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来,海外疫情爆发造成多国生产减缓和交通受阻,部分国家限制农产品出口,引发了人们对于粮食涨价的担忧。本文从我国粮食供需、对外依赖度、天气等角度分析影响粮食价格的因素,及对CPI的影响。线索一: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供需结构。我国小麦、玉米、大米等主要粮食作物自给率保持在96%以上,唯大豆依赖进口,自给率仅有15%。测算表明主要粮食在零增下的库存可维持8-14个月,但大豆仅可维持2.5个月。综上,自给率和库存比显示我国短期不会面临粮食危机。鉴于疫情扰动,后续需密切跟踪我国小麦、玉米、大米产量,和大豆进口量。线索二:多国限制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疫情之下,埃及、哈萨克斯坦等国相继限制农产品出口。我们认为总体对国内粮食价格提振有限。1)各国政策仍存变数,例如越南宣布限制出口后又反悔。2)我国粮食中仅大豆依赖进口,主要来自于巴西(占比75%)。受中国需求提振,3月巴西大豆出口同比增长34%。目前疫情尚未阻碍巴西大豆出口,巴西也明确后续将继续积极保供。不过,仍需关注疫情是否会对巴西运输、检疫带来阻碍。线索三:自然灾害和异常气候。1)沙漠蝗迁飞入侵我国的风险较小,且我国提前强化监管防范。若一旦入侵,可能推升5-6月粮食价格,但涨幅预计有限。2)今年草地蛾入侵时间更早、范围更广、危害更重,对我国农作物威胁程度可能高于沙漠蝗,需警惕5-7月玉米涨价的风险。不过,监测防控力度较去年有所提升,可能平抑部分涨幅。3)今年全球许多地区平均气温可能高于平均值,降雨量也可能异常,需警惕次生风险。1)玉米:疫情和草地蛾冲击供给,企业复产带来部分深加工需求,生猪养殖规模扩张提升饲料需求,供需格局偏紧,但不存在长期大幅涨价的基础。2)大豆:短期看,受疫情控制的内外节奏差异影响,国内大豆需求恢复的同时海外大豆供给可能减弱,造成阶段性涨价。在疫情不会超预期演化情况下,预计全年大豆供应仍有保障。假设国内玉米、大豆价格上涨能够100%传导至CPI粮食分项,则玉米、大豆分别涨价10个百分点,合计约拉动CPI同比0.055个百分点。需要指出的是,玉米、大豆除通过粮食分项传导至CPI,还会通过食用油、饲料进而传导至畜禽肉等分项影响CPI,实际拉动应会更高。
CPI:食品供需格局改善+非食品需求不足,CPI将继续回落。3月食品项带动CPI同比大幅回落,反映疫情对供需错位的干扰减弱。往后看,鉴于食品供应增加,农产品价格环比可能下滑,非食品项仍弱,预计4月CPI同比回落至4%以下(中性假设为3.6%左右),5月也将低于4%,6月可能小升。维持此前判断:CPI全年前高后低,上半年CPI同比中枢在4%以上,三季度之后逐步回落。
PPI:需求仍弱,PPI通缩幅度可能继续加深。疫情叠加国际油价下跌,3月PPI通缩幅度加深。往后看,鉴于翘尾走低,国内需求好转但外需走弱,国际油价仍低于我国成品油地板价等因素,预计4月PPI环比可能仍为负,对应同比继续下滑(可能至-2%以下)。维持此前判断:二季度PPI将低位震荡。若三季度开始疫情影响消退,PPI同比有望持续回升。需注意油价对PPI的扰动:油价同比每增加1个百分点,PPI同比增加0.04个百分点。风险提示:海外疫情超预期演化,超预期出现极端天气,经济企稳超预期。
3月以来,海外疫情爆发造成多国生产减缓和交通受阻,部分国家限制农产品出口,引发了人们对于粮食涨价的担忧。本文从我国粮食供需结构、对外依赖度、自然灾害和气候等角度剖析影响粮食价格的因素,并对玉米、大豆价格以及对CPI的影响进行展望。
近五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自给率保持在96%以上,唯大豆依赖进口。我国小麦、玉米、大米产量较高,基本均可实现自给。用进口量除以消费量衡量对外依赖度,截至2019年,我国小麦、玉米、大米的对外依赖度分别为3.1%、2.5%、1.68%,换句话说,这三种作物自给率均在96%以上。仅大豆对外依赖度为84.9%,意味着自给率仅有15%左右,大部分依赖进口。
