,汉元帝刘奭怅然若失,匈奴单于呼韩邪则欣喜若狂!

    嫁给呼韩邪单于之后的王昭君被封为“宁胡阏氏”,生下一子伊屠智牙师,后为日逐王。

    婚后两年,呼韩邪单于去世,其子复株累单于立。依西域旧俗,复株累单于娶了王昭君,并生下两个女儿:须卜居次、当于居次。居次,即汉语中公主之意。汉平帝时,王昭君的大女儿须卜居次曾入长安陪侍太皇太后王政君,所得赏赐甚厚。

    《汉书》中关于王昭君的记录不多,而民间、野史中有关王昭君的传说却非常丰富。昭君出塞成了和亲的最为经典的范例,并以各种艺术形式不断再现。

    与刘解忧坎坷波折、历经争斗甚至刀光剑影的和亲生涯相比,王昭君的塞外生活可谓波澜不惊、祥和安宁。

    与刘细君凄切哀婉、郁郁而终的和亲形象相比,刘解忧可谓坚毅果敢、酣畅淋漓、不辱使命,尤其难得的是博取了个堪称大团圆的结局。

    与最初名为和亲公主实则为后宫家人子、籍籍无名、极其微渺的女子们相比,刘细君至少得到了汉武帝的殷殷关怀,并在史书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其所作悲歌也被文学典籍所收录,世代流传。

    如此看来,和亲幸福指数貌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不断递增。这也正符合了汉朝国力的增长指数。汉朝就是和亲女子们的娘家,娘家强大,她们就有了依靠,地位才能有更多保障。汉高祖刘邦时期,国力弱兵力更弱,和亲女子毫无地位可言。汉武帝刘彻时期,国力强兵力更强,但汉武帝所采取的主要策略却是凭武力制胜,西域各国以匈奴为代表虽然被打怕了,但口不服心更不服。汉宣帝时期,国力强兵力强,不怕打仗但不轻易动武,一旦出兵务求必胜,以力制胜的同时以德服人。以德服人,则对手心服口服,所以刘解忧才有机会活着回到长安。所以,王昭君的出嫁令匈奴人感恩戴德,加深并促进了汉匈之间的深情厚谊与和平安宁。

    不论如何,和亲的女子们用她们柔弱的肩膀扛起了难以承受之重担,经历了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痛苦,终究非常不易啊!婚姻是她们的战场,武器是她们的血肉之躯,历史及后人必须记住她们的功绩。



加小编微信 共话“刘贺证史”


目前他们已加入我们

       

      




什么是好书?

有思想

有观点

有收获

有价值

有启发



有一本书




《刘贺证史——海昏出土的西汉记忆》 

刘胜兰  著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16年8月出版

权威专家力荐佳作


刘贺证史

海昏出土的西汉记忆

作者:刘胜兰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天子纪

  一、汉武大帝刘彻之悔  

  二、汉昭帝刘弗陵:聪慧天子成傀儡

   三、汉废帝刘贺:千古悲催“帝王侯”

       第一节  含金匙而生

         第二节  懵懂小王爷

         第三节  入主未央宫

         第四节  宫廷酿政变

         第五节  回归故昌邑

         第六节  受封海昏侯

         第七节  细数刘贺的二十三宗罪

         第八节  咏叹刘贺

         第九节  刘贺年谱

   四、汉宣帝刘病已:侠骨柔情伟丈夫

第二章  外戚传  

  一、霍光:终于不忠

  二、李广利:贰师将军海西侯

  三、李延年:西汉新生代音乐家

第三章   朝臣传

  一、龚遂:能哭会笑不拼命

  二、王吉:直性情 迂夫子

  三、王式: 一代名儒 用行舍藏

  四、严延年:辣手“屠伯” 铁汉亦孝子

  五、张敞:诤臣诤友话真心

  六、夏侯胜:不求得到求道德

第四章  后宫传

  一、卫子夫 不够爱

  二、李夫人 不敢爱

  三、赵钩弋 策划爱

  四、上官皇后 缺失爱

  五、和亲公主 远远爱

第六章  文物志

  一、黄金满屋钱如山

  二、西汉厚葬之风盛行

  三、简牍无价传世宝

  四、“昌邑九年”是哪一年

  五、火锅之惑

  六、刘贺的日常主食——金谷

  七、刘贺从皇宫“偷”走了什么

第七章 拾遗篇

  莲花安成侯墓之谜

后记 



编辑:徐思琴

新参考传媒
更多精彩,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