测算表明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在零增情况下的库存可维持时间为8-14个月,但大豆较低,可维持2.5个月。我国小麦、玉米、大米产量高、库存充足。用期末库存量除以当年消费量衡量库存情况,截至2019年,我国小麦、玉米、大米的库存-消费比分别为115.8%、71.4%、82.6%。如果换算成可消费月份,假设零增长情况下,预计小麦、玉米、大米库存的可消费月数分别为13.9个月、8.6个月和9.9个月。但是,与之相比,我国大豆库存-消费比较低,为21%,对应可维持大概2.5个月。
综上,自给率和库存比均显示我国短期不会面临粮食危机。疫情以来商务部、农业部等有关部门也多次强调要做好粮油市场的保供稳价,抓好春耕生产,有序推动复工复产,保障运输通畅。鉴于疫情对生产和进口造成一定扰动,后续仍需密切跟踪我国小麦、玉米、大米的产量,和大豆的进口量。
线索二:多国限制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疫情之下,各国相继限制农产品出口。随着海外疫情的爆发,各国考虑天气、本国供应和交通物流等因素,相继宣布禁止或减少农产品出口,包括埃及、越南[1]、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俄罗斯、印度、柬埔寨等国;涉及的农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大米、小麦粉、葵花籽油、玉米等粮食作物。
第一,各国的政策将随疫情进展和粮食价格变化而变化。例如,越南本计划3月24日起,禁止各种大米出口,但随着近期大米价格的上涨,越南又于3月31日宣布重新恢复大米对外出口。第二,从我国粮食供需平衡来看,仅大豆严重依赖进口,大米、小麦、玉米则相对依赖我国国内的生产力。进一步看,我国进口大豆主要来自于巴西(占比75%),美国(占比19%)和阿根廷(占比1.5%)作为补充[2]。因此,影响因素聚焦在巴西出口大豆数量,以及巴西疫情进展上面。
数据显示,3月巴西大豆出口1332万吨,同比增长34%;其中向中国出口大豆990万吨,同比增长47%。4月7日巴西植物油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丹尼尔·阿马拉尔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巴西各地采取的防疫措施不会阻碍大豆出口,今年对华出口将保持强劲势头。不过,鉴于巴西确诊病例仍在急剧上升,仍需密切关注巴西疫情是否会对运输、检疫带来阻碍,进而拖累巴西大豆出口效率。
沙漠蝗入侵可能有三种路径,5-6月威胁最大。当前,始于非洲的沙漠蝗虫已从东非蔓延至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就蝗灾向全球发出预警,以防范粮食危机。新华网称,专家研判,如果气候条件适宜,沙漠蝗入侵我国可能存在三种路径:1)从巴基斯坦和印度侵入西藏;2)经缅甸侵入云南;3)经哈萨克斯坦侵入新疆。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的研究表明,若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国的沙漠蝗虫得不到有效控制,2020年5月至6月存在入侵我国云南和西藏境内的风险,加之中国本土东亚飞蝗综合危害,可能威胁我国粮食安全。
我国已经做好沙漠蝗监测防控。3月13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日前联合印发《沙漠蝗及国内蝗虫监测防控预案》,加强云南、西藏、新疆等可能迁入区虫情监测、及时预警,设定50万亩应急防治任务(云南30万亩、西藏和新疆各10万亩)。3月26日,全国农技中心印发《2020年沙漠蝗虫防治技术方案(试行)》、《2020年蝗虫监测与防控技术方案》,落实上述三部门的防控预案,加强对东亚飞蝗、亚洲飞蝗、西藏飞蝗和土蝗的监测。总体来看,沙漠蝗迁飞入侵我国的风险较小,且我国已经加强监测防范,目前看对我国粮食的威胁较为有限。一旦入侵,可能推升5-6月粮食价格,涨幅预计有限。相比于沙漠蝗,草地蛾威胁可能更大。草地贪夜蛾源发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2019年1月首次入侵我国云南地区,4月蔓延到云南周边省份,5月到达长江流域,紧接着到达黄淮海,成虫最北迁飞到内蒙古自治区,总计25个省份,主要集中在西南和华南,见虫面积1600万亩左右,实际危害面积246万亩,主要影响作物为玉米。
与去年相比,2020年草地贪夜蛾可能出现:北迁时间更早、发生区域更广、危害程度更重三大特点。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数据,截至3月6日草地贪夜蛾在云南、广东、海南、广西、等7省(区)查见幼虫,相当于去年4月底5月初的情况。根据南京农业大学专家预测[3],并结合去年的迁飞轨迹判断,预计草地蛾4-5月将迁入长江流域,5-6月可能会到达河南、山东一带黄河区域,7月可能进入东北春玉米区。
相关部门已加大草地蛾防控力度。3月5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农业农村部提早准备防控物资,近期下拨4.9亿元资金,支持各地提前做好防控的物资准备,并加密监测预警。3月27日,农业农村部已下发小麦条锈病、赤霉病、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的防控预案,提前预拨14亿元的防控资金,并加强监测预警、开展病虫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4月9日,中国农科院发布《草地贪夜蛾防控手册》,制定了全面检测和综合防控的措施。总体来看,今年的草地蛾入侵时间更早、范围更广、危害更重,对我国农作物威胁程度可能高于沙漠蝗,需警惕5-7月玉米涨价的风险。不过,今年监测防控力度较去年有所提升,可能平抑部分涨幅。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3月2日报告的预测,今年厄尔尼诺现象[4]发生的可能性较低,但即使不存在厄尔尼诺事件,预计全球仍有许多地区平均气温高于平均值[5]。WMO预计,2020年3月-5月期间,持续出现南方涛动(ENSO)[6]中性条件的可能性为60%。出现厄尔尼诺/拉尼娜可能性分别为35%和5%。6-8月发生ENSO中性的可能性为55%,出现厄尔尼诺/拉尼娜的可能性均为20%-25%。预计2020年3-5月的陆地温度可能高于正常值,特别是在热带纬度地区。气候变化可能引发火灾、病虫灾等灾害。自2019年7月以来,南方涛动(ENSO)中性条件一直占主导地位,但已出现了强正印度洋偶极子(IOD,有时被称为“印度尼诺”)阶段。这一现象与导致澳大利亚丛林火灾的干旱以及造成沙漠蝗虫的东非高降雨和洪水有关。例如,2019年3-4月异常干燥之后,10-12月出现了异常的暴雨和洪水,导致了数十年来最严重的沙漠蝗灾,严重威胁非洲国家的粮食安全。今年全球多地降雨量可能异常,需警惕次生风险。WMO表示:1)2020年太平洋中部、印度洋西南部,以及非洲沿赤道地区降雨量可能高于正常水平;2)而南美洲北部、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以及非洲南部的降雨可能低于正常水平;3)东南亚、大洋洲和西澳大利亚等地区可能较往年更干旱。因此,也需警惕极端天气和异常气候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对农作物的影响。
二、粮食价格可能怎么走?
综合上述三条线索,我国粮食涨价有两大风险:一是草地蛾可能推升4-7月玉米等作物价格;二是疫情可能引发潜在的大豆进口下降风险(前提是巴西疫情超预期演化、或出口政策发生变化)。玉米:疫情和虫灾影响下,供需格局偏紧,但不存在长期大幅涨价的基础。供给端,2015年末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农业供给侧改革,2016年玉米取消临时收储政策,玉米供求格局向平衡偏紧转变。不过,根据我们测算,假设零产量情况下,2019年底所剩库存仍能支持2020年8个多月的消费。国内生产方面,3月玉米开始陆续播种,受疫情影响,玉米播种面临农资采购不足,土地耕整滞后等问题,叠加4-7月可能的草地蛾威胁,供给可能面临一定压力。需求端,随着生猪养殖规模增长和存栏量的回升,饲料需求将有所增加;疫情冲击下游消费,深加工需求预计有限。综合来看,短期企业复产将加大玉米和饲料需求,玉米供需格局偏紧,但不存在长期大幅涨价的基础。
大豆:短期受疫情控制的内外节奏差异影响,国内大豆需求恢复的同时海外大豆供给可能减弱,但全年大豆供应大概率仍有保障。供给端,我国大豆主要依赖进口,因此供给端与全球大豆产量,特别是巴西、美国有关。美国农业部USDA4月公布的全球大豆供需平衡表,略调低2019/20年大豆产量和库存预期,但库存仍维持1亿吨以上高位。其中,巴西、阿根廷产量调低150万吨和200万吨,对库存拖累有限。不过近期看,由于疫情的增加,短期大豆出口运输可能受到一定影响。需求端,鉴于国内疫情较早得到控制,油厂、饲料企业复工,对大豆的需求有所增加。综合来看,短期国内外疫情控制节奏存在差异,大豆需求可能先于供给恢复造成阶段性涨价。如果疫情没有超预期恶化,全年大豆供应仍有保障。
粮食权重:2016年,统计局调整CPI基期之后的粮食分项权重为2.22%。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每月CPI分项同比和分项同比拉动率可以推算分项权重,截至2020年2月的CPI粮食分项权重为1.43%,2019年至今平均为1.85%。
粮食项下四个分项权重:粮食项下包括各类谷物制品,这里简化成大豆、小麦、玉米、大米四项。以这四个分项2019年底消费量占比估计分项占CPI粮食的权重。需要指出的是,大豆中83%用来榨油,小麦、玉米消费中分别有15%和68%用作饲料,在计算权重的时候,剔除消费量中的压榨和饲料量,仅考虑其余部分。测算得到2019年大豆、小麦、玉米、大米占粮食消费量的权重分别为5%、30%、25%和40%。用CPI粮食权重(这里取2019年以来均值)乘以粮食项下各细项占比,得到大豆、小麦、玉米、大米占CPI比重分别为0.09%、0.56%、0.46%、0.74%。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今年玉米和大豆可能面临一定的涨价风险,若假设国内玉米、大豆价格上涨能够100%传导至CPI粮食分项,则玉米、大豆分别涨价10个百分点,合计约拉动CPI同比0.055个百分点。需要指出的是,玉米、大豆除通过粮食分项传导至CPI,还会通过食用油、饲料进而传导至畜禽肉等分项影响CPI,实际拉动应高于我们测算的结果。CPI:食品供需格局改善+非食品需求不足,CPI将继续回落食品项带动CPI同比大幅回落。3月CPI同比4.3%,较前值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食品同比增长18.3%,较前值大幅回落3.6个百分点;非食品同比增长0.7%,较前值回落0.2个百分点;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为1.2%,较前值回升0.2个百分点。据统计局测算,3月4.3%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3.3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0个百分点。1-3月 CPI累计同比增长4.9%,较去年同期扩大3.1个百分点。1)食品项反映疫情对供需错位的干扰减弱。2月增长较多的分项,例如猪肉、鲜菜、酒类同比增幅在3月均不同程度下降,主要与企业复工复产、各地加大储备肉投放、物流运输畅通有关。对比来看,粮食和食用油同比增速分别持平前值的0.7%、5.7%,环比分别为0%和-0.1%,并未随疫情改善而大幅降价,反映粮油供需仍维持紧平衡。2)非食品项反映疫情对居民出行仍有阻碍。分项看,同比增速下降较多的是衣着、居住、交通通信,体现疫情减少了居民外出。受国际油价下跌影响,国内成品油价格大幅下降,3月水电燃料和交通工具燃料同比分别下滑0.6和12.3个百分点至-0.4%,-14.6%。同比增速回升较多的是教育文化和娱乐,其中旅游分项同比回升10.4个百分点至8.3%,可能与基础较低有关;CPI旅游分项环比为0%,反映居民各类旅游出行活动仍较少。
往后看,预计4月CPI同比继续回落。一方面,随着企业陆续复产、天气转暖蔬菜鲜果供应增加,食品项价格预计环比继续回落。截至4月8日高频数据显示,4月36城主要肉和鱼类平均价较3月同期下降2.5%,粮油平稳,蔬菜下降14%;与之对应的是截至4月第一周,农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下滑3%。另一方面,受海外疫情影响,国内居民出行、旅游预计仍受阻,可选消费动力不足,油价维持低位拖累能源价格,非食品项同比预计仍低。综合看,预计4月CPI同比回落至4%以下(中性假设为3.6%左右)。维持此前判断:CPI全年前高后低,4-5月CPI同比连续回落至4%以下,6月小升,上半年CPI同比中枢在4%以上,三季度之后逐步回落。需要指出的是,Q2-Q3粮食可能面临涨价风险,但幅度有限,不改CPI同比前高后低大趋势。疫情叠加国际油价下跌,3月PPI通缩幅度加深。3月PPI同比-1.5%,较前值回落1.1个百分点;3月PPI环比-1%,前值-0.5%。分部门看,生产资料同比较前值回落1.4个百分点至-2.4%,连续10个月通缩;生活资料同比较前值回落0.2个百分点至1.2%。据统计局测算,3月1.5%的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新涨价影响约为-1.5个百分点。1-3月PPI累计同比下降0.6%,较去年同期下滑0.8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石化产业链价格大幅下滑,黑色有色和非金属同比增速回落。3月Brent原油均价同比下滑50%,对应石化产业链价格大幅走低,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同比增速下滑21.3个百分点至-21.7%、石油加工下滑9.8个百分点至-10.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下滑1个百分点至-5.3%、化学纤维制造下滑1.7个百分点至-12.4%。此外,受钢材、煤炭等价格下行影响,PPI中黑色、有色金属、非金属矿等分项同比较前值回落。3月CRB现货指数和南华工业品指数同比降幅均大幅扩大,指向疫情拖累了内外需,同时原油价格走低加剧了通缩深度。
往后看,维持此前判断,预计PPI在疫情扰动下将持续处于通缩至少至二季度,且油价暴跌可能加剧通缩的深度。预计4月PPI同比可能继续下滑至-2%以下。一方面,4月翘尾因素较3月回落0.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截至4月10日的高频数据显示4月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环比回落3%,尽管受国内需求好转南华工业品指数已现回升迹象,但外需拖累下CRB现货指数仍维持低位;再加上国际油价仍在40美元以下,低于我国成品油地板价,预计OPEC+新减产计划短期对提升我国PPI效果有限,因此4月PPI环比可能仍为负。
维持此前报告《农产品通胀PK能源通缩,物价怎么走?大类资产呢?》的判断:二季度内需预计有所好转,外需仍不确定,受翘尾因素下滑和油价维持低位影响,预计PPI仍低位震荡。若三季度开始疫情影响消退、基建发力、补库存力度提升,那么PPI同比有望持续回升。需注意的是,油价是PPI的重要扰动项:油价同比每增加1个百分点,PPI同比增加0.04个百分点;长期看,若新减产协议奏效,布伦特油价全年在40-60美元波动,与去年相比,油价将拖累今年PPI同比0.4-1个百分点。注释
[1] 3月24日,越南宣布禁止大米出口;随着大米价格急剧上涨,3月31日,越南宣布重新恢复大米出口。
[2]权重为2018年数据。
[3]这里援引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胡高教授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的观点。
[4]厄尔尼诺是一种自然发生的现象,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变暖,使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部分地区干旱,部分地区降雨量过多。[6]南方涛动是指在太平洋与"印尼-澳洲"地区之间气团平衡移动的情况,它与出现厄尔尼诺或拉尼娜时的典型风场有关。厄尔尼诺及拉尼娜属海洋系统部份,而南方涛动则为大气系统部份,两者的结合称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1、海外疫情超预期演化:巴西、美国疫情超预期演化可能导致本国大豆减产,从而影响我国大豆进口。
2、超预期出现极端天气:如果极端天气出现次数增加、对各地气温和降雨量影响超预期,可能加大病虫灾对农作物的危害。
3、经济企稳超预期:国内外经济企稳超预期,可能减小PPI通缩幅度,并带动PPI同比提前回升。
联系人:熊园,国盛宏观首席分析师;何宁,国盛宏观助理研究员;刘新宇,国盛宏观助理研究员。
相关文章: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于2020年4月11日发布的宏观专题报告《全面评估粮食涨价的可能性与影响—兼评3月通胀》,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报告。
熊园 S0680518050004 xiongyuan@gszq.com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宏观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
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传播